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长三角服务业发展动因探析
——基于“三驾马车”模型的视角

2016-05-30高潇博孔群喜李晓伟

产业经济评论 2016年1期
关键词:三驾马车三维模型

高潇博,孔群喜,李晓伟

(南京财经大学产业发展研究院 江苏 南京 210046)



长三角服务业发展动因探析
——基于“三驾马车”模型的视角

高潇博,孔群喜,李晓伟

(南京财经大学产业发展研究院 江苏 南京 210046)

[摘要]在构建影响服务业发展因素的三维模型基础上,采用2001~2012年的时间序列数据,然后运用广义最小二乘法实证研究了影响服务业发展的需求、供给和创新三个综合因素。实证结果表明:需求因素、供给因素、体制和科技创新因素均对服务业发展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说明服务业的发展逐步转变为需求拉动、供给驱动和创新支撑“三驾马车”共同驱动。

[关键词]服务业发展;三维模型;广义最小二乘法

孔群喜,男,南京财经大学产业发展研究院,副教授、院长,经济学博士,产业组织与公共政策;

李晓伟,女,南京财经大学产业发展研究院,在读硕士研究生,服务经济与公共政策。

一、引言

近年来,中国服务业呈现迅猛发展趋势,已经成为整个经济体中增幅最快的产业和海外投资的重点。《2012年世界投资报告》指出,各国政府制定的投资政策趋向自由化,且更多地将服务业作为重点对象,譬如通信和运输等行业。在世界上大部分国家,服务业发展水平高低都对国内生产水平高低至关重要,并直接影响整体经济增长速度。2008年3月,中国政府发布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若干政策措施的实施意见》,该意见针对如何提高服务业的增长速度提出了一些要求,包括合理规划安排中国服务业发展、制定科学合理的相关产业政策、加快服务领域改革进程等。由此可知,服务业在各国经济体系中均占据关键地位。

目前,中国正在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是新经济模式的一个核心目标,而产业转型升级又体现在三次产业关系上,所以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中服务业得到普遍重视,并且服务经济在经济体系中的作用也日益提升。统计数据显示:1990~2012年间,服务业对GDP贡献率、服务业增加值、服务业吸纳就业的比重分别从17.3%、31.54%、18.50%上升至45.6%、44.65%、36.10%。《2012年世界投资报告》显示,中国FDI流入量以1 240亿美元创下历史新高,且首次出现流入服务业的FDI超过制造业。据有关专家预测,我国服务业在未来几年仍会持续迅猛发展。

与世界上其他国家相比,中国服务业整体水平相对较低,而评估一个地区或国家综合实力的一个关键指标便是其服务业发展水平。“十二五”国家规划指出加快服务业发展步伐是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战略,今后一段时间内,中国处在战略机遇时期,产业结构转型速度加快,区域协调发展战略逐步完善,经济社会大局长期保持稳定。长江三角洲正处在跨越式发展新阶段,目前正面临良好的国内宏观环境和重大发展机遇。因此,为提升服务业增长速度,探索其重点影响因素是中国目前的一个重要任务。长三角地处东部沿海,良好的资源禀赋优势使其成为中国经济发展速度较快的地区。目前,长三角服务业进入了加速发展的关键时期,日益完善的基础设施以及不断扩大的对外开放等因素为其高速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面对国际服务业不断向中国转移的新机遇,有必要深入探讨长三角服务业增长动因,为进一步发展注入活力、创造契机。所以,本研究将对长三角服务业发展动因进行深入探析,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政策建议,进而促进服务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二、文献综述

国内外有关服务业发展动因的研究文献比较丰富。国外对其研究起步较早,且主要是从整体经济发展和需求水平两个方面展开的。例如,Mulder(2002)指出劳动人口数和生产率是影响服务业发展的两个重要因素;Kold(2008)研究发现,基础制造业为发展服务业提供了保障和前提,服务业发展如何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基础经济发展水平。Giovanna(2011)认为不断提高的生活水平以及全球化是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另外,也有学者从信息技术引进的技术进步、服务外包以及创新等视角考察服务业发展的原因(Sapprasert,2011;Alderete,2012)。

国内相关领域专家在以下两个方面对服务业发展动因进行了探究:首先,对影响地区服务业发展因素进行研究。李辉(2004)在分析影响我国服务业发展因素时发现,服务业快速发展的最重要动因在于城市化进程和经济增长的同步推进,从事服务业人员在总就业人员中比例也受到政府挤出减少和居民消费拉动的影响。江小娟、李辉(2004)指出城市化水平、人均GDP、人口密度以及人口规模是服务业增长的四大动因。然而,朱军等(2008)却得出了不同的结论:经济发展、创新和基础设施等因素才是提升服务业水平的关键因素。与前人研究不同的是,马虎兆等(2009)从需求、供给以及创新三个视角实证分析了服务业发展的动因。毕然、王英(2014)通过建立固定效应模型和影响服务业发展的指标体系,最终得出人均 GDP虽然对不同地区服务业发展的影响程度存在较大差异,但其对发展服务业影响最为显著。

其次,对服务业具体行业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例如,黄莉芳等(2011)采用随机前沿模型探析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动因时发现,对其技术效率影响较为重要的几个因素分别是专业化水平、市场化以及规模经济。此外,刘纯彬、杨仁发(2013)从行业和地区层面对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动因进行了探讨,实证结果显示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为工业化程度。吉亚辉、杨应德(2012)在其研究中发现,人力资本和城市信息化对信息服务业的发展有显著的影响。

学术界关于服务业增长动因的文献很多,但多是从比较微观、比较具体的因素出发的,或者仅从创新、需求、供给因素中的一个或两个方面进行研究,鲜有从系统和宏观的角度进行研究。服务业作为整个国民经济体系中一个重要的分支系统,其发展情况如何以及地区差异受很多方面因素影响,例如市场分工和城市化率从需求层面拉动服务业增长;另一方面,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以及人力资源水平从供给层面拉动其增长,另外,还有一些制度和科技创新类因素也对其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因此,从更宏观视角出发探究供、需以及创新三大因素如何影响服务业具有重要意义。再加之对此问题研究的现有文献多是从全国层面或者某一城市层面出发的,有关长三角服务业发展动因的研究较少出现。综上所述,从已有研究出发,本文首先构建需求、供给、创新三大因素概念模型,然后提出假说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合成综合指标,最后进行最小二乘回归,为长三角地区服务业科学合理发展提供依据。

三、概念模型和理论假设

(一)概念模型

目前有关服务业发展动因的研究很多,可归纳为三大方面,即综合需求因素、综合供给因素以及技术制度创新综合因素。在以往研究基础上,本文将在一个空间维度上考察需求、供给和创新三大服务业发展动因,然后构建一个包含需求、供给和创新三个维度的三维模型,以此来探讨影响服务业发展的动因。以此为基础,我们将影响服务业发展的三大因素构建成一个三维逻辑结构图(如图1),三个维度的涵义如下:

图1 服务业发展影响因素的概念模型

1.需求维度。需求因素涉及生产性服务业和消费性服务业两个方面,它用来描述服务业需求方面各因素的作用,即那些通过带动需求增长来推动服务业增长的因素,包括经济发展水平、人口密度、城市化水平和收入水平等。

2.供给维度。此维度从供给层面探讨发展服务业动因,即那些能为发展服务业提供有利条件进而促进其发展的因素。主要包含人力资源、对外开放水平、基础设施以及信息化水平等。

3.创新维度。此维度是指制度和科技创新方面的影响因素,主要涉及那些支配人们行为和相互关系规则的变更、政府行政限制的放松、新知识和新技术的创造、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的形成等方面,这些因素对发展服务业既起推动作用又起拉动作用。主要包含研发投入、体制创新、知识产权和市场化等。

三个维度之间隐含一定的内在逻辑联系: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受很多因素影响,但需求因素是最根本的动力,服务需求量高低成为拉动中国服务业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雷小清,2007)。供给因素是影响服务业水平的另一重要因素,它主要通过市场力量产生服务产品、推动服务业增长。而创新是发展服务业的重要支撑力量,制度创新是发展服务业的血脉,而科技创新则作为资源和生产要素,二者都对发展服务业产生一定影响。另外,创新不但由自身力量带动服务业增长,同时还能够通过供需作用间接影响服务业。所以,需求、供给以及创新三大因素的作用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

(二)基本假说

倪鹏飞(2004)首次从综合角度考察服务业发展动因,将所有因素最终分解成供、需和创新三大因素。本文在现有研究基础上,利用定性方法并结合上述概念模型探究发展服务业动因——综合需求、综合供给和综合创新三大因素。接下来构建如下基本假说。

1.需求因素。需求因素起动力作用,人们对服务需求的收入弹性较高,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也在逐步增加,服务支出在最终需求支出中的比例会越来越高,即服务需求越高,服务业增长越快。在此,用综合需求因素水平指数来代表。

假说1:其他条件不变,综合需求因素越高,服务业增长越快。

2.供给因素。供给因素为发展服务业提供了必要条件,合理配置生产要素为其提供了生产条件,进而才能产生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产品。在此,用综合供给因素水平指数来代表。

假说2:其他条件不变,综合供给因素提高会推动服务业发展。

3.制度和技术创新因素。此因素为发展服务业提供了基础,服务经济系统运转是否正常依赖于制度和技术创新因素水平,在此,用综合创新因素水平指数来代表。

假说3:其他条件不变,综合创新因素提升也会促进服务业发展。

四、数据说明和模型设计

(一)变量和数据说明

本文从上述分析出发,选取长江三角洲12年时间序列数据为考察样本构建模型,从量化层面考察需求、供给以及创新三大因素对长三角服务业发展影响的程度。各变量选择如下:

(1)被解释变量:服务业发展水平(SER)是一个综合指标,代表长三角整体服务业发展,包括服务业劳动生产率、人均服务业增加值、服务业从业人员比例、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四个指标。

(2)解释变量:需求因素(DEM)是由六个因素合成的一个综合指标,用来衡量长三角服务业需求水平,六个因素分别为人均GDP、城市化率、最终消费率、人口密度、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以及工业增加值率;供给因素(SUP)则由八个指标综合而成,分别有每万人中大学生数、每万人中专业技术人员数、每万人邮电业务总量、每万人图书报纸杂志拥有量、实际利用外资、电话普及率、外贸依存度以及水运货运量;综合创新(INNO)代表长三角服务业技术和体制创新能力,由非国有经济固定资产投资比重、非国有经济工业总产值比重、技术进步率、R&D研发支出和全市财政支出占GDP比重五个变量合成。

(3)样本数据是长三角2001-2012年时间序列,所涉及指标来自于《中国区域经济统计年鉴》、《江苏统计年鉴》(2002-2013)、《上海统计年鉴》(2002-2013)以及《浙江统计年鉴》(2002-2013)等资料,有些变量通过计算整理得到。

(二)变量构造方法及主成分分析介绍

本文所涉及的一个因变量和三个自变量均为综合合成指标,又因为各子变量权重不等,所以本文四个综合指标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构造合成,综合指标包含了多个指标的信息,因此用这个综合指标来反映变量更加科学合理。

主成分分析思想如下:线性相关的n 个指标Xi(i =1,2,…,n)通过变换组合得到一列线性无关的变量:

其中,i =1,2,…,n ;j =1,2,…,m ,m≤n ;Xi是经过标准化处理后的原指标,aij是特征向量。

因此P1包含的信息最多且方差最大,P2次之,以此类推……选择累积方差贡献率大于85%的主成分Pj(j =1,2,…p ,p<m ),并用其各自方差贡献率Vj(j =1,2,…,p ,p(m)作为权数构成一个综合指标:

由此得到本文需要的一个自变量。本研究所有变量的构造均是由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三)模型设计

为研究服务业发展动因,设定如下多元回归方程模型:

为消除异方差的影响,对模型中变量取对数,方程变换为如下形式:

五、实证检验结果及经济解释

(一)回归分析假设条件检验

1.多重共线性、异方差和自相关检验。首先我们得到自变量间相关系数矩阵,而系数矩阵显示所有系数都小于0.8,说明没有严重的多重共线性问题。然而异方差检验和DW检验显示方差存在一定程度的异方差和自相关。为了消除方程中存在的这些问题,本研究采用广义差分法和广义最小二乘法进行变换处理,得到 DW统计值为1.878、 TR= Obs R2- squared=7.041<12.548,这个结果显示方程中上述问题得到了解决。

2.模型稳定性检验。本研究所用数据为时间序列,在时间序列数据中,宏观经济制度的转变或者经济中供需关系的冲击,均可能会使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发生某些程度的结构变化。自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1992年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正式建立和国家对于服务业的高度重视,长三角地区服务业得到迅速发展和重要改变。因此,我们采用Chow分割点检验在不同数据区间内方程参数是否稳定,结果显示,此检验F统计量为1.323(0.005显著性水平临界值为2.64),P值为0.332,即在样本区间内并没有发生结构性变化。

(二)模型回归结果

使用Eviews7.0,分别对模型经济意义、拟合优度、系数和方程的显著性水平进行检验,方程初始回归结果如方程(5)所示:

为了解决回归方程异方差问题,本文选取加权最小二乘法处理上述方程模型,并对其进行相应变换,得到回归结果如下:

由于模型中存在序列相关性问题,我们进一步通过广义差分变化和广义最小二乘估计对回归方程(6)进一步进行变换。经过一阶差分所得方程结果如下:

方程(7)就是经过异方差和序列相关性处理后的最终回归结果,由回归方程的方差分析表看出,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F值为88.768,这表明方程模型在总体上是显著的;其次,回归方程调整后的可决系数为0.912,表示解释能力很强;另外,在5%显著性水平上,三个自变量DEM 、SUP 和INNO 的t值均显著。最后,模型中所有解释变量系数均是正,这也与本文假说和经济理论是相符的。方程(5)、方程(6)、方程(7)的回归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回归结果分析

(三)模型结果解释

综上所述,上文提及假说中,需求、创新和供给因素均对发展服务业产生显著影响。

首先,服务业需求水平显著影响服务业发展,且影响方向为正,影响系数为0.777,证明了上述假说。这说明伴随着长三角人均GDP的不断增加和经济结构不断的转型升级,人们生活水平也在逐渐提高,需求增加拉动了长三角服务业的不断发展。即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提高了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消费量增加促进消费升级,这将增加服务业的需求,从而有效带动服务业的发展。

其次,供给因素高低也显著影响服务业增长情况。模型中自变量系数0.228,系数为正且t检验非常显著,原假说也得到证明。原因在于随着长三角要素市场的不断健全,服务业的各种要素供给逐渐增多,行业的发展促进了长三角地区服务业的健康成长。总之,服务业总体供给能力的提高,如人力资源与基础设施的建设、信息化水平和开放水平的提高,这些因素都提升了服务业的发展水平。

第三,影响服务业增长的另一个因素是创新水平。马虎兆、李春成(2009)提出过制度环境创新以及科技水平的提升会对服务业增长产生促进作用。本方程自变量系数为0.108,符号为正且t检验比较显著。这是由于长三角地区服务业创新体制不断完善,政府管制不断放松,技术创新能力也在不断增强,服务业活力得到大幅提高,整体行业环境更加优良。因此,服务业发展由早期的劳动力、需求驱动逐步演变为需求、供给以及创新因素“三驾马车”共同驱动。

六、结论与政策建议

上述实证分析显示,需求、供给以及创新是提升服务业水平的三个关键因素,本文提出的三个理论假说都得到了证明,下面分别从需求拉动、供给推动和创新支撑三个方面说明。

第一,需求水平是影响发展服务业的第一个动因。方程中DEM 系数大于零且t检验非常显著,说明需求因素正相关于服务业发展水平,这一结论符合直观,证明了上文假说。此外,DEM系数高达0.777,是所有变量中系数最高的,因此,需求、供给和创新三个因素中需求水平是服务业发展最关键的因素,这一结论与倪鹏飞(2004)的研究结果是一致的。

第二,供给水平是影响发展服务业的第二个动因。方程中SUP 符号大于零且t检验显著,这表明供给因素也正相关于服务业水平,结论符合直观,证明了上文假说。SUP系数为0.158,说明供给水平每提升1%,服务业综合水平就会提升15.8%,因此供给水平也显著影响服务业水平。对比以往研究发现,朱军等(2008)也指出了同样的结论。

第三,创新水平是影响发展服务业的第三个动因。方程中INNO 变量符号大于零且t检验显著,表明创新因素也正相关于服务业水平,这一结论符合直观,证明了上文假说。INNO系数为0.224,略低于需求因素DEM系数,表明创新提升1%,服务业水平将提升22.4%,即创新因素也对发展服务业有显著影响。

城市服务业发展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它受到很多方面的影响,根据本文实证结论,建议长三角地区在如下几方面有所提升:(1)加快经济增长,提高居民消费及整个社会的服务需求水平,在制定经济措施时将发展服务业放在重点位置。(2)充分发挥政府监管和协调作用,加快改革步伐,加快整个服务业市场化进程,为大力发展服务业提供宽松的宏观市场环境。(3)加大研发投入,提高创新能力,加快科技创新在服务业领域的运用和传播,并发挥长三角各个城市的比较优势①比较优势与绝对优势相对应,是经济活动中一个专业名称。如果生产同一种产品,在A地区的机会成本低于在B地区生产,那么A 地区就拥有比较优势。各地区对资源的占有、分配和利用等情况的差别,造成了比较优势的产生,而比较优势的差别直接导致了社会分工和贸易的产生。,形成优势互补。(4)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力度,为大力发展服务业提供基础保障,降低运输成本和交易成本。(5)加强并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充分合理利用WTO规则,并注重吸引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提升整个行业竞争水平,建立良好的市场环境。

[参考文献]

[1]李辉.我国地区服务业发展影响因素研究[J].财贸经济,2004(7):16-19.

[2]江小涓,李辉.服务业与中国经济:相关性和加快增长的潜力[J].经济研究,2004(1):4-15.

[3]朱军.城市服务业发展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以天津市为例[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8(12):86-91.

[4]马虎兆,李春成.服务业发展影响因素的三维模型及实证分析[J].经济问题探索,2009(11):168-172.

[5]毕然,王英.中国服务业增长影响因素——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经济问题探索,2014(4):52-57.

[6]黄莉芳,黄良文,洪琳琳.基于随机前沿模型的中国生产性服务业技术效率测算及影响因素探讨[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1(6): 32-39.

[7]刘纯彬,杨仁发.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地区和行业面板数据的分析[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3(4):30-37.

[8]吉亚辉,杨应德.中国城市信息服务业发展影响因素研究——基于中国191个城市的空间横截面数据分析[J].人文地理,2012(6):71-75.

[9]雷小清.中国服务业增长因素分析——基于SDA的实证研究[J].财贸经济,2007(6): 106-111.

[10]倪鹏飞.中国城市服务业发展:假设与验证[J].财贸经济,2004(7):7-11.

[11] Nanno Mulder,Sylvie Montout,Luis Peres Lopes.Brazil and Mexico’s Manufacturing Performance in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R].CEPII Research Center,No.35,2002/4.

[12] Klod H.Structural Change towards Services: The German Experience [R].University of Brimingham,No.32,2008/2.

[13] Giovanna M.,2011,Towards the service economy,and yet it moves[J],Economia dei Servizi Societ editrice il Mulino,12(1),pp3-10.

[14] Sapprasert K.The impact of ICL on the growth of the service industries [Z].Working Papers on Innovation Studies.2011

[15] Alderete M,Gluis G.,2012,ICT and productivity in service industries in Colombia[J],Lecturas de Econom a Unicersidad de Antioquia Departamento de Econom a,14(3),pp.163-188.

〔责任编辑:周国萍〕

The analysis of service industry development motivation in Yangtze River Delta——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the “troika“ model

GAO Xiaobo,KONG Qunxi,LI Xiaowei
(Nanjing University of Finances and Economics,Institute of industry development,Nanjing,Jiangsu 210046)

Abstract:On the basis of the establishment of service industry development factors’ three-dimensional model,the paper used generalized least squares to study the demand、supply and innovation synthesized factors which influence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ervice industry development by using time series data from 2001 to 2012.The empirical results show that: services demand factors,supply factors services and institutional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will have a significant positive impact on the service industry development.This suggests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ervice industry gradually transformed into demand-pull,supply-driven and innovation support “Troika“ common drive.

Key Words:Service Industry Development;Three-dimensional Model;Influencing Factors;Generalized Least Squares

[作者简介]高潇博,女,南京财经大学产业发展研究院,在读硕士研究生,产业组织与服务经济方向;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以知识密集型服务企业为中心的区域创新系统研究——基于空间集聚的研究视角”(71303105);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PAPD)。

[收稿日期]2015-09-07

[中图分类号]F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7572(2016)01-0101-08

猜你喜欢

三驾马车三维模型
矿山虚拟环境三维模型系统优化方法研究
汽车虚拟驾驶培训系统的设计开发
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矿产资源监管体系建设
三维激光扫描在核电维修中的应用
“三驾马车”驶入委内瑞拉政局
范剑平:创新驱动“三驾马车”
基于DIMINE软件地质模型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