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新生学校归属感与心理健康探析

2016-06-16王立高

高教论坛 2016年4期
关键词:新生心理健康高职

王立高

(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广西 南宁 530021)



高职新生学校归属感与心理健康探析

王立高

(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广西南宁530021)

摘要:选取广西2所高职院校的722名新生施测,探索学校归属感现状特点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表明,高职新生的学校归属感处于中等水平,存在性别差异、城乡差异、专业类别差异、学生干部与非学生干部差异、家庭经济状况差异,不存在独生与非独生子女的差异;学校归属感与心理健康各因子存在负相关。建议高职院校在深化综合改革中提升办学实力和社会影响力,注重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整体构建积极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以切实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学校归属感和心理健康水平。

关键词:高职;新生;学校归属感;心理健康

高等职业教育担负着为社会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任。随着高等职业教育规模的扩大,高职生的学校归属感、心理健康状况等问题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高职院校是高职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学校归属感是高职生对就读学校在思想、感情和心理上的接纳、认同和投入,是高职生在高职院校生活质量的体现,也是其走出校园,对组织、社会和国家形成归属感的基础。国外的研究成果已表明,学生在学校中有归属感的需要,而且这对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和学习的积极性是强大的动力[1,2]。国内相关研究表明,学校适应、自我概念、同伴关系与学校归属感有密切的关系[2],影响学生对学校归属感的因素有自身性格、人际关系和学校环境[3],还有学生管理、师资教学、领悟社会支持、自尊和大学生人际关系均与大学生学校归属感存在显著相关[4];研究还表明,大学生的学校归属感影响其在学校的学业系统和社交系统表现[5]。大学生的学校归属感和心理健康各因子存在负相关[6,7]。可见相关研究者对学生学校归属感、心理健康已经进行了一定的研究,但以高职新生为研究对象开展学校归属感及其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还不是很多。本研究就是以高职新生为被试,探讨高职新生学校归属感、心理健康现状特点,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并提出相应的教育建议,以期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学校归属感,并为高职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必要的参考信息。

一、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广西2所高职院校入学3个月的大一学生作为被试,发放问卷750份,回收有效问卷722份,回收率96.3%。被试基本情况见表1。

表1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二)研究工具。采用包克冰、徐琴美修订的《学校归属感量表》进行调查,该问卷由15个项目组成,采用五级评分,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学生心理健康水平采用SCL-90量表,这是当前最为广泛应用的心理健康测评工具之一。

(三)研究过程。问卷集体施测,由经培训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担任主试,问卷当场回收,用SPSS20.0统计分析;同时开展学生访谈。

二、结果与分析

(一)高职新生学校归属感的基本情况

1.整体状况

表2 高职新生学校归属感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表2数据表明,高职新生学校归属感的得分在15-68之间,平均值为44.97,略微低于中等临界值45(15×3),表明高职新生学校归属感基本处于中等水平。进一步分析数据发现,有397名新生(占51.4%)的学校归属感总分大于或等于临界值45分,表明有一半多一点的新生学校归属感水平较高。

2.高职新生学校归属感的差异性比较

(1)性别差异

表3 不同性别的高职新生学校归属感的独立样本T检验

*表示P<0.05,**表示P<0.01,***表示P<0.001,下同

如表3,男生的学校归属感平均分为45.37,女生为44.08。经过独立样本T检验,得知男生和女生的学校归属感存在显著差异,男生的学校归属感显著高于女生。

(2)城乡差异

表4 不同生源地的高职新生学校归属感的

表4数据表明,城镇高职新生的学校归属感平均分为44.25,农村高职新生的学校归属感平均分为45.18。经T检验,得知城镇和农村高职新生的学校归属感存在显著差异,来自农村的高职新生学校归属感显著高于来自城镇的新生。

(3)专业类别差异

表5 不同专业类型高职新生学校归属感的

表5数据表明,文科类高职新生的学校归属感平均分为43.81,理工科类高职新生的学校归属感平均分为45.42。经T检验,得知理工科类新生与文科类新生的学校归属感存在显著差异,理工科类新生的得分显著高于文科类新生。

(4)是否独生子女的差异性比较

表6 是否独生子女高职新生的学校归属感的

表6数据表明,非独生子女的高职新生学校归属感得分略高于独生子女,但这两者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表7 是否学生干部高职新生的学校归属感的

表7数据显示,担任学生干部的高职新生学校归属感平均分为46.26,高于非学生干部新生得分(43.82)。经T检验,得知担任学生干部的高职新生学校归属感和没有担任学生干部的高职新生在学校归属感上存在显著差异,学生干部新生的学校归属感显著高于非学生干部新生的学校归属感。

(6)不同家庭经济状况的差异性比较

表8 不同家庭经济状况高职新生的学校归属感的单因素方差分析

表8数据显示,家庭经济情况特困的新生,学校归属感得分最高,为47.06;其次是家庭经济困难的新生,得分为44.98;再其次是家庭经济一般的新生,得分44.39;家庭经济情况较好的得分最低,为41.62,来源于这四种家庭经济状况的新生学校归属感得分依次降低。经单因素方差分析得知,来源于这四种家庭经济情况的高职新生的学校归属感存在差异。经LSD事后比较,得知来源于特困家庭的新生学校归属感得分明显高于家庭经济困难和家庭经济一般情况的新生,其他家庭经济情况的新生学校归属感不存在显著差异。

(二)高职新生心理健康状况

表9 心理健康各因子的阳性结果检出率

心理健康90项症状清单中,各因子阳性结果检出率见表9,阳性检出率最高的是强迫,接下来依次是人际关系敏感、恐怖、敌对、抑郁、偏执、精神病性、躯体化。

(三)高职新生学校归属感与心理健康各因子的关系

表10 学校归属感与心理健康各因子的相关系数

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探求高职新生学校归属感与心理健康因子之间的相关情况,数据见表10。结果显示,学校归属感得分与心理健康情况的得分呈显著的负相关,也就是高职新生学校归属感越强,则心理健康各因子以及总体的得分就会越低,也就是心理健康水平会越高,说明学校归属感与心理健康水平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

三、讨论

(一)学校归属感的现状与差异分析

应根据试验药物的特点和前期安全性研究基础(包括同类品种),对可能的毒性靶器官或具有儿童针对性的安全性指标,进行密切观察。治疗小儿便秘的中药多数含有蒽醌类成分(如大黄、芦荟、番泻叶、何首乌、决明子、虎杖),其所致肝损伤近年来屡见报告[20],临床试验中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高职新生的学校归属感基本处于中等水平的位置,这与乔莉莉的同类研究结果基本一致[8]。广西高等职业教育正处在迅猛发展的时期,学校的硬件设施、师资队伍、管理制度等都在不断完善中,再就是高职新生刚刚经历了高考的挫折,部分新生对大学的期待可能与高职院校的实际状况不完全吻合。笔者认为高职新生呈现出的学校归属感总体水平,与高职院校以及高职新生的的实际情况相符合。

研究显示,高职新生学校归属感的差异性存在以下特点:

一是男生的学校归属感显著高于女生。高职新生离开父母、家乡走进学校,会面临适应性问题,相较来说,女生更敏感细腻,容易陷入负面情绪中,而且在心理和行为上还对家庭存在一定的依赖;而男生独立性强,能更积极地投入和参与到校园活动中,所以男生的学校归属感高于女生。

二是来自农村的高职新生学校归属感显著高于城镇高职新生。对于农村高职新生而言,学习机会难得,高职院校的学习环境与条件能满足他们的期待,因而他们也更愿意积极投入校园生活,对学校认可度高。

三是理工科类的高职新生学校归属感显著高于文科类高职新生。理工科类男生居多,文科类女生居多,相较而言男生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更强,有更多的独立性,理工科类的新生能更快的适应大学生活环境。

四是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高职新生学校归属感不存在显著性差异。本研究采用的量表没有区分学校归属感维度,与杜渐的研究结果一致[1]。相关研究表明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这两个群体存在差异,因此在学校归属感的内部维度上可能存在差异,需要进一步研究证明。

五是担任学生干部的高职新生学校归属感显著高于不担任学生干部的新生。相较而言,担任学生干部的新生,相对会更积极更活跃,能更多的投入到班级或学校的活动中,有更多的机会去锻炼自己,在社团活动中的归属感更强。

六是家庭经济特困的高职新生学校归属感与家庭经济困难、一般的高职新生存在显著性差异。调查数据还发现,家庭经济特困的新生学校归属感高于中等水平,家庭经济困难的新生学校归属感基本处于中等水平,一般的略低于中等水平,较好的得分最低。家庭经济越困难,他们通过读书来改变自己命运的想法要更强烈,他们会更加珍惜校园生活,会积极参与到学校的学习生活中。

(二)心理健康水平分析

SCL-90量表中阳性检出率为6.4%-14.9%,与同类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其中检出率较高的因子为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恐怖和敌对。恐怖因子得分略高于全国大学生常模,其余因子得分都比全国常模低。这个结果与王琴、王邵福的同类研究结果基本一致[6]。

(三)学校归属感和心理健康的相关性分析

对高职新生学校归属感与心理健康各因子得分的相关分析表明,学校归属感与心理健康的总体水平存在显著相关。学校归属感问卷得分与心理健康总分及各因子得分呈显著负相关,即学校归属感越强,则症状自评量表因子得分越低,相应的心理健康水平就越高,也就是学校归属感越强心理健康水平越高,两者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这个结果也在相关研究中得到验证[1,6,7]。

高职新生的学校归属感越强,认同感就越强,他们就会具有更强的学习动力和成就动机,在专业学习、社团活动、人际交往中更能体会到自己的价值,体验到自己更多的积极情绪,心理健康水平就会越高。相应的心理健康水平越高,高职新生在学习实践、社团实践、交往实践过程中,会体验到更多的积极情绪,会更有成就感和乐趣,学校归属感就会越高。可见学校归属感与心理健康水平这二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高职新生的学校归属感处于中等水平,存在性别差异、城乡差异、专业类别差异、学生干部与非学生干部的差异、家庭经济状况的差异,不存在独生与非独生子女的差异。高职新生学校归属感与心理健康各因子之间呈现负相关,也就是学校归属感水平与心理健康水平存在显著的正相关。

(二)建议

一是重点关注学校归属感较低的新生群体。研究表明高职新生的学校归属感,女生显著低于男生,城镇的显著低于农村,文科类显著低于理工科类,非学生干部显著低于学生干部,家庭经济困难和一般的显著低于贫困的,并且女生、城镇、文科类、非学生干部、家庭经济困难、一般、较好的新生得分均低于平均值。因此,必须加强对这些群体的学校归属感的培养,在入学时加强适应性教育、学习指导和心理干预,使得新生能更快的适应高职院校新环境。

二是重视高职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表明心理健康水平与学校归属感呈显著的正相关,因此高职院校必须重视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要以积极心理学理念为指导,开足开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公共必修课,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室、心理发展服务中心的建设,重视隐性课程的挖掘,开发积极的心理健康资源,实施积极的教育策略,完善积极的心理咨询服务体系,打造积极的心理安全保障机制,建立积极的评估体系,并构建起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组织系统,也就是整体构建积极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实施“积极”“正向”的心理健康教育,促进高职生形成自我统一性,全面和谐发展。

三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以提升高职新生的学校归属感。高职院校要以学生为本,加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不断充实校园文化内涵,打造学生文化品牌,丰富活动载体,除了常规的校园文化活动,要形成具有行业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还要加强就业创业、工学结合类项目实习、科技三下乡等社会实践性活动,吸引学生热爱校园文化活动,在独特的校园文化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参与度,增加集体的凝聚力,增强学生融入集体的积极体验和作为学校团体成员的自豪感,认识自我悦纳自我,在校园文化的熏陶中提升学校归属感。

(责任编辑:王金明)

参考文献:

[1]杜渐.北京中医药大学本科生学校归属感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性研究[D].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

[2]包克冰,徐琴美.学校归属感与学生发展的探索研究[J].心理学探新,2006(2):51-54.

[3]常玲.高职学生对学校归属感的调查研究[J].辽宁高职学报,2014(5):94-96.

[4]杜好强.大学生学校归属感及其影响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0.

[5]水远璇.南京市属本科院校大学生学校归属感调查[J].高教论坛,2015(8):105-109.

[6]王琴,王邵福.大学生学校归属感与心理健康研究[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2015(4):113-115.

[7]郝佳.大学生学校归属感现状与心理健康水平的相关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08.

[8]乔莉莉.高职生学校归属感的调查研究[J].职业时空,2015(5):97-99.

Analyzing the Relationgship Between the Sense of School Belonging and Mental Health for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Freshmen

WANG Li-gao

(Guangxi College of Water Resources and Electric Power,Nanning 530023,China)

Abstract:For analyz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ense of school belonging and mental health for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freshmen,the research selected 722 freshmen from 2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n Guangxi to investigate.Based on this reseach,the main conclusions are as follows:in general,the sense of school belong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freshmen is at the midium level. There exists difference in gender,urban and rural areas,classification of speciality,student cadres and family economic conditions.No difference exists in only-child and non-only-child. Furthermore,there was a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sense of school belong and the factors of mental health. In order to raising the sense of school belong level and mental health level ,suggestions are as follows: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should reinforce its school running strength and social influence through deepening reform,pay more attention to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campus culture,build a positive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system as a whole.

Key Words: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Freshmen;sense of school belonging;mental health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9719(2016)4-0111-04

作者简介:王立高(1978-),男,山东临沂人,讲师,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心理健康教育。

收稿日期:2016-01-25修稿日期:2016-02-26

基金项目:广西高校人文社科2013年课题“高职院校学生学校归属感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性研究”(SK13YB155);广西高校科学技术研究2015年项目“高职学生心理资本结构、特点、相关因素及开发研究”(KY2015LX700);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2015年项目“高职生心理资本课程与教学资源开发研究与实践”(桂教职成〔2015〕22号)。

猜你喜欢

新生心理健康高职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重获新生 庇佑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坚守,让百年非遗焕新生
新生娃萌萌哒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新生改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