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

2016-07-06郭群华

开心素质教育 2016年6期
关键词:花菜盐水课外书

郭群华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够善于观察生活,在观察中发现生活蕴藏的数学信息;遇到生活难题时,能够用数学的思维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接受新的数学知识时,能主动发挥大脑联系生活的相关事例,并在其中得到一些有价值的东西。但理想与实际往往相差千万里,我们不能大而化之,笼统地去讲求数学生活化,而缺乏切实可行的方法去实践它,那样只能将问题理论化,而缺乏实际的考量,而事实上,理论与实践是相结合的。但如何去完成这些要求,如何真正的让学生的生活与数学相结合,真正地将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需要众多教师一起去探究,并把它当作一门课题去研究和讨论。因此,在下文中将提出几种设想以作参考。

一、不离教材,促进讲解的生活化

在学生接受新的数学概念时,往往大脑处于一种混沌的状态,他们对于一种抽象的概念,很难在大脑中去形成一种广而大的概念。这种时候,就需要教师根据生活中的具体事物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营造情景课堂,将学生置于情景之中。

例如,在讲解“百分数”的概念及其运用时,教师可以询问学生学校引进了多少樱花树,是否全部种植完毕,在得到结果之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提供的信息组合成一道数学应用题:“为了响应全城绿化水平,美化校园生活,学校引进500棵樱花树,最后成活了480课,请问这批樱花树的成活率是多少?”根据这道学生与教师共同参与,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应用题,教师成功的就道出了“成活率”这一有关百分数的概念,进而在接下来的教学讲解中,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动性也提高了,教师的讲解也成功了一大半。这种将生活事物带入数学教学之中,又采用教师与学生互动式的教学,让学生不知不觉地融入课堂之中,学习起来也就不那么的吃力了。

二、善于运用数学来解决现实问题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论服务与实践。只有将学到的东西用于现实生活之中,服务与生活,学习的目的才能达到。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一大重要任务就是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问题,并能主动的运用学到的数学知识去解决问题,充分的让学生意识到数学不只是买菜的时候和摊主讨价还价,更重要的是在内心里感受到数学的无穷魅力。

例如,在讲解比例应用一课时,教师可以以询问学生家里自己浸泡菠萝的时候,用的是多大浓度的盐水,并设计制作菠萝盐水的实验活动:将30千克20%的盐水,配置成30%的盐水要怎么做?学生就会自己动手开始实验,直至完成盐水浓度的转换。再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中随机询问学生其一天上网的时间和看课外书的时间是多少,将整合的数据组成一道数学题:“为了解小学生课外上网和看课外书的时间安排情况,学校进行了一系列抽样调查,发现60%的小学生平均一天上网两小时,看课外书一小时,40%的小学生平均一天上网一小时,看课外书两小时,问学生平均一天的上网时间和看课外书时间的比例是多少?”学生就会联想到自己的实际情况,开始动手解决问题。

三、在日常生活里培养学生数学兴趣

上街买菜需要加减乘除,盛米做饭需要比例分配。生活处处是数学,并在不断的生活实践中,产生学习数学的乐趣。从孩子出生到走路,家长都会在家里制作一个身高记录墙,从50cm到140cm,都是家长对孩子一点一滴的爱和温暖。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点,引导学生了解丈量工具和长度单位,并能正确使用工具精确测量出所需要测量的长度。生活情景再现,可以让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强,并仿佛在游戏中一般,在趣味中获取新知识。

四、在实际生活中,培养应用意识

很多小学生表示数学应用题难学,应用题型难懂。而一般的应用题都来自于生活,根据生活中的事物来进行应用题型的组合。例如,“学校食堂运来一批花菜,原计划每天吃50千克,30天吃完这一批花菜。后来按照大家的意思,每天比原计划多吃10千克,问这批花菜可以吃多少天?”这一道题生活化,具体化,学校每天都可能会发生的事情,但如何让学生感受到这道应用题的生活化具体化呢?往往这种时候,教师就可以循循善诱的引导学生纳入这道题目之中,问学生:“喜不喜欢吃花菜,如果今天学校做了50千克的花菜,明天也做了50千克花菜,直到做了三十天50千克的花菜,花菜做完了,那么这一批花菜总共有多少千克?”就这样,就可以引导学生在应用题中产生一种逻辑思维,那么这道题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作者单位: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第五小学)

猜你喜欢

花菜盐水课外书
课外书
弟子规
弟子规
花菜这样做,比肉还好吃,不知道太可惜!
花菜妹妹的爆炸头
为什么菠萝要在盐水中泡过才好吃
大树“挂盐水”
泉水与盐水
《新高考·数学版》调查问卷
当冷盐水遇见温淡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