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肌酸激酶同工酶MB活性大于总肌酸激酶活性的原因分析

2016-07-27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6年13期
关键词:同工酶肌酸激酶

王 霞

(北京市门头沟区医院检验科 102300)



·临床研究·

肌酸激酶同工酶MB活性大于总肌酸激酶活性的原因分析

王霞

(北京市门头沟区医院检验科102300)

摘要:目的分析血清生化指标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活性大于总肌酸激酶(CK)的原因。方法对该院2015年1~9月同时检测血清CK和CK-MB的16 262例门诊标本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共发现CK-MB活性大于总CK的标本24例,其中心血管神经系统疾病患者14例、肿瘤患者4例、风湿病患者1例、妊娠期妇女3例、儿科患者2例。结论当体内出现大量CK-BB和巨CK时,会影响免疫抑制法检测CK-MB的活性,从而造成CK-MB的假性增高。虽然免疫抑制法检测简单迅速,但存在局限性,临床需结合检测原理和患者病情加以鉴别,避免误诊。

关键词:肌酸激酶;同工酶;免疫抑制法

肌酸激酶(CK)是由M和B两类亚基组成的二聚体,在细胞质内有3种同工酶,其中之一就是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另两种是CK-BB和CK-MM,在细胞线粒体内还存在另一CK同工酶,即线粒体CK(CK-Mt)。因此,理论情况下同工酶的活性是不会高于总CK的活性。然而,实际的检测结果却存在CK-MB活性大于总CK活性的情况,本文据此现象进行分析研究,阐述血清生化指标CK-MB活性大于总CK的原因,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本院2015年1~9月同时检测血清CK和CK-MB的16 262例门诊标本,其中CK-MB活性大于总CK活性24例。该24例中男5例(年龄均大于70岁),女19例(年龄6岁以下2例、20~30岁3例、50~60岁12例、80岁以上2例)。

1.2仪器与试剂仪器为日立76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室内质控品:罗氏多项生化低值、高值质控品;试剂为CK测定试剂盒(磷酸肌酸底物法)、CK-MB测定试剂盒(免疫抑制法),由中生北控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实验所用仪器运行正常,检测试剂在有效期内,CK及CK-MB两项室内质控均在控,检测系统完整,提示检测结果可靠有效。

2结果

资料中CK-MB活性大于总CK活性现象的发生率为1.48‰。按照统计学原理对小标本率的区间估计,可计算出在实际检测中排除抽样误差,资料中显示的各类人群发生CK-MB活性大于总CK活性现象占总体标本中的95%可信区间见表1。

表1 各类人群发生CK-MB活性大于总CK活性现象占总体标本中的95%可信区间(n=24)

3讨论

本次实验所用的CK-MB的检测方法是免疫抑制法。由于CK是由M亚基和B亚基组成,试剂中抑制CK-M的抗体可以专一抑制CK-M亚基的活性。在适宜的条件下,仅CK-B亚基可以激活串联的酶反应,随后引发NADP+向NADPH的转化。使用生化仪检测340 nm波长处吸光度的变化,即可计算出被检测血清中的CK-MB的活性。所以影响检测结果可能存在的原因如下。

3.1CK-BB增多健康人血清中的CK主要是CK-MM(94%~96%)、少量的CK-MB(<5%)、CK-BB水平极低甚至为零。所以,正常情况下检测出的CK-B亚基活性可以代表CK-MB的活性,CK-BB的活性是不会影响CK-MB的检测结果。CK-BB主要存在于健康人脑组织、胃肠道、前列腺和子宫内膜、胎盘等器官或组织中,所以当出现神经系统疾病、肿瘤(肺、 肠、胆囊、前列腺等部位)、脑外伤等情况时,可导致组织中的CK-BB入血,从而致使血液中B亚基增多,影响到CK-MB的检测值假性增高。

儿童容易出现此种现象的原因在于:首先,婴幼儿及新生儿在母体内以胎盘供给营养,其获得CK-BB的水平要多于CK-MB[1],因此婴幼儿及新生儿出现CK及CK-MB比例失调的概率大;其次,由于病毒容易通过婴幼儿的血脑屏障侵犯到儿童的脑组织,使患儿血中出现CK-BB的组分,进而影响到婴幼儿CK-MB的检测,从而出现CK-MB大于CK现象的发生,如轮状病毒感染除引起小儿腹泻外,还累及心肌、中枢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及其他系统等[2]。

3.2巨CK巨CK是血中的酶由于自身聚合或血中其他成分结合形成的高分子量化合物,通常是各种正常(同工)酶与Ig的复合物,例如巨LD、巨CK-1和巨Amy。巨CK的形式还包括一种同工酶的寡聚体,如巨CK-2,或是与膜片段和脂蛋白-X(Lp-x)结合的霉素[3]。巨CK-1的出现一般认为是良性现象,多见于肌炎、风湿和心脏病等,如干燥综合征继发多发性肌炎、进行性肌萎缩性肌炎等。有文献报道巨CK-1的发生率为4%~13.8%,妇女、老年人多见[4]。巨CK-2众多文献认为不在健康人血中出现,它与恶性肿瘤密切相关,可作为肿瘤的一种标志物[5]。

巨CK因其相对分子质量大,在体内不易排出,也不易被巨噬细胞系统吞噬而降解,又因其有较长的半衰期,故在血中存留时间较长,它的存在将会严重干扰临床一些常规酶类的检测,极易造成临床对酶类指标检测结果的误判。当血清中存在巨CK-1时,由于CK-1是由CK-BB与单克隆Ig轻链的结合,就会造成血中B亚基的增多,从而影响CK-MB的检测结果;当血清中存在巨CK-2时,由于CK-Mt与CK-M亚基的抗原性不同,检测试剂中抗M亚基的抗体不能抑制其活性,也会影响CK-MB的检测结果,所以两种形式的巨CK都会造成CK-MB的假性增高,增高程度可占到总CK活性的50%以上或大于总CK活性的情况出现。如果CK-MB超过总CK 30%以上,要警惕巨CK的存在[5]。

研究结果中的3例妊娠期妇女CK-MB活性均高于总CK活性的30%以上,说明该3例妊娠期妇女体内存在巨CK的可能性较大。通过临床了解该3例孕产妇均属于高危妊娠,1例为妊娠期糖尿病(GDM)、1例妊娠期心肌病,另1例双胎妊娠。在16 262例研究资料中共有妊娠期妇女853例,其中正常妊娠483例、高危妊娠370例。在370例高危妊娠中,妊娠期糖尿病105例、双胎妊娠11例、妊娠期心肌病1例。可见,研究资料中的这3例妊娠期妇女因个体差异而出现的巨CK的可能性大,具体原因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可能存在的原因有:妊娠期间因心脏负荷加大,心肌可有轻度肥大,出现心肌炎、心律失常、围生期心脏病等并发症。据研究,不同程度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可以并发一些不同程度的缺氧、二氧化碳滞留、酸碱平衡系统的紊乱,这些并发症会导致心脏功能的衰退和心肌细胞的损害[6]。双胎妊娠母体的生理改变大于单胎妊娠,产前容易出现多种并发症[7],一般有贫血、下肢水肿、妊娠高血压等,随着子宫体积的增大,会出现呼吸困难等不适症状,造成心肌损伤,甚至可并发心力衰竭。

当出现巨CK时,推荐使用琼脂糖凝胶电泳进行进一步的分析鉴别,将可疑血清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结合荧光染色扫描分析,巨CK-1位于CK-MM与CK-MB之间,巨CK-2位于CK-MM的阴极侧[8]。

综上所述,临床如遇到CK-MB活性大于总CK活性时,应积极与检验科沟通,了解CK-MB的检测方法,并结合患者病情鉴别原因。当患者存在神经系统疾病、肿瘤(肺、肠道、前列腺等)、脑外伤等情况时会造成CK-BB升高;当患者存在肌炎、风湿、心脏病、肿瘤等疾病时会产生巨CK。大量的CK-BB或巨CK的存在都可导致免疫抑制法检测CK-MB活性的假性增高。而且,要注意个别高危妊娠妇女及病毒感染性疾病的儿童这些特殊人群。免疫抑制法检测CK-MB的活性虽然简单迅速,但存在局限性,需要正确解读检测结果,避免误诊。

参考文献

[1]程文芬.肌酸激酶同工酶比肌酸激酶高的原因探讨[J].包头医学,2009,33(1):20.

[2]顾亚明.轮状病毒肠炎与肠外脏器损害因素探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6,10(3):95-96.

[3]SfurK AD,Sanders GTB,薛建中.巨酶:出现率、组成、检测与临床联系[J].国外医学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学分册,1991,12(5):217-223.

[4]李伟中,梁桂萍,王新宇.巨酶的临床评价[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3,6(3):848-849.

[5]桂晓美,杨德昌,邓荣春,等.血清巨CK的检出率及临床意义[J].医学检验,2001,8(19):197-199.

[6]吕红娟,董霞.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早期心肌损害的监测[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15,23(8):82-83.

[7]黄小红,任利荣,黄河清,等.双胎妊娠并发心力衰竭[J].吉林医学,2010,31(20):3193-3194.

[8]吴文礼,邓朝晖,张烨,等.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活性大于肌酸激酶活性常见原因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8(18):2262-2263.

DOI:10.3969/j.issn.1673-4130.2016.13.0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4130(2016)13-1860-03

(收稿日期:2016-02-19修回日期:2016-04-28)

猜你喜欢

同工酶肌酸激酶
大负荷训练导致肌酸激酶异常升高对心功能影响的研究
缺糖基转铁蛋白与线粒体同工酶在酒精性肝病中的临床应用
氨磺必利致精神分裂症患者肌酸激酶增高1例体会
黄孢原毛平革菌抗营养阻遏产漆酶同工酶动态分析
运动后肌酸激酶猛增,会不会是心肌炎 ?
超氧化物歧化酶及其同工酶和超敏C-反应蛋白与冠心病的关系
三种鯻科鱼类同工酶组织特异性及群体遗传结构分析
线鳞型黄金鲫(框鳞镜鲤♀×红鲫♂)mtDNA及同工酶的遗传分析
窒息新生儿血清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与肌钙蛋白I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24小时内血清肌酸激酶稳定性变化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