APP下载

2007年版与2014年修订版《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大学生组别比较分析

2016-08-23潘冬梅

体育世界(学术版) 2016年18期
关键词:修订版测试项目权重

潘冬梅

2007年版与2014年修订版《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大学生组别比较分析

潘冬梅

目的:归纳总结《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07年)与《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的异同,便于及时准确地掌握2014年修订版内容变动的最新情况,利于贯彻执行2014年修订版《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方法:采用文献资料法和比较分析法对2007年版与2014年修订版《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相关文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2014年修订版《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凸显国家重视程度,优化测试项目,取消选测类项目,使其具有统一性和科学性,组别和分数更加详细化,用词规范完整,测试项目和权重发生改变。

2007年;2014年;修订版;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大学生;组别;比较分析

10.16730/j.cnki.61-1019/g8.2016.06.032

2014年7月7日,国家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印发《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以下简称2014年修订版)的通知,通知指出,该标准(2014年修订)是在《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以下简称2007年版)的基础上,结合新时期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和学校体育工作实际,对现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进行修订而成的。至此,施行了7年之久的2007年版《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退役,正式实行2014年修订版标准。修订版的标准和现行版的标准有何异同?差别何在?本文作者将两个版本标准中的大学生组别体质测试相关内容进行比较分析,总结规律,得出结论,为广大高校体育工作者更及时更准确地掌握2014年修订版内容变动的要领以及更好地贯彻执行修订版标准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07年版)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版)》

表1 测试组别、项目和达标成绩总对照表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学生体质健康网站(http://www.csh.edu.cn)查阅国家关于印发《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07年)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的通知及相关文件,认真阅读标准的相关说明、单项指标与权重以及评分表。并在中国期刊网(CNKI)上查阅相关的期刊文章。

1.2.2比较分析法 对《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07年版)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版)》相关文件及数据进行比较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说明的比较

2.1.1凸显重视程度

2014年修订版明确提出“《标准》是国家学校教育工作的基础性指导文件和教育质量基本标准,是评价学生综合素质、评估学校工作和衡量各地教育发展的重要依据[1]”。即学生体制测试数据与评估学校工作和衡量地方教育的直接挂钩。间接地要求学校和地方教育当局必须重视学生的体质状况和体质测试相关工作。2007年版在《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办法中提到“各地教育、体育行政部门对本地各级各类学校实施《标准》的情况,要认真检查监督。要将《标准》的实施情况纳入各级政府教育督导内容和评估指标体系,并作为对各级各类学校进行评优、表彰的基本依据。对弄虚作假、徇私舞弊者,给予通报批评,情节严重者,给予行政处分[2]”。由此可知,2007年版的侧重点在于实施《标准》,而非在“学生体质”这个本质问题。

2.1.2测试项目统一性

测试项目发生变化,2014年修订版从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对学生进行评价,将2007年版中的“运动能力”测试项目删除(详见表1)。2007年版测试项目包括必测类和选测类,测试项目种类繁多;2014年修订版测试项目都是必测项目,没有选测项目。测试项目更具有统一性、易操作性和可实施性,使得后期数据的统计分析具有可比性。

2.1.3更加细化和科学性

①组别细化

2014年修订版将大学组别分成两组:大学一、二年级为一组,三、四年级为一组。2007年则是大学四个年级为一组(见表1)。

表2 总分评定等级对照表

②分数细化

由表1可知,2007年版达标成绩总分为100分,2014年修订版“学年总分由标准分与附加分之和构成,满分为120分。标准分由各单项指标得分与权重乘积之和组成,满分为100分。附加分根据实测成绩确定,即对成绩超过100分的加分指标进行加分,满分为20分[1];”“大学的加分指标为男生引体向上和1000米跑,女生1分钟仰卧起坐和800米跑,各指标加分幅度均为10分[1]”。由此可见,大学生学年总分有标准分和附加分两部分组成,附加分体现对优势项目的鼓励,从而调动学生锻炼的积极性。总分评定等级中分数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见表2),良好等级对应分数区间由75 -89缩小到80.0-89.9,及格等级对应分数区间则是60-74扩大到60.0-79.9。

③表述更加规范性和完善性

2007年“《标准》测试的成绩达不到50分者按肄业处理[2]”。2014年修订版“《标准》测试的成绩达不到50分者按结业或肄业处理[1]”。体现用词规范性和科学性。对“因病或残疾学生”处理方案,2007年版规定:“可向学校提交免予执行《标准》的申请”,“毕业时《标准》成绩可记为满分,但不评定等级[2]”。2014年修订版则在2007年版的基础上补充可“暂缓执行《标准》的申请。”“对于免于执行《标准》的残疾学生,毕业时《标准》成绩需注明免测[1]”。

2.1.4上报数据变化

上报数据时间由2007年的每年9月1日至12月31日调整为每年的9月1日至10月31日,提前两个月完成数据上报。2014年修订版规定“《标准》测试数据经当地教育行政部门按要求审核后[1]”后方可上传。明确责任制,一定程度上可以防止弄虚作假。

2.2测试项目与权重的比较

表3 单项项目与权重对照表

2.2.1测试项目

2007年版测试项目分为必测和选测两类(见表3),必测项目为身高、体重和肺活量,选测项目共三类,第一类为台阶实验、800米或1000米,第二类为坐位体前屈、掷实心球、仰卧起坐(女)、引体向上(男)、握力体重指数,第三类为50米、立定跳远、跳绳、篮球运动、足球运动、排球运动。每类项目选测一项,共6个项目;2014年测试项目全是必测项目,即身高、体重、肺活量、50米、坐位体前屈、立定跳远、引体向上(男)/仰卧起坐(女)、1000米(男)/800米(女),共8个项目,测试项目相对于2007年版增加2个。2007年版测试项目存在不足之处:第一,选测项目形同虚设,名不副实。测试项目在实施过程中,为了方便快捷安全地完成测试内容,很多学校倾向选择测试快速、简单直观和安全性高的项目,特别是在近几年很多高校相继发生运动猝死的情况下,面对运动意外猝死和学生体质下降的局面,很多高校因噎废食,表现出不敢担当责任的做法,相继取消一些长跑运动项目。在体制测试中,第一类选测项目中就会避开具有风险的800米或1000米而选择安全可靠的台阶实验。2007年版《标准》说明中提到“选测项目原则上每年不得重复。”但是为了避免麻烦和减少经费开支,选测项目几乎每年都是重复选测同一个项目,导致“选测项目”成了“必测项目”,选测项目形同虚设。在对浙江大学等13所在杭全日制普通高校体质测试具体项目调查中也出现同样的现象:这些高校在测试项目的选择上表现出了较明显的倾向性,在身体素质一中,中长距离800/1000米和台阶出现一定分化;在身体素质二中,握力测试成为首选;立定跳远成为运动能力测试的唯一选项。就选测项目而言,被选中的测试项目相当于其他选测项目具有测试标准较易掌握,操作较简单,测试时间短等特征;每年的选测项基本相同[3]。第二,选测项目同类不同质。关于选测项目,研究表明同一类选测项目相关性较低存在不合理性[4],比如第一类选测项目中,800米或1000米和台阶试验不对等性,有学者通过将2007年版《标准》与美国最佳体适能标准比较研究结果显示:台阶实验指数反映耐力的有效性较低,测试反映心肺功能的耐力项目中作为选测项目的台阶实验弊大于利,直接将1000米(男)/800米(女)作为必测项目,才能切实提高我国学生耐力素质水平[5]。此外,国内众多学者对台阶试验测试的科学性、实用性提出了质疑,日本和欧洲许多国家也相继取消了台阶试验[6]。建议直接取消问题最多,争议较大的台阶试验项目[7]。第二类选测项目中,坐位体前屈主要反映躯干、腰、髋等关节、韧带和肌肉的伸展性和弹性及学生身体柔韧素质的发展水平,掷实心球主要测试学生的上肢爆发力,仰卧起坐主要测试学生的腹肌耐力,引体向上主要测试学生的上肢肌肉力量的发展水平,握力主要测试学生上肢肌肉力量的发展水平;由此可知同一类项目主要测试目的却不相同,即同类不同质。此外,有学者建议,将坐位体前屈独立成一项,原因如下:柔韧素质与健康密切相关,对预防和减少运动损伤具有重要意义[4]。同时,在练习柔韧素质时,拉伸练习可以降低肌肉粘滞性,提高肌群韧带的伸展性,扩大关节活动范围,提高肌肉间协调用力的能力,减少肌肉酸痛,有助于恢复疲劳。第三类选测项目中,50米主要反映学生速度、灵敏素质及神经系统灵活性的发展水平,立定跳远和跳绳反应下肢爆发力和身体协调能力,篮球运动、足球运动和排球运动反映学生专项技术运动能力。此外,通过对测试数据统计分析,男、女生台阶实验与耐力跑,男生坐位体前屈、握力和引体向上,女生坐位体前屈与仰卧起坐,女生坐位体前屈与握力作为同一选测项目组合,测试结果均有显著性差异,存在评价方法不当、替代兼容性低等不合理性[8]。基于此,2014年修订版优化测试项目,取消选测项目,使得测试项目更具有统一性、科学性和适用性。体现身体形态的项目---身高和体重,体现身体机能的项目---肺活量,体现身体素质项目---50米(速度和灵敏素质)、坐位体前屈(柔韧素质)、立定跳远(弹跳素质)、引体向上(男)/仰卧起坐(女)(力量素质)、1000米(男)/800米(女)(耐力素质)。

2.2.2权重

由表3看出,2014年修订版测试项目的权重在2007年版的基础上做出了相应的调整,变化如下:50米跑的权重不变(20%),身高标准体重的权重提高(上浮5%),其他项目的权重均降低,肺活量(15%)比肺活量体重指数(20%)的权重降低了5%,1000米(男)/800米(女)、引体向上(男)/仰卧起坐(女)以及立定跳远都下降10%。从权重可以看出,2014年修订版《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对大学生的速度素质、灵敏素质和耐力素质的重视程度放在首位,身体形态和身体机能排在第二位,柔韧、弹跳和力量素质排在第三位。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3.1.12014年修订版《标准》,彰显国家对青少年体质状况的重视程度,体质测试结果不仅与学校、学生评优表彰挂钩,而且也关系到学生的是否顺利毕业;2014年修订版《标准》更加详细化,组别细化、分数细化;用词更加规范科学;上报数据时间缩短;

3.1.2优化测试项目,取消选测项目,必测项目共8项即身高、体重、肺活量、50米、坐位体前屈、立定跳远、引体向上(男)/仰卧起坐(女)、1000米(男)/800米(女),测试项目权重也随之发生变化,50米跑的权重不变,身高标准体重的权重提高了5%,肺活量比肺活量体重指数的权重降低了5%,1000米(男)/800米(女)、引体向上(男)/仰卧起坐(女)以及立定跳远都下降10%。

3.1建议3.

1.1国家及相关部门和学校要加强宣传工作,充分利用新闻媒体、网络及校园网普及《标准》相关知识,包括测试内容、测试方法及评分标准,同时让学校、学生以及家长意识到测试的重要性,从根本上重视测试;测试中,国家相关部门要加强测试工作的监督,实行“一票制”及校长责任制,保证测试的科学性和真实可靠性;测试数据上报后,相关部门要加强数据反馈,而不是“始于测试,止于数据”,要及时地将数据结果反馈到各个部门或学校,便于下一步有针对性提高学生体质状况,提高效率。严格实行抽测制度,打击各种虚假现象。国家应加大学校体育设施建设的经费投入,完善学校体育设施,满足学生运动锻炼的场地设施需求。

[1]司局函件.教育部关于印发《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的通知[EB/OL].http://www.csh.edu.cn,2014-07-07.

[2]体卫司.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关于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通知[EB/OL].http://www.csh.edu.cn,2007-09-17.

[3]童杰.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若干问题的思考[J].当代体育科技,2012,2(3):3-4.

[4]郑殷珏,方爱莲,蔡金明等。《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与《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的比较研究》[J].体育科学,2009,29(7):92-96.

[5]蔡瑞金.中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与美国最佳体适能标准比较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1,37(4):91-94.

[6]高刚,季浏.试述美国青少年体质健康测试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3,39(6):22-26.

[7]王茂琼,张启迪,终卫刚.高校《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9,35(5):82-84.

[8]杨孝永,傅强.《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选测项目比较研究[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3,37(4):65-67.

潘冬梅(1982.11-),女,汉族,湖北枣阳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体育教育与训练学,讲师,重庆交通大学。

猜你喜欢

修订版测试项目权重
我国金融科技“监管沙盒”测试项目准入标准制度研究
权重常思“浮名轻”
篮球半场往返运球上篮的训练方法——体育中考篮球测试项目训练心得
为党督政勤履职 代民行权重担当
Interpreting Foregrounding with the Figure/Ground Theory with a Case Study
当代诗学研究的可喜收获——评李元洛《诗美学》修订版
基于局部权重k-近质心近邻算法
纤检机构管理信息系统标准项目库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论期刊摄影作品应出版“修订版”
对《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的一点思考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