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制造业出口产品的技术水平及影响因素分析

2016-05-30瑶,罗

产业经济评论 2016年1期
关键词:外商直接投资价值链制造业

刘 瑶,罗 婷

(东北财经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5)



中国制造业出口产品的技术水平及影响因素分析

刘瑶,罗婷

(东北财经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5)

[摘要]基于Hausmann(2007)出口技术复杂度度量方法,本文采用SITC(Rev.3)三分位的制造业贸易数据,对中国1997-2013年间制造业产品层面、行业层面、国家层面出口技术复杂度进行了测算,并利用制造业行业面板数据对中国出口技术水平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本文得出如下主要结论:第一,在国家层面上,中国国家复杂度在样本期间有大幅的提升,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第二,从产业层面上看,大多产业的出口复杂度排名均靠后,特别在技术密集型产业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第三,从产品层面上看,主要以出口中低附加值产品为主,附加值产品出口占比仅为7%左右;第四,FDI 对于中国制造业出口产品技术水平有显著的积极作用,进口贸易对整体制造业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出口产品技术水平具有负的影响;研发水平和人力资本可以促进出口技术水平的提高,并且有助于FDI的外溢效应;人均资本可以促进出口产品技术水平的提高,其中对于技术密集型产业技术水平的提升作用较显著。

[关键词]制造业;价值链;出口技术复杂度;外商直接投资

罗婷,女,东北财经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国际贸易法 。

一、引言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中国的对外贸易也实现了高速增长。中国的出口总额1980年的181.19亿美元增加到2013年的22 090.04亿美元,实现了120倍的增长,而工业制成品的出口份额由1980年的90.05亿美元增加到2013年的21017.36亿美元,增长了230倍,在出口贸易中占据绝对地位。虽然中国是经济大国和贸易大国,但与美德日等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出口产品的科技含量仍有很大差距,尚未实现制造业强国的目标。2015年“两会”期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制造业是我们的优势产业,要实施“中国制造2025”战略,打造升级版的中国制造。因此,在中国劳动力、土地、能源等要素成本快速上升的背景下,研究中国制造业出口产品的技术水平和结构,探求影响出口技术水平的因素,对促进中国制造业产业升级和培育国际贸易产品新优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于出口产品技术含量的测定,最早是由Michaely(1984)提出的,他利用出口产品技术含量来测算某国的技术水平,进而代表该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位置。Hausmann,Hwang and Rodrik (2007)以各国出口产品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为权重,计算产品出口技术复杂度。通过计算出口产品的技术水平(PRODY)和一国出口篮子的技术复杂度(EXPY)来反映一国的出口商品结构和所处国际分工的地位,一国出口的技术复杂度越高代表该国出口贸易的技术水平越高,处于国际分工中越有利的位置。Jarreau和 Poncet(2012)运用 Rodrik 创建的测算出口产品技术含量的指标,对跨国产品出口复杂度进行了测算,发现中国出口产品技术水平与其他经济发展水平相似的国家相比要高,中国出口产品技术水平存在一定的异质性。关志雄(2002)提出技术附加值指标(TV),通过比较中国、日本和东盟各国出口到美国市场的产品结构得出,中国的出口结构和技术含量虽然整体得到提升,但是并没有达到高水平,特别是在高技术产品的出口上中国与主要发达国家仍然存在较大差距。樊纲等(2006)在关志雄(2002)的基础上,通过显示技术附加值的赋值原理提出显示技术附加值指标(RTV)来分析出口贸易产品技术含量。分析发现,中国的出口技术结构在不断优化,较高技术水平商品其出口份额比重有所上升,中低技术水平商品其出口份额比重不断下降。杜修立、王维国(2007)提出技术含量指标(TC),构建出一套分析经济体出口贸易技术结构的新方法。通过分析发现,中国在1980-2003年间其出口贸易的整体水平有大幅度提高,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同时其出口贸易的技术结构仍然偏低。戴翔(2010)曾从出口商品“相对平均单位价值”、“出口重叠指数”、不同技术层面上的出口商品“相对平均单位价值”三个方面,以部分发达国家为比较对象,实证考察了中国出口技术复杂度的变动趋势,分析指出中国的出口商品的技术复杂度并没有与发达国家趋同。 邱斌等(2012)计算了中国24个制造业行业的出口复杂度,并探讨了参与生产网络对价值链提升的促进作用。

本文的结构如下:第一部分为引言;第二部分介绍本文的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第三部分利用出口技术复杂度来分析中国制造业出口产品技术水平和结构,并同时进行国际比较;第四部分对中国制造业出口产品技术水平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第五部分为中国进一步实现价值链升级提供战略选择。

二、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说明

(一)研究方法

关于出口产品技术含量的测定,最早由Michaely(1984)提出,他利用贸易专业化指标TSI (Trade Specialization Indicator)来测算某国的技术水平,进而代表该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位置。国外学者Hausmann(2007)在Michaely(1984)的基础上对贸易专业化指标的权重进行了改进,将绝对比重改进为相对比重,从而提出一种新的指标:出口复杂度(EXPY)。该指数不仅可以反映一国(或地区)某产业的出口商品结构,而且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一国(或地区)在国际分工中所处的地位:一国(或地区)出口产品的技术复杂度越高,该国(或地区)出口产品的技术水平就越高,则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就越高。中国学者黄先海(2010)和戴翔(2012)分别将技术复杂度用于工业制成品、服务业出口竞争力的分析。根据不同的研究层次,可以将出口复杂度分为三类:国家层次的出口复杂度、产业层次的出口复杂度、产品层次的出口复杂度 。其计算过程如下:

首先计算某一产品的技术复杂度(PRODY )。

k 代表某一产品,j 代表某一出口国家或地区。xjk代表j 国家k 产品的出口额,xj为j国家所有产品的总出口,xjkxj表示j 国家k 产品的出口份额,Yj为j国家的人均GDP。这一指标反映以各国出口某产品的显示性比较优势为权重的加权人均GDP。

某一行业的出口复杂度则在计算技术复杂度的基础上用如下公式衡量:

其中xjkxji表示j 国i 行业k 产品出口占j 国i行业总出口的比重。

国家复杂度指标是衡量一国出口产品技术水平的宏观指标,计算方法如下:

其中xjkxj表示j 国k 产品出口占j国总出口的比重。由于本文侧重研究制造业产品,因此,本文的国家复杂度指标指制造业产品层面,即xjkxj表示j 国k 产品占j国制造业的出口份额。国家复杂度的计算公式与产业复杂度的计算公式较类似,不同之处在于计算国家复杂度的权重是一国某种产品的出口占该国总出口的比重,而计算产业复杂度的权重是一国某种产品的出口占该国某产业的比重。

(二)数据来源

贸易出口数据来自联合国商品贸易数据库(UN.COMTRADE),根据盛斌(2008)对中国制造业产品的分类方法,本文将SITC Rev.3 三分位210种产品汇总为28个产业。样本国家的选择上,根据WTO数据库2012年世界货物贸易排名前50的出口国(出口份额世界占比96.8%)和排名前50的进口国(进口份额世界占比95.4%)确定国家或地区,但由于部分国家或地区的数据缺失,最终确定的国家或地区有57个:中国、阿尔及利亚、阿根廷、埃及、奥地利、澳大利亚、巴基斯坦、巴拿马、巴西、比利时、波兰、丹麦、德国、俄罗斯、法国、菲律宾、芬兰、哥伦比亚、哈萨克斯坦、韩国、荷兰、加拿大、捷克、卡塔尔、马来西亚、美国、秘鲁、墨西哥、南非、日本、瑞典、瑞士、沙特阿拉伯、泰国、乌克兰、西班牙、中国香港、新加坡、新西兰、匈牙利、以色列、意大利、印度、印度尼西亚、英国、越南、智利、挪威、阿联酋、伊朗、委内瑞拉、土耳其、阿曼、科威特、尼日利亚、孟加拉国、蒙古。

各国的人均GDP数据来自IMF的世界经济展望数据库(World Economic Outlook),使用2005年不变美元价格。

三、中国出口贸易与价值链分析

(一)国家层面出口复杂度分析及国际比较

为研究中国制造业出口复杂度在样本期间的变迁,本文分别选择经济发展水平相似的金砖国家和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美国、德国、日本、瑞士与中国进行国际比较。

图1是样本期间各国整体出口技术水平走势。如图所示:(1)除受2008年金融危机影响出口复杂度有小幅下降以外,1997—2013其余年份中国国家层面出口技术复杂度呈现出显著上升趋势,从1997年的14 418美元上升至2013年的20 189美元。(2)1997年,经济发展水平相似的金砖国家的出口复杂度存在较大差异,然后在样本期间,各国出口复杂度有趋同的趋势。俄罗斯作为资源大国,其出口技术复杂度一直高于其他金砖国家;南非的出口技术复杂度略微高于中国出口复杂度,以2013年为例,南非出口复杂度(20627美元)仅高于中国出口复杂度(20 189美元)2%左右;中国的出口技术复杂度在样本期间一直高于印度的出口技术复杂度;在2009年之前,中国出口技术复杂度一直低于巴西的出口复杂度,但2009年往后,中国出口技术复杂度实现了对巴西的赶超。(3)发达国家出口技术复杂度明显高于中国出口技术复杂度,且中国与发达国家在出口技术水平上的差距在样本期间有不断扩大的趋势。以2013年为例,美德出口技术复杂度指数要比中国出口技术复杂度指数分别高21.5%、22.9%。

总体说来,中国国家层面出口复杂度在过去的十几年间有大幅度的提升,在金砖国家中的表现也是比较突出的,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本文将从产业和产品层面进一步探讨中国出口产品技术水平。

数据来源:作者根据(1)、(3)式计算而得图1  1997~2013年9国国家层面出口复杂度变化趋势

(二)产业层面出口复杂度分析及国际比较

本文借鉴韩燕(2008)部门分类法,将28个行业划分为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本密集型产业、技术密集型产业。

图2是样本期间中国产业层面出口技术水平走势。如图所示:(1)样本期间,中国制造业25个行业的出口复杂度都实现了不同程度的增长。(2)在以服装业为代表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方面,中国一直保有优势地位,出口复杂度呈现稳定的增长态势。(3)中国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出口复杂度指数在样本期间有大幅的提升,其中较典型的是医药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延压加工业,分别从1997年的27 604美元、23427美元、11819美元上升到2013年的38614美元、29 396美元、20 994美元,分别增长了39.9%、25.5%、77.6%。(4)资本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复杂度增长速度较慢,其中塑料制造业从1997年的19 462美元上升到2013年的22 293美元,实现了14.5%的增长,该速度均慢于医药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等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出口复杂度增长速度。(5)中国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技术水平低于技术密集型产品的出口技术水平。

中国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技术复杂度保持平稳发展态势,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品的技术复杂度呈现上升的趋势,这是否意味着在全球分工的背景下,中国已摆脱加工组装等价值链的低端环节,同发达国家一样进入全球价值链的高端环节呢?

数据来源:作者根据(1)、(2)式计算而得图2  中国产业层面出口复杂度变化趋势(1997、2013年)

表1是2013年中国与金砖国家、发达国家产业复杂度的排名。可以看出:(1)中国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复杂度排名高于其他金砖国家的排名,但优势不是很明显,这有可能是因为近年来中国劳动力、土地等成本上升,导致外资向印度、巴西等国家转移,促进了这些国家产业复杂度的提升;除俄罗斯外,中国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复杂度排名略微高于其他金砖国家的排名。总的说来,中国产业复杂度的排名在金砖国家中较靠前,但相比于发达国家,金砖国家普遍存在产业复杂度排名靠后的现象。(2)发达国家的产业复杂度排名大都高于中国的产业复杂度排名。(3)发达国家产业复杂度排名靠前的产业居多,而且大多是技术密集型产业,比如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瑞士、日本)、专用设备制造业(日本、瑞士、德国)。(4)中国产业复杂度排名靠后的产业居多,在25个行业中排名靠后的产业有9个(36%),排名靠前的产业只有5个(20%),其中中高技术水平产业的技术复杂度排名大都靠后。

通过比较分析,从产业层面上看:(1)随着中国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的下降,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出口的上升,中国产业复杂度在样本期间取得了较大的提升,其排名高于发展中国家印度、巴西、南非的产业复杂度排名,但是中国的优势并不明显,而且印度等国家作为新兴经济体,有着巨大的经济潜力,从而中国面临激励的国际竞争,需要实现从低成本优势向创新优势的转换,完成向价值链中高端的攀升。(2)中国出口产品技术水平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的技术水平,发达国家仍占据全球价值链的高端,中国处于全球价值链低端。随着国际分工的不断深化,一种产品从生产到消费需要经过无数道的工序,从而使得不同国家都参与到商品的生产过程中来,这会使得有些国家即使从事低技术类产品生产却有可能出口高技术类产品。中国是承接国际分工转移的主要新兴经济体,参与的加工贸易环节是价值链的低附加值部分,进口先进技术设备和关键中间产品,简单加工后再出口,从而有可能造成中国出口复杂度指数虚高。

由于观测口径从国家层面缩小到产业层面,每种产品出口情况对出口技术复杂度指标的影响更加明显,从而相比于国家复杂度,产业复杂度更能细致地体现一国出口产品技术水平。因此,本文将从产品层面进一步探讨中国制造业出口产品技术水平。

表1 2013年9国25个产业的产业复杂度排名

(三)产品层面出口复杂度分析及国际比较

根据对中国制造业SITC(Rev.3)三分位210种产品出口额数据的排序,中国出口额排名前10的典型性产品为:764电信设备,752自动数据处理机及其设备,776电子集成电路及微型组件等,821家具及其零件,778电动机械及设备,851鞋类,845纺织物,897金属制成品,871光学仪器和装置,894玩具及体育运动用品 。

数据来源:作者根据(1)式计算而得图3 中国典型出口产品出口复杂度分布图

图3是中国典型出口产品的出口复杂度。如图所示:(1)在1997~2013年间中国典型出口产品中,出口复杂度较高的产品集中于 871、778、897、764;中国出口产品复杂度较低的产品主要集中于752、851、845。(2)样本期间,中国典型出口产品的技术水平提高较多的是776、851、845、897。(3)中国典型出口产品出口复杂度的波动区间(峰值与谷值的差) 以及波动幅度随时间的推移逐渐缩小,反映出 1997~2013年间中国出口产品结构在逐渐改善,出口的典型产品其技术水平差距缩小,逐步出口多种产品来共同提升中国出口产品技术水平。

接下来本文再通过观察中国典型出口产品的附加值情况来分析出口产品技术水平。本文将210种产品按照PRODY值排名,把前30种产品界定为高附加值产品,末30种产品定为低附加值产品,而中间的150种产品定为中附加值产品。

表2表现了中国制造业典型出口产品(占制造业总出口额38%)的PRODY值排名。从表中看出:(1)中国制造业典型出口产品中没有高附加值产品;(2)中国大量出口的产品中低附加值产品较少,仅845纺织物排名靠后,属于低附加值产品;(3)中国大量出口的产品属中附加值产品,在全球分工中处于不利地位。

表2 中国主要出口产品的PRODY值排名

(续表)

表3是各国不同附加值产品的出口比重。 通过表2和表3更能说明中国在全球分工中处于不利地位:(1)中国高PRODY值产品出口份额低于其他金砖国家高PRODY值产品出口份额;中国中复杂度产品出口份额较大,占到出口总额的82.67%,这一比重高于其他金砖国家中PRODY值产品的出口份额;中国低PRODY值产品出口份额(10.43%)少于印度(14.96%)、巴西(21.35%)、南非(10.91%)的低PRODY值产品出口份额。金砖国家普遍存在高PRODY值产品出口份额少、低PRODY值产品出口份额多的情况。(2)中国出口产品技术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中国处于价值链低端而发达国家处于价值链高端:发达国家出口高PRODY值产品份额较多(美国27%、瑞士61%),中国出口高PRODY值产品份额少(6.9%);发达国家出口PRODY值居中的产品份额基本少于中国出口的中附加值产品份额;发达国家低PRODY值产品占国家出口份额少,大都基本不超过3%,这一数值远远低于中国低PRODY值产品出口份额(10.43%)。

由此,从产品层面上可以看出中国主要出口中低技术水平的产品,档次低,技术含量少,而高附加值产品的出口比重低,这一比重甚至落后于发展中国家出口高附加值产品的比重;发达国家高PRODY值产品的出口量大,低PRODY值产品的出口量小,从而其国家复杂度指数高,代表整体出口产品技术水平也高。

表3 2013年9国三档产品的出口份额比较(单位:% )

四、中国制造业出口技术复杂度影响因素分析

为分析中国制造业出口产品技术水平影响因素,结合唐海燕(2009)和张会清(2011)的分析,本文设定如下实证模型:

其中下标i 代表行业,t 代表时期,因变量为前文计算的出口产品技术水平EXPY,Xit为影响制造业行业技术水平的主要因素变量,包括外商直接投资(FDI)、进口贸易(IMP)、人均资本(PC)、研发(RD),β1表示相应的回归系数。Zit表示控制变量,包括人力资本(HR)、行业专利申请数目(ZL)等,β2表示其回归系数。uit是随机误差项。本文的计量检验分为两部分。首先检验外商直接投资(FDI) 、进口贸易(IMP)、人均资本(PC)、研发(RD)等变量对中国制造业总体出口技术水平的影响情况;其次,为了检测各解释变量对不同技术类型工业制造部门的出口技术水平是否会产生差异影响,本文通过分样本检验分析了解释变量对中国不同制造业部门的影响情况。具体的变量说明见表4。

表4  各变量的解释说明

样本期间为2000-2012年,计量模型里的变量均采用对数形式。其中各工业行业的进出口数据不能直接获得,根据前文 SITC 与中国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的对应关系重新整理计算而得,各产品进口的原始数据均来自联合国 UNcomtrade统计数据库,并采用当年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折算成按当年价格计算的人民币价值。最终工业总产值等数据均以 2000 年为基准的分行业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进行了平减,以消除价格因素的影响。各行业的进口额的数据均以2000年为基准的进口商品价格指数进行平减,消除价格因素的影响。

由于各个行业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性,为消除这种差异性对回归产生偏差并结合Hausman检验结果,本文采用固定效应面板模型进行估计(结果见表5)。

回归结果表明:(1)FDI对出口产品技术水平的提高有显著的积极作用,通过了1%的显著性检验,这说明外资的流入通过溢出效应促进产品技术含量的提高。(2)进口贸易对出口产品技术水平具有抑制作用,本文猜测有可能是进口贸易引发更加激烈的竞争,减少本土企业占有的国内市场规模,对国内企业造成挤出效应,从而不利于企业技术进步和发展。(3)研发投入对出口产品技术水平的提升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研发可以促进企业掌握和应用先进技术,同时可以增强企业不断学习吸收新技术的能力,从而提高产品技术含量。(4)人均资本对出口产品技术的提升有正向作用,但是并未通过10%的显著性检验,本文猜测主要是因为资本发挥作用需要一个比较长的时滞。(5)人力资本对出口产品技术水平的提升有积极作用,并且在1%的水平上显著。(6)行业的专利申请对出口产品技术水平的提升具有显著的积极作用。专利申请意味着对知识产权的保护,近年来随着知识产权保护从经济系统的边缘向中心的转移,创新在增强企业国际竞争力、吸引投资等方面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7)税收优惠政策的变动对出口产品技术水平有显著影响。 2008年1月1日起,中国实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内外资企业统一采用25%的企业所得税税率,外资企业在中国将不再享有税收优惠政策。税收优惠政策的变动会影响外资流入。为考察税收优惠政策的变动对出口产品技术水平的影响,模型(1)引入虚拟变量TAX,其中在2008年之前TAX=0,除此之外,TAX=1。回归结果表明,外资税收优惠政策在5%的水平上显著,税收优惠政策的变动不利于出口产品技术水平的提高。当行业享受的税收政策减少,外资会撤离中国或者流向周边低税率的国家,流入该行业的外商直接投资总量会减少,进而该行业通过FDI的技术溢出效应所获得的先进技术也会相应减少。

考虑到东道国的吸收能力对FDI的溢出效应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在回归模型中分别加入FDI与人力资本(HR)、研发(RD)的交互项FDI_HR、FDI_RD,回归结果见表5模型(2)~(4)。回归结果表明,交互项的系数为正,FDI与人力资本和研发水平有显著地互补效应,东道国高质量的人力资本和高水平的研发能力有助于提高吸收FDI溢出效应的能力。

表5  出口技术水平影响因素回归结果

接下来本文通过分样本检验分析解释变量对不同制造业部门的影响情况,回归结果见表6。

回归结果表明:(1)除劳动密集型产业以外,FDI对资本密集型产业、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出口技术水平的提升具有显著的积极作用。对于FDI对劳动密集型产业出口技术水平的提升有抑制作用,本文猜测是由于劳动密集型产业是中国优势产业,外资的流入引发激烈的竞争,对本土企业造成强大冲击,不利于本土企业的发展壮大。(2)进口贸易对不同制造业部门出口产品技术水平的影响不同。进口贸易对劳动密集型产业出口技术水平具有显著的积极作用,这有可能是由于劳动密集型产业进口较多的资源性和能源性商品,为国内企业的技术进步和发展提供了大量的要素供给;进口贸易对资本密集型产业出口产品技术水平有正向作用,但并未通过显著性检验,这可能是因为通过进口贸易学习吸收新技术需要时间累积;进口贸易对技术密集型产业出口产品技术水平具有抑制作用,有可能因为技术密集型产业进口的产品技术含量高,国内企业进行简单加工后直接出口,并未对新技术进行吸收创新,或者是国内企业对新技术的模仿吸收创新需要一定的过程,从而表现出在短期内进口贸易对产品出口技术水平具有抑制作用。(3)研发投入都有利于提高三大产业出口产品技术水平,但是提升程度不同,其中对于技术密集型产业出口产品技术水平的提升作用较弱,并未通过10%的显著性检验,这可能是因为研发对行业获取附加值有较高的要求,技术密集型产业的研发投入并未很大程度促进技术的进步,并没有完全转化为生产力。(4)人均资本对出口产品技术水平具有正向作用,其中对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出口产品技术水平的提升作用显著,通过了5%的显著性检验。这主要是由于相比于其他产业,技术密集型产业需要一直进行大量的研发活动获得先进技术,而研发活动又需要雄厚的资本,从而行业资本可以促进出口产品技术水平的提升。(5)人力资本对三大产业出口产品技术水平的提升具有抑制作用。本文猜测是由于中国人力资本结构不合理,高素质人才缺乏,人力资本整体层次较低,不能完全理解和掌握先进技术,从而阻碍技术的进步,但是具体原因仍值得我们考究。(6)专利申请对三大产业出口产品技术水平的提高具有积极作用,分别通过了1%、5%、10%的显著性检验。(7)FDI与人力资本、研发能力的交互项都对出口产品技术水平的提高有积极作用,东道国较强的吸收能力能更有效地促进FDI外溢效应发挥作用。相对于资本密集型产业和技术密集型产业,FDI与人力资本的交互项、FDI与研发水平的交互项对劳动密集型产业技术水平的积极作用较弱,这有可能是因为劳动密集型产业流入的外资层次较低,技术含量较少,对东道国吸收能力的要求较低,从而整体上提升出口产品技术水平的作用有限。

表6  出口技术水平影响因素回归结果

(续表)

五、结论与启示

本文通过测算中国制造业产品层面、行业层面、国家层面出口技术复杂度指数,并利用制造业行业面板数据对中国出口技术水平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得出如下主要结论:第一,在国家层面上,中国出口复杂度在样本期间有大幅的提升,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第二,从产业层面上看,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有所下降,中高技术类产品出口比重上升,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大多产业的出口复杂度排名均靠后,特别在高技术水平产业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中国仍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低端环节。第三,从产品层面上看,中国出口产品结构在逐渐改善,但是仍然以出口中低附加值产品为主,高附加值产品出口占比仅为8%左右,这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情况相反,发达国家出口的高附加值产品达到20%以上,低附加值产品大都低于3%。第四,FDI 对于制造业出口产品技术水平有显著的积极作用;进口贸易对整体制造业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出口技术水平具有负向影响,对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产业出口技术水平具有正向影响;研发对技术水平的提升起着关键作用,并且有助于FDI的外溢效应;人均资本可以促进出口产品技术水平的提高,其中对于技术密集型产业技术水平的提升作用较显著;人力资本可以促进制造业出口产品技术水平的提高,同时也可以促进FDI的外溢效应;知识产权保护对提升产品技术水平有着显著的积极作用;税收优惠政策的取消会抑制技术水平的提升。

根据前文的分析,为了实现中国由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变,提出以下价值链升级建议:

第一,FDI的外溢效应对出口产品技术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东道国可以通过引进外资学习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促进本国技术水平和劳动效率的提高,增加出口产品附加值,实现技术升级。一方面要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增强国内企业的吸收能力,特别要在本国技术落后的高技术行业注重外资优惠政策的制定,吸引更多的外资流入;另一方面,要适当减少劳动密集型产业外资的流入,重视外资的质量。

第二,实现加工贸易产业升级。加工贸易企业容易遭受全球价值链体系中高端企业的俘获从而被迫锁定在价值链的低端,同时加工贸易企业容易被具有更低成本优势的企业所取代,因此要转变思维,打破加工贸易产业升级困境。内生的自主研发或者自主创新是实现产业升级的必由之路,加工贸易企业应通过不断研发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较早采用新技术,并在产业发展早期就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从而摆脱处于全球价值链低端的困境,实现产业链的攀升,完成产业升级。

第三,解决工业融资难的问题。人均资本对于出口产品技术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但目前制造业却受到资本市场的冷落,这主要是由于中国制造业处于全球价值链低端,工业利润率、回报率偏低。要改变工业融资难的状况,就要提高工业回报率,归根结底还是要促进企业不断创新,实现价值链的攀升,这不仅会增加企业的价值,也会让投资者看到更多的潜在投资利润,从而在市场上引发更多的投资与创新。

第四,增加人力资本投资,提高劳动者综合素质。人力资本既可以直接提高企业创新水平,又可以提高企业模仿吸收先进技术的能力,促进FDI的溢出效应。因此国家要增加教育投入,完善教育体系;企业要完善自身培训体系,注重企业员工技能的提高,促进员工综合素质的提升。

第五,构建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发布的2014年新增专利申请报告,华为以专利申请总量3442个成为2014年度专利申请数最大的公司。随着中国知识产权战略的深入实施,中国专利申请量不断增加。但是只有创新规模没有创新效率不能称之为创新强国,据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称,中国专利申请数目中只有较小部分属于高质量专利。因此要保证创新规模和创新效率的同时发展,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建立健全专利保护体制,降低研发风险,同时要加强执法力度,鼓励平等竞争,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

[参考文献]

[1]关志雄.从美国市场看“中国制造”的实力[J].国际经济评论,2002(8):5-12.

[2]樊纲、关志雄、姚枝仲.国际贸易结构分析:贸易品的技术分布[J].经济研究,2006(8):78-80.

[3]杜修立、王维国.中国出口贸易的技术结构及其变迁:1980-2003[J].经济研究,2007(7):137-151.

[4]戴翔.中国制成品出口技术含量升级的经济效应[J].经济学家,2010(9):77-79.

[5]邱斌,叶龙凤,孙少勤.参与全球生产网络对我国制造业价值链提升影响的实证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2(1):57-59.

[6]黄先海,陈晓华,刘慧.产业出口复杂度的测度及其动态演进机理分析[J].管理世界,2010(3):44-48.

[7]戴翔.中国服务贸易出口技术复杂度变迁及国际比较[J].中国软科学,2012(2):53-58.

[8]陈雯.中国制成品出口复杂度分析[J].厦门大学学报,2012(5):99-100.

[9]盛斌.中间产品贸易对中国劳动力需求变化的影响——基于工业部门动态面板数据的分析[J].世界经济,2008(3):13-14.

[10]韩燕.FDI对我国工业部门经济增长影响的差异性[J].南开经济研究,2008(6):143-152.

[11]唐海燕,张会清.产品内国际分工与发展中国家的价值链提升 [J].经济研究,2009(9):81-92.

[12]张会清,唐海燕.产品内国际分工与中国制造业技术升级 [J].世界经济研究 ,2011(6):44-50.

[13]Michaely,M.,1984,Trade,Income Levels and Dependence[J],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21(2),PP.291-293.

[14]Hausmann R.&Jason H.&Dani R.,2007,What You Export Matters[J],Journal of Economics Growth,12,PP.1-25.

[15]Joachim,J&Sandra,P.,2012,Export sophistication and economic growth: Evidence from China[J],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97(2),PP.281-292.

〔责任编辑:周国萍〕

The Technical Content of China’s Manufacturing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LIU Yao,LUO Ting
(School of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Economics of Dongbe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Dalian 116025,China)

Abstract:Based on the Hausmann (2007)model and the trade data of goods from 1997 to 2013 categorized by SITC (Rev.3)at three-digit level,this study calculate the product sophistication,industrial sophistication,national sophistication of China,then analysis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with manufacturing sector’s panel data.Firstly,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national sophistication of china has been greatly improved in the past 17 years,but compared with developed countries there is still a large gap.Secondly,at industrial level,China has not get rid of the low end of the global value chain links.In addition,China is ranked lower compared with the developed countries on the hightech industry.Thirdly,At product level,China mainly export low value-added products and rarely export high valueadded products (accounted for only about 7% ).Fourthly,FDI has a positive role for the export sophistication of China manufacturing export products;Import trade has a negative impact on the technology content of technology-intensive industries;The level of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human capital can promote export technological level,and contribute to the spillover effect of FDI;The per capital can promote the level of technology content of the export products especially the export products of technology-intensive industries.

Key Words:Manufacture Industry;Global Value Chain;Export Sophistication Index ;FDI

[作者简介]刘瑶,女,东北财经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经济学博士,研究方向:经济全球化;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全球价值链体系重构对新兴经济体工资收入的影响”(项目编号71303036)、中央财政专项资金支持地方高校发展科研项目“优秀科研创新人才”(项目编号DUFE2014R08)。

[收稿日期]2015-09-01

[中图分类号]F7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7572(2016)01-0030-14

猜你喜欢

外商直接投资价值链制造业
冰雪制造业的鲁企担当
浅谈低碳价值链构建——以A公司为例
基于价值链会计的财务风险识别与控制
喜看新中国七十年突飞猛进的制造业
医疗器械包装发展价值链
试析基于价值链理论的成本管理模式
人民币汇率波动对中国国际收支的影响研究
外商直接投资对福建产业结构的影响分析
外商直接投资、地区异质性与居民收入
2014上海民营制造业5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