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操作活动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2016-05-13田俊执张秀花

教育界·中旬 2016年4期
关键词:刻度板书经验

田俊执 张秀花

1. 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分米、1毫米的长度观念,知道各单位间的进率。

2. 使学生在实际测量中,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和测量工具,会测量一些物体或线段的长度,积累一些测量和估计的经验,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 结合具体内容向学生渗透长度单位来源于实践又应用于实践的观点,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谈话:小朋友们,回忆一下上学期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你能用手比划一下吗?

指出:1米比我们的一庹短一些, 1厘米跟我们食指的宽度差不多。提问:1米等于多少厘米呀?(1米=100厘米)

谈话:看来小朋友们以前的知识学得很扎实。除了米和厘米之外,在长度单位这个大家庭还有其他成员呢,你们想不想去认识呀?今天我们就来认识新的长度单位。

[评析:回忆旧知,并用手比划出1米和1厘米的长度,从学生已有知识基础出发,激活学生的知识储备,为后续的学习做好必要的准备。这样的课前交流,也缓和了学生紧张的气氛,沟通了师生的感情和距离,为本节课的操作活动提供了良好的氛围。二、 观察操作,探究新知

1. 认识1分米。

(1) 量一量

用直尺把准备好的长方形的纸的宽量一量,交流得出:10厘米或1分米。

揭示: 10厘米就是1分米。这是我们今天认识的新朋友,板书:分米。

(2) 画一画

引导:请你画一条1分米长的线段,行吗?

呈现学生的画法:从刻度0~10,刻度1~11,刻度2~12,刻度3~13…

追问:为什么这些线段的长度都是1分米?

小结:10厘米也就是1分米。板书:1分米=10厘米。

(3) 比一比

引导:你能比划出1分米有多长吗?同桌比划。

指出:1分米比我们的一拃要短一些。

(4) 找一找

引导:在老师带来的几个物体上,你能找到1分米吗?

交流:手机的长度大约是1分米,纸杯的高度大约是1分米,粉笔盒的高度大约是1分米,手掌的宽度大约是1分米,小棒的长度大约是1分米。

找一找: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分米?生举例并汇报。

2. 认识几分米。

猜一猜:刚才那张长方形纸的长是几分米?

生猜其长度,并用小棒量一量,汇报:2分米。

引导:1分米是10厘米,2分米是多少厘米?

指名学生交流,并说想法。

追问:那3分米是多少厘米?(30)4分米呢?50厘米是多少分米?100厘米呢?

(师手拿米尺)追问:这把米尺长1米,也就是100厘米,是10分米吗?生拿出米尺,找一找。

汇报:第1个1分米在哪儿?第2个呢?1米里面有几个1分米,我们一起来数一数。

小结:1米就等于10分米。板书:1米=10分米。

回顾:看,这根小棒的长度是(1分米),两根小棒呢?(2分米)几根小棒的长度可以拼成一把米尺?

揭示:10分米就是1米。

[评析:从测量长方形纸的宽入手,让学生回忆起已有的测量经验,同时也对“1分米就是10厘米”有了初步的感知。紧接着让学生画出1分米,学生有许多不同的画法,但这些画法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10厘米就是1分米”。当学生建立起1分米的长度表象后,教师不断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比划、找、量,让内在的分析思考和外在的动手操作结合起来,变动态的活动为静态的观察和思考,实现从认识1分米到认识几分米的自然过渡。

3. 认识毫米。

(1) 捏一捏

提问:认识了分米,看这本数学书,像老师这样捏住它的厚度,有1分米吗?(没有)有1厘米嘛!

(课件呈现用放大镜显示的量书厚度的图)发现:书的厚度没有1厘米。

追问:书的厚度没有1厘米,那书的厚度究竟有多厚呢?

学生无法具体表达。

(2) 量一量

交流:根据学生的测量发现:书的厚度有6小格。

引导:6小格,那用什么作单位呢?引出:毫米这个单位名称。板书:毫米。

(3) 认一认

提问: 1毫米有多长呢?

揭示:直尺上每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

(4) 数一数

让学生再次用毫米作单位,量一量并数一数,说出数学书的厚度。

提醒:1毫米比较短,可以用笔尖在直尺上点着数一数。

数完6毫米,继续往下数,数到10毫米。

揭示:10毫米也就是1厘米。板书:1厘米=10毫米。

强调:刚才数的时候,有条刻度线很特别,哪条线?它在几毫米处?介绍:5毫米刻度线比一般毫米刻度线要长一点,比1厘米刻度线要短一点。

(5) 找一找

找出5角硬币、银行卡、身份证等物体上,哪儿藏着1毫米。

找到这些物体的厚度大约1毫米后,并用手捏一捏,感受1毫米。

介绍:10张纸的厚度也大约是1毫米。下面我们一起在数学书上从第一张开始,数10张纸,再次感受一下1毫米。

追问:1毫米给人有怎样的感觉?(非常的短)

拓展:在直尺上找到11毫米,15毫米,21毫米。并用复名数表示。

交流:11毫米=1厘米1毫米,15毫米=1厘米5毫米,21毫米=2厘米1毫米

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两个新朋友,一个是分米,另一个是毫米,分米在数学上用字母dm表示,毫米用字mm表示。

[评析:通过测量不到1厘米厚的数学书,引导学生发现用厘米作单位不合适,不易于表达,从而产生学习一个更小的长度单位的需要,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内驱力。然后通过数小格沟通了毫米与厘米之间的十进关系,再通过找一找、捏一捏等实践活动丰富了学生的感知,帮助学生建立起毫米的表象。有了表象才会有深刻的感受,学生才能真正感觉到毫米之短。

三、 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1. 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让学生看图,说说各是多少毫米。

提问:你是怎样数的?

再问:如果用复名数单位怎样表示?

2. 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3. 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同桌小朋友合作量一量,再交流是多少厘米,分别接近几分米,并说出自己是怎样想的。

4. 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5. 拓展。

(出示卡通图片: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大头儿子学了这节课之后,对小头爸爸说了这样的三句话,你觉得对吗?

[评析:整个巩固练习环节的习题设计有层次、有坡度、有新意,充分体现了生活化、自主化、开放化的特点。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拾级而上,学生的数学认识也得以丰富和拓展。这些具有可操作性、开放性、生活性、实践性于一体的能够发展思维能力的智慧型练习,可以帮助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知识,培养他们思维的灵活性。在练习的过程中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与渗透,学生得到的不仅是“鱼”,还有更重要的“渔”。

四、 反思交流,总结收获

小朋友们,今天这节课你学习了哪些长度单位?现在你能给我们所学过的长度单位排排队吗?

其实在长度单位这个大家庭里还有比米更大的单位,也有比毫米更小的单位,以后我们会进一步地去学习和研究。

[评析:在学生总结所学知识的同时,再次回味课堂的精彩;在给长度单位排队的过程中,让学生对四个长度单位的大小做一个整理排序,形成了相对完整的知识链。提出“还有比米更大的长度单位,也有比毫米更小的长度单位”,重在让学生体会到知识的广阔性,课堂不是封闭的,而是通透的,将对长度单位的认识延续到课堂之外。总评:

操作活动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是学生学习数学的有效方式。直观的操作活动可以促进学生的思维活动,帮助学生进行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从而正确地建立新知的表象,深刻地理解知识的本质意义。数学活动经验,是指对具体、形象的事物进行一定的观察、操作、实验过程中所获得的一种经验,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通过数学思维获得的经验,更强调学生自己要亲身经历、操作。这种活动经验通过积累,可以上升为抽象的高度,而抽象的数学思维水平能为更抽象的数学思维水平提供经验,从而实现思维可持续发展。

第一,创设操作活动,积累活动经验。

数学活动的形式多样,但是操作活动是最基本、最常见的数学活动,特别是对于那些需要学生充分感知才能有所领悟的数学知识,操作活动常常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例如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光让学生用眼睛看肯定不能达成认识分米

和毫米的教学目的,因为这两个长度单位是人为规定的抽象的概念,需要学生在操作实践中来建立分米和毫米的数学表象,进而认识这两个概念。所以在本节课中,教者基于学生对厘米和米的认识,创设了层次清晰、目标明确的操作活动,让学生在量一量、比一比、画一画等活动中准确地把握了分米和厘米的关系,不仅感受到了分米的大小概念和表象,还积累了参与操作的活动经验。

第二,经历操作过程,丰富活动经验。

数学教学,需要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地联系起来,根据学生已有的活动经验,提供学生充分探究的空间和时间,把社会生活中的题材引入到数学课堂教学之中,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求知成为一种内动力,直接获取数学活动经验。本节课除了对分米的认识采用了实践操作的教学方式,同样对毫米的认识也适时让学生的手动了起来,因为毫米的概念更为抽象。所以教者不但让学生量一量、数一数1毫米有多长,还让学生捏一捏1毫米有多厚,并且从身边物品里找一找“哪里是1毫米”。同时,操作活动的方式与认识分米又有所区别和互补,实践活动的类型非常丰富,给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提供了广阔而多元的空间。

第三,加强活动思考,积淀活动经验。

操作活动作为数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不是独立存在于学生的数学学习中,而是与分析、交流等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所以学生操作后,需要对操作活动进行必要的回顾和思考,让学生积累操作和思维的经验。例如在让学生认识毫米时,让学生说说表示毫米的刻度线似乎又有不同,中间一条刻度线比较长,并说明了这条“5毫米刻度线”的作用。这样就加强了操作活动的思维含量,让学生将操作与思考结合起来,在丰富学生认识毫米的同时,又让学生长了“怎样用尺来测量物体长度”的见识。可以说,这样的教学方式是大有裨益的,也是意味深长的。

猜你喜欢

刻度板书经验
2021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经验
欧姆表的刻度真的不均匀吗?
——一个解释欧姆表刻度不均匀的好方法
2018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硬笔书法教学板书实录(二)
被吃掉刻度的尺子
谁大谁小
好的板书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
语文课堂中的神来之笔——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