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服务型药学人才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探索

2016-06-16沈雪松刘汉甫李迎迎

高教论坛 2016年4期
关键词:培养体系创新能力

沈雪松,刘汉甫,李迎迎

(桂林医学院 药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4)



社会服务型药学人才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探索

沈雪松,刘汉甫,李迎迎

(桂林医学院药学院,广西桂林541004)

摘要:提高地方社会服务型药学专业人才的创新素质是药学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对药学专业人才多样性的需要日益增长,地方医药院校有针对性地培养更多社会服务型药学人才,不仅需要丰富和完善他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并根据社会和经济发展对药学人才的需要,借鉴国外药学教育改革的经验,而且必须高度重视社会服务型药学人才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构造适合我国社会发展水平的社会服务型药学人才的培养模式。围绕地方社会服务型药学人才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培养创造性人才的需要,提出了“3+6”社会服务型药学人才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研究。

关键词:社会服务型药学人才;创新能力;培养体系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提升,为社会大众提供用药服务的执业药师的作用日益凸显,社会对执业药师自身专业和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国家药品安全“十二五”规划》和国家新修订GSP明确要求:药店必须配备执业药师,要求执业药师提供用药指导服务。这些因素必将会影响我国药师地位的确立和强化。当前,我国对药师的市场需求大大增加,现有高等药学教育体系应从倾向培养研究型人才,转变为培养药师为主的药学服务型人才[1]。

一、药学教育转型和发展是社会发展需要的战略性问题

目前药学教育面临的不仅是教学投入和师资不足等问题,亟待解决的还有新形势下药学类专业设置、课程结构、人才培养目标如何适应行业需求进行改革、调整等药学教育发展的战略性问题,这是摆在每一个药学教育工作者面前的新课题。我国现代高等药学教育起步虽较晚,但发展较快。至今,全国共有招收药学、药物制剂、制药工程、生物工程、中药学、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学生的高等院校近500所。现有的本科培养方案仍以培养研究型人才为主,重化学轻医学,重实验轻实践,重专业轻人文,培养的学生知识结构与药学实践领域对学生的需求脱节,在就业市场上缺少竞争优势,绝大多数的学生需要用人单位进行二次培训。而传统的药学生教育也存在基础和应用脱节,学生往往存在思维定势,缺乏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理念。同时,医药市场销售的反馈信息表明,随着国家一系列医药制度和政策的改革与规范,以往那种普遍存在只重视教学,而忽视了创新素质的培养,不利于药学生毕业后发展,也不能满足未来生物医药学研究发展的需要,也导致了许多专业的学科带头人正面临着后继无人的威胁[2-5]。然而,目前我国药学人才培养还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大众健康的需要,因此,深化高等药学教育改革,建立与之相适应的高等药学教育体系,是药学教育者责无旁贷的历史使命。提高地方社会服务型药学专业人才的创新素质是药学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因此,对当代药学生科研与创新素质的培养迫在眉睫。

二、深化高等药学教育改革促进地方社会服务型药学专业人才培养

地方社会服务型药学专业人才应当是具有临床型本科以上学历的药学专业人才。这类专业人才的培养不仅是药学专业人员个人事业发展的要求,也是适应社会卫生服务需求的改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自我保健意识的提高,公众对医疗机构药学人员的要求正在发生变化。药品种类不断增加,实际选用日趋复杂,临床用药存在较多有效性和安全性问题。病人很需要专业人员提供咨询和指导;医护人员有不少解决不了的用药问题,需要听取专业人员的意见和建议;提高药物使用质量,避免用药引起的不必要伤害,需要专业人员把关和履行相应职责。有能力承担这项社会职能的专业人员非社会服务型药学专业人的药师莫属。把药学与临床紧密结合起来,为药学人才开拓了工作的新领域,对药学人才也提出了新要求。药学人才是 “医药护技”四个技术支持系统之一,社会服务型药学专业人是其重要组成部分[5]。药学技术服务水平直接影响药物治疗水平和医疗质量,直接关系到人民的用药安全、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在我国,药学专业技术人员的职责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研发药品,二是提供合理、合法用药的指导。市场对于后者需要的人数远远大于前者,应当占药学专业技术人员的80%以上。“显然,偏重于研究型人才培养的高等药学教育模式是难以培养出胜任临床的药学服务人才的。”这导致了当前临床药师、执业药师等药学服务型人才缺口巨大,知识结构不合理等十分严峻的现状。在这方面,可以借鉴国外的一些经验。据了解,国外发达国家药学专门人才的培养,采用药学专业学位的培养制度,由普通学历教育与专业学位教育组成。随着世界医药事业的发展和民众对健康需求的日益提高,国外高等药学专业的培养目标主要以培养药学服务人才为主体。美国、英国和澳大利亚的药学教育培养目标以患者为中心的临床实践为重点。日本药学教育也从2006年开始增加6年制药学教育,主要以培养药师型人才为目标。新加坡培养的理念是:要将学生培养成为能够得到政府、健康系统、生物制药行业都高度认可的药物使用专家、制药科学家和行业领导者[2]。值得注意的是,根据培养目标的定位,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很重视培养基础较宽、文理兼备的药学人才,学生除了获得从事药学专业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外,也必须获得在更为广泛的医疗护理和社会环境中从事药学专业所需的知识和能力。在课程内容上,侧重以病人为主的治疗方法知识,十分关注课程内容的实用性、创新性。医学课程占有较大比例,并注重社会人文学科知识的普及。

三、构建社会服务型药学人才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的重要意义

我国的高等药学教育取得了跨越式发展,办学规模现已位居世界第一,但药学人才培养的目标,并没有根据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市场的需求转换而进行相应的调整与创新。我国高等药学教育重研究轻服务。长期以来,我国绝大多数的药学类院校一直在延续传统的办学模式,药学教育的目标以培养研究型人才为主,主要面向制药工业,并围绕着药品生产与研发专业方向设置教学课程,课程设置中实践环节以实验室技能操作为主,基本无临床实习安排,更缺少药物临床应用的实践培养。对药学专业人才多样性的需要日益增长,地方医药院校有针对性地培养更多社会服务型药学人才,不仅需要丰富和完善他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并根据社会和经济发展对药学人才的需要,借鉴国外药学教育改革的经验,而且必须高度重视社会服务型药学人才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构造适合我国社会发展水平的社会服务型药学人才的培养模式。围绕地方社会服务型药学人才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培养创造性人才的需要,提出了“3+6”社会服务型药学人才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研究。

药学本科教育是药学高等教育的重要阶段,其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如何使学生顺利完成普通学生生到社会服务型药学人才的过渡,具有较强的药学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真正成为“基础厚、口径宽、能力强、素质高”的优秀人才,大学阶段的创新能力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把科学研究引入到大学生的教育教学过程中,组织大学生参与科学研究活动,使他们得到科学研究的实际训练和锻炼,达到提高科研素质,是培养创新型合格人才的核心所在。当前各高校对学生科研活动的开展和推动如火如荼。但同西方国家相比,我们的科研实验设备的落后,经费不足等诸多问题。同一流高水平大学相比,地方院校同样存在学生素质并非一流,创新能力不是很强等问题。那么地方院校作为开展学生科研活动的主体,其对科研认知是怎么样?其创新素质科研能力又如何?我们通过“3+6”社会服务型药学人才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研究与实践,核心所在:把创新能力培养引入到大学生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使他们的创新能力得到科学的实际训练和锻炼,培养创新型合格人才。

四、“3+6”社会服务型药学人才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

社会的需求决定教育的取向,教学目标和内容应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而做出相应调整。我国高等药学教育目标改革势在必行,急需快速转型,形成以培养药学服务型人才为主体的教育体系。构建“3+6”社会服务型药学人才创新能力培养体系,以“三步法”的创造力开发模式及六大平台构建为内容:

“三步法”的创造力开发模式:以“激发创新兴趣,培养创新思维,引导自主实践”为理念,以“兴趣引导、项目驱动、过程监控、目标管理”为核心,以“培养创新意识、激发创造潜力、体验创新过程”为主线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为途径,即“三步法”的创造力开发模式(如图1)。

图1 “三步法”的创造力开发模式

六大平台:以“组织协调、教师指导、培训研讨、创新实践、监控管理、评价奖励”六大平台为依托之“3+6”社会服务型药学人才创新能力培养体系”(如图2)。

图2 六大平台

(一)组织协调平台:建立科技活动领导机构、专家小组和学生组织,为不同层面课外科技活动确定方向、制定规划、协调实施。

(二)教师指导平台:建立科技创新活动的校内外指导教师队伍,明确指导任务,保证指导质量。

(三)培训研讨平台:建立实践技能及技术普及、培训和各类专题讲座的培训研讨平台。在此平台上,学生将创新思路和方法与专家、老师和同学进行互动交流与研讨。

(四)创新实践平台:建立课外创新实践基地、科普基地及开放实验室,在此平台上,学生将创新想法通过实践变成现实。

(五)监控管理平台:建立由专业教师和辅导员组成的科技创新活动管理与执行队伍,对课外创新活动进行全过程监控与管理。

(六)评价奖励平台:制定科学合理、可持续发展的科技活动评价与奖励办法,激发学生参与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6”社会服务型药学人才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是基于高等药学教育转型需要,强化药学教育体系的规范化管理,引导高校合理调整和转型,使药学院系能成为定向培养输送药学服务型人才的基地,逐渐与国际接轨。首先,要根据企业的需要和职业岗位的素质要求,来修订高校的培养方案,改革教学要求。课程设置要更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和实用性,坚持“以业为重,以用为先,以用施教,以用定培”的原则;增加药物治疗学、高级药学实践课程(APPE)和药事法学等相关内容的学习和实践。师资方面,针对大多数教师都是做学术出身,取得的硕士、博士学位都是学术学位,本身缺乏实践能力的问题,应加强药学专业的师资培训,必要时应对教师进行考核,通过考核的教师要求其持证上岗。其次,从政策上,对社会药店和医院药房的药师要同等对待,通过立法,在法律上赋予执业药师审核处方权,并对患者药物治疗结果负有监管责任,鼓励和认可执业药师专业服务的价值,提升执业药师荣誉感、责任感、使命感和知名度。医药高等院校也应向学生大力宣传做执业药师的社会价值,鼓励学生加入到执业药师的队伍中来。再次,紧密联系现代医药发展的实际和我国执业药师的个性需求,以提高执业药师的胜任力为目的,开展药学专业认证,建立高等药学教育的质量保障机制。特别是要加强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与高等教育的联系[5,6]。只有通过从上而下的制度化、先点后面的规范化、由粗渐细的专业化、积小成大的系统化,才能全方位、多角度、综合立体地把高等药学教育改革、把药学服务专业人才的培养推进到一个新的历史高度,才能为人民的健康事业夯实牢固的现实服务基础。

五、努力推进实践在不断改革中进取与完善

当代社会对地方社会服务型药学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增长,并从以往的单一供应型模式逐渐向科技服务型转变。医院药学机构由过去的药剂科逐渐发展成为由若干门类的科室组成的药学科所代替,使之更适应当今医院药学的需要,满足当代医院药物治疗高质量的需求,并兼备了药事管理、药品供应药剂制剂和药学技术服务等多项职能。由于临床药学的迅速崛起,对于临床合理、安全、有效地使用药物,避免药源性疾病和事故,进一步提高医院的医疗质量。对药学专业人才多样性的需要日益增长,地方医药院校有针对性地培养更多社会服务型药学人才,不仅需要丰富和完善他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并根据社会和经济发展对药学人才的需要,借鉴国外药学教育改革的经验,而且必须高度重视社会服务型药学人才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关于“3+6”社会服务型药学人才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的研究实践,在于构造适合我国社会发展水平的社会服务型药学人才的培养模式。在广泛调研、分析比较的基础上,制定方案、形成机制,构建体系推进实践。实施步骤为:

其一,建立机构由领导、专家小组和学生组织构成,由专业教师和辅导员组成的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管理与执行队伍,对创新活动进行全过程监控与管理。

其二,设立不断强化的教师指导平台与创新实践平台:建立课外创新实践基地、科普基地及开放实验室,在此平台上,学生将创新想法通过实践变成现实。

其三,优化大学生创新教学模式:(1)建立创新实践活动和公选课的联动模式;(2)搭建培训讲座平台激发创新思维;(3)实现 “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地位的转移。

其四,创新能力培养的方法与机制:(1)健全运行管理与实践基地机制;(2)完善引导激励机制与活动推进机制;(3)实践基地与校内外资源共建机制。

其五,注意四个结合:(1)教学与科研的有机结合;(2)实现办学特色与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有机结合;(3)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有机结合;(4)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当下是生命科学的时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创新成为发展的不竭动力。因此药物的创新与发展也就自然成了全球科研竞争中的重要抢攻点。药学教育也面临极大的挑战。挑战即是机遇,提高地方社会服务型药学专业人才的创新素质是药学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更是一项重要的系统工程。我们任重而道远,必须持之以恒的努力推进实践在不断改革中进取与完善。

(责任编辑:邓远美)

参考文献:

[1]陈旭,周乃彤,胡明,等.我国临床药学本科教育现状及对其教育体系的改革建议[J].中国药房,2015(6):858-861.

[2]李晨,李小强,曹蔚,等.国内外药学专业学位发展现状[J].基础医学教育,2015(8):736-739.

[3]吕璐.完善高校药学教育-培养药学服务型人才[J].青年及社会,2014(12):163-164.

[4]梁海珊.药学工作模式转变的背景下我国临床药学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2011(7):120-121.

[5]蒋君好.我国高等临床药学本科教育现状及才培养模式研究[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11(6):113-114.

[6]石森林,何三民,熊雪丰.加强临床药学教育培养服务型药学人才[J].药学教育,2010,26(4):15-18.

Construction and Exploration of the Cultivation System of the Social Service Pharmaceutical Professionals with Innovative Ability

SHEN Xue-song,LIU Han-fu,LIN Ying-ying

(College of Pharmacy,Guilin Medical University,Guilin 541004,China)

Abstract:To improve the local social service pharmaceutical professionals with creative quality is an important task for pharmaceutical education. With the growing requirements for diversity pharmaceutical professionals day by day,it is not only necessary to enrich knowledge and skills of the professionals,but also very important for the local medical colleges to pay great attention to construction of the cultivation mode of the social service pharmaceutical professionals with innovative ability suitable for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China. Around the cultivation system,we put forward the study on construction of "3+6" social service pharmaceutical professionals with innovative ability cultivation system.

Key Words:social service pharmaceutical professional;innovation ability;cultivation system

中图分类号:R-4;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9719(2016)4-0050-04

作者简介:沈雪松(1956-) ,女,广西人 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物理药剂学。

收稿日期:2016-01-06修稿日期:2016-02-27

基金项目: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立项课题“高校药学专业化学类教学课程新体系的研究与实践”(2008B053);桂林医学院教学研究与改革课题“3+6”地方社会服务型药学人才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JG2011A04)。

·教育教学改革·

猜你喜欢

培养体系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卓越工程师培养体系综合改革与实践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能力培养体系建设探究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电子信息类大学生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研究
浅议如何培养学生阅读的创新能力
通用电气公司创新能力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