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3种方法检测消化道出血的临床应用比较

2016-05-10杨群芳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6年7期
关键词:化学法消化道例数

杨群芳

(广东省惠州市中医医院检验科,广东惠州 516000)

·临床研究·

3种方法检测消化道出血的临床应用比较

杨群芳

(广东省惠州市中医医院检验科,广东惠州 516000)

目的 评价化学法、血红蛋白免疫法、转铁蛋白免疫法在检测消化道出血中的临床应用中的灵敏度、特异度和抗干扰性。方法 采用化学法、血红蛋白免疫法、转铁蛋白免疫法检测399例消化科患者便隐血,比较其阳性检出率。结果 阴性249例,阳性150例。化学法阳性结果共124例,占总数399例的31.1%,占阳性150例的82.7%;血红蛋白法阳性结果共99例,占总例数的24.8%,占阳性150例的66%。;转铁蛋白法阳性结果共计:112例,占总例数399例的28.1%,占阳性150例的74.7%;血红蛋白法和转铁蛋白法任一种为阳性结果共计:130例,占总例数399例的32.6%,占阳性150例的86.7%。结论 转铁蛋白法对消化道出血的检出率较高;转铁蛋白与血红蛋白同时检测可有效提高消化道出血的阳性检出率。

化学法; 血红蛋白法; 转铁蛋白法; 消化道出血

便隐血检测是诊断消化道出血的常规及重要的手段,然而受到食物、胃酸、肠道菌群和机体代谢等的影响,单一的化学法和血红蛋白法在检测限、灵敏度和特异度上均有一定的局限。文献报道,转铁蛋白法与血红蛋白法同时检测对消化道出血阳性检处率有明显提高。为了探讨化学法、血红蛋白法、转铁蛋白法在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诊断价值,随机选取本院消化科患者粪便样本399例进行检测,其中临床诊断消化道出血阳性病例150例,阴性病例249例。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试剂 珠海贝索公司匹拉米洞化学法隐血检测试剂;广州微米公司血红蛋白,转铁蛋白隐血检测试剂盒。

1.2 患者标本检测 本院消化科患者粪便样本399例,同时用上述3种方法进行检测。

1.3 检测方法 3种检测方法均按照说明书的要求和操作规程进行[1],免疫法阴性而化学法阳性时,将样本稀释一定倍数再用免疫法进行检测。在5分钟内观察结果,严格按照说明书要求进行结果判定。3种检测方法均为阴性则列为阴性结果。

2 结 果

三种方法检测总例数399例,阳性150例,阴性249例。化学法阳性结果124例,占总数399例的31.1%,占阳性150例的82.7%;血红蛋白法阳性结果共99例,占总例数的24.8%,占阳性150例的66%。;转铁蛋白法阳性结果112例,占总例数399例的28.1%,占阳性150例的74.7%;血红蛋白法和转铁蛋白法任一种为阳性结果130例,占总例数399例的32.6%,占阳性150例的86.7%,见表1。

表1 不同检测方法便隐血检测总例数分析

总阳性率=(该方法检测阳性例数÷399)×100%;阳性比例=(该方法检测阳性例数÷150)×100%。

2.1 血红蛋白法检查结果分析 灵敏度=99/(99+31)×100%=76.2%,假阴性率=31/130×100%=23.8%。特异度=249/249×100%=100%,见表2。

表2 血红蛋白法试验结果(n)

2.2 转铁蛋白法检查结果分析 灵敏度=112/(112+18)×100%=86.2%。转铁蛋白法假阴性率=18/133×100%=13.8%。转铁蛋白法特异度=249/249×100%=100%。

表3 转铁蛋白法检查结果

表4 上、下消化道出血阳性检出率统计

2.3 对于上、下消化道出血的阳性检出率

2.3.1 上消化道出血 化学法阳性51例,占83.6%(51/61);血红蛋白法阳性36例,占59%(36/61);转铁蛋白法阳性50例,占82%(50/61);免疫双联法任一种为阳性54例,占88.5%(54/61)。

2.3.2 下消化道出血 化学法阳性15例,占44.1%(15/34);血红蛋白法阳性26例,占76.5%(26/34);转铁蛋白法阳性22例,占64.7%(22/34);免疫双联法任一种阳性34例,占100%(34/34)。

3 讨 论

隐血试验是检测消化道出血的重要方法之一[2]。在隐血的检测中,化学法的原理是基于血红蛋白中的含铁血黄素部分能催化试剂中的过氧化氢,分解释放新生态氧,氧化上述色原物质而呈色,通过呈色的深浅来反映血红蛋白含量的多少。而实际应用中外源性食物和药物对检测结果影响较大,测试前要求测试者控制饮食和药物。其价格低廉、操作方便,所以很多医院仍然采用,比如匹拉米酮法、邻甲联苯胺法、联苯胺法等。其后普遍应用的是血红蛋白单克隆抗体免疫法,该方法利用抗人血红蛋白与胶体金结合,可检测微量的出血,对人体无症状的消化道微量出血更敏感且不受食物,肉类等的干扰,但大量出血时容易发生前滞反应而造成假阴性结果,也可因药物刺激等因素产生的微量出血而产生阳性反应,因此临床应用有一定的局限性。部分学者对血红蛋白以外的血液成分如转铁蛋白、结合血红素等作为出血示踪物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转铁蛋白具有消化道出血的特异性和对抗细菌分解的稳定性,联合检测血红蛋白和转铁蛋白就能大大减少假阴性反应的出现,提高临床诊断准确率[3]。

从表1~3中化学法、血红蛋白法、转铁蛋白法同时检测的结果可以看出,血红蛋白/转铁蛋白双联法灵敏度较高,血红蛋白法、转铁蛋白法单独检测时不及前两者。对于3种方法的特异性从上表中不难看出,免疫法的结果已明显优于化学法。血红蛋白、转铁蛋白法采用的是人类特异抗原进行反应,所以不受食物、动物血红蛋白及药物等的影响,而化学法不可避免[4]。从表4可以看出,血红蛋白和转铁蛋白法联合检测及单独转铁蛋白法对上消化道出血的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单独的血红蛋白法;血红蛋白法对下消化道出血的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转铁蛋白法,联合免疫法阳性检出率又明显高于单一免疫法。而实际操作中,由于消化道细菌和消化酶的作用相对复杂,血红蛋白或转铁蛋白含量较低时仍有假阴性结果出现,因此要多次多部位取样,结合临床表现进行综合分析。由于临床有部分低蛋白血症患者如肿瘤、肾病、恶病质,其转铁蛋白含量较低[5],易致假阴性,所以为了满足临床的检测需求,我们需要联合检测粪便的血红蛋白和转铁蛋白,对于特殊样本应参考化学法进行综合判断。

[1]叶应妩,王毓三,申子瑜.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M].3版.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310-311.

[2]Lieberman DA.One-time screening for colorectal cancer with combinedfecal occult-blood testing[J].N Engl J Med,2001,345 (8):555.

[3]杨明,丛玉隆,章子其,等.转铁蛋白与血红蛋白同时检测消化道出血[J].临床检验杂志,2003,21(1):83-84.

[4]李林海,黄晓燕,张云虎,等.三种粪便隐血试验试剂实验效果观察[J].临床检验杂志,2004,22(2):113.

[5] Finlay A,Macrac D,James B,et al.Rolationship bot-woon ptters of Bleeding and Hemoccult sensitivity in patients with Colorectal Cancers or Adenomas[J].Gastoren Terology,1991,82(1):89-91.

10.3969/j.issn.1673-4130.2016.07.0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4130(2016)07-0989-02

2015-10-28)

猜你喜欢

化学法消化道例数
驴常见消化道疾病的特点及治疗
人工膝关节翻修例数太少的医院会增加再翻修率:一项基于23 644例的研究
尿液干化学和尿有形成分分析显微镜复检的比较
湿化学法合成Ba(Mg(1-x)/3ZrxTa2(1-x)/3)O3纳米粉体及半透明陶瓷的制备
更正
无酶光电化学法快速检测酒类中的乙醇含量
患者术后躁动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Dieulafoy病变致消化道大出血的急救及护理
浅析造林整地与植树造林的方法
眼外伤迟发性继发青光眼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