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现象分析及策略

2016-05-13朱红军

教育界·中旬 2016年4期
关键词:凡卡预设人文

朱红军

【摘要】目前在实施课程改革进程中,语文教学存在着表面自主、张扬人文、盲目综合、完美预设等现象值得引起关注和思考。为实现高效课堂,在教学中要多点凸现主体,少点个人张扬;多点基础训练,少点虚幻人文;多点文本解读,少点综合实践;多点动态生成,少点完美预设。

【关键词】课堂教学现象分析策略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不断地进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为教育工作者增强了改革的信心。取得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然而在异彩纷呈的背后,我们的语文课堂是否真正实现了有效教学高效课堂。我们看到了更多的是语文教学的浮躁与迷失——课堂变热闹了,语文味儿却变淡了;人文性有了,工具性却缺失了;综合课变多了,学科性却丢弃了。以下几种现象值得引起关注与思考。

一、 主要现象

(一) 表面自主

在课程理念下的课堂中学生应该是主体,教师应该是主导,然而我们教师往往处理不好主体与主导的关系。

案例:有位老师上《凡卡》一课,上课伊始老师激情导入之后,就让学生找出描写凡卡心理活动的句子,读一读,体会凡卡痛苦的心情,学生怎么也读不出那种感觉,于是老师就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假如你就是凡卡心情会怎样?”问题一提出,课堂半晌没有声音,教师又补充一句“这样假设是有些为难大家”,看到学生仍没有反应,老师便让学生表演凡卡挨打、挨骂、挨饿的情景,学生滑稽的表演又引得哄堂大笑。无奈之下,教师范读,于是学生牵强的跟着老师“痛苦”地读完了句子。这样的教学,学生完全处于教师的情感霸权之下,谈何学生的主体地位。谈何学生的独特体验?又谈何学生的个性发展呢?

(二) 弘扬人文

有些教师为了把学生引上感动者的角色,以牺牲工具性为代价的所谓张扬人文性。表现出来的现象是:语言文字学的浅,思想内容挖的深。

案例:有位教师在教《用心灵去倾听》一课,上课伊始,教师充满激情的讲述关爱和激励在人的一生中的重要性,然后让学生谈谈自己曾受到别人关爱的事情。接着感知课文,找出“老妇人的哪些行为深深地打动了你?”然后一节课就在教师激情的引读下,朗读技巧的指导下,学生的有感情朗读下学习了全文。看了这样的课文处理,除了看到教师激情进行人文熏陶外,看不出教师引领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学习,看不出学生读了文本有何感受,更看不出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能力的提高。

(三) 完美预设

一些公开课,观摩课教师准备充分,教学的各个环节都进行了完美的预设。有些课,本来有两课时完成,为了追求完整安排一课时。容量太大,课件太多,教师课堂上只好连珠炮式地讲话,手忙脚乱地演示,学生急匆匆地对答,扫描式地看,没有默默地读书,没有细细地品味,没有静静地思考。很多教师在这个动态生成的课堂,为了完成自己完美的预设,按部就班,行云流水,一气呵成。这种只求形式,不求实效的课堂架空了语文的文本,失去了人文内涵,导致语文素养步履维艰。

二、 采取策略

(一) 多点凸现主体,少点个人张扬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应由教学的主宰,转变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学生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学生有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伙伴等权利。但是在语文教学中学生的自主和教师的指导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双向关系。“教师指导”的着眼点是“学生自主”;而“学生自主”的必要条件是“教师指导”。课堂是师生生命活动的舞台。如上述说的《用心灵去倾听》,人文底蕴其实不是张扬出来的,而是在举手投足之间,行云流水的谈话中表现出来的。不论何种文本,不顾学生阅读体验,只顾自己的张扬,学生的语文素养是培养不出来的,只有在师生充分感悟文本内涵的过程中,在情趣盎然的师生共同参与中,水到渠成地体现语文知识的教育。

(二) 多点基础训练,少点虚幻人文

语文课不是思想品德课,不是艺术课,也不是文学课。在构建语文教学框架的时候,首先应该考虑的是语文知识系统,不是人文精神系统。语文教师光靠“人文熏陶”,显然熏不出语文能力来。同样语文知识也不是张扬出来的。而应在师生充分感悟文本内涵的过程中,在师生共同参与中自然流露出来的。语文是母语学习的过程,是一门非常基础的学科,不少专家都对语文教学偏向人文性一边提出过批评:“重人文轻工具,重实践轻知识,重感悟轻训练,重文学轻文章。”语文教学一定要突出语言学习、语言训练。在阅读教学让学生感受到语言的魅力和精妙,在培养语感、提高整体把握的能力上下工夫,这些抓好了,人文性自然就体现出来了。

(三) 多点动态生成,少点完美预设

教学是一项复杂的活动,需要教师预先做出周密的安排。教师首先要学生的具体情况预先设定三维教学目标,确定教学的重、难点,设计教学计划。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随时洞察学生的动态生成,并努力创造条件促使其向提高语文素养的方向转化。新课程理念认为,阅读是读者与作者的对话,一种超越时间和空间的对话。而阅读教学则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教师不能完全依据预设的教学设计进行教学,要善于从学生的质疑问难和独特体验中发现学生在知识、情感和心理上不断生成的需要,并对自己预设的教学作出富有创意的调整。

猜你喜欢

凡卡预设人文
人文绍兴
立足文本,引导学生续写
人文社科
问题是预设与生成间的桥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
论幽默语境中的预设触发语
预设留白 生成精彩
作为预设触发语的重动句
集中扫描动词,想象透视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