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青年教师教学业务能力提升培训的校本质量保障体系构建探析

2016-06-16

高教论坛 2016年4期
关键词:高校青年教师

王 贤

(广西民族大学,广西 南宁 530006)



高校青年教师教学业务能力提升培训的校本质量保障体系构建探析

王贤

(广西民族大学,广西南宁530006)

摘要:加强高校青年教师教学业务能力提升培训的校本质量保障体系构建具有多方面的重要意义和现实必要性。校本质量保障体系构建应以培训质量保障委员会为中心来开展相关工作与制度建设。为更好地推进教师培训质量保障工作,高校还应采取加强师资培训的整体规划,加强规范化质量监管流程建设,完善培训成效跟踪与强化机制,注重过程性评价管理,充分发挥教研室的督导和帮扶作用等对策。

关键词:高校青年教师;教学业务能力培训;校本质量保障体系

青年教师教学业务能力的培养关乎教育事业的未来,高校青年教师业务能力的提升和发展问题已经成为近期国家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国发〔2012〕41号),以及教育部等六部委联合出台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教师〔2012〕10号)等文件都明确提出了加强高等学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的要求。根据国务院、教育部的有关文件精神,各地方也纷纷出台了相关的培训文件,并开展了大规模的培训活动,实施新一轮的“高校青年教师教学业务能力提升计划”。“提升计划”对项目实施的总体原则、实施范围、申报遴选、资助措施、实施管理等方面都进行了简要的描述和规定,但其对培训质量的保障方面缺乏具体的措施。上述行政部门的相关文件规定和精神为高校青年教师业务能力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平台,但在具体的实践层面(高校层面),特别是在保障培训活动质量和成效方面,尚缺乏成熟可行的具体模式。

在国内有关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研究中,大多数文献主要就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及其培训现状、问题进行描述与分析[1],一些学者比较关注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欠缺的成因[2],不少研究者对提升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模式与策略进行探索[3]。已有的相关研究对促进我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培训的开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是并没有明确青年教师教学业务能力提升培训质量标准和要求,更鲜有文章就如何保障培训质量进行专门研究,探讨作为用人单位和主要实施机构的高校如何构建适合自身要求的质量保障体系方面的研究更是十分缺乏。

一、校本质量保障体系构建的必要性

开展高校青年教师教学业务能力提升培训是加快青年教师成长和成熟的一种常见手段。当下,加强以院校为本的青年教师培训质量保障体系构建具有多方面的必要性和意义。

首先,高校青年教师教学业务能力提升培训以质量保障为其前提。高校教师培训是一项综合性、系统性工程,其中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是提高培训成效的重要基础。教育部的相关统计表明,近十几年来,我国40岁以下的年轻教师大概占高校教师总体的60%左右。近几年来,一些高等院校为了迎接教育部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大幅度引进高学历青年教师,使得其35岁以下专任教师甚至达到了三分之二的比例[4]。针对这一状况,为了加快年轻教师的成长,广大高等院校纷纷开展各种培训活动;同时在国家相关政策的推动下,高等院校上级教育主管部门,也积极推出各种形式和样式的青年教师能力提升培训项目。近几年来,各个省区高校青年教师大规模培训的情况屡见不鲜。如此轰轰烈烈的大规模教师培训不仅需要良好的组织保障、环境营造,更需要完善的质量保障体系构建。而后者往往更为重要,这是避免教师培训向“走过场”“阵风式”的形式主义蜕变的重要保障。特别是在大规模、高密度的培训组织下,如果质量保障体系没有得以有效构建将会直接导致培训成效下滑,并导致人力、物力、时间等资源的浪费,造成教师培训“徒有其表”的不良影响。

其次,高校青年教师培训除了高校自身组织的培训外,更多的培训项目来自院校以外的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比如省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其实施的主要是区域范围内青年教师的集中、统一培训。这种培训模式对统一培训目标、规范培训程序、提升培训档次、提高培训成效等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然而,这种培训模式的劣势也比较突出,其中的一个方面就在于其培训质量的保障方面。高等院校的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往往只负责培训的组织工作,对培训质量的监督和成效的考核则缺乏应有的条件和时间。一方面,作为组织单位的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没有足够的人力和精力对数量庞大的培训人员进行深入的考核和监督;另一方面,培训结束后,上级组织部门就难以有更多的时间来进行后续的跟踪和服务。因此,在培训质量的监控上,上级组织部门往往采取的是“交作业”的考核或监督方式。比如,让所有的学员在培训结束后上交一份学习报告、录制一节公开课、提交一份教案、提交一个单元的课件、撰写一篇教学论文等。这种考核方式的优点在于简单、便捷、易于操作,不足在于没有形成一个过程监督,更不能深入、全面和长期的跟踪了解。

再次,高等院校具有良好的青年教师培训质量保障体系构建的有利条件,而进行青年教师培训质量的监督也符合学校作为用人单位的利益诉求。上级教育主管部门作为青年教师培训的组织部门不可能事无巨细地参与到教师培训质量的考核、保障等环节中。此外,各高校的师资力量、学科特点、学校类型、发展定位、管理方式等方面具有较大差异,外部行政管理部门难以对所有高校制定统一、详细而周全的实施标准和办法。因此,在培训质量的保障方面,作为青年教师工作和发展之所的高等院校应发挥主体作用。另外,更为重要的是,青年教师的教学业务能力提升培训的效果,也必须回归到教师的实际工作中才能得以真正的考量。从这一点而言,高等教育院校是教师培训效果的最可行的监督和保障服务提供者。青年教师的培训和成长是一个渐进的、长期的过程,除了集中培训外,其后续在教学实践中的消化和提高也是整个培训体系的重要组成环节。在这一过程中,学校需要不断地对年轻教师进行跟踪了解和给予必要的指导和监督。而从用人单位的角度出发,学校也具有为年轻教师教学业务能力的提升提供必要帮助的义务和责任。

二、校本质量保障体系构建的基本模式

质量是教育的生存之本,而教育教学质量的保障以教师质量的保障为根本。高校青年教师教学业务能力提升培训质量的保障是关乎教师队伍发展与高校整体教学质量的重要基础。根据青年教师教学业务能力提升培训的现状,目前其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应以教师所在工作单位的院校为主,进行相对完善的校本内部体系构建。从高校的管理结构以及青年教师教学业务培训的特点分析,高校青年教师教学业务提升培训质量保障体系构建的校本模式至少应包含以下基本要素,各要素在模式中的相互关系与角色如下图所示:

图 高校青年教师教学业务提升培训

从上图可以看到,高校青年教师教学业务提升培训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以学校成立的培训质量保障委员会为中心。这个中心直接在学校教师发展中心的辅助和监管下开展相关工作。同时,教务处、人事处等与教师业务培训密切相关的行政部门为教师发展中心提供重要的协助。总体上,教师发展中心、教务处、人事处等行政部门主要提供组织协调服务,而在具体的决策和实践中,培训质量保障委员会则发挥主要作用。根据培训质量保障的特点,培训质量保障委员会的成员应主要由学校各个学科专业的资深教授、教学骨干以及学校负责教育教学管理的主要领导组成。此外,培训质量保障委员会还应配备一定数量的专门、固定的工作人员或从教师发展中心划拨一定的人员用于执行具体的事务,而委员会的成员则重点发挥“智库”保障和监管作用。培训质量保障委员会的工作至少包括七大方面:一是对学校青年教师整体的业务提升培训进行中长期规划,制定具体的培训计划和方案,并指导青年教师开展个人业务培训和能力发展的长期规划;二是提供校内教师教学业务能力提升的培训服务,包括为巩固和提高教师参与校外培训的质量而进行的辅助性培训以及为青年教师提供更多的理论充实培训;三是对参与各种培训项目的青年教师的培训质量进行过程性评价,建立评价档案,分析和诊断教师培训的成效和问题,并提供进一步的发展建议;四是制定和完善青年教师培训的相关制度,包括各种有关培训成效的奖励、激励制度;五是对接受培训的教师的教学质量改进情况进行监督和评定,这主要结合学生对教师教学的评价和信息反馈来综合进行;六是对接受培训的青年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跟踪评定,并给予必要的及时指导,这部分的工作主要与学校教学督导组来联合开展;七是努力提升接受培训的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这主要是在青年教师所在的教研室的协助和联合帮扶下完成,并邀请学校其他教研室的骨干教师进行技术指导,通过加强教研室教师之间的互相听课和技能学习来实现对年轻教师教学实践能力提升的帮扶,而在这其中培训质量保障委员会的主要作用是提供组织、监督和指导服务。高校青年教师教学业务提升培训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始终以提升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与理论水平为根本宗旨和中心,其所有的工作都围绕此目的来开展。在具体的实践中,各个学校可以根据自身情况的差异而进行适量地调整。

三、加强校本质量保障体系构建的策略

高校青年教师教学业务能力提升培训校本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是一项具有长期性、复杂性和独特性的工程,除了需要从宏观和理论层面进行科学的模式设计外,还需要在实践中采取有效的策略来加以推进。

(一)加强师资培训的整体规划,坚持分层分类推进的工作原则

高校青年教师教学业务提升培训首先要注重长远和宏观规划管理,这是保障和提高培训质量的重要基础。缺乏完善、系统的规划往往是导致青年教师业务培训成效低下的一个重要原因。当下,不少院校的教师培训活动“往往分散于人事处、工会和教务处,没有形成系统的规划和管理”[5]。这导致的结果是教师培训的针对性不强,重复培训现象凸出,培训质量管理缺乏等。因此,重视青年教师培训的院校首先要加强师资培训的长期、宏观规划,统筹对学校师资培训的管理,使学校的师资培训工作长期有条不紊地开展,避免培训工作“忽冷忽热”和“阵风式”的现象。同时,为了提高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应坚持分层分类推进培训工作的原则。将学校的年轻教师根据其教学业务能力、学历水平、学科教学特点的不同设置为不同的培训层次和类别,并分别给予进行相应的培训和考核。这就要打破传统的将教师培训名额按院系的教师数量、年轻教师数量或报名教师数量进行简单的比例分配的做法。这种传统做法的劣势在于没有充分考虑学科专业的培训差异、师资构成差异、培训现状差异,并往往导致一些热衷于培训工作的院系和学科教师多次获取相似的培训机会,而其他教师则有意或无意的被“边缘化”。因此,实施更为细分的、有指导性的教师培训分配制度对于培训质量的保障具有更为先决的意义。

(二)加强规范化质量监管流程建设,形成长期相对稳定的实施方案

高校青年教师教学业务能力提升培训质量保障管理的难点之一在于多数院校缺乏规范化的培训质量管理流程建设,更没有形成相对稳定的监管工作实施方案。“培训评估指标体系尚不系统、培训评估体系重结果轻过程、培训评估实施监督机制尚不健全、培训结果及评估缺乏反馈信息等”[6]往往成为高校教师培训质量管理的一个顽疾。在缺乏规范化管理流程建设的情况下,培训质量的监管工作只能“因时因事”而定,在具体工作中往往就是一次培训实施一套管理标准和方案,而每一次的质量保障管理规定大多以“通知”的形式随培训文件一起下发,其考核、质量保障等方面要求或规定的出台大多没有经过多方的征询和周全而科学的考量,大多是相关工作人员或领导根据自身的理解和喜好而决定。因此,教师的业务培训经常举行,但其质量监管方案也经常变动。甚至很多质量监管方案由于语焉不详,责任不清,在实际中的运作往往还变了质,比如以交作业的形式来代替监督,而对上交的作业也没有一个质量规定和评判标准,这到了最后实际上并没有发挥出应有的制约和监督作用,其培训质量自然也无人问津。因此,各院校根据自身的特点,在多方参考和集思广益的基础上制定出一个相对规范、稳定的培训质量管理流程和工作方案是保障培训质量的一个必然要求。

(三)完善培训成效跟踪与强化机制,实施评定与奖励相结合的制度

从教师参与教学能力提升的培训到教师实际技能的提高是一个相对较长和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这其中教师的教学能力需要通过不断强化来加以巩固和提升。从现状来看,高校教师教学业务能力培训质量保障最薄弱的一个环节是培训成效的跟踪与强化机制构建方面。无论是校外还是校内培训,大多数的培训都是集中在非常有限的时间内,紧锣密鼓地进行,其主要采取的是集体授课或讲座的方式,集中学习结束后进行简单的考核,培训活动就基本结束,后续的成效跟踪和进一步指导几乎没有。然而,从教育或培训的基本规律来看,教师教学能力培训效果的发挥往往在培训之后的一段相对较长的时间内才能有所体现,而且短时间内通过培训所获取的大量知识也需要花费受训教师较长的时间去消化,并在自身的教学实践中加以应用、体悟和提高。因此,青年教师接受培训后,在实践过程中得到进一步的指导、点拨对加快其教学能力的提高无疑具有重要意义。此外,在后续的效果评定与考核中,对于表现差强人意的部分教师可以提供加强后续指导和监督的服务;同时对于表现突出的教师,则可以实施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通过这样的制度来更好地激发教师自我学习和提高的积极性。如果集中培训一结束就对受培训教师没有任何的后续服务,对培训的效果也毫不关心,这不仅会影响培训的效果,更会影响教师们参与培训的积极态度。

(四)注重过程性评价管理,促进教师培训向教师发展转变

在现代终身教育理念的推动下,大学教师的培训将会变得愈发的频繁,而教师的培训也要逐步向教师发展转化。无可否认,青年教师的培训制度为青年教师较好地履行岗位职责,较快地适应高校的教学和教育工作、提升专业水平起到了较好的作用[7]。但从长远来看,培训所具有的效果往往并不尽如人意。不少教师为了应对培训考核,在短暂的考核期内努力保持良好的教学态度,一旦考核通过,其教学质量似乎又恢复到了培训前的状态。总体上,这跟教师个人的工作和学习态度具有密切关系,同时这也跟当下所盛行的终结性考核方式不无关系。对于参与培训的不少被动型发展的教师而言,他们只要获取一张培训合格证书或者通过一次性的培训考核即可达到目的,因此他们的学习热情随着培训考核的结束而消失。改变这一状况,我们就要从培训的终结性评价转变为过程性评价,通过多种方式、形式和多次考核、评估的方式来促进教师的自我学习和提高,同时,通过适当延长培训学习或考核期限的方式来保持教师学习的积极性。对于教师的每一次培训的每一次考核,都应该建立专门的培训档案,记录教师的每一次进步以及所存在的问题。通过增加培训的次数和延长培训考核的时限来营造一种培训常态化的氛围,促进教师由被动参与培训的状态向自我主动教学业务发展的状态转变。

(五)提整教研室建设和管理,充分发挥教研室的督导和帮扶作用

年轻教师教学业务能力的发展,教研室所具有的作用往往最大,而在教研室作用的发挥方面,目前这是大多数院校所容易忽略的。多数学校的教师培训由学校人事部门负责,教师培训与教学研究、教学改革、课堂教学结合度不够[8]。教师的教学业务能力的提高必然要与其教学实践密切关联,在这方面,年轻教师所在教研室的其他老师往往能够提供最适切的监督和帮助。学科教学都有一定的特性,具有相同或相似学科背景的教师群体对教师业务能力发展的帮助往往是最大的。特别是在年轻教师参与培训之后的培训效果评估、教学技能指导、实践平台提供、学习氛围营造等方面,教研室具有无以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在年轻教师教学业务能力的提升和进步方面,学校应该重新审视和发掘教研室的作用,通过制度的制定、功能的提高和整合,让教研室在年轻教师的成长方面担当一定的监督和帮扶责任。此外,应该将师资力量的培养和发展当作是教研室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使教研室青年教师教学业务能力的提升成为教研室成员的共同责任,并进而营造教研室成员之间经常性地相互听课、相互学习的教学业务技能学习氛围。

(责任编辑:黄孙庆)

参考文献:

[1]周萍,纪志成.青年教师教学能力调查分析[J].中国大学教学,2011(2):81-83.

[2]董勇,赵天玉,李梦霞.高校青年教师现状及其培养途径[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5):140-141.

[3]封栩琛.论多层次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J].教育与职业,2009(35):57-58.

[4]周传胜,刘军峰. “质量工程”反哺青年教师培养初探[J].高等教育研究,2011(5):62-64.

[5]李庆丰. 加强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当务之急——基于1997- 2006年间普通高校专任教师队伍结构之量化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2008(6):52-55.

[6]毛乃佳,林凤. 高校青年教师岗前培训评估体系的构想[J]. 西北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2(1):118-122.

[7]吴庆华,郭丽君. 从培训走向发展:高校青年教师培养的转变[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3(4):141-144.

[8]赵菊珊,马建.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与教学竞赛[J].中国大学教学,2008(1):58-61.

On School-Based Quality Insurance System of the Promotion Training of College’s Young Teachers’ Teaching Ability

WANG Xian

(Guangxi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Nanning 530006, China)

Abstract:To enhance the construction of school-based quality insurance system of promotion training of college young teachers’ teaching ability has some important significance and real necessity. The construction of school-based quality insurance system should take the committee of training quality insurance as the center to carry out its relevant work and system making. In order to better push ahead quality insurance of teacher training, colleges should also have to apply the strategies of strengthening the whole planning of teacher training, enhancing the construction of standardization of quality monitoring process, improving the mechanism of training effect tracing and consolidating system, paying more attention to process evaluation management and fully exerting teaching and research section’s function of supervising and help etc.

Key Words:college young teachers;teaching ability promotion training;school-based quality insurance system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9719(2016)4-0096-04

作者简介:王贤(1981-),女,广西玉林人,讲师,研究方向为教师教育、高等教育理论。

收稿日期:2016-02-23修稿日期:2016-03-12

基金项目:2015年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广西高校青年教师教学业务能力提升培训的校本质量保障研究与实践”(2015JGB199)。

猜你喜欢

高校青年教师
基于师德核心要素的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研究
基于师德核心要素的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研究
高校青年教师职业责任感的结构与特点探究
高校青年教师思政工作协同创新机制探究
高校青年教师主观幸福感的实证研究
关于高校青年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高校青年教师如何正确处理教学和科研之间的关系
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发展策略研究
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及提升策略研究
习近平教育思想对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