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市场需求的地方院校城乡规划本科教学优化探究

2016-06-16张慎娟邓春凤

高教论坛 2016年4期
关键词:城乡规划规划院校

张慎娟,陈 伟,邓春凤

(桂林理工大学 1.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2.招生就业处,广西 桂林 541004))



基于市场需求的地方院校城乡规划本科教学优化探究

张慎娟1,陈伟2,邓春凤1

(桂林理工大学1.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2.招生就业处,广西桂林541004))

摘要:在就业难的大背景下,地方院校城乡规划专业因缺乏竞争优势,存在就业地域范围小、就业面窄、毕业生不受用人单位重视等问题。为了实现高质量就业,保证专业的可持续发展,地方院校必须把握城乡规划专业人才需求的新形势,分析自身专业发展的优缺点,合理确定人才培养目标,优化课程体系,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并努力完善师资设施的建设。惟有如此,才能走出一条有地域特色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关键词:市场需求;地方院校;城乡规划专业;本科教学

随着快速城市化逐渐趋向平稳发展,城市土地大规模开发的热潮正渐渐退去,城市发展正由增量发展逐渐转为存量发展。在这种背景之下,一度热门的城乡规划专业就业压力也逐年加大,尤其是一些地方院校面临着更大的就业困难,影响专业的生存和发展[1]。

新的历史阶段,社会对城乡规划人才的需求和现代城乡规划内涵的更新演变,对高校城乡规划本科人才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2]。高校必须时刻将市场需求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导向,只有立足于就业市场的需求分析、适时更新与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使城乡规划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紧密衔接才能保障专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新形势下城乡规划就业市场的人才需求分析

(一)人才需求的新形势

人才需求与社会经济发展态势密切相关,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多年来城市规划行业的人才需求一直处于旺盛状态。但随着近几年城市发展建设方式由外延式向内涵式的不断转变,传统的以“物质空间形态”规划为本体,以增量土地开发为主的城市规划,逐渐转向以存量土地利用为主,更强调利用相关新技术、新方法对传统的“物质空间形态”规划进行改良,越来越关注城市的社会、经济、环境、政策等相关领域,城乡规划行业对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趋于多元化。2011年,城市规划专业转型升级为城乡规划一级学科,也进一步反映了市场原来过分倚重工程类“设计型”人才的局面开始发生转变,具有经济地理、测量与环境、农林等学科背景和技术特点的城乡规划人才逐步成为很多单位人才引进的热点,并开始在城乡规划行业中承担更加重要的作用[3]。

(二)人才需求的新特点

1.地域之间仍存在差距,但差距有所减小

一直以来城乡规划的市场均存在发达地区以及大城市的人才集聚密度较高、竞争激烈,而欠发达地区和中小城市、城镇地区人才匮乏,城乡规划人才的地域分布失调。随着区域协调发展和新型城镇化的进一步推进,尤其是近几年房地产市场的日趋平稳和一些大规模高档次开发的逐渐降温,发达地区规划建设市场的人才需求量逐渐饱和,而欠发达地区和中小城市、城镇地区由于正处于起步上升发展阶段,对规划人才的需求将会进一步加大,这将成为城乡规划就业市场进一步拓展的潜在条件。

2.供求矛盾越来越大,地方院校更难实现高质量就业

2008年,我国有151所院校开设城市规划专业,至2015年全国已有近200所院校开设城乡规划专业,不到10年的时间新增了近50所。不断增长的人才供应规模和逐渐紧缩的规划建设市场之间形成越来越大的矛盾。

从供给市场来看,我国的城市规划教育总体可分为工学类、理学类和林学类等三种类型,其中以工学类城市规划(物质空间规划)为主,约占总办学院校的80%,以建筑学、测量学、环境学等工程学科为背景,强调的是应对物质空间规划的工程技术型人才的培养。截至2014年5月,全国仅有36所院校的城乡规划本科专业通过了住建部高等教育城乡规划专业评估委员会的评估,所占比例不足20%。

从需求市场看,发达地区和大城市以及其他地区一些甲级的规划设计院所一般优先选择通过专业评估院校的本科学生,有些单位甚至直接不考虑未通过专业评估的本科生。随着现在研究生数量的逐年扩大,越来越多的单位将录用门槛提高至研究生学历以上。普通地方院校的学生要想获得高质量的就业存在较大压力。

3.对人才需求的能力结构已由侧重空间物质规划逐渐转向对城乡规划外延知识的重视

随着城乡规划研究领域的不断扩展,学科知识体系外延不断扩大。不同类型的用人单位以及不同的工作类型对人才的知识与能力要求具有一定的差异性,这需要规划人才应具备一定的知识与能力特长。

从用人单位的运行效率和经济性角度来看,知识与能力全面的复合型人才,更受用人单位的青睐。除城市规划核心知识外,对“外延知识”需求加大;在规划设计、表达能力(图纸、文字、语言)等专业能力需求的基础上,对研究能力、学习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拓展能力要求加强。

二、地方院校城乡规划专业就业情况分析

在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地方院校必须深入分析就业市场,针对市场需求制定适合自身院校的教学计划。文章以桂林理工大学近5年的就业情况为例,分析地方院校城乡规划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现状。

(一)就业地区分析

由于地方院校的生源以本省为主,毕业生的就业地区也以省内就业为主(图1),主要就业城市多为院校所在城市及省内综合发展实力较强的前2-3名城市,其余城市每年的就业也多为生源地就业。外省就业主要是北上广深等特大城市,但受到老八校和已过评估院校毕业生的冲击,发达地区历年接纳地方高校的就业人数并不多;还有少部分外省区的就业主要也是回生源地(图2)。

图1 桂林理工大学2011-2015年

图2 桂林理工大学2011-2015年

尽管就业存在一定压力,但由于学生对自身的期望值较高,绝大多数选择在城市级的单位里就业,极少选择在县级、镇级的单位就业。

(二)就业单位性质分析

地方院校毕业生就业单位的层次不高,以中小型设计公司为主,主要从事规划设计,少量从事建筑、园林、景观、市政等相关设计。也有小部分毕业生进入规划管理单位和咨询单位,还有少数毕业生转行从事其他性质的工作(图3)。由于全国设计单位效益的整体下滑,从2014年开始,一些县级的规划管理单位逐渐成为学生就业比较热门的选择。

随着研究生数量的增多,用人单位的门槛越来越高,本科就业压力更是逐年增大。在这种情况下,毕业生考取研究生的数量也在逐年增多[4]。

图3 2011-2015年城乡规划专业

三、地方院校城乡规划专业本科教学的优化调整

面对地方院校就业市场的需求特征,城乡规划专业教学一定要把握地方市场,进一步明确专业定位,强化有地域特色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合理设置专业课程体系;积极探索切实有效的教学方法,真正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和综合能力。

(一)立足省域,服务地区,合理定位人才培养新目标

地方院校应以培养服务于所在地区的应用型技术人才为培养目标。以省内和邻近省区作为主要的人才输送地,以培养面向所在省区中小型设计单位需求为主的规划设计人才,多注重学生的应用型专业技能。要加强对学生知识结构的广度、弹性和专业化技能的综合培养。要让学生既具备全方位、跨领域的适应能力,又有对本专业有认同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充分调研地方县市对城乡规划专业行业的需求度并做出分析;充分比较同类专业的办学思路、办学实力、地域条件,形成与地区其他院校的错位发展;进一步明确专业定位,强化有地域特色的人才培养,适应城市、县城、乡镇、公司、事务所对城乡规划人才的需求,提升自身的社会知名度与认可度。

(二)结合院校专业特点,优化课程体系设置

1.为适应新形势的发展,《高等学校城乡规划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2013年版)》确定了城乡规划专业的10门核心课程[5],以最小容量保证核心知识外,留出足够空间和时间,鼓励学校办出专业特色。因此,地方院校在课程体系设置上首先要保证10门核心课程的开设。从10门核心课程的学时确定入手,进行众多课程的选定,通过自主的组合,形成重点突出、富有特色的课程体系。

2.由于地方院校城乡规划专业竞争力较弱,教师往往很难承接到大型的规划项目,较多的规划项目可能是城镇的总体规划、城镇和片区的控制性详细规划、村庄规划及其他各类相关规划。因此围绕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的设置可重点突出具有地域特色的小城镇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的课程设计,适当开设各项案例专题,并结合教师的实际项目进行详细的现场调研。通过案例专题课程的开设,掌握项目开展的全过程,学会对专项问题进行分析,并能独立编制各项目的整套成果。

3.当前自治区内的许多镇、县、区的规划管理部门均比较缺少专业管理人才,因此可在城乡规划管理与法规课程中重点讲述镇、县、区范围内所能遇到的各类规划项目的组织编制和审批所需的报送材料、审核重点及审批流程等内容。

4.课程设置要紧跟时代发展的背景,不断调整培养方案。在大数据日益发展的今天,要积极开设Arcgis、spss等软件应用课程,加强培养学生利用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的能力,为科学制定城市规划提供技术支持。

在整个课程体系设置中要遵循从低年级到高年级课程内容逐步加深的规律,构成连贯、渐进的教学内容环节链。认真研究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并重点对课程之间的内容关联性进行梳理:(1)根据不同课程的内容特点,将课程之间的交叉内容进行整合,集中到一门课程中讲授;(2)将专业培养目标和各项课程设计目标进行细化,确定每门理论课程需要在专业培养和各课程设计中重点承担的任务。既要避免课程内容之间的简单重复,也要保持课程的相对独立完整,同时又能保证各门课程的内容均围绕共同的培养目标展开,彼此之间形成有机互补。

(三)综合考虑学生和专业课程特点,实施有效的教学方法

“因材施教”是最为有效的教学方法。这里的“材”既指学生,又指不同的专业课程,要将学生特点和专业课程特点结合进行考虑,综合选取最佳教学方法[6]。

1.从基础抓起,避免拔苗助长

针对地方院校学生专业素养和学习能力相对较差的情况,低年级的专业基础课程要以引导学生建立对专业所需能力的认识为主。要让学生意识到自己与其他优秀院校学生的差距,从最基础的知识开始,教师在授课时一定要把知识点讲清楚,授课时要把详细的作业标准讲给学生,让他们确实明白如何操作。由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强,所以要用严格的标准进行过程考核,督促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加强自主学习,但对最终成果不要太过苛求,作业批改点评要恰当,要能激发他们的上进心。尤其是对低年级的同学,不要挫伤学生的学习热情,要通过一门门课程、一次次作业不断提高专业综合能力,不能操之过急,否则只会让学生感到学习压力,从而失去对专业的热情。

2.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

城乡规划专业的复杂性和综合性,决定了课程具有内容广泛,综合性强的特点。若单纯将课程的知识点讲给学生,他们很难直观地认识到课本知识在实际项目中的运用,也很容易遗忘。所以,提倡运用案例分析的教学方法,通过对案例的逐层分析,告诉学生课程中的内容具体会在实际项目中的哪个环节进行运用,如何进行运用,会存在什么问题。在对案例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能掌握课程的相关知识点,同时还能学会对现状资料进行分析,逐渐养成用规划的思维来分析、解决问题,掌握了规划的思维和方法,就能做到触类旁通,灵活的应对各种规划项目。

3.通过各种专业竞赛渠道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拥有竞赛获奖的经历会对学生就业起到强有力的促进作用,尤其是获得国家和地区级的专业竞赛,对学生的专业能力是一种强有力的证明。桂林理工大学近几年在全国高等学校城乡规划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课程作业评优竞赛、西部之光全国大学生暑期规划设计竞赛等国家级竞赛中多次取得好成绩,其中,在第一、二、三届西部之光全国大学生暑期规划设计竞赛中,两次获得二等奖、一次获得三等奖;在全国高等学校城乡规划专业指导委员会社会调研学生作业评优中,获得三等奖1项,佳作奖1项。获奖的同学最终都因为该奖项顺利通过研究生面试或单位招考的面试,并且学生反映硕士招考或单位招考的人员在面试中都普遍关注获奖事情,针对获奖会询问许多问题。有了上述获奖经历后,目前各年级的同学都十分踊跃地参加各专业竞赛,除上述两项竞赛外,也逐渐开始参加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系列科技学术竞赛等活动。参加各类专业竞赛是一种促进专业发展,提升学校知名度的良好契机,学校和专业教师应大力支持、积极引导、精心指导,良好成绩的不断积累,也能成为将来顺利通过城乡规划专业评估的有力砝码。

4.尝试专业导师制,分类培养,各有所长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目标定位,可实行专业导师制,在按培养方案统一进行课程学习的同时,从大三开始可由导师按照自己的专业特长选择学生进行重点培养。选择的大类可分以工作为目标和以考研为目标两大类。以工作为目标的学生就业时需要有很好的方案设计及表现能力,尤其要有既快又好的电脑绘图能力,这部分同学可以由导师带领以参与横向项目为主,进一步锻炼设计和绘图能力,通过参与实际项目的调研、编制、评审等全过程,提前适应从学校到单位的转变,有这种经历的毕业生将更受用人单位青睐。以考研为目标的学生在考试时需要较好的方案设计、手绘表现和对理论问题的研究分析及文字表达能力,这部分同学可以由导师带领以参与纵向科研项目为主,参与部分论文写作,在这个过程中对最新的规划问题进行分析和思考,通过写作提高文字表达能力,同时对这部分同学加强对快速设计表达及表现的训练,以提高他们的快速设计能力。

(四)努力完善师资设施的建设

要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培养优秀的毕业生,必须要有良好的师资和教学设施作为基础保障。许多地方院校由于所在城市在省内的发展相对较为落后,在高质量教学人才引进方面存在较大困难,尤其是对与城市开发建设密切相关的城乡规划专业的人才吸引力度更是不够。因此,要争取通过学校的支持,提高对城乡规划专业引进人才的待遇,以吸引较好的专业教师。同时还要配套建设良好的教学设施,要给各年级学生安排足够的专业教室,要有专业图书资料室、实验室等专业用房,还要有一些调研和资料分析所需的设备仪器。

四、结语

在就业难的环境下,缺乏竞争优势的地方院校要想取得高质量的就业,必须找准就业市场,立足自身特点,合理确定人才培养目标,优化课程设置体系,同时需要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学校、教师和学生的通力合作和辛勤付出,唯有如此,才能踏出一条适合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责任编辑:夏璐)

参考文献:

[1]李书亭,孙洪庆,郭丽娟.应用型本科院校城乡规划专业产学合作教育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2,31(7):8-9.

[2]戴军.浅议城乡规划专业本科教育职业化能力的培养[J].高等建筑教育,2015,24(6):5-9.

[3]沈惠新.地方高校城市规划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以宿迁学院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为例[J].地理教育,2012(1):119-120.

[4]任绍斌.基于就业市场需求的城市规划本科教育研究——以华中科技大学为例[J].城市规划,2009,33(9):78-81.

[5]黄海.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就业分析及培养模式探讨[J].教育研究,2011,18(4):170-171.

[6]吴妍.浅析城乡规划专业个性化教学体系的构建——以文华学院城乡规划专业为例[J].时代教育,2015(7):174.

The Optimization Study of the 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Undergraduate Teaching in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Based on the Market Demand

ZHANG Shen-juan1;CHEN Wei2;DENG Chun-feng1

(1.College of Civil and Architecture Engineering;2.Recruitment and Employment Office,Guil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Guilin 541004,China)

Abstract:In the case of difficult employment,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in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meeting with employment difficulties,such as small areas of employment,less work and the unpopular graduates by employers and so on,because of the lack of competition advantage.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high quality of employment,ensur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professional,we must grasp the new situation of 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professionals demand,analyze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eir own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reasonably make the educational objectives,optimize the curriculum system,explore effective teaching methods and improve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facilities. Only then can we find a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way with local characteristics.

Key Words:market demand;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urban and rural planning;undergraduate teaching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9719(2016)4-0080-04

作者简介:张慎娟(1983-),女,山东淄博人,讲师,研究方向为城乡规划。

收稿日期:2016-01-28修稿日期:2016-02-21

基金项目: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学科转型背景下城乡规划专业理论类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2015JGA231);“广西工科院校高质量就业实现途径研究与实践”(2015JGB250);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城市规划设计类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2013JGA150)。

猜你喜欢

城乡规划规划院校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论当前城乡规划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城乡规划中常见问题与解决措施探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规划引领把握未来
快递业十三五规划发布
多管齐下落实规划
迎接“十三五”规划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