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练适合学校生长的阳光文化

2016-05-13陈卫东

教育界·中旬 2016年4期
关键词:跳绳生长儿童

陈卫东

【摘要】学校的建设发展需要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在课程建设、课堂革命、项目传承、品牌打造的过程中,必须结合自身实际,坚持整合与重组、甄别与选择、承接与创新,坚守反反复复,螺旋上升的信念,才能凝练出全新的适合自己生长的文化,从而促进学校内涵发展、优质发展、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阳光文化七彩课程体育传统同校教育生长课堂

江苏省张家港市泗港小学创办于1908年,坐落于张家港城市西郊,1999年被命名为江苏省实验小学。经过扩建改造后,学校占地近60亩,建筑面积2万余平方米,硬件设施一流。目前,有学生2122名,其中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以下统一称“新市民子女”)占学生总数75%左右,且呈现逐年递增趋势。

为了让“流动的花朵”在同一片蓝天下幸福成长,让本外地学生共享优质的教育,多年来,学校以“沐浴阳光,滋润心灵”为核心价值观,努力铸造“七彩课程”“传统体育”“同校教育”“生长课堂”,文化建设处处折射出“阳光因子”。文化的传承和创新让这所百年老校焕发出勃勃生机。

一、 改善文化“土壤”:七彩课程丰富儿童生活

课程是儿童成长的土壤。学校根据实情,进行认真分析、梳理、重组、架构,通过改进基础课程,突出特色课程,推动发展课程,提供特需课程,构建了“七彩课程”体系,从“仁爱与礼仪”“体育与健康”“语言与阅读”“数学与思维”“艺术与审美”“科技与创新”“社会实践”七大板块建构,下设五十余门微课程,形成完整的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网络结构,完成了课程文化的基因重组。具体做好了以下三项工作。

(一) 课程内容整合化

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之间,以国家课程为基准,适当穿插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教育内容,找准契合点进行有机整合、优化,同时落实适当的课时比例,从而提高实施效果。整合不一味做加法,需要做好割舍与补充,避免因课程体系日益庞大而增加负担。如小学高年级语文国家课程每周为6课时,学校可以安排其中1课时用于经典诵读、习字书法或日记“长跑”等拓展性指导;在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中增加或渗透地方课程“美的历程”、学校“礼爱课程”教育内容,删除一些不切合实际、比较空洞的内容;在科学、综合实践课程中,每两周开设一课时“趣味科技”“创意环保”“劳动体验”等校本课程。课程整合、优化,为完善课程结构,减轻课业负担,提高教学质量奠定了基础。

(二) 课程项目多样化

国家课程为基础课程,是每个学生的必修课程,地方课程“美的历程”(张家港地方特色文化课程)兼修,学校校本课程“七彩课程”从结构和功能上看,基础的、拓展的、特色的、特需的、规定的、选择的,一应俱全。如“艺术与审美”这一课程就包含了口琴、琵琶、声乐、陶艺、剪纸、幻想简笔、儿童刮画、吸管画、插花、篆刻等,项目丰富,具有多样性和可选择性。特需课程则是根据实际需要而开设的服务于特殊学生的课程。如设立“爱之唤醒”课程伴随智障、残疾、心障儿童健康成长。小胖墩特种训练营、特需考场、特别餐桌等项目,均是为了关注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关爱特殊群体成长。

(三) 课程学习体验化

儿童成长离不开生活的实践与体验,只有在实践与体验中提高学生的道德认知,增强学生的道德体验和道德情感和人格素养。七彩课程的设计是“基于学校”,切合实际,是“基于儿童”,儿童视角,更是“基于体验”,促进学生发展的。例如,学校利用青青园劳动实践基地(约4亩地)开展了蔬菜、果树、药材的种植、观察与综合实践;利用校内60多种花木资源,开展认知植物名称、生长特性,拍摄生长图片,信息资料处理;在每年冬季来临之际,开展为小鸟筑巢建窝、备藏粮食等爱鸟护鸟行动。课程活动化、游戏化、体验化,不拘泥于书本,重在实践和体验,丰富了活动的创新元素和实践因子,儿童喜闻乐见,玩得开心、玩得“有意思”,在“玩”中享受着幸福自由的童年生活。

二、 夯实文化“根基”:体育运动培养意志品格

学校本身就是文化的产物,是经过历史的积淀、选择、凝聚、发展而成的,它负载着深厚的文化。因此,学校秉承体育文化传统,培养学生意志品格,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从而夯实文化“根基”,丰厚文化底蕴,“女篮精神”“跳绳智慧”“独轮动能”成为了学校文化的DNA。

(一) 弘扬女篮“精神”

学校女子篮球队始建于1987年,至今已有近30年的历史。从2002年开始连续13年代表张家港市参加了苏州市的小学生女篮比赛,取得了10次冠军、3次亚军和1次季军的辉煌成绩。这种奇迹不是瞬间激情的迸发,而是女篮队员“团结写作、拼搏进取、自强不息、勇于超越”精神信念的燃烧。在“女篮精神”的感召下,学校体育事业取得了历史性发展,学校成为苏州市传统项目学校,连续两次被评为江苏省体育工作先进学校。成绩的背后凝聚着教练、球员无尽的汗水。如今的校史馆里,依然陈列着布满血迹、磨破了鞋底的女篮队员的运动鞋子,这便是“女篮精神”的真实写照。“女篮”代表的是一种精神,更是一种超越,象征着勇敢、合作、拼搏,是阳光下的勇气和意志。

(二) 启迪跳绳“智慧”

2008年全国阳光体育推进会在张家港召开,我校的花样跳绳一展风采,成为现场会上的一道靓丽风景。从此花样跳绳在我校生根开花,融入了学生课余生活,成为大课间活动的一张名片。如今,学校编著了校本教材《绳彩飞扬》,采集了花样单人短绳、双人短绳、长绳单人跳、接龙跳、花样双人跳、带球跳、踢毽跳、集体网绳跳等三十种多样跳绳图片,分别阐述了不同花式的跳绳技巧及甩绳要领。学校还进一步明确了分年级分目标进行达标测试的具体要求。花样跳绳成为了学生的最爱,人人会跳绳,人人会玩绳,跳出花样,玩出精彩。“跳绳”代表的是一种健美,更是一种智慧,象征着机敏、协调、规则,是阳光下的朝气和创造。

(三) 积蓄独轮“动能”

独轮车运动是一项新兴的运动项目,它集运动、趣味、健身于一体。这项运动对提高学生的力量、速度、耐力、柔韧性等身体素质十分有益,尤其能提高平衡能力,促进大脑发育。2010年以来,我们泗港小学将独轮车运动列为学校少年宫活动品牌项目。“独轮车”进校园,带给孩子的不仅仅是新鲜和好奇,更多的是刺激和挑战,孩子们学会了骑行、上车、穿越障碍、百米竞速、双人花式、集体花式、单脚骑行、倒骑、跳绳等各种技巧,在独轮车运动中尽情享受着运动的快乐,享受着战胜挫折取得成功的甜蜜。“独轮”代表的是一种前行旋转中自我控制的“定力”,更是一种积极向上的“动能”,象征着力量、速度、柔韧,是阳光下的精灵与蓬勃。

三、 撑立文化“主干”:同校教育促进和谐发展

学校教育,德育为首;德育教育,以人为本。学校根据生源特点,推行同校、同班教育,其核心主张是:让每一个学生真正都在同一所学校,让每一个学生真正都在同一个班级,让每一个学生真正都沐浴在阳光下成长。学校实施同校教育、同班教育已成为文化的“主流”“主干”。

(一) “8字”核心理念

学校实施阳光教育,尊奉“平等、欣赏、悦纳、融合”的教育理念,其精髓就是“公平教育”“人本教育”。“平等”是教育的前提和基础,“欣赏”是教育的手段,“悦纳”是积极的心理与态度,“融合”则是教育的目的。它保证并尊重每一个孩子的受教育权,把关注的目光投向每一个孩子,使每一个孩子在公平、公正、阳光的环境下得到加倍的赏识、激励,实现真正同校、同班孩子和睦相处,快乐成长。如,学校开展了“快乐寒假行”系列教育活动,包括与班主任一起“快乐过大年”、本外地学生家庭“快乐小互访”、一起参加社区“快乐大本营”、学校“快乐港城游”活动等等,让新市民子女尽快融入城市生活,对学校产生认同感和归属感。

(二) “123”教育策略

学校确立了“1低2高3零”的教育策略,即低起点,高关注、高关爱,入学零门槛、沟通零障碍、教育零忽视。“低起点”就是根据新市民子女学习基础差而实施的低起点、小步子式的成功教育模式。“高关注”即高度关注新市民子女入学趋势和需求、新市民子女学习状况、本外地学生之间的融合度、家庭教育的问题改进。“高关爱”即高度关爱学习有困难、生活有困难、孤儿或离异家庭、品行有缺陷等四类学生。“零门槛”就是指一年级新生“积分入学”无门槛,免试入学、均衡编班,不谈任何条件,不收任何费用。“零障碍”即指本外地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家校之间沟通交往畅通无阻,消除一切障碍。“零忽视”即学校重视特殊儿童随班就读工作,学校投入大量资金建设了特殊教育资源教室,配备了各类益智、康复的训练器材,为他们“私人订制”,将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他们。

四、 打通文化“叶脉”:生长课堂提升核心素养

教育即生长。生长课堂立足于儿童的自身发展、终身发展,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学习的核心素养,促使学生自己学习、自主生成、自我发展,最终实现“自己生长、自然生长、自由生长”。它的基本要素如下:

(一) 转变方式,自己生长

儿童的生长既不能替代,也不可复制。教师的教只是为学生提供“根部的营养”,并逐渐形成学生强大而源源不断的“自我的供给”。① 优化教学目标。低点起步,找准最近发展区,扣准知识和能力的生长点。② 筛选教学内容。倡导选择和筛滤“最有价值”的知识、“最有力量”的思想,指向学生“智慧”与“精神”的和谐共生。③ 转变教学方式。生长课堂要努力唱响“以备立学,顺学而教”的教学主张,通过先学备学,自学互学、问学导学,延学展学,实现“自己生长”。

(二) 遵循规律,自然生长

生长课堂,既要尊重和敬畏教育教学的规律,更要正确认识、自觉遵循儿童的生长规律,以期实现儿童生长方式的多样、生长状态的主动、生长过程的快乐。① 遵循儿童学习过程的规律。生长课堂不是直线型的,而是“抛物线”型的。“抛物线”教学强调质量重于数量,意义重于记忆,理解重于知觉。② 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视教学为师生生命历程中的重要经历,力争使师生的生命价值在课堂中得到充盈。③ 遵循课堂教学的节律。“双主”统一,教学相长,实现生态环境下的“自然生长”。

(三) 引发创造,自由生长

自由既是儿童的天性,也是创造的条件。生长课堂注重引导而不强制,影响而不支配,解放而不束缚,引发最大的创造之心。① 还儿童自由生长的核心权。要让学生真切地谛听到来自心灵深处拔节生长的声音。② 育儿童自由生长的好奇之心。跟传统课堂相比,生长课堂培养的学生不是要“脑子满”,而是要“脑子活”“满脑子问号”,培养的是学习的愿望和主动学习的动机,自主学习能力以及信息处理能力,即学习的核心素养。追求的是具有创造的潜能,旨在促进学生“自由生长”。

课程是学校文化的“土壤”,是儿童成长的“摇篮”;积淀体育传统,凝聚学校“精气神”,才能夯实文化的“根基”,延续和发展学校生命“基因”;同校、同班教育思想是文化建设的“主干”“灵魂”,是学校德育的“主旋律”;铸造“生长课堂”旨在贯通文化的“叶脉”,打通学生主动学习和创造性思维的“命脉”。在课程建设、课堂革命、项目传承、品牌打造的过程中,我们只有坚持整合与重组、甄别与选择、承接与创新,坚守反反复复,螺旋上升的信念,才能凝练出全新的适合自己生长的文化

猜你喜欢

跳绳生长儿童
碗莲生长记
生长在哪里的启示
学跳绳
跳绳
学跳绳
跳绳
留守儿童
捏脊治疗儿童营养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