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写作要有五大意识

2016-05-13林高明

教育界·中旬 2016年4期
关键词:敬畏细节心灵

林高明

教育写作就是要倡导教师发出自己的声音。然而,不少教师辛辛苦苦熬出来的“教育类文章”,“一生产,就死亡”,甚至连作者自己都烦得不愿再看第二眼。伊何之罪?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教育写作?我们应该倡导怎样的教育写作呢?我认为,美好的、引人入胜、动人心弦、发人深省的教育写作应该秉具如下五大意识:

读者意识。写作意味着把别人邀请进你的故事,参与你的生活,分享你的生命体验。所以,建议你不要罗列丰功伟绩,而要坦率地呈现自己的心路历程及教育教学生活细节,这些才是你精神与内心丰富的光芒,这些才最能给人闪电般的“袭击”与启示。写作是生命的见证,心灵的绽放。

反思意识。教育写作要培植深刻的反思意识与精神。苏格拉底提出,未经省察的人生没有意义,同样未经省察的教育也是没有意义的。作为成熟的教育者,要想一想剥掉世俗的名号、职称、职位之后,你给教育、教师、学生带来了什么?什么是你短暂而丰富的职业生涯中最珍贵的东西?教育写作要引导读者探寻心灵成长的秘密,要关注心灵及人生中最永恒的东西——人格气象、精神气度、思想气流、生命气息、学术气脉。而我们的教育写作中尽是对自己教育教学生涯的“赞美诗”与“名人传”,缺乏的是《启示录》与《忏悔录》!痛苦与缺憾往往是人生最丰厚的营养,懂得自己的伤与痛的人才懂得心灵的爱与美。

谦卑意识。写作意味着分享与交流,是心灵与精神的对话。任何居高临下、颐指气使的行文姿态,对自己、对读者都是一种伤害。虚怀若谷,“江河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谦卑是一种心灵的随时迎纳与生命的完全敞开,吸引着我们不由自主地进入并不知不觉地融入,化为文字中的每一个字词。如同人生的相遇,我们遇到咄咄逼人的人,唯恐避之而不及;遇到谦谦君子,则是爱而亲之。

谦卑意识最核心的是要有敬畏意识。在教育写作上的敬畏意识就是敬畏生命、敬畏知识、敬畏学生、敬畏未来、敬畏学术。教育写作不可喜用大词:什么独到的见解,开创了什么先河,实现了什么零的突破……

故事意识。在故事中,我们的情理志趣交织在一起,故事是思想的无声指令。《圣经》及《佛经》等宗教经典或思想经典就是由许许多多的故事构成的,流传久远的经典著作,一定拥有丰厚的故事内蕴。教育思想之所以源远流长,取决于书写本身的故事性。故事有多精彩,思想就有多美妙;故事有多引人入胜,思想就多发人深思……

不少教师觉得,真人真事不是故事,其实每个教育者的教育生涯都是由一个个故事构成的。所谓的故事意识,很重要的一点是要有情节意识。情节意识就是有问题、有悬念、有波折、有期待、有解决、有发展……没有任何一个人的人生及教育教学生活是一帆风顺、平静无波的。而且,尤其重要的是,要透视内心的情感波澜——这才是触动人心所在,也是撼人心魄所在。

细节意识。细节是事件的核心,细节是精神的细胞。文化就蕴藏在细节中,心灵的秘密与光影也潜藏在细节之中。细节来自于将心比心、设身处地的“共情与同理心”,细节来自于保有一颗“小心翼翼、无微不至”的“体谅与关爱心”……像莆田一中教师黄喜彬所写的:“看到学生在考试时因听到‘嗑嗑的脚步声而不悦的表情,从此我不再穿‘嗑嗑响的高跟鞋进教室。”“改考试卷时多花点时间在正确处打钩而不是在错误处打叉,虽然统分结果是一样的,但学生拿到卷子看到到处打钩和偶尔几处打叉的感觉肯定是不一样的。”

这就是细节,鲜活生动,是整个心灵映射出的星光,是灵魂深处分泌出来的挚爱。我们常说,一篇文章写得“有血有肉”,细节就是文章的“血肉”。好的细节,会在聆听者产生倦怠时,将他再次带入故事。被细节牵引的人,聆听的状态都是不一样的。

我们的教育写作中,字里行间应当流溢出的是对学科的热爱、对生命的热爱、对教育的热爱,对心灵生活与精神生活的由衷的热爱!

猜你喜欢

敬畏细节心灵
以细节取胜 Cambridge Audio AXR100/ FOCAL ARIA 906
心灵真正的荒凉来自太多的快感
一些敬畏
留心细节处处美——《收集东·收集西》
唤醒心灵
敬畏先烈
细节取胜
敬畏 果决 笃信
在大地上寻找心灵的栖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