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魏《李仲胤墓志》考释

2016-05-30白艳章

邢台学院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北魏

白艳章

(西南大学汉语言文献研究所,重庆 400715)



北魏《李仲胤墓志》考释

白艳章

(西南大学汉语言文献研究所,重庆400715)

摘要:《李仲胤墓志》的出土为研究李仲胤本人及其家族的历史提供了新的可靠材料。根据墓志可知,李仲胤一生为人正直、为官清廉;其人属赵郡李氏东祖房一支,其家族在李仲胤之前可能已经迁居柏仁县;墓志有关李氏婚姻的记载反映了当时世家大族的门第观念,关于葬地的记载则为考察当时房子县的辖区范围提供了重要参考。

关键词:北魏;李仲胤;赵郡李氏;房子县

李仲胤,北朝赵郡李氏家族成员之一,目前学界对李仲胤的研究比较欠缺。《考古》2015年第8期《河北赞皇县北魏李仲胤夫妇墓发掘简报》公布了李仲胤及其妻子邢僧兰的墓志,为李仲胤及北朝赵郡李氏家族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第一手可靠材料。惜《简报》只公布了李仲胤夫妇墓志的拓片,未予释文。鉴于该墓志的研究价值,笔者识读志文,并加注释,进而结合李仲胤妻墓志,对李仲胤其人做初步研究,以期对李仲胤及北朝赵郡李氏的研究有所裨益。

一、释文及批注

《李仲胤墓志》长48cm,宽37.3cm,厚15.3cm,志文为魏碑体,12行,共275字。录文如下:

魏故尚书左丞、镇远将军、光州刺史李侯墓志铭。

君讳仲胤,定州赵郡柏仁县永宁乡吉迁里人也[1],东兖州刺史之/小子。君英悟夙成,惠响早闻,遂陟入朝,所历清俭,终无遗财。

忽乎不善,春秋四十三,正始三年,岁次丙戌,十月壬辰朔,十四日乙巳,/奄遘暴疾,薨于洛阳。上乃追悼,赠镇远将军、光州刺史,葬本郡/房子界之西岗[2]。芳摧兰浦,宝殒瑜林。松门凄以飞素,华车恻/而结阴[3]。德磷纷于幽石,名有照而靡沉。其辞曰:

宝岳降贞,瑶源流庆[4]。照照喆人,準月方镜[5]。小心秘记,傥言九政[6]。公/直显朝,温柔机命。清约冲素,徽音益听。蕙折于春,琨殒夏中。/修灡掇波,洪业颓隆。峰烟楚色,垄树悲风[7]。重埏易奄,深夜难/穷。镌兹玉德,刊铭玄宫。

安东府主簿范阳卢元礼造[8]。

正始四年,岁次丁亥,三月庚申朔,一日庚申穸讫。附兄赵郡墓次。

注释:

[1]柏仁县:即柏人县,西汉所置,北魏时改为柏仁县,故城在今河北省隆尧县城西偏南十二公里。

[3]松门:墓门。墓地多植松树,故云。《颜瓌墓志》:“月惨松门,风悲珑路。”《周绍业墓志》:“松门露泣,杨径风秋,铭芳翠琰,纪德泉幽。”

[5]準月方镜:準,同准,相当,齐等。《易·系辞上》:“辞也者,各指其所之,《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孔颖达疏:“言圣人作《易》与天地相准。”方:比方,比拟。

[6]小心:古今异义词,此处为畏忌、顾虑之意。秘记:谶纬之书。《后汉书·杨厚传》:“祖父春卿,善图谶学,为公孙述将。汉兵平蜀,春卿自杀,临命戒子统曰:‘吾绨中有先祖所传秘记,为汉家用,尔其修之。’”

作为音乐剧,《茉莉》展现的时间跨度很长,从1941年直至2017年。曾先生创造性地将一个时代的变迁浓缩到两对恋人的情感旋涡中,由两条交织的情感线将抗日时期、内战时期、两岸的对立时期直至现今,清晰地展现在观众面前。男主人公雨泽与女主人公小茉莉的爱情作为该剧的情感明线贯穿于全剧中,她们的相识、相恋正是当代海峡两岸的主流意识,它是阳光的、充满希望的。这样的剧情设置恰好提供了音乐剧创作所需要的时尚、流行的元素,作为《茉莉》的作曲,我在这些桥段的创作中是充满了喜悦与满足的。

[8]卢元礼:即卢崇,字元礼,卢洪长子,《魏书》言其早卒。其妻为李仲胤兄李叔胤之女。《魏书·列女传》、《北史·列女传》皆有传。

二、李仲胤家世考

赵郡李氏的祖居地和发源地一般被认为是赵郡平棘县,其始祖是西晋的李楷。《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及《北史·李孝伯传》都有其徙居平棘的记载。李楷有子五人:辑、晃、、劲、叡,李仲胤属李叡一支。李叡有子二人:勖、充。因其住在巷子东边,被称为东祖房。《北史》卷三十三:“勖兄弟居巷东,盛兄弟居巷西,世人指其所居,因以为目,盖自此也。”检核史书,可列出李仲胤这一支的谱系,其在赵郡李氏家族中的辈分和地位则更为明显。

志文言李仲胤为“东兖州刺史之小子”。东兖州刺史,即李均之子李璨。《魏书·李灵传》载李璨大破张永之军,封兖州刺史事:“璨劝元乘永之失据攻永米船,大破之,斩首数千级。时大雪寒,永军冻死者万计,于是遂定淮北,加璨宁朔将军,与张谠对为兖州刺史。”根据墓志可知李璨当为东兖州刺史。

目前所发现的赵郡李氏家族墓志中,或言墓主为赵郡平棘人,或言为赵郡柏仁人,盖赵郡李氏本为平棘人,由于家族人口增加及政治、经济等原因,李氏家族开始向周边县迁徙。有观点认为,迁居柏仁的主要是李灵、李均之后,并且是由李灵孙李显甫将家族全部迁居到柏仁。李显甫是否把东房李氏家族全部迁到柏仁及李氏家族迁居柏仁的具体时间尚有争论,但就此墓志而言,这一支最迟是在李仲胤这一辈迁居柏仁的,很可能就是同李显甫同时迁居柏仁。

三、李仲胤生平考

《魏书》《北史》皆没有为李仲胤立传,仅《魏书·李灵传》中附传,述其所历官职亦甚简。《李仲胤墓志》的出土,为我们提供了有关李仲胤的真实史料,史书与墓志互补,能使我们更全面了解其人。

李仲胤的生卒年,史书无据。志文载“春秋四十三,正始三年,岁次丙戌,十月壬辰朔,十四日乙巳,奄遘暴疾,薨于洛阳。”据此可推算出李仲胤生于北魏文成帝和平四年,即公元463年。

志文称其“所历清俭,终无遗财”,文字虽简,却反映出李仲胤的人格品质,其人一生为官清廉。铭辞又谓其“公直显朝,温柔机命”。机命,指朝廷枢机大事。可见李仲胤平时在朝中为人耿直,涉及国家大事却又比较谨慎、温和。

四、李仲胤卒葬考

志言李仲胤正始三年“奄遘暴疾,薨于洛阳”,时北魏都城已迁于洛阳,显然李仲胤是突然发病,死于尚书左丞任上,并于次年归葬于赵郡家族墓地房子界西岗。

“房子界”,源于古房子国,西汉时置房子县,北魏时房子县为赵郡属县,故址在今高邑县城西南约7.5公里处的古城村,并不在今赞皇县境内。所谓“房子界之西岗”,当是指房子县界之西岗,可以推测,北魏时房子县的西部县界当在今赞皇县西高村、南邢郭乡以东。“西岗”可能指《元和郡县志》所载之百陵岗,《元和郡县志·河北道·赵州·赞皇县》:“百陵冈在县东十里,即赵郡李氏之别业于此冈下也,冈上亦有李氏茔冢甚多。”县东十里大约就是西高墓群附近。

五、李仲胤婚姻考

赵郡李氏是当时最有影响的崔、卢、李、郑、王五大家族之一,他们之间互相通婚,巩固着世家大族的社会政治、经济地位。据高诗敏统计,赵郡李氏与博陵崔氏通婚最多,有13例。李仲胤妻邢僧兰墓志称其为“河间鄚人也”,即河间邢氏家族。据高诗敏统计,赵郡李氏与河间邢氏通婚有3例,此为赵郡李氏与河间邢氏婚媾之又一例。

河间邢氏家族势力虽不及五大家族,却也是当时大家族之一。志称“祖定州康侯,父南河镇将。”“定州康侯”,当是邢颖,《魏书·邢峦传》记:“(邢颖)卒,赠冠军将军,定州刺史,谥曰康。”邢颖有一子邢修年,即邢僧兰的父亲,史书只记载其做过州主簿,志文却称他为南河镇将,南河镇将究竟为何职,有待考察。

参考文献:

[1]汪盈.河北赞皇县北魏李仲胤夫妇墓发掘简报[J].考古,2015,(8).

[2]金传道.北朝<李骞墓志>考释[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2014,(6).

[3]高诗敏.北朝赵郡李氏的迁徙分布及其与李唐先世之关系[J].河北学刊,1996,(1).

[4]高诗敏.北朝赵郡李氏的婚姻及其特点[J].许昌师专学报,1990,(3).

[5]杨际平,李卿.李显甫集诸李开李鱼川史事考辨_兼论魏收所谓的太和十年前“唯立宗主督护”[J].厦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

[6]施光明.北魏中书学考述[J].教育史研究,1991,(4).

[7]陈宗贤,李剑科.“房子古都”遗史探讨[J].邯郸学院学报,2008,(2).

[8]毛远明.汉魏六朝碑刻校注[M].北京:线装书局,2008.

附:

《邢僧兰墓志》

志石长55.3cm,宽54.5cm,厚7cm,27行,满行28字,魏碑体,有纵横界格。志盖长54.8cm,宽54.5cm,厚5.5cm,3行,行3字,篆书“魏故李光州邢夫人铭”。志文如下:

魏故尚书左丞、镇远将军、光州刺史李使君夫人邢墓志①。

夫人讳僧兰,河间鄚人也。七名启其鸿源,三圣缔其层构。本枝累叶,开国/因官。苽瓞绵邈,椒聊繁衍。春华秋实,不坠其芳。祖定州康侯,父南河镇将。世功世禄,惠之后昆。

夫人家承繁祉,门有余庆。禀粹而生,资灵以立。体性/贞邃,神韵闲远。七德必修,六行唯备。若夫修短应规,浓纎合矩。姿同似月,丽等疑神。南国桃李,既未为匹;中山稻梁,讵之能拟。故以芝挺神睪,灼然/独秀。桂生高岭,其体自香。虽白玉不雕,丹柒无采。然斧藻不息,砥砺弥懃。慕妫任之高踪,追班左之丽思。青丝每理,雕管摛文。

及义属河鲂,时钟鸣/鴈。百两既讶,九十斯仪,至如断织相戒,指味兴感。斯顷不怠,造次无违。咸/以和是琴瑟,成兹舟楫。外杨内显,贵室荣朝。而一生契阔,百罗所荐。弱齿/而陟岵无瞻,中年而寒泉有感。昆季六人,并盛名当世,千里未骋,相寻徂/落。夫人孝思天至,友于因性。

蓼莪之痛未终,黍稷之悲又及。轸心莫貌,虽/改火而无歇。如抽若刺,乃践露而不除。与幽州简君夫人同嫔一族,譬如/风叶,同彼霜翘。既分形共气,且代息并喘。至于夜舟俱往,昼哭并会。两馆/诸子,咸在幼年。风雨飘摇,未勘家难。二夫志坚氷霜,诚贯幽显。负雪之训/每深,辍湌之教日笃。故能迭成松柏,代秀珪璋。五马之誉既归,三虎之声/斯在。

既且天步多艰,兵妖屡作。眷言桑梓,有若燕齐。遂流离异壤,逍遥远/客。毛子奉檄,方欢及亲;季生负米,行来檡地。而霜露不使,矩仪已谢。春秋/六十七,以太昌元年十一月十六日,卒于陈留封丘县先贤里,以永熙三/年二月壬申,归葬赵国。玄房既启,青麦行滋,勒铭幽石,不朽为期,其辞曰:

周原膴膴,瓜瓞绵绵。鱼跃德水,凤鸣岐山。远条以茂,长波载连。既标俊杰,/复启贞卓。婉婉四德,肃雍六行。非直苹藻,实兼文咏。亦既言归,于焉称令。/若瑟相和,如宾是敬。岂图异室,遽感崩城。方珠作胤,比玉为明。倚门斯侍,/移宅而成。晨省有关,夜哭钟情。以此母仪,弘兹妇德。当闾辍轸,临机罢织。/行已靡悔,勤以否息。后世之程,先姑是则。唯昆与季,匹贾方陈。兄弟具尔,/哀乐过人。飜为异物,忽及同身。悲极一体,痛尽天伦。六龙易往,九转难化。/日月迭微,舟壑俱谢。空悲出宿,谁□徂驾。追恨短晨,托铭长夜。

①“邢”字下疑阙“氏”字。

[作者简介]白艳章(1990-),男,河北石家庄人,西南大学汉语言文献研究所中国古典文献学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石刻文献整理与研究.

[收稿日期]2016-01-07

中图分类号:K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658(2016)02-0020-03

猜你喜欢

北魏
再探北魏俸禄制
浅析北魏时期敦煌壁画中的人物造型
北魏道武帝晚年行事别解
北魏方山永固陵遗址
北魏楷书风格
论北魏的婚姻法律制度
论北魏的婚姻法律制度
北魏通语的时间名词和方位名词探析
北魏乐籍制度考
浅谈北魏以来庄浪地区的石窟营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