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莆田市城镇化发展的SWOT分析

2016-05-28林国建

关键词:莆田市SWOT分析城镇化

林国建

(莆田学院管理学院,福建莆田351100)



莆田市城镇化发展的SWOT分析

林国建

(莆田学院管理学院,福建莆田351100)

摘要:文章通过介绍莆田市城镇化发展状况,并应用SWOT模型进行,最后提出加快推进莆田市城镇化发展的对策,促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美丽莆田早日实现。

关键词:莆田市;城镇化;SWOT分析

一、莆田市城镇化发展状况

莆田市地处福建省中部沿海的城市,1983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了莆田市,有着城厢区、涵江区、莆田县、仙游县;2002年,将莆田县分为荔城区和秀屿区,行政区划改为现在的四区一县。现户籍人口三百多万,常住人口二百七十多万,陆地面积约4119平方公里。①进入21世纪,随着经济实力增长和产业结构的优化,莆田城镇化水平快速提升,2000—2013年,城镇常住人口由79.49万人涨到了151.7万亿人,城镇化水平从29.1%升为53.6%;1983至2013年,城市的建成区的面积由4.73平方公里变为69.2平方公里。②随着人口不断向城镇转移,莆田市形成了制鞋、食品、机械制造、化工、纺织服装、林业生产、工艺美术、医疗器材等十大产业集群。城镇化使得莆田市的道路、水、电等基础设施有所改善,教育、社保、医疗等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高,人们平均住房和绿色土地面积也有所增加。

在经济发展方面,2014年,莆田的GDP达1502亿元,同比增长12.85%;财政总收入175.08亿元,同比增长14.3%。在产业结构方面,由1978年的43.0:33.0:24.0,发展为2013年8.5:58.4:33.1,第一产业比重持续下降,第二和第三产业的显著增加。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加大力度建设农村的公共基础设施,市政公用设施和供给能力明显增强,农民群众生活环境得到不断改善。截至2013年末,绿色土地比重达39.8%,平均每人公园的绿色土地面积12.86平方米等。②

图1:2000—2013年莆田市城镇化水平变化情况图

二、莆田市城镇化发展的SWOT分析

(一)发展优势

1.自然条件优越

莆田市气候是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常年绿树成荫、百花争艳,水果盛产丰富。生态环境良好,去年莆田的空气污染指数API平均为52,②连续三年空气质量在全省排名第一,拥有中心城区绶溪两岸的“绿肺”——万亩荔枝林。拥有平原面积共790平方公里以及优越港湾,大陆海岸线和海岛海岸线均达二百多公里。①

2.文化底蕴深厚

莆田市文化深远悠久,而今共有约三四万名各类专业科技人员以及许多专家学者。同时,国家旅游度假区——湄洲岛,可以直接对台客轮航行,妈祖文化起源于此地,具有很强的凝聚力和影响力,在世界多个国家共两亿多妈祖信众,是中华优秀的文化之一。

3.民间资本雄厚

第一,拥有庞大的民营医院。莆田人创办了全国约八十以上的民营医院,年营业额三千多亿元;在外医药和医疗器械生产企业五百家,资产总数二十五亿元,年营业额达五十亿元。第二,广阔的忠门建材市场。忠门建材垄断了全国90%的木材交易,创造了庞大建材市场和巨大的财富。第三,发达鞋业的网销市场。2014年,超过一百亿网销产值。第四,闻名的工艺美术。仙游红木家具销售全国各地,掌控着全国木材市场以及各主要木材集散地或口岸的局面;上塘珠宝城已成为省内最大金银珠宝集散地以及全国重要珠宝首饰产业基地之一。

(二)发展劣势

1.土地资源紧张

莆田的陆地总的面积仅4119平方公里,却拥有人口达三百余万人,平均每人耕地面积不足。①耕地总量偏少,有些地方适合耕地也适合作为建设的用地,城镇发展耕地和建设用地矛盾突出,不利于城镇化。

2.房产价格高企

由于政府实施城镇化政策,房地产随之发展起来。莆田的房价也大幅上升,2003年起至今,房价由每平方米约1600元变为8000元,12年价格涨了5倍。许多想要成为真正“居民”的人们只能“望楼兴叹”,房价收入比的拉大,使得城镇化无法持续地健康发展,出现“空城”的局面。

3.经济总量偏小

近些年,莆田市经济综合实力排在全省倒数,经济总量偏小,创新能力不足,具有知名企业、上次公司很少,自主产权的核心技术不多,单长期依赖百威英博雪津、三棵树漆等几家知名企业,难以带来更多的财富和解决人们工作的问题。这也导致了城市硬件竞争力,特色竞争力都比较弱,在全国、在世界上知名度不高,缺少影响力和吸引力,整个地区的城镇发展尚未有扩散能力、辐射能力和带动能力。

4.管理水平不高

莆田市城镇化率虽有所进步,但城市管理服务水平仍旧偏低。比如在城市规划方面,存在对用地的管理不当、城市建设脱离保护文化、城市规划缺乏特色的不足;在水资源保护、公共交通,区域发展等方面存在较大问题。

5.公共服务不均

一方面,受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体制的长期影响,存在“重城轻农”的思想观念,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土地管理、投入体制等体制的差别较大;另一方面,出于对土地权益以及农村计划生育政策等方面的考虑,有些农民不愿远离家乡,存在农民居住分散难以改善;道路、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投入成本大、低效率使用的问题,造成多数农村难以共享城镇化发展的成果,进而严重制约着城镇化发展。

(三)重大机遇

1.国家政策支持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均等和平衡配置公共资源,实现城镇化健康发展。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提出,要着重把人作为主要的新型城镇化。2014年年国家颁布的“新型城镇化规划”提出今后的发展方向、目标和任务。2010年,莆田市发布了“小城镇“试点的改革的实施意见,并在江口镇、西天尾镇等开展试点,争取到2030年末,要实现小城镇各个方面条件大幅度改善。2012年,关于莆田市“城乡一体化改革方案”提出要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着力保证每个人都可以共享基本的公共服务。2014年,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扩大莆田在不同主题的新型城镇化的试点范围。

2.海西区域建设

伴随着海西发展和开发整合“三湾”,莆田市发展正是迎来难得好时机。不仅是东南部沿海重要的区域性的交通枢纽之一,还是先进的制造业和能源生产地、滨海旅游胜地等。海西发展战略不但可以为莆田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机遇,而且能为莆田市城镇化的建设带来强大的活力。莆田的交通条件随着福厦、向莆铁路等交通基础设施的通车,有所改善,为市民带来了出行便捷服务的同时,也为商业繁荣提供坚实基础。

3.成功借鉴经验

一方面,兄弟城市厦门和泉州的城镇化发展的优秀成果给莆田市带来了宝贵经验;另一方面,仙游县榜头镇借鉴了外省广东的改造旧城镇、改造破旧厂房以及改造旧村庄的方法,取得了城镇化的进步。

(四)严峻挑战

1.环境污染压力

莆田市在临海重工业发展战略的驱动下,污染也随之增加。这些重工业的发展,导致莆田面临着大气质量问题,如湄洲湾北岸的石门澳临港工业集聚区,其所发展的制浆造纸、磷化工等产业对环境的污染大。再如木兰溪、萩芦溪、南洋河道流域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加剧的势头,以及一些企业的排污污染等,对城镇化发展的影响严重。

2.兄弟城市竞争

莆田市是海西经济区重要组成部分,已慢慢地融入海西的发展当中去,但同时也与海西经济区,厦门湾经济区和其他地区,与兄弟城市直接展开竞争,对于发展较慢、经济总量仍然较小、科技基础较薄弱的莆田来说,挑战更是严厉的。

三、加快推进莆田市城镇化发展的对策

(一)合理有效利用土地,缓解土地资源紧张局面

一方面,要合理利用农村土地,发展山地种植、立体种养和滩涂开发的特色农业;另一方面合理拓展城市空间,合理引导城市人口分布,优先开发基础设施条件好、开发条件成熟的地区,发展高科技产业,厂房向空间发展,提高效益,促进城市建设集中发展,节约用地,合理开发城市地下空间资源和土地资源,缓解紧张局面。

(二)加强宏观调控,合理调整控制房价

政府加大力度比如调整和控制土地供应,适度控制有关拆迁;控制银行直接贷款给企业;加强限购和提高对房产税的增收,从而抑制投资性和投机性购房,推动房地产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同时要加大保障性住房的供给,使得“居者有其屋”,促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发展。

(三)坚持以港口兴市,产业发展强市的发展战略

充分发挥莆田现有优越自然、港口条件,雄厚民间资本等优势,大力发展一镇(村)一业、一镇(村)一品,合理地分配城乡资源和进行产业布局,使得不同产业有序发展;努力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增加科技含量,提高产品质量,深加工,提高附加值;强化妈祖文化特色和对台交往特色,利用旅游和其他优势产业,加快第三产业发展速度和质量提升,提高经济总量;加快现代工业、农业和基础设施等的发展,增强莆田市的竞争力和吸引力。

(四)实施科教兴市战略,提高科技水平和人才资源

一方面,加强科技投入力度,增加对企业装备和技术的支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引领企业创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有核心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另一方面,大力发展高等教育、中高等教育,加强对全民素质的教育和培训,为各行各业提供所需专业人才,要改变机制,营造良好环境吸引人才。

(五)消除城乡差距,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

深化户籍制度的改革,建立以常住人口为基础“全市一体”的社会保障体系,保证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常住人口全覆盖,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大力培育新型农民,不断提高农民的职业技能;大力发展莆田十大产业集群,优化莆田产业结构,完善新农保和新农合等;同时,加强农村道路交通、饮水安全、垃圾处理等各个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改造,加强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整体布局的有效衔接。

(六)坚持发扬文化,建设有独具特色的城镇化模式

充分发挥莆田市妈祖文化特色以及深厚的文化底蕴的优势,保护好各项环境措施以及历史文化名城,提倡形态多样性、区域差异性的城镇化建设,建设独具特色的文化旅游城市。如保护好莆田市“四个文化名村”;着力构建“一中心”,即世界妈祖文化中心;打造“两城”,即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宜居港城等;使莆田的文化综合实力和竞争力逐渐提升,形成符合实际、具有特色的城镇化发展模式。

(注:本文系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项目编号:2013B210;福建省教育厅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重点项目(社科A类),项目编号:JAS14259)

注释:

①数据来源:莆田人民政府门户网站,莆田概述。

②数据来源:莆田市统计信息网,莆田市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参考文献:

[1]魏后凯,王业强.中国城镇化质量综合评价报告[J].经济研究参考, 2013,(31):3-32.

[2]王修达,王鹏翔.国内外关于城镇化水平的衡量标准[J].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12,26(1):43-49.

[3]刘鹤翔.莆田木材帮,一个隐秘商帮的生存法则[J].中国市场杂志,2012,(17):32-35.

[4]张俊飞.莆田市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研究[J].统计与管理,2011,74-75.

猜你喜欢

莆田市SWOT分析城镇化
莆田市妇联开展关爱儿童“幸福种子”小组活动
莆田市妇联打造品牌助力脱贫攻坚
享创客之乐 育创新之才——莆田市实验小学简介之一
为霞满天—福建莆田市老年大学校歌
家乡的城镇化
海南发展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SWOT分析
P2P促进中小企业融资研究
企业运营管理与财务战略分析研究
基于SWOT分析的某公司人力资源发展战略研究
坚持“三为主” 推进城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