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当前高职医学教育改革的反思

2016-06-07颜晓星

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人才培养模式职业教育

颜晓星

(漳州卫生职业学院,福建 漳州 363000)



对当前高职医学教育改革的反思

颜晓星

(漳州卫生职业学院,福建漳州363000)

摘要:对近几年高职医学教育改革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进一步探究高职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特点,总结高职医学教育特色,从课程体系、质量监控、校园文化建设等角度提出建议,努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医学职业教育体系。

关键词:职业教育;高职医学;人才培养模式

随着国务院颁布《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及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1],未来十五年的高职教育改革蓝图清晰地展现在人们面前,面对新一轮高职教育改革,我们要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加快高职医学教育改革,建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医学职业教育体系,培养高素质的专业技能人才。

一、正确审视高职医学教育的特点,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模式

首先,高职医学教育应有别于其他类型的高职教育。本质上所有医学课程都是探求人体生命的科学,知识繁多而深奥,如果过多强调“理论够用为度”,就往往给施教者带来很大困惑。实际上教学过程中很难界定什么才够用为度,因为临床实践遇到各种问题是不为人的主观意识掌控,而且忽视理论学习最终会成为临床技能学习最大障碍,因此高职医学教育应是理论与实践并重的专业学习。况且国家执业护士、医师、药师、检验师等系列技术职称的考试是统一标准的,不因学历高低而分别对待,所以过多强调技能学习、忽视理论学习必然制约医学生职业资格考试的通过率,影响其未来职业规划。其次,高职医学教育必须始终贯穿人文教育,这也是“医学职业化”的要求。因为医学教育服务对象是人,是个体的生命,不是机器及其他,对待每个人的生命从理论上要求是不允许犯错的,需要的是精确,更需要的是人文关怀。美国医学章程明确提出支撑医学“职业化”定义的三个基本原则,即病人利益优先、病人的主权尊重、推动社会公平[2]。因此不能将高职医学教育视为纯粹的技能学习,对所有医学生来说,他们将来的职业定位应是全人类的生命卫士。这种职业角色和职业素养凸显了医学人文教育在专业学习的重要性。

基于以上高职医学教育特点的认识,决定了高职医学教育在改革过程中应考虑自身的特点,不能一窝蜂地盲目照搬其他高职院校的办学模式,如“院校班”应严格审视医类院校专业特点。目前“院校班”存在几大问题:一是“育人”的人文环境缺失,导致学生无法接受学校的人文环境熏陶及人文教育,将对培养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带来影响;二是院校班的医院老师往往临床实践丰富,但理论教学却是短板,再加上他们还需承担繁重业务工作,根本无暇顾及学生全方面的培养,从多届实习生访谈中得出的结论是学生更认同本校老师的教学,而不是医院老师,这在其他类型高职院校是少见的;三是医学类院校实践课时比例明显高于其它高职院校,而理论学时明显低于其它高职院校(具体见表1),因此现在应迫切提高理论教学质量,解决学校理论教学与临床实习对接问题,例如安排暑期社会实践、定期排见习期、加强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改革等。

表1 医学专业与工科专业理论与实训课时比较

二、改革高职医学教育课程体系,积极创新医学人才培养模式

课程体系的改革是创新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的引擎,是解决人才培养目标与人才培养体系矛盾的关键,只有实施全面的课程体系的改革,才能切实推动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我们在进行医学高职课程体系改革应注意几个问题:

一是课程体系创新与继承问题。医学知识更新快,有时课程教学跟不上临床变化和社会需求,这需要我们及时调整课程内容,创新必不可少,但在创新课程体系过程中,过去的做法是突出课程核心板块,削减基础课程时数,增加主干课程的课时,不断增设新课程,结果造成有的专业学生一周课时超过30学时,再加上辅修课程,根本没有时间去预习和复习。课程体系改革不是修修剪剪或添枝加叶,需要对课程系统模块精心设置与考证,摒弃为增长知识、技能而不断增设课程的做法。此外课程学时的设置还应考虑是否便于课表的安排及前后课程衔接,否则容易导致课程学习前紧后松的问题。

二是基础课程与临床教学对接的问题,这是创新高职医学教育课程体系的关键。我们不能照搬本科课程设置模式,简单地把本科课程体系压缩为高职课程体系,而是应积极参照国内外同类院校的做法,进行必要的系统模块的整合,积极邀请同行参与,充分发挥专业建设全体成员的作用,而不是仅由专业带头人来完成课程体系改革,这是不科学、不负责的做法。

三要加强对辅修课程管理与引导,真正发挥其育人作用。辅修课程的开设,对全面培养学生素质与能力有着重要作用,学生可以依据自己兴趣爱好选择课程学习,拓展知识与能力。但是在目前众多公选课中,由于缺乏有效管理,学生选课也存在盲目性,跟着感觉走的现象较为突出。实际上任何公选课必须文理兼修,我们可以依据现有公选课进行分类,如专业提升模块、人文选修模块、科学应用模块等,规定每个模块需修满一定的分值。目前对公选课的管理还存在一些问题,如考勤抓不到位,有的学生只到考试才露脸,并能轻松拿到学分。有的公选课采用网络课程教学,实际上再好的网络课程也只能作为教学的辅助资源,不能代替课堂教学的作用,再加上现在是媒体发达时代,任何网络课程的考核答案很容易在网上迅速获知。

四要加强课程教学数字资源库建设,构建学生网上课程自助学习体系。积极开发网上教学资源,目的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与终身学习能力,也是有效补充新知识、新技能学习的重要渠道。学生平时课程学习与自我考核,可以通过网上资源题库进行自我检测,提高理论学习的效率。而且学校可开设特色专业技能学习网站,包括慕课学习,网上问答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科研能力。

三、加强医学高职教育质量监控体系建设,确保人才培养模式的教育质量

教学质量是高等教育生命线,因此建设高职医学教育质量监控体系是深化内涵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手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主要包括:监控机构、督导体系、监控运行体系、信息反馈、整改与建设,涵盖校内质量监控与校外质量监控两大范围,涉及教学管理运行机制、教学质量监控对象、内容等[3]。然而建设教学质量监控体系长期存在问题是:建章立制易,实施困难大;材料填写易,有效评估难。而最关键问题是如何建设教学管理运行机制,确保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有效运行。教学管理运行机制由三个梯度依次组成:管理文件与机构、过程监控(包括教学过程监控与教学质量监控)、反馈处理,其中过程监控是教学运行机制的重心。

第一,加大教学管理运行机制改革,确保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实施力度。建设有效教学管理运行机制关键是要解决好教学管理的执行力问题。执行力是教学管理运行机制的无形枢纽,执行力差往往阻碍管理运行机制改革,不能上通下畅。执行力强首先源于管理制度文件的可行性、前瞻性。经实践检验没有任何时效的文件就必须坚决剔除或改进,否则直接影响执行力,导致执行力差,使教师在执行的过程中留于形式化,应付了事,如检查教师听课记录,变成教师相互间抄袭,失去听课的意义。其次执行力强体现在过程监控的力度与广度。重视过程监控,才能解决和改善教学实际问题,才能在教师中激起教学的热情和责任的意识,往往比绩效奖励更有效果。当前过程监控突出问题是执行不到位或错位,表现为:“蜻蜓点水”式(如象征性听课,召开座谈会)、“隔靴搔痒”式(如面对问题淡化处理)、质量检查“程式化”(如为评估检查而做材料)。这也侧面体现过程监控是长期性、频繁性、艰巨性的,所以学校应加大人力、物力的投入,研究过程监控,加强科学监控。第三,执行力强要树立人本意识,正确处理执行力与柔性管理的关系。人本意识旨在强调人性化管理,避免教条主义的僵硬管理模式,如将企业化运行机制照搬到学校中来。再者质量监控的目的是激发教师主体的教学热情,提高教学效率,这是柔性管理的灵魂。如反馈处理阶段出现“一有问题上下折腾”,这是教条主义管理导致出现执行力偏差的结果。过度处理或淡化处理,都是缺乏柔性管理的体现,其根本原因在于忽视管理中服务意识,只考虑自己所在部门完成的结果,害怕承担责任,给自己带来麻烦。我们认为柔性管理应在大原则性的框架内,以服务与指导为宗旨,以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成效为目的,能够灵活掌控,执行中不失教条,但也不是姑息纵容。

第二,加大实践教学管理体系质量监控,彰显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特色。广义实践教学包括实验教学、技能比赛、课程见习、岗位实习。在实践教学中,发展技能是目标,考核能力是重点,素质提升是基础,因此建立符合实践教学特点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当前质量监控体系建设的重心。我们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关于校内实践教学考核体系的监控。学院必须建立全方位能力考核与评估体系,强化岗前技能训练与能力考核,有效保证受教育者核心能力的培养。逐步建立各项技能考核目标,包括技能学习各阶段的考核体系,并将考核者扩展到实习单位、社会,真正体现能力本位教育观。在实践能力考核监控中,最重要任务是要及时汇总各项评估数据,进行科学分析,作为质量评价的重要依据,以便进行实践教学反思。比如举办技能大赛,不是单纯为了评出获奖选手,而是要在比赛中分析选手操作失误率、准确率、达标率等,总结实践教学的成效与不足。能够有效地对实践教学进行教学反思,才是质量监控的最终落脚点。

2.关于校外实践教学质量的监控。由于受空间的制约以及实习单位工作出发点不同等因素,决定了校外实践教学质量的监控必须是灵活、高效、多样的形式。如定期召开带教老师座谈会、实习生座谈会,也可通过发放问卷、出科考试等形式。但最为关键的是医院(企业)带教老师与校内专业老师两大群体是否有效对接,并确实发挥临床带教作用。学院应进行必要的资金的投入,做到管理到位、措施到位,才能起到效果。例如见习期,许多实习学生反映,虽然只能看,不能做,但更希望有老师在旁边解释指导,而不是在那儿没有目标的“瞎逛”,这就反映校内专业教师在见习期存在缺位的问题。同时学院可参照其他类型高职院校的做法,要求高职生通过一年实习能在老师指导下完成有一定质量的毕业小论文,并纳入毕业考核依据。学院拨出一定的经费用于带教老师(含专业教师)的指导费用,还可通过抽取高职生的实习小论文进行考核,也能较全面了解实习生实习质量,培养其科研能力。

四、切实强化校园文化育人作用,培育高技能的生命卫士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都有其共性,但作为专科型医类院校应结合专业教育特色,积极彰显医学院校的校园文化特色,充分发挥育人作用,培养高技能的生命卫士。

一是注重彰显生命教育的校园文化特色。医学生应具有高度的生命责任感,珍惜自己的生命,充分尊重他人的生命权,尽最大努力去挽救患者的生命,对患者的健康和生命负责。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念过程中,帮助学生接纳自己,关怀他人,并最终落实到医学生职业道德的养成与职业生活实践中。学院要以生命教育的视野构建医类院校生命教育文化实践体系,将生命教育文化铸就为医学院校文化品牌,积极推动医学生的人文素养的提高和职业精神的养成。比如以重大节日为契机,开展生命教育主题的文化活动,如结合红十字纪念日,举办生命教育文艺晚会,提升生命教育文化品质;结合清明节,开展“礼赞生命,传承文明”诗歌朗诵、演讲比赛等;结合“爱眼日”、“爱耳日”、“防艾日”开展系列专业文化宣讲活动[4];开展生命体验式专业实践活动,成立红十字志愿服务队伍,在中小学、社区、公园开展血型鉴定、无偿献血宣传、义诊咨询活动、敬老助残义工服务等,在生命体验服务过程中,传播和实践“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同时也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二是注重医院文化、校企文化的融合。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道德是高职院校核心目标,因此注重职业文化教育,提升职业素质,积极推进校园文化与医院文化、校企文化的融合,有助于培养高素质的职业技术人才。首先体现在物质文化环境建设。例如安放医学名人雕像、仿真实训室悬挂医院规章制度、企业管理制度,建设职业文化走廊等,营造较浓厚职业环境氛围。其次是学生职业素质养成教育。比如上实训课时要求着装与医院、企业一致,举办如护理礼仪、企业文化礼仪比赛等,增加专业认同感。第三,加强院企文化建设互动。例如邀请院企人员参加入学专业介绍和职业规划,定期举办院企专家、优秀校友学术讲座,开展第二课堂文化联谊活动,共同参与校园文化建设[5]。第四,注重职业文化建设,使其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亮点。例如在眼视光技术专业每年举办“眼镜服装秀”活动;在医药类专业举办由校外药企业组成评审团的“非常面试”比赛;在护理专业举办“天使之歌”授冠仪式等,进一步提升职业人文素质,切实发挥文化育人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EB/OL]. (2014-06-17)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630/201406/170737.html.

[2]郑加麟.美国职业化医学教育的特征与方向[J].中国高等教育评估,2010(4):22-24.

[3]户宏艳,等.国外高等医学教育内部质量保障体系比较分析及其启示[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3(3):4-5.

[4]袁力,张敬军.中美高等医学院校医学生医德教育的比较及启示[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3(10):128-129.

[5]刁爱华.对新形势下高职院校构建具有职业特色校园文化的探讨[J].教育与职业,2012(26):30-31.

(责任编辑:马圳炜)

Reflections on the reform of higher vocational medical education——a case study of Career Academy in Zhangzhou

YAN Xiao-xin
(Zhangzhou health Career Academy, Zhangzhou, Fujian, 363000, China)

Abstract:In the last few years, the reform of higher vocational medical education in the problem of reflection, further explor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igher vocational medical talents training mode, to sum up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igher vocational medical education. Suggestions from the aspects of curriculum system, quality control, campus culture construction. Efforts to build a modern medical vocational education syste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Key words:Vocational Education; Higher vocational medicine; training mode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417(2016)01-0100-04

doi:10.13908/j.cnki.issn1673-1417.2016.01.0021

收稿日期:2015-12-14

作者简介:颜晓星(1971—),女,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医学教育。

猜你喜欢

人才培养模式职业教育
浅谈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校企合作下的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