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心插柳柳成荫

2016-05-13丁华美

教育界·中旬 2016年4期
关键词:素养音乐评价

丁华美

【摘要】小学音乐课是培养学生音乐素养,提高审美能力的基础阶段,关键时期。在课改一轮又一轮的实践后,我们静下心来审视共同经历的教学过程,在修改版音乐新课标的引导下,我们应以新课堂的“新”形式来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

【关键词】小学音乐课课改音乐素养幸福教育

德国哲学家尼采说得好:“没有音乐,生活将是一种谬误。”柯达依也说过:“音乐使生活的美成倍增长,还有所有包括充满价值的一切。”可以设想:如果人类不再有音乐,就会像鸟儿不再歌唱,花儿不再开放,孩子们不再欢笑一样,那么,人类世界将会呈现出怎样可怕的景象。

音乐的美育作用是怎样强调也不会过分的,能否享受音乐的美,以及享受何种音乐的美,一个人的音乐素养在其中起到很关键的作用。我们小学音乐课是培养学生音乐素养,提高审美能力的基础阶段,关键时期。在课改一轮又一轮的实践后,我们静下心来审视共同经历的教学过程,在修改版音乐新课标的引导下,我们应怎样以新课堂的“新”形式来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呢?

一、 我的前期思考

我曾做过这样的一个调研,我问学生:对于你们来说,幸福是什么呢?学生说:“幸福就是有的玩!”

学生的话引起了我的思考,怎样将“玩”延续进入我们的课堂,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引导学生在课堂中开心有效的玩,享受成功体验到幸福的同时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呢?我对此进行了一些初步的探索。

二、 我的初步探索

探索一:课堂提问有目的——关注音乐素养

思考:在欣赏音乐时,按常规我们一般会对歌曲背景做一些讲解后,就让学生开始听音乐,听完音乐会问学生:“你听到了什么?”一般会有两种可能:学生不知说什么,或会天马行空的乱说一通。也可能有及少数的学生会瞎碰瞎撞说对那么一两点。也许老师们会觉得这是学生发挥想象力的绝佳机会。可学生想什么?这种想的内容,能让学生记住这个乐曲,并体会它的美吗?能让学生在欣赏后提升鉴赏能力,培养音乐素养?如果回答是否定的,那这节课就是无实效的。

实施:在上面教学中的失利之根本就是提问时没有考虑到学生这个年龄段的理解力与音乐语汇的局限。

1. 根据欣赏内容,进行提问。

【在导入就让学生通过听,自己来唱唱不同节奏音长的钟声,为后面不同音值的教学做铺垫。】

2. 根据节奏特点,进行提问。

我在教唱歌曲《跳柴歌》时:

【改变常规,激发兴趣,关注学生在导入的实践小练习中,自主接受节奏的训练。】

3. 根据演唱形式,进行提问。

我在让学生欣赏《赤足走在田埂上》时,我是这样进行教学的:

师:黄昏的乡村道上,洒落一地细碎残阳,稻草也披上柔软的金黄绸衫……优美的词汇描述了夕阳下闲逸的场景,如此美的场景,如此美的词汇描述,你们觉得该用什么演唱形式表现呢?

【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歌曲的演唱形式已有一定的积累,学生在老师情景的引导下,能自主讲出自己的看法,在听赏后根据演唱特点进行分析和理解,时学生的鉴赏能力得到培养。】

反思: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把学生看做是发展中的人,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也就是说,我们在教学中要“关注每一位学生”。

因材施教是课堂教学的常用语,根据每个学生情况的不同,我觉得关注学生成长的方式也应该不一样。不同内容的音乐教学,我们老师提问应该根据各年级段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的不同,从点入手小切口、小范围的进行提问,老师有目的的趣味化的提问,学生有针对的学习,进而使学生在我们丰富的课程资源中,多样的教学导入中,不断关注音乐要素,积累音乐素养,开心学习。

探索二:音乐活动有方法——提升音乐素养

思考:在新理念下的音乐活动,老师们都喜欢把它安排在学唱结束后的综合表现或歌曲律动中,老师们认为这样既体现了因材施教,也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可怎样才能因“材”施教,使学生的创造能力正得到培养呢?

实践:我在教完了《木瓜恰恰恰》后,增设了体验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不同音值的活动:四分音符:猫;八分音符:老鼠。

(1) 学生围坐在老师周围,听老师一边演奏音乐,一边歌唱,然后学生随老师一起唱。

(2) 学生分两组,一组扮猫,另一组扮老鼠。三角铁演奏四分音符代表猫的声音,有响板演奏八分音符代表老鼠的声音。听到猫的声音时,猫组学生跟音乐模仿猫的动作行走;听到老鼠的声音时,老鼠组的学生跟音乐模仿老鼠的动作跑步。师在乐器上即兴演奏,两声部时分时合。于是,场地中一派“猫追老鼠”的热闹情景。但是,由于随着音乐的起止,猫和老鼠动作交替,所以又是“乱”中有序。

反思:我们的新教材中,音乐活动是教学内容中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而实践性也是我们音乐三大课程性质之一,学生在亲身参与实践活动过程中,获得丰富情感,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为提高音乐素养打下良好的基础。

音乐活动这一环节也很受学生的欢迎,学生似乎认为活动就是玩,有的玩就开心。我们老师在课堂应该抓住学生这个兴趣点,使学生有目的地进行活动,在活动中学习,在玩中学。从而有方法的,潜移默化的来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

探索三:教学评价促发展——形成音乐素养

思考:教学中经常出现这样的现象:学习某首歌曲后,会让某个学生来唱一唱。一方面,检查一下学生的掌握程度;另一方面,纠正歌曲中出现的错误。可当这位学生唱完,老师尽管觉得有几处毛病,但由于担心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打消其他学生演唱的积极性,会说:“唱得不错,谁还能唱得更好呢?”一连几个学生举手,老师都说:“唱得不错。”老师似乎觉得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最重要,哪怕是有些毛病也隐瞒着以鼓励盖过,以免打消学生的积极性。那学生会以为“唱得不错!”就是没什么毛病,其他学生也会以此为榜样。长此以往,学生会继续以这种错误的方式演唱,乃至恶性巡环。这种片面的评价方式,缺乏有效的针对性,极大地影响了学生音乐素养的形成。

实践:我在巩固歌曲《游子吟》时,学生第一次跟伴奏演唱后,我对学生的评价:“同学们的演唱速度比伴奏里慢了一拍,这次70分,改进再试试,你们可以唱得更好!”当学生第二次跟伴奏演唱后,我对学生的评价:“这次你们的演唱和伴奏吻合,有进步80分!但歌曲中游子对母亲的思念和赞颂,情感投入还不够。再来试试!”当学生第三次跟伴奏演唱后,我对学生的评价:“这次你们的演唱和伴奏吻合,与歌曲情感的处理已有了很大的提高。老师给你们95分!”这样的评价既真实,又使学生的音乐素养有不断进步提升的空间,真正体现了“有效”的教学评价。

反思:“审美性”是我们音乐课程的另一重要性质,它是通过音乐教育培养和提高学生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一味的表扬不能使学生真正领会什么才是正确的美,学生不能鉴别何为美,更别说表现美、创造美了。一味地批评学生,只会扼杀学生表现美的萌芽,更是不可取。

环卫工人养护树木,如果只浇水施肥任其乱长而不加以修剪,那么树木不但起不到美化环境的作用,反之还会影响城市建设。当然我们的教学评价不是说要把每个学生塑造成一个个完全相同的个体,而是要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表现,为其进行“修剪”,进行针对性的评价、正确的引导,让学生认识到什么才是真正的“美”。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学生不断的提升音乐素养,为更好的音乐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每节课的教学内容都有教学目的,每块教学内容也有具体的学习目的。但教学目的都应从学生出发,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发展是我们的教育之本,提高学生音乐素养是我们音乐教师进行执教的宗旨。根据音乐实践性强的特点,在教学中我们音乐教师应该做个有心人,根据音乐课程标准设计可行的教学目标,有目的的教,让学生在音乐课堂有目的的“玩”,有效的快乐体验,“玩”中学,使学生如一颗颗小树苗在我们的音乐课堂开心享受成功的同时提高音乐素养,茁壮成长。让我们的音乐课堂成能为学生得到终身发展的一片绿洲。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音乐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 肖川.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12.

[3] 穆塞尔.中小学音乐课教学法\[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3.

[4] 曹理,何工.音乐学习与教学心理\[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9.

[5] 吕文清.寻觅幸福教育的味道\[M\].北京:中国原子能出版社,2014.

猜你喜欢

素养音乐评价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
多维度巧设听课评价表 促进听评课的务实有效
音乐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