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70元”的反思

2016-05-13黄为群

教育界·中旬 2016年4期
关键词:严谨性生活数学

黄为群

在设计数学练习题的时候,经常会举一反三,尤其是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为了进一步掌握数量关系,通常会将原题稍作改动来练习。在教学二年级数学关于购物的实际问题时,我做了这样一个尝试。

原题是:妈妈买了一条36元的裤子,付给营业员50元,应找回多少元?

大部分学生都能掌握用“付出的钱-应付的钱=找回的钱”,少部分学生列成了加法算式50 + 36 =86(元)或36 + 14 =50(元)讲解后为了了解这些学生是不是真的掌握,所以,重新出了一道类似的题目:

妈妈买了一件46元的衣服,付给营业员70元,应找回多少元?

这一次所有同学都用70-46=24(元),只有一个学生用50 -46=4(元),于是我便说:“方法是对的,但抄错了数字,下次可要细心一点呀!”可是他却委屈地说:“老师,我这样做是有道理的”,我很惊讶,便让他说说自己的想法。他说“一般付46元时,没有零钱,妈妈会付50元,不会付70元,所以我用50来减”,这话一讲,我的头顶立刻炸响一声惊雷,的确是这样,此时,真的是非常汗颜,并不是我缺乏生活常识,只是不谨慎,设计时欠考虑,不管怎么付,也不可能付70元哪。这次,真的是画虎不成反类犬了。怎么办呢?只好说:“你考虑问题真仔细,小朋友们,如果没有零钱,妈妈怎么付钱呢?”学生们开始积极思考并踊跃发言。

生一:付一张50元的。

生二:5张10元的,也用50-46=4(元)。

生三:付两张20元和一张10元,也是50元,应找回4元。

生四:如果没有10元的,可以付3张20元,就用60-46=14元。

生五:如果没有零钱,只能用100-46了。

师:小朋友们说得真好,不管怎么付钱,都应该用“付出的钱-应付的钱=找回的钱”。

这一题算是顺利小结了一下,但留给我的启示却很多。

【反思】

一、 数学教学必须严谨

数学作为一门严谨的学科,数学的教学,不仅是数学知识的教学,更是数学思维、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从小就给学生渗透一些数学思想是非常必要而且非常重要的。而其中重要的一环就是学生数学思维的严谨性的培养,严谨性是数学学科的基本特征之一,而教师为人师表,更应从自己做起,对一切问题都不能马虎对待。首先,教学态度要严谨,教师要教好学生,必须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其关键体现就是需要渊博的、合理、优化的知识,需要有严谨治学的态度。本案例就是我设计没有深思熟虑,才弄巧成拙的。其次,教学内容要严谨,逐步加强教学内容的严谨性,并使学生真正消化理解,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重要措施,也为今后教学进一步提高严谨性创造了有利条件。必须充分估计学生的接受能力,要从发展的观点考虑学生的潜力,使数学的严谨性要求不断提高。最后,教学语言要严谨,低年级数学课堂在教给学生数学知识的过程中需要童真童趣,这是由低年级儿童的年龄特征决定的,他们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不明白学习的重要性,这时形象、丰富、亲切、声情并茂的语言是最能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但数学知识逻辑性,说理性很强,教师的课堂语言要严谨,如:讲分数的意义的时候,将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分数,平时在阐述的时候必须加“平均”两字,以示数学的严谨,这时的数学课多了一些数理,教师重在用简洁明了的语言阐明算理,教给知识,应用实践。

二、 数学教学要扎根于生活实际

小学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课堂教学贴近学生的生活,使教学的知识能与学生的记忆库产生联系,让学生对数学不再陌生,有熟悉感,进而对数学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将“生活问题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体现数学的应用价值”,让学生喜欢上数学,改变对学习数学的态度,从而使得学生的学习由外在驱动改为内在驱动;由被动的学习改为主动学习;由为学习而学习改为为寻找、探索规律,释放生活体验而学习。

在课堂上,除教科书、教师的课前备课和教学设计外,还有一种更重要的资源,就是来自真实而鲜活的生活实际。在课堂上师生思维碰撞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许多预先没有想到的、奇特的、闪光的、极有个性的语言材料,它是贴近学生实际的活的材料,这就是生成的教学资源。教材的编写也充分体现了这一点,增加了《认识钟表》《认识方向》《认识年、月、日》《观察物体》《解决问题的策略》等内容,还有《丰收的果园》《身体上的“尺”》等数学活动,教师必须紧紧抓住这些课堂资源,并加以充分利用,那我们的课堂就会更生动、更活泼,更具有真实性。因此,教师要积极创设条件,促进课堂教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使教学源于生活更服务于生活,这样的课堂教学不仅闪耀着理性的光辉,而且跃动着人性的魅力。

三、 开放的课堂,鼓励全程质疑

传统的教学提问有如下特点:教师问,学生答,问题环环相扣,步步深入,答案明确唯一,最终以学生解答教师的所有问题为教学的归宿。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提问而言,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全程质疑,在课堂真实问题动态生成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以自主合作的方式解决问题,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激活儿童潜在的问题意识与批判精神。

从本案例中可以看出,学生的头脑里充满着问题,关键看教师肯不肯将课堂教学的自主权还给孩子,敢不敢让学生自主合作、多元地解答问题,是否允许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但是这样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很多时候,学生的提问与教师原先设计的问题不一致,教师如何引导学生根据重点问题来深入学习知识,顺着学生的思路,在动态的过程中,达到甚至超出预想的效果。

猜你喜欢

严谨性生活数学
高职院学生严谨性培养
试谈参考书例习题中的“严谨性”问题
生活感悟
关注解题中所设的隐患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中学数学教学应兼顾严谨性与量力性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