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点状注射曲安奈德对防止伤后早期增生性瘢痕的临床应用

2016-06-15盖红宇

中国医疗美容 2016年2期
关键词:曲安微针低浓度

盖红宇 李 雷

1,山东菏泽市立医院整形美容科,山东 菏泽 2740002 2.菏泽牡丹人民医院,山东 菏泽 2740002

点状注射曲安奈德对防止伤后早期增生性瘢痕的临床应用

盖红宇1▲李 雷2

1,山东菏泽市立医院整形美容科,山东 菏泽 2740002 2.菏泽牡丹人民医院,山东 菏泽 2740002

目的 探索研究早期应用点状注射低浓度曲安奈德( Triamcinolone Acetonide, TACA)治疗面部皮肤软组织损伤后早期增生性瘢痕患者在临床上的安全性及疗效的确切性。方法 以本院收治的临床随访资料齐全的24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的病情,在点状注射曲安奈德(2g/L)后,对比统计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及随访一年中的复发率。结果 在观察组治疗三个疗程后,观察组治愈率为71.67%,而对照组为60.00%,前者有效率为88.33%,后者为78.33%,具有统计学差异。对比两组副反应发生情况,观察组总共24例,发生率为20.00%,对照组总共47例,发生率为39.17%,同样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点状注射低浓度曲安奈德对防止伤后早期增生性瘢痕有明显的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曲安奈德;微针;点状注射;低浓度;早期疤痕增生

面部软组织受伤后,会有不同程度和深度的损伤,皮肤自身会激发修复机制,最终发展为瘢痕,尤其是复杂性的外伤,损伤较深更会产生皮下组织各个层次的瘢痕增生。瘢痕是皮肤组织创伤后伤口愈合过程导致的外观形态、组织病理学改变的统称[1-2]。其分为瘢痕疙瘩、增生性瘢痕两种。虽然瘢痕是创伤后的必然自愈结果,但其却造成局部充血,形成突出较硬的组织,另伴有瘙痒[3-4]。并且,在大量胶原合成并沉积后,严重影响患者面部美观,给患者身心带来较大的痛苦,给其正常生活中带来诸多不便[5]。为此,探讨如何尽快缓解此类临床症状得到临床上的广泛重视,本文通过低浓度局部注射曲安奈德( Triamcinolone Acetonide, TACA)来预防早期增生性瘢痕非常有效,现报道如下

1 资 料 和 方 法

1.1 基本信息

抽取本院接受治疗的240例临床资料较为完整的患者,男性患者:女性患者为168:72,平均年龄为(39.44±5.29)岁。每位患者的受伤部位均位于面部,且处于创伤早期(创伤后十五天左右),其中额头61例,两侧脸颊44例,眼部周围19例,鼻部26例,唇部周围30例,下颌38例,耳廓周围12例及多部位创伤10例。每位患者均无其他重要脏器损伤,无精神或神经方面症状,意识清醒且病症情况稳定[5-7]。每位患者及家属接受此次研究并签署同意书,两组患处部位与程度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 法

观察组根据患者不同创伤程度与面积,应用低浓度(曲安奈德:2%利多卡因1:4或者1:3),在创伤周围施以多点微针注射,深度视损伤深度而定。1次/周,三次为一疗程。每次注射前,与附近正常皮肤比较,观察疤痕的颜色,软硬程度,然后确定本次注射方案,趋于正常的部位暂时不注射。对照组将对照组采用普通外用普通注射方法,同样三周为一疗程。

1.3 疗效判断

疗效评定标准:①痊愈:瘢痕恢复良好,创伤周围组织软化明显、颜色接近肤色,无痛痒症状。②有效:瘢痕有软化,且面积缩小,颜色变浅,遗留轻微痛痒症状。③无效:瘢痕未被软化、存在颜色不变甚至加深的情况,有痛痒感,甚至出现症状加重的情况[6,7-8]。

1.4 统计处理

数据用Excel制表,将每个临床病人的原始资料分别输入表内,然后对原始资料进行整理,根据不同类别进行分类汇总分析,采用SPSS2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学处理。对不同组间的数据比较采用随机样本资料的χ2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临床效果

治疗三个疗程后,两组治疗效果对比,观察组治愈率为71.67%,而对照组为60.00%,前者有效率为88.33%,后者为78.33%,(P=0.037),具有统计学差异。

表1 两组治疗效果对比分析(例/%)

2.2 随访结果

观察组皮下组织增生有8例,激素水平紊乱有10例,而毛细血管扩张有9例,总共24例,发生率为20.00%,对照组则分别为17例、22例、18例,总共47例,发生率为39.17%,两组差异明显(P=0.001)。

表2 两组副作用发生率对比(例/%)

3 讨 论

创伤后瘢痕是一种皮肤过度修复造成的病理结果,病灶部位处于面部的患者不仅需要忍受其带来的痛痒感紧缩感,,而且还要承担因瘢痕导致的面部器官变形而引起的严重的心理压力。有关病理性瘢痕的形成原因,众说纷纭,较为统一的说法是皮肤软组织自身在创伤后过度愈合,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HFB)异常增殖、凋亡机制放缓,分泌大量胶原等细胞基质,沉淀后形成瘢痕[9-11]。另外,也有报道称该类患者体内丙二醛(MDA)较正常人更高,亦能表示其与氧自由基有关[12]。

曲安奈德是人工合成的长效肾上腺皮质激素,此类固醇药物能够与靶细胞细胞核形成而具体,干扰DNA转录、抑制免疫因子释放[5,6]。其发挥药效的主要原因即是控制HFB的增生、凋亡的动态平衡。在对患者进行曲安奈德注射液施治后,能够明显看到瘢痕组织较对照组缩小变软、接近普通皮肤,缓解痛痒症状[13-15]。虽然曲安奈德治疗增生性瘢痕和疤痕疙瘩非常有效,但是高浓度的使用其副作用常令临床医师较为头痛。如育龄妇女在使用曲安奈德后容易出现月经不调症状,部分接受治疗的患者发生皮下组织萎缩等,这些可能与曲安奈德干扰正常的激素水平有关[2,14-17]。为降低其副作用,有研究证明“低浓度、短疗程”,在临床效果上有所突破。

此外,目前普通注射方法采用1ml注射曲安奈德的混悬注射液进行治疗,对达到“低浓度、短疗程”的浓度仍有限制。而在美容界采用微针一般是将有效因子通过200μm左右长度的微针导入皮肤。近年来,微针的应用更加广泛了,在灵活调整长度后在局部给药方面占有一席之地。根据皮肤结构特点,分为表皮层、真皮层,而表皮层最外层的角质层往往是经皮给药的强大阻碍[18-20]。有经皮渗透性研究表明,曲安奈德在注射24 h后对去角质层皮肤的透过量约为完整皮肤的1.6倍,而且高、中、低 3个浓度角质层中药物含量并无明显差异。而对于注射进入真皮层的药物,则存在浓度依赖现象[17-18]。临床应用发现皮肤滚针可以人为在局部打孔,将药物穿过角质层直接进入靶点部位,能够显著提高药物疗效,最大化实现“低浓度、短疗程”[19-20]。以此为理论基础,应用微针给药既可快速有效地让皮肤吸收影响物质,又可以避免注射难忍的痛感、治疗损伤等。同时在治疗创伤瘢痕时,时机亦非常重要。皮肤软组织损伤约在十天后开始瘢痕增生,HFB会逐渐成熟并开始发展形成增生性瘢痕,随着时间延长,该细胞的成熟数量会大大增加。因此,在创伤早期即施以药物治疗更加能够提高治愈率,控制瘢痕恶化发展[4-8,21-22]。

综上所述,为了最大化降低曲安奈德的副作用,发挥其优良的抗瘢痕增生效果,需要合理配伍、个性化施治,在操作时严格保证无菌亦须格外注意。

[1]陈骏,钱云良,杨军,等.平阳霉素治疗瘢痕疙瘩的效果及组织学观察[J].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2009,15(2):110-113.

[2]]Harvey AJ,KaesterSA,Sutter DE, et al. Microneedle-basedintradermal delivery enables rapid lymphatic uptake and distributionof protein drugs[J].Pham Res,2011,28(1):107-116.

[3] 罗静,邓平,王红霞,等.局部注射曲安奈德治疗瘢痕增生的观察及护理[J].中国医疗美容,2014,4(4):160,126.

[4] 蔡景龙.药物治疗-皮质类固醇激素类药物[J].现代瘢痕学[M].2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438-439.

[5] SubediRK,OhSY,Chun MK,et al. Recent advances in transdermal drug delivery[J]. Arch Pharm Res,2010,33(3):339-351.

[6]梅光艳.曲安奈德治疗瘢痕增生的方法及疗效观察[J].护士进修杂志,2010, 25(21):2007-2008.

[7] 马林枭,鲍济洪,陈斌,等.瘢痕:评估、防治、早期干预方法的研究与进展[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5,19(20):3253-3257.

[8]唐国春,詹晓平,陈思静,等.微针经皮给药技术[J].药学进展,2007,31(9):385-390.

[9] PuneetK,KevinL,JoelA,etal.Axial and shear fracture strength evaluation of silicon microneedles [J].Microsystem Technologies,2010,16(6):973-978.

[10]吴子涵,李高峰.血管生成相关因子与瘢痕增生[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4,(51):8346-8352.

[11] Lee JW,ChoiSO,FelnerEI,etal. Dissolvingmicroneedle patch fortransdermal delivery of human growth hormone [J]. Small,2011,7(4):531-539.

[12] MilewskiM,BrogdenNK,Stinchcomb AL,et al.Current aspects of formulation efforts and pore lifetime related to microneedle treatment of skin[J].Expert Opin Drug Deliv,2010,7(5):617-629.

[13] Chun YJ,ManHH,Seung SL,et al.Mass producible and biocompatible micro-needle patch and functional verification of itsusefulness for trans-dermal drug delivery [J].Biomed Microdevices, 2009,11(6):1195-1203.

[14] 姜涛.整形美容外科方法Ⅰ期治疗面部外伤 712 例的体会[J].大连医科大学学报,2005,27(2):128-129.

[15] 张涤生.整复外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7-14.

[16] 陈英,亢敏,张丹,等.曲安奈德联合压力疗法对整形外科术后瘢痕增生的疗效观察[J].重庆医学,2013,42(20):2326-2327.

[17] 王燕华,王少华,吕建萍,等.瘢痕内切除塑形加曲安奈德注射治疗耳垂瘢痕疙瘩[J].中国临床康复,2004,8(23):4850.

[18] Yan G,WarnerKS,Zhang J,et al.Evaluation needle length and density of microneedle arrays in the pretreatment of skin for transdermal drug delivery[J].Int J Pharm,2010,391(1-2):7-12.

[19] Weldon WC,MartinMP,Zarnitsyn V,et al.Microneedle vaccination with stabilized recombinant influenza hemagglutinin induces improved protective immunity [J].Clin Vaccine Immunol,2011,18(4):647-654.

[20]LaithH,MaximianoR,Ahmed Al-J,et al.Synthesis and characterisation of porous polymer microneedles [J].J Polymer Res,2010,18(5):1043-1052.

[21]阎棣,梁军涛,苏桂冬,等.膨胀液麻醉下低浓度曲安奈德治疗大面积瘢痕增生271例[J].感染、炎症、修复,2009,10(04):252

[22]胡蓉,代美虹. 曲安奈德局部注射治疗瘢痕增生的临床观察及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2015,10(21): 216-217

猜你喜欢

曲安微针低浓度
“微针”疗法命名探讨※
水环境中低浓度POPs的控制技术研究进展
再也不怕打针的纳米微针
HPLC 法复方克力乳膏中氯霉素和醋酸曲安奈德含量的同时测定
透明质酸钠可溶微针的制备及性能特征*
富血小板血浆盒联合头皮微针引入生发液治疗雄激素性脱发
小针刀联合注射曲安奈德治疗老年膝骨性关节炎患者的疗效评价
低浓度局麻药应用于分娩镇痛的临床研究
细水雾技术在低浓度瓦斯输送管道的抑爆机理及效果分析
封闭舱室环境空气中低浓度挥发性脂肪酸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