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福建省区域物流能力与城市成长力关系研究

2016-06-07许正平

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福建省

许正平

(漳州职业技术学院,福建 漳州 363000)



福建省区域物流能力与城市成长力关系研究

许正平

(漳州职业技术学院,福建漳州363000)

摘要:城市的发展是一系列显性和隐性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成长力作为一种表征城市发展潜力的综合因素,在衡量城市发展动力和前景方面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构建涵盖6个一级指标、14个二级指标、35个三级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以福建省9个省辖市2010—2014年实际数据为样本,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对9个城市成长力进行实证分析和评价,对福建省区域物流能力与城市成长力关系进行关联分析,提出具有实践意义的发展建议。

关键词:城市成长力;物流能力;福建省

2015年4月21日,福建自贸试验区在福州片区、厦门片区、平潭片区同步进行揭牌仪式,标志着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成立。在捕捉对接自贸区建设的发展机会中,城市成长力将成为各省辖市能否成功崛起的重要指标。城市成长力是一个综合的复杂变量,对它的研究涉及到城市的方方面面,既要研究城市的经济、基础建设、开放力度等显性特征,又要研究城市的创新能力、吸引力等隐性的潜在力量。从物流产业发展的角度研究城市成长力,一方面可以客观评价城市的实际物流发展水平,从而改善和提高本区域物流能力,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另一方面可以了解城市成长力的层次,从而做到对城市发展胸中有数,在主动接受自贸区辐射,服务自贸区建设的发展过程中,能有的放矢,抓住重点,实现长远的发展战略。

一、城市成长力的内涵

“成长”最初作为一个生物学意义的概念,被国外研究学者引入到经济领域,多用于研究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经营能力和盈利能力,并用各种指标来反映企业的成长能力。由于城市成长力的研究是一个多输入多产出的复杂综合系统,在多年的城市发展过程中,少部分的学者对此进行研究。在已有的研究中,“城市成长力系数”概念是早期的一种评价城市化水平的综合指标评价法,由于其针对性过强,此方法不能普遍应用。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也在不断成长,城市成长力研究的内涵和外延在不断拓展,对城市本身成长能力的研究需要不断深入。在目前的学术探讨中,研究焦点主要在于对城市成长力研究的范围及对每一个变量的分类指标选取上:杨学成、汪冬梅(2002)从经济发展的角度研究城市的经济成长能力,并对大中小城市进行评比[1];季斌、张贤、孔善右(2007)首次将成长能力引入对城市圈的评价,并建立了以成长基础、成长潜力和成长实力为变量的11个指标的评价体系,使得我们对城市的认识由静态转向动态,了解了城市不仅是一种特殊的地域空间组织形式,还是经济、社会、科技、文化、政治和谐发展的表现[2];石忆邵、刘玉钢(2012)从城市发展力、城市创新力、城市开放力和城市设施配套力四个方面选取15个具体指标构成城市成长力评价指标体系,并探讨了城市发展与科技服务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3];吴小乐(2014)拓展了季斌等人的评价指标体系,增加了成长环境的评价变量,对中原经济区城市成长力进行综合研究[4]。

二、城市成长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当前,城市成长能力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城市是否具有高速发展的强劲动力的重要指标,对城市的成长力进行正确评价,不仅有助于城市发展的准确定位,更是城市做好规划,捕捉机遇的关键之举。

(一)城市成长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1.系统性原则。城市作为一个高级复杂综合系统,对它进行评价的成长力也应该是一个综合的复杂变量,所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必须涵盖城市成长的方方面面,能充分反映城市成长力的系统性特征。

2.有效性原则。城市成长力的内涵和外延不断拓展,其评价指标体系须与此相符,才能真正反映城市成长能力的本质。

3.可操作性原则。指标体系中使用的数据资料必须具备可获得性及可量化处理的特征,数据要保证真实、可靠和有效,并便于处理。

4.可比性原则。明确指标体系中每个指标的涵义、统计口径等,确保评价结果能进行横向和纵向比较。

(二)城市成长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在遵循以上评价指标体系设置原则,构建出反映城市成长力评价的综合指标体系(见表1)。

表1 城市成长力评价指标体系

1.发展力和设施配套力

这两个一级指标用来考察城市的建设基础。其中发展力指标包括2个二级指标和6个三级指标,从人口、土地、货运等方面看待城市的发展基础;设施配套力指标包括2个二级指标和6个三级指标,从目前已有的基础建设方面考察城市建设配套支持情况。

2.经济力和开放力

这两个一级指标用来考察城市的建设实力。其中经济力指标包括3个二级指标和7个三级指标,表明城市目前的经济总量和经济结构;开放力指标包括2个二级指标和2个三级指标,表明城市与外部环境的能量交换情况。

3.创新力和吸引力

这两个一级指标用来考察城市的建设潜力。其中创新力指标包括3个二级指标和9个三级指标,表明城市在创新方面的投资及成果;吸引力指标包括2个二级指标和5个三级指标,表明城市的环境治理和文明程度。

三、福建省各省辖市城市成长力评价

在构建城市成长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根据2011年和2015年《福建统计年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福建各省辖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及《政府工作报告》等公布的信息[5-8],获得2010年和2014年福建各省辖市城市成长力指标的原始数据,利用各省辖市各项指标增减额除以福建省该项指标增减额的平均数,取算术平均值后,可得福建省各省辖市城市成长力一级指标分项系数及城市成长力综合系数(鉴于平潭综合实验区于2013年7月才获得行使设区市的管理权限,未列),见表2。

表2 福建省各省辖市城市成长力系数

通过以上计算分析可知,福建省各省辖市城市综合成长力差距较大,福州、厦门和泉州在全省城市成长力排名中位居前三,且优势显著,说明这三个省辖市在福建省内城市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协调发展,城市的整体发展潜力及整体素质都较高,其余各省辖市还需解放思想,加快发展步伐。

四、福建省区域物流能力与城市成长力关系分析

(一)福建省各省辖市区域物流能力综合评价

以本次研究的时间区间2010—2014年的时间中点2012年为代表,使用2012年物流数据对福建省各省辖市区域物流能力进行综合评价。根据作者对区域物流能力方面已有的研究成果[9],借鉴福建省各省辖市区域物流能力综合评价得分信息如表3所示。

表3 福建省各省辖市物流能力综合得分

(二)福建省各省辖市区域物流能力与城市成长力关系分析

运用SPSS19.0为数据分析工具,利用以上分析结果——福建省区域物流能力综合得分与城市成长力综合指标系数,进行物流能力与城市成长力相关性分析。分析结果见表4。

表4 福建省各省辖市物流能力与城市成长力相关分析

显著性(双侧)值P < 0.05表明显著相关,P < 0.01表明极显著相关;Pearson相关系数的值小于0.4为弱相关,0.4—0.75之间为中等相关,大于0.75为强相关,其值越接近1,说明正向相关度越强,反之亦然;另外一般在输出的相关系数右上角出现一个“*”代表显著,出现两个“**”代表极显著。

以上计算结果中,城市经济力、城市发展力、城市创新力和城市设施配套力的Pearson相关系数值均在0.75以上,且相关系数右上角均有一个及以上“*”,说明物流能力与这四个系数之间均存在较为显著的相关关系;城市开放力和城市吸引力与物流能力的相关关系较弱,且没有“*”;城市成长力综合指数的显著性(双侧)值为0.000,Pearson相关系数的值为0.971,相关系数右上角出现“**”,表明物流能力与城市成长力之间存在极显著相关性,且正向相关度极强。

五、结论及建议

通过对福建省区域物流能力与城市成长力关系的实证分析,我们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一)区域物流能力与城市成长力之间的确存在较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物流能力作为流通环节的重要评价指标,对城市成长力的多种因素会产生较为显著的影响,是城市成长的“发动机”之一。

(二)福建省区域物流能力发展很不均衡,存在明显地域差异。福州、厦门和泉州物流业发展水平较高,得分均为正;以漳州为首的其余各区域物流能力得分均为负;且前后物流能力评价的分数差异较大。

(三)福建省城市成长力呈梯度分布,与区域经济发展和物流能力的梯度差异基本吻合。其中福州、厦门和泉州的城市成长力依然排在前三位,属于第一梯度;漳州的城市成长力综合系数居中,可为第二梯度;其余各城市成长力均较低,差距悬殊,列为第三梯度。

为提高区域物流能力水平,增强城市综合成长力,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加强物流产业发展,努力营造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推动城市成长力提升。物流产业作为一种支柱性产业,需要在资金、人才、物资、政策等多方面给予规划和投入,才能在较短时间内体现经济发展的“发动机”作用,推动城市成长力持续提升。

(2)加强城市顶层设计,因地制宜推动城市成长,促进各产业有序发展。各省辖市要切实结合本地区的经济、文化等环境,考虑自身的财政情况、人力资源、信息资源、基础设施水平、区域优劣势等方面的限制,进行专项规划,突出城市特色,明确发展愿景,完善战略规划,有阶梯性、可实施性地制定城市发展行动计划,提升城市综合成长力,同时促进区域各产业有序发展。

(3)紧抓历史机遇,以挑战促发展。“海丝”规划和福建自贸试验区建立,是福建省最好的发展机遇,也是福建省面临的最大的一次挑战,各省辖市城市成长能力和区域物流能力的提升将在这次历史性的发展机遇中得到检验、提炼和升华。

参考文献:

[1]杨学成,汪冬梅.我国不同规模城市的经济效率和经济成长力的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2002(3):9-12.

[2]季斌,张贤,孔善右.都市圈成长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现代城市研究.2007(6):68-74.

[3]石忆邵,刘玉钢.科技服务业发展与城市成长力之关系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12(6):662-667.

[4]吴小乐.中原经济区省辖市成长能力评价[D].河南大学,2014.

[5]国家统计局城市社会经济调查司.中国城市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1-2015.

[6]福建省各省辖市统计局.福建省各省辖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R].2011-2015.

[7]福建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福建调查总队.福建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1-2015.

[8]福建省各省辖市政府工作报告[EB/OL].福建省各省辖市政府官网,2010-2014.

[9]许正平.基于因子和聚类分析的福建省区域物流能力评价[J].鸡西大学学报,2014(11):47-50.

(责任编辑:黄文丽)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egional logistics capability and urban growth power -- Taking Fujian Province as an example

XU Zheng-ping
(Zhangzho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Zhangzhou, Fujian, 363000, China)

Abstract:The development of the city is the result of a series of dominant and recessive factors. As a comprehensive factor of the development potential of the city, the growth ability plays a decisive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ity. Firstly,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evaluation index of urban growth, and constructs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which covers 6 primary indexes, 14 two grade indexes and 35 three level indexes. Then take the actual data of 9 cities of Fujian Province in 2010-2014 years as a sample, using statistical analysis method, the paper carries out the objective empirical analysis and evaluation of urban growth. On the basis of this, combined with the previous research conclusions of regional logistics capability in Fujian Provinc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egional logistics capability and urban growth in Fujian province is analyzed, and the conclusion is drawn and the development suggestion is put forward.

Key words:urban growth; logistics capability; Fujian Province

中图分类号:F25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417(2016)01-0039-05

doi:10.13908/j.cnki.issn1673-1417.2016.01.0008

收稿日期:2016-01-08

基金项目:漳州职业技术学院科研课题(ZZY1514)

作者简介:许正平(1979—),男,甘肃民勤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从事区域经济及物流与供应链管理。

猜你喜欢

福建省
同享好时光
福建省妇联发布关爱儿童行动10项举措
福建省“两会”上的“她”声音
第四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福建省大田县通联站站长——许俊新
第三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福建省巾帼馆开馆
福建省加大对老区村的扶贫开发建设为度
福建省自贸区贸易便利化研究
2015年福建省十大妇联新闻回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