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简约语文教学的应然追求

2016-05-13邓玲

教育界·中旬 2016年4期
关键词:语文课堂情境目标

邓玲

【摘要】循着云林山水画“悠远淡则真”的风格,我们一直努力追寻着“外显简约,内隐至真”的语文课堂,通过对语文课堂的理性审视和实践探索,对教学目标的定位、教学环节的设计、重难点的把控以及语文的拓展深化,用最简约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语文兴趣,提高其审美能力以及语文学习的能力,成就一个开放的、变动的、多彩的教学世界。

【关键词】简约至真目标简明过程简捷重点简凝拓展简灵

元代书画家倪瓒(号云林),好作疏林坡岸,浅水遥岭之景,多以水墨为之,偶亦着色,他的作品画面静谧恬淡,章法简中寓繁,格调天真幽淡,风格萧散超逸,通过朴素、简洁,甚至是简单的方式,表达宽广、灵动、丰富的内容,给人以清越婉约、明秀悠远的意境。循着云林山水画“悠远淡则真”的风格,我们一直努力追寻着这样一种“外显简约,内隐至真”的语文课堂,意于用最简约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语文兴趣,提高其审美能力以及语文学习的能力。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我们的课堂存在着许多“繁琐”的现象,导致高效的教学正遭遇消解。

一、 “简约至真”语文课堂的理性审视

(一) 【聚焦课堂】之情境设置“细究本末”

语文教学情境创设的初衷与目的是“创设一个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情境,针对学生的兴趣、爱好,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等诸多因素,设计适合学生的有效的教学方法和课堂模式,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些情境图片繁多、耗时不少、重复又繁杂,教者旨在通过这样的情境创设,让学生享受到想学、乐学、学会、会学的这样一个过程,可是,冗长的情境几乎面面俱到,有效的又有多少呢?

(二) 【聚焦课堂】之师生言语“滔滔不绝”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效率。”有些教师常把自己对文章的分析和理解滔滔不绝地给予学生,课堂上总是喜欢讲,再加上教学引导、过渡、讲解、总结、评价的语言不准确、精炼、生动、简洁,使得课堂变成了“满堂讲”。殊不知,语文有自己独特的“语言”,老师只要用简练、流畅、亲切、灵动的话语便能引导学生用心体验,用情感悟。

(三) 【聚焦课堂】之表现形式“千汇万状”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等新理念早已是耳熟能详,深入人心,而有些老师则误解为“为了满足每个孩子的需求,我们可以设计多多益善的语文表现形式”。于是,过度“纷呈”的语文表现成了课堂上的一大败笔。难道“热闹”就是课堂最值得炫耀的亮点?

(四) 【聚焦课堂】之教学方式“层出不穷”

有些教师过分注重教学方式的多样化,丰富的情境、精美的课件、活跃的游戏、过多的讨论,正所谓“满园春色”。殊不知,眼花缭乱的教学方式是不是真正的在为语文教学服务呢?多元的教学方式是很精彩,可是只要符合学生的心理需要,简约却有效的方式不同样可以加深对语文的理解吗?

二、 “简约至真”语文课堂的实践探索

(一) “求质溯本”——目标定位需“简明”

语文课堂要走向简约,一个简明清晰的教学目标是关键。正如布卢姆所说:“有效的教学始于准确地知道期望达到的目标。”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上应倡导“简明扼要”,凸显语文教学内容,让学生可以清晰地感觉到这一堂课真正要学会什么,而教师也能做到“有的放矢”,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山谷中的谜底》是苏教版六年级的一篇课文,我这样来设定本课的教学目标:

(1) 学会“魁、贞、篷、丫”四个生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抓住关键词,展开思辨,理解雪松“弯曲”的智慧,联系课文内容和生活实际理解启示。

(4) 了解借事说理的写法,拓展小故事《冰雪的启示》。

这一教学目标,既关注了学生的知识目标,又关注了能力目标,如此简明、清晰的教学目标,既方便教师组织教学,又有利于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既考虑到学生的实际状态,又考虑到学生发展的可能。老师在这样的教学目标指引下设计有效的教学环节,从而使学生主动、积极、高效地达成目标。简约至真的教学目标使语文课有了一个“灵魂”,是课堂教学有序有效的根基,目标明确了,我们才有方向。

教育的对象是儿童,儿童应该站在课堂的中央,所以教者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就要从儿童的需要出发,为他们“量体裁衣”,通过最适切的、最基于儿童生长原点的教学目标的实施,让学生在读、思、辨的过程中真正提升语文素养。

(二) “笔简形具”——教学过程需“简捷”

在实际教学中,不少老师为了上好一节课,绞尽脑汁搜集很多资料,在设计教学环节时,这也舍不得丢,那也舍不得放,致使教学环节臃肿。新课程要求在同样的教学时间内要完成更多的教学任务,这就需要教师抓住课堂教学中的“点”“线”“面”来组织教学,既引导学生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走进去,又让学生由里及表、由深到浅地走出来,就能顺畅地实现“整体感知”和“整体把握”的效果。

《螳螂捕蝉》是一则极富情趣的历史寓言故事,对“螳螂捕蝉”这个故事学生比较容易理解,而对于少年的智劝,这是需要老师引导孩子去领悟的。有了这些思考,在学生理清故事脉络的基础上,以“大臣们和少年分别是怎样劝说吴王的?结果又是如何呢?”贯穿整堂课的教学。在大臣们的劝说这个版块,抓住“乘虚而入”这个词,想象大臣当时劝说的情境。而少年的“螳螂捕蝉”这个故事,则是抓住蝉、螳螂、黄雀的不同表现及最后的结局,来感悟这个寓言的寓意。在此基础上,提出思考:同样是劝说,为什么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让学生抓住细节,对比感悟两种劝的区别,从而体会到智劝的妙处。

这样的一条主线索,摒弃繁琐的问题,使学生的思路十分明晰,而语文味则流淌在品词析句的细节处。没有华丽的环节,设计更简洁,但对话更丰富,力求在实实在在的教学中,向文本更深处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简捷的教学过程不是把语文教学简单化。它应该是真真实实地引导学生“看书读书”思考的过程,朴朴实实地引领学生潜心会文的过程,平平实实地启发学生对话的过程,扎扎实实地进行基础训练的过程。我们需要“大道至简”的教学过程,用简洁的问题,简单的方式把这“纷纷扰扰的世界看得清清楚楚”。

(三) “众里寻他”——重点把控需“简凝”

当前的阅读教学和以往相比,有了很大的改进,但问题依然很多。最主要的问题还是“满堂灌”,有的演变成以问代讲。教学的主要流程基本上是以教师的问题串起来——大问题套小问题。学生在课堂上,主要是肤浅、无聊地回答老师可有可无、无关紧要的问题,或是在猜测问题的答案。

课堂教学要简约高效,必须抓住教学中的“关键”,也就是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重难点的把控与解决的过程就是“加强教学有效性”的过程。而语文课堂中“阅读话题”的选定,直接决定着阅读教学中对话的效度和阅读教学的质量,教者要通过有效的话题来设计简单、便捷的教学环节,突破重点、难点,引领学生一步步走进文本,逼近文本中心意图的主题。

在教学《山谷中的谜底》一课时,为了让学生理解雪松的智慧,我紧扣结尾两个旅行者得到的启示:“有时,弯曲不是屈服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地发展”,让学生抓住关键词思辨:“雪松的弯曲是屈服和毁灭吗?为什么?”。《滴水穿石的启示》是一篇说明事理的文章,学习这类课文,就要引导学生读懂作者要说明的观点是什么,是怎么讲清这个观点的,教学中,通过梳理文章脉络来明确观点,并领悟表达方式,学会说理。《珍珠鸟》这一课,让学生解决“作者是怎样把珍珠鸟逐步信赖我的过程写清楚的”,这是个难点。教学时,我先让学生在文中找出三个句子:起先……;渐渐地……;后来……,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去发现作者写作的方法。简凝而实际的教学方法,突破了难点,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扎实。

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思维生长点,深究教学的重点难点,力求简洁凝练,方能掌握学生思维的到达点,有效提升语文素养。

(四) “润物无声”——拓展延伸需“简灵”

语文教学中有效地进行开放拓展,将特有的素材与教学内容相结合,促使学生学习能力的无形提高,学习方法的不断扩充。有形与无形的结合,为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建构丰满的知识体系打下基础。

在解读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一次抱母亲》这一课时,为了让学生理解文中的“重担”的含义,我进行了诗句的拓展:“乳哺三年娘受苦,移干就湿卧娘身”,讲述的是母亲在儿女生病时的焦虑和对儿女的照料;“昔孟母,择邻处,儿不学,断机杼”,赞扬了母亲为了教育子女所作的巨大贡献;“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深情诉说着母亲对远行的儿女的体贴和牵挂。

这样联想式的解析,加上教者诗意的描述,母亲为儿女付出的点点滴滴的辛劳,组成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在学生的脑海中展现出来,“母爱”这一永恒的主题也在这一瞬间变得温暖而感性。

朴实简洁却又不失灵动的拓展,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语文学习中,去诵读、去感悟、去发现、去体验、去创造,有效地实现了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浑然天成最为佳,清新自然不着痕”。

法国犹太作家安德烈·莫洛亚这样说过:“最朴素的往往最华丽,最简单的往往最时髦,素妆淡抹常常胜过浓妆艳服。”可见,简约是一种理念,是一种底气,是一种深度,是一种境界。“简约至真”的语文课堂永远是一个开放的、变动的、多彩的世界,在简约的背后是大气、精要、智慧,也是一种超越,是语文本性。“笔愈简而气愈壮,景愈少而意愈长”,我们会努力着,为“语文课堂就是一幅简约至真的山水画”的美好愿景而努力!

猜你喜欢

语文课堂情境目标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1练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