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井下封闭火区火灾防治研究

2016-05-30蔡振禹梁小龙

邢台学院学报 2016年2期

蔡振禹,梁小龙

(1.河北工程大学,河北邯郸 056038;2.邢台学院,河北邢台 054001)



井下封闭火区火灾防治研究

蔡振禹1,2,梁小龙1

(1.河北工程大学,河北邯郸056038;2.邢台学院,河北邢台054001)

摘要:高瓦斯矿井煤层自燃火灾往往与瓦斯灾害之间有着必然的关联,矿井防灭火过程中需统筹兼顾,综合治理。结合实际高瓦斯突出矿井封闭火区项目实施,阐述了惰性气体防灭火的原理,分析了具体封闭火区注氮治理技术与管理措施;项目实施一阶段后各种气体与温度指标能够保持持续的稳定,达到了火区启封的条件,为矿井安全生产提供了有力保障。

关键词:高瓦斯突出矿井;封闭火区;火区治理;注氮

近年来,随着煤矿开采深度的不断增加,煤矿灾害发生频率亦逐渐增加。尤其是矿井火灾情况,虽采用先进设备与技术使其危险性得到较大程度的控制,但其潜藏的威胁对矿井的安全生产造成巨大的影响,须采取有效措施从根本上解决危险源。高瓦斯矿井火灾与瓦斯灾害有着必然的联系,当传统的矿井火灾治理方式行之无效时,应及时封闭火区。封闭火区会造成其内部瓦斯浓度的迅速增加,易导致瓦斯爆炸事故的发生,应用过程中需采取有效方式破坏灾害发生条件,避免事故危害性的进一步增加。

1 项目矿井概况

某矿井现阶段采煤层为6#煤,煤层平均厚度为1.2m,倾角8°,为高瓦斯突出矿井。该煤层工作面采用对拉布置方式,现开采W2604工作面,工作面走向与倾向长度分别为150m、1068m,仰斜开采,顶板管理方式为垮落法。对拉工作面推进过程中,因南翼工作面区域煤层变薄,进行封闭处理;而北翼工作面推进约460m时,后方采空区煤层发生自燃并导致瓦斯爆炸事故发生,且运输顺槽上隅角有明火情况出现。为避免灾害的进一步扩大,设计对该工作面所有巷道进行封闭处理,并充填惰性气体治理采空区。火区封闭项目自2014年1月15日开始施工,共计施工密闭防火墙十道,防火墙构筑位置及封闭范围如图1所示。

2 惰性气体防灭火技术原理

瓦斯爆炸通常需要具备三大主要条件,即瓦斯浓度、氧气浓度、火源。这三个主要条件在该工作面采空区都已具备,如将采空区进行封闭,火区内瓦斯浓度将会迅速增加,并达到爆炸临界值;而在封闭初期氧气浓度较高,已经符合瓦斯爆炸所需氧气浓度,在封闭实施一段时间后才能得以降低,实测情况如图2所示。因此,在火区实施封闭之初,瓦斯爆炸所需条件可能都已具备,具有巨大的危险性。

在封闭火区内充入惰性气体是破坏瓦斯爆炸条件的有效措施。惰性气体分子结构十分稳定,并且化学性质不活泼,在一般条件下并不会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随着封闭区内惰性气体含量的增加,氧气含量会逐渐减少,抑制瓦斯的产生;同时,当氧气浓度下降到一定数值(4%~10%)时,煤层的氧化自燃现象将能得到有效的控制,而体积分数小于3%时,煤炭自燃现象基本能够消除,并可抑制其引燃和复燃。煤矿常用的惰性气体为液态CO2和N2或其混合物,具体根据情况进行选择,本矿井火区惰性气体选择氮气。惰性气体防灭火原理主要可概括为以下两个方面:

(1)降低氧气体积分数含量,充入火区的惰性气体会将氧气排挤出危险区域,降低氧气含量,进而破坏煤层自燃与火区爆炸发生的条件。

(2)高瓦斯矿井通风方式通常为负压通风,大量惰性气体注入火区后将使封闭区域呈现正压状态,外界气体将不能轻易进入火区。

3 封闭火区监测及治理技术措施

3.1火区监测

火区监测是整个施工设计的关键内容,监测内容主要瓦斯、氧气、一氧化碳等气体含量,以及空气温度、出水温度和气压情况等。管理工作中应做好相关设备及人员的组织安排,保证监测数据的准确性与有效性。

3.2注氮

注氮是整个施工的关键,其设计参数对项目最后效果有着关键的影响。注氮施工主要参数包括注氮量与注氮速率,注氮量计算公式为:

图1 密闭防火墙构筑图示

图2 封闭火区初期瓦斯与氧气体积分数变化

其中:QN为注氮量,单位m3;V0为封闭火区体积,单位m3;C1、C2为平均氧气浓度与惰化指标,取值分别为16%和12%。

按照上式计算得到注氮量为438499 m3,历时近100天。为保证施工过程的安全,注氮速率按照最小值13m3/min设定,具体情况可相应性地进行调整。

3.3调整通风系统

矿井通风采用负压通风方式,W2604工作面由于地形条件特殊,该区通风负压值非常高;同时,工作面运输巷护巷方式为预制墩,因此存在严重的漏风情况。矿井封闭火区治理过程中需要调整工作面风压与风量,原始风机负压与矿井风量为3118 Pa和25049 m3/min,经过计算后调整为2850 Pa与23298 m3/min。风量调整原则应保证矿井的正常需风量,不致造成矿井其他工作面生产受到影响。

3.4封闭区域瓦斯抽放措施

为避免火区封闭过程中瓦斯浓度积聚增加,继而导致严重的瓦斯爆炸事故。火区封闭期间应继续瓦斯抽放施工,在火区封闭施工完成后停止抽放,避免封闭区域负压增加,而使得外界新鲜空气进入封闭区域,导致区域氧气含量增加。与此同时,为改善封闭区域负压状况,应及时注入N2,并停止各瓦斯巷的抽放施工,达到降低O2含量与抑制煤炭自燃的目的。

3.5封堵漏风

由于封闭施工过程中没有终端瓦斯抽放操作,并向封闭区域大量的注入N2,使得防火密封墙处于正压状态;同时,矿井所处地应力较大,在矿山压力与风压的综合作用下,防火密封墙出现不同程度的破损,漏风情况严重。此种情况还造成密封墙区域积聚了大量的瓦斯,瓦斯浓度甚至出现超标,形成巨大的安全威胁。为改善密封墙的密封效果,设计对密封墙体及其周边一定范围的围岩进行加固,注浆材料选择聚亚胺胶脂材料。具体实施过程中可改良聚亚胺胶脂材料的加固方式,如顶板破碎严重时可先进行喷浆再灌注聚亚胺胶脂材料等。此外,防火密封墙之外,工作面封闭相关区域进行检查并认真封堵。

3.6注水降温

由于工作面封闭后发生过多起瓦斯爆炸,且运输巷存在明火现象,因此使得采空区内热量大量积聚。与液态CO2不同,N2自身变化过程中并不会产生吸热作用,因此需另外采取措施降低封闭区域温度。工程选用封闭区域注水的方式进行降温,注水孔选择密封墙之上,水中掺入0.5%工业盐以改善所注入水的降温效果。为进一步降低封闭区域热量,采空区遗留煤亦应做到保水保湿,尽可能降低火源的复燃概率。项目实施过程中应实时监测封闭区域空气温度、出水情况及墙体完整性,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注水方案。

4 火区治理效果分析

4.1CO体积分数变化

项目自实施初期就对封闭区域内气体进行监测,监测主要包括CH4、O2、CO、温度等指标,而衡量火区煤层燃烧状况的因素主要为CO,图3所示为监测期间CO体积分数变化情况。分析图3可知,采空区未封闭期间CO含量较高,并呈现多次的峰值波动情况,其主要为煤层自燃消耗与再次积聚的过程;而随着惰性气体的注入,W2604工作面运输巷与回风巷内CO体积分数基本保持在一稳定状态,稳定数值不超过0. 001%。

图3 CO体积分数变化情况

4.2O2体积分数变化

图4所示为氧气体积分数变化情况。分析图4可知,其变化趋势大致与CO类似,未实施火区封闭期间,由于矿井系统通风的作用而使得火区氧气含量较高,且已经达到了瓦斯爆炸的氧气浓度。自开始实施封闭火区治理措施后,工作面巷道氧气体积分数得到有效控制,氧气体积分数不超过5%,且长时间处于稳定状态。

图4 O2体积分数变化情况

4.3温度变化

封闭区通过注氮与注水两种方式有效控制火区内热量的传递与交换。监测数据显示,封闭区方案实施后空气温度基本恒定在30℃以下,而且出水温度亦保持在31℃左右,与工作面开采时情况正常相同。

综合分析可知,到4月28日,封闭区内各项指标基本已经达到正常水平,且能够长时间保持在一稳定状态,满足火区启封的条件。

4 结论

封闭火区内注入惰性气体能够有效降低氧气含量,抑制煤层自燃与瓦斯灾害的发生。施工过程中需要较高的技术要求与组织管理水平,需要综合采取监测封闭区、注氮、停抽瓦斯、封堵漏风、注水降温等综合措施,保证封闭过程的安全。工程实践表明,项目实施后CO、O2、温度等指标正常,达到了工作面安全启封的标准,该项目的成功实施为类似矿井条件防灭火提供了样本,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王德明.矿井通风与安全[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7.

[2]牛会永,邓军,周心权,等.煤矿火区封闭过程中瓦斯积聚规律研究及危险性分析[J].中南大学学报,2013,(9):3919-3923.

[3]王振平,马砺,文虎,王绪友. CO_2与N_2抑制煤炭氧化自燃对比实验研究[J].煤矿安全,2010,(02):14-17.

[4]陈久福.高瓦斯突出矿井封闭火区治理技术[J].矿业安全与环保,2011,(03):61-63.

[5]毕强.高瓦斯工作面安全封闭火区技术探讨[J].矿业安全与环保,2014,(04):84-88.

[作者简介]蔡振禹(1965-),男,河北河间市人,毕业于天津大学,正高级工程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煤矿井下安全开采技术研究.

[收稿日期]2016-01-10

中图分类号:TD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658(2016)02-018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