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效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

2016-05-13学支慧

教育界·中旬 2016年4期
关键词:范式思想品德学科

学支慧

【摘要】近两年来,我校立足于小班背景下,研究“创意课堂”的本质特征,通过“ATDTA”范式的研究与实践,转变课堂教学模式,打破以老师、课堂、书本为中心,以讲授灌输为主的教学套路,构建以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创新为主线,发展学生思维,提高学生能力。在此背景下,本文试从积极创设情境,提升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学科提问质疑能力的角度,来谈一谈“ATDTA”创意教学范式在初中思想品德学科教学中的运用。

【关键词】“ATDTA”创意教学范式初中思想品德学科问题意识

一、 话题缘起

“基于小班的‘ATDTA创意课堂的实践研究”就是指运用小班教育的理论,结合小班化教育的优势,通过在课堂上引导学生问(Asking),想(Thinking),做(Doing),测(Testing),评(Assessment),在学生既有的知识与经验基础上,提供学生扩散思考与充分发挥潜能的机会,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技巧与能力,从而培养创新人才。

“ATDTA”创意教学范式具体来说,“A”即Asking,教师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提供创造性思维与问题解决机会;“T”即Thinking,鼓励学生根据问题或者情境,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D”即Discussing或Doing,指引导学生讨论或操作,提升问题解决能力和思维的效度;“T”即Testing,指基于本课学习目标,检测学生课堂知识能力目标达成度;“A”即Assessment,遵循创造性思维“延缓判断”原则,师生共同制定评估标准,进行评估。可见,“ATDTA”创意教学范式的研究是着眼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致力于课堂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而在初中思想品德学科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坚持正确价值观念的引导与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实践相统一是课程的基本原则。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积极实践,国家和社会的要求只有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与实践才能为学生真正接受。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我们必须要关注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不断提升学生的提问质疑能力,促进学生独立思维的发展。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提升学生的这种能力,通过怎样的课堂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独立思维的发展?这一直是笔者思考、探索、实践的问题。

在我校“ATDTA”创意教学范式的提出和实践推动下,作为一直致力于思想品德学科教学改革的我,笔者也重新审视、思考自己的教学实践,不断尝试在初中思想品德学科的教学中渗透“ATDTA”创意教学范式。在探索研究的过程中,笔者发现ATDTA创意教学范式对于初中思想品德学科学生提问质疑能力的培养非常有帮助,可以成为初中思想品德学科课堂教学提升学生问题意识、独立思维的有效承载范式。因此,我逐步将这种教学范式与初中思想品德学科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结合起来,开始有计划地实施培养学生提出具有初中思想品德学科特点的问题意识和提问能力。

接下来,笔者以初中思想品德学科九年级国情内容新授课为例,阐述ATDTA创意教学范式在初中思想品德学科教学中的运用。

二、 课堂实录

本周初三教学开始进入国情内容的学习,对于国情,学生认识尚浅,他们往往是通过新闻报纸或网络等渠道获得一些感性的认识,且学生群体对社会热点的关注参差不齐,而我校生源状况不佳,主动关注社会意识不强,很多学生是通过每周的新闻发布才了解些许社会现象,而且对于国家的大政方针政策知之甚少。这样的学情,使国情内容的教学显得尤为困难,需要老师提供更为丰富的素材,帮其扩展感性认识,进而激发引导其进行理性地思考,提出有意义的问题。面对这样的状况,我在“我们的社会主义祖国”这一框题的教学中,选取了两段有强烈对比性的新闻视频,一段是曾在央视《世界周刊》栏目播出的“09中国印象”,另一段是央视《朝闻天下》栏目中曾播出过的“走基层之皮里村蹲点日记:42个娃娃踏上上学路”。

课堂上,我先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32页上的活动——“世界舞台上的中国”,先激发学生尽自己所知列举在国际舞台上体现中国力量新闻事件,使他们对今日中国的发展有个初步的感性认识。然后,在他们零星提出一些所知的重大事件后,播放具有震撼力的、体现中国逐步在世界舞台上崛起强大的视频——“中国印象”,在欣赏完之后,请学生用一两句话概括今日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作用。

学生七嘴八舌回答后,我追问了一句:“对今日之中国的认识是否完整呢?”

学生安静了下来,陷入思考。

此时,我又说:“请大家来欣赏一段视频:走基层之皮里村蹲点日记42个娃娃踏上上学路”。

播放视频。

在学生看视频的过程中,我注意观察学生的表情,他们由茫然到肃穆再呈现出若有所思。

视频结束后,我试问:“同学们,你们有什么疑问吗?”

一个个问题连串蹦出,思想的火花在迸发、在碰撞、在燃烧。

三、 过程反思

关于通过“ATDTA”创意教学范式,培养学生“体现初中思想品德学科思维的问题意识和提问能力”这一话题,在授课过程中我获得了一些感悟:

在“A”即Asking环节中,教师恰当地设置情境是关键,情境设置得合理、巧妙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

例如,本课中,通过前后视频(材料)的对比,找出冲突点,引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学生在对比中提出:我国经济等各方面都取得了发展,GDP跃居世界第二,但为什么还存在这样落后的情况?我国属于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我国与国外发达国家的差距在哪里?我国社会发展中还存在其他问题吗?国家在解决上学难等问题上,有哪些有效的政策?……通过具体情境的设置,学生提出的问题就不再是简简单单、干巴巴的问题,而是生动有趣富有思考性的问题。

在“T”即Thinking和“D”即Discussing或Doing环节中,教师要学会善于抓住学生课堂生成的东西,及时指导学生发现、分析问题。

例如,本课在学生收集的资料展示这一环节中,引导学生发现“取得的成就与存在的问题”之间的矛盾冲突,即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国际政治、经济、文化舞台上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但从整体上看,我国仍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仍面临发达国家在经济和科技等方面占优势的压力。这一发现进一步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会这样?到底该怎样看待我国的国情?

因此,在新问题的提出、分析及解决中,学生学会了对事物的认识要学会一分为二地看,不能简单、绝对化;同时,我们辩证地看问题的意识的培养目的在于要变消极为积极,从而推动事物不断向前发展。

在“T”即Testing和“A”即Assessment环节中,教师要关注学生能力的分层培养,整体推进。

学生的思维发展是有层次的。例如,在我所教的班级中2、6两班学生思维较活跃,而3班学生的思维水平较低。因此,我在课堂的反馈环节中,设计让2、6两班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材料,自己提出问题并回答;让3班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将问题的空缺处填满,然后根据老师的问题,完成答案的编写。通过实践,我发现这种基于学生思维发展水平的分层做法,能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并获得能力的相应提升。正所谓“创造适合学生自身能力的教育教学,让每个孩子都能抬抬脚,这也是对学生能力的尊重。”

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质疑能力的发展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在ATDTA创意教学范式中如何帮助学生会提问题,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方面,我还需要不断学习、思考、实践,正如屈原所说“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探索的道路是无止境的。

猜你喜欢

范式思想品德学科
【学科新书导览】
范式空白:《莫失莫忘》的否定之维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孙惠芬乡土写作批评的六个范式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品德复习课探析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融入法制教育的实践探索
管窥西方“诗辩”发展史的四次范式转换
“超学科”来啦
初中思想品德翻转课堂教学的困惑与思考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