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血培养实施全面质量控制前后结果分析

2016-05-10朱中华张茂海张桂花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6年7期
关键词:病原菌控制措施阳性率

朱中华,张茂海,张桂花

(大冶市人民医院检验科,湖北大冶 435100)

·论 著·

对血培养实施全面质量控制前后结果分析

朱中华,张茂海,张桂花

(大冶市人民医院检验科,湖北大冶 435100)

目的 通过对血培养实施全面质量控制措施,观察血培养实施前、后的结果变化。方法 对进行质量控制措施前一年的血培养结果与进行质量控制措施后1年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对血培养进行质量控制措施后,血培养的阳性率升高2.4%、污染率下降8.6%。结论 通过对血培养实施全面质量控制可提高血培养阳性率、降低血培养污染率。污染菌的判定,一定结合实验室检查资料和患者临床情况。确保为临床提供准确、有效的抗菌药物。

血培养; 全面质量控制; 阳性率; 污染率

血培养是菌血症、败血症诊断的重要依据和惟一确诊手段,血培养的假阳性或假阴性都会给临床的诊断和治疗带来困扰。如何提高血培养的阳性率、降低污染率、准确、快速的提供血培养的报告,为血流感染病原学诊断的治疗提供有效的实验室依据,是临床医生、护理人员、院感人员及微生物实验人员共同探讨和关注的问题。近几年来,血培养阳性率一直在8%左右,与文献[1-3]报道的相差较大,为了解其原因,通过查阅CLSI M47-A及相关文献资料[4-9],确定全面质量控制措施,对血培养实施全程质量控制措施前、后1年的结果进行分析,具体分析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标本来源 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本院住院部采集的所有血培养标本。

1.2 质量控制措施 本院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所有的血培养由护士、医生和检验人员自行控制。2014年1月开始对全院参与血培养的医生、护理人员及检验人员进行相关培训并按血培养的全面质量控制措施进行实施。具体质量控制措施如下:(1)分析前质量控制:患者评价、试验的选择和申请、标本的采集、运输、接收与处理。①医生根据病情或其他辅助检查结果,申请所需的血培养试验,对特殊的血培养要求进行标注。②标本采集、运输。采集时机:细菌通常在寒战和发热前1 h入血,此时为采集血培养标本进行病原菌培养的最佳时机。若患者已行抗菌药物治疗,则应选择含有抗菌药物吸附物的培养瓶,并在下一次抗菌药物应用前采血培养。采集部位及瓶数。成人从两侧上肢静脉采血,至少做到一套“双侧双瓶”,双瓶为1瓶需氧瓶和1瓶厌氧瓶,必要时从下肢静脉采血做第2套。③皮肤及血培养瓶的消毒。使用碘酊、碘伏或洗必泰作为血培养的皮肤消毒剂,碘酊的作用时间不能少于30 s,碘伏作用1.5~2.0 min。洗必泰的作用时间和碘酊一样,但是没有过敏反应,因此不必擦去,但不能用于小于2个月的婴儿。血培养瓶的橡皮塞需使用75%乙醇消毒并干燥,然后再进行穿刺部位的皮肤消毒。严格无菌操作,不允许在皮肤消毒后用手接触待穿刺部位。④采血量要求。成年患者推荐的采血量为20~30 mL,每套不少于10 mL,每瓶不少于5 mL。婴幼儿患者推荐的采血量应少于患儿总血容量的1%,每瓶不少于2 mL。⑤标本的运输。血培养应在2 h内完成采集和运输。⑥标本的接收与处理:对患者资料、培养瓶数、血量进行核对,并在30 min内上机。(2)分析中质量控制:微生物培养的检测程序、分离培养、分级报告制度、药敏试验、试验的验证、解释检测结果、室内质控、室间质控。(3)分析后质量控制:结果的报告、样品的处理、污染菌的判断、临床的联系与沟通、患者的疗效反馈。

1.3 仪器与试剂 Bacte/Alert 3D全自动血培养仪,成人需氧瓶、厌氧瓶、儿童瓶、二氧化碳孵育箱、ATB鉴定仪、Oxiod药敏纸片。

1.4 方法 凡血培养仪自动报告阳性后,及时转种血平板、巧克力平板,然后置35 ℃二氧化碳培养箱24 h。并在转种同时做涂片革兰染色。培养出的细菌鉴定采用法国梅里ATB板条及其配套试剂进行细菌鉴定。质控菌株为大肠埃希菌(ATCC25922)、铜绿假单胞菌(ATCC27853)、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

1.5 统计学处理 病原菌菌谱的分析应用WHONET 5.4软件,同一患者的相同菌株作一次分析。用SPSS19.0软件对前后一年数据进行分析,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血培养阳性瓶的检出率 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年送检血培养标本2 181份,172份分离到病原菌,阳性率为7.9%。其中成人瓶共计1 025份,70瓶分离出病原菌,阳性率为6.8%;小儿瓶1 156份,102瓶分离出病原菌,阳性率为8.8%。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年送检血培养标本3 556份,368份标本分离到病原菌,阳性率为10.3%。其中成人标本共计1 867份,177份标本分离出病菌(如果患者的单瓶或多瓶都是阳性,均只统计为1份),阳性率为9.5%;小儿瓶共计1 689份,191份分离出病原菌,阳性率为11.3%。对血培养实施全程质量控制前、后血培养阳性率有明显提高(P<0.05),其中成人血培养阳性率有显著提高,增加了2.7%(P<0.05);小儿血培养阳性率增加了2.5(P<0.05)。

2.2 成人血培养瓶主要病原菌的分布情况 见表1。

表1 成人血培养瓶主要病原菌的分布[n(%)]

2.3 儿童血培养瓶主要病原菌的分布情况 见表2。

表2 儿童血培养瓶主要病原菌的分布[n(%)]

2.4 血培养的污染率 血培养的污染菌主要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为主,具体分布情况见表3。

表3 污染菌检出分布情况[n(%)]

3 讨 论

本研究通过对血培养分析前、分析中、分析后进行全面质量控制前后一年的数据比对分析,血培养的阳性率由实施前一年的7.9%增加到实施后一年的10.3%,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国内文献报道基本一致[1-3],对于微生物培养分析前、分析中和分析后质量控制的重要性,多篇文献均有报道,同时也有血培养M47-A指南,按照指南和文献[4-11]要求,制定相关的全面质量控制措施并严格按照标准进行。污染率由实施前一年的 24.4%减少到实施后一年的15.8%,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为主,污染率与CLSI M47-A指南的3%要求还有很大差距,这也将是我们今后工作的重点。由于血培养的污染菌没有一个统一判断的标准,有的学者以大于48 h培养阳性的(CNS)100%为污染菌[12],也有文献[13]报道48 h内有35.8%的CNS为污染。有的以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血培养阳性报警时间三者中单一、两者或者三者联合进行鉴别诊断[14-19],以及一些其他的判定都不能完全有效的进行判定[20],必须根据实验室检查资料和患者临床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再进行判定。要求我们微生物人员和临床进行联系与沟通,包括患者用药后的疗效来验证实验结果的正确性与否。只有这样才能提供准确、有效的实验室报告。

综上所述,实施全面质量控制能够提高血培养的阳性率、降低血培养的污染率;对于污染菌的判定,一定要结合实验室检查资料和患者临床情况;确保为临床提供准确、有效的抗菌药物。

[1]杨敬芳,李继红,王鑫,等.6 445份血培养分离菌的分布特征及耐药谱型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3,13(6):575-577.

[2]叶智颖,吕火祥.550例血培养阳性报警时间与分离菌种类分布的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10):2106-2108.

[3]张小江,徐英春.全自动血培养仪分离株的特征[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4,14(8):952-955.

[4]周庭银,倪语星,王明贵.血流感染实验诊断与临床诊治[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15-70.

[5]覃凌,王慕云.血培养阳性标本的目标性监测与假阳性的控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19):4374-4375.

[6]滕廷波,周宜兰.血培养标本采集质量控制后培养结果的观察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10(8):1008-1010.

[7]赵旺胜,王珏.双侧双瓶血培养在临床应用的初步研究[J].临床检验杂志,2012,30(1):10-12.

[8]曹慧玲,李岷.血培养病原菌分布及污染菌判定的实验室检查[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1,32(18):2067-2068.

[9]蒋伟燕,李方去.需氧与厌氧配对培养在提高血培养阳性率中的优势[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1(3):622-623.

[10]曹慧玲,史恒芳,李岷.浅析微生物检验与临床沟

通的重要性[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3,34(9):1194-1195.

[11]马立艳.加强微生物检验医师与临床医师的有效沟通[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1,32(10):1138-1139.

[12]徐雅萍,罗燕萍,周光.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所致血流感染的相关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6,16(2):224-226.

[13]张红升.血培养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阳性的评价[J].医药论坛杂志,2007,5(1):9-11.

[14]林锦喜,崔敏涛.血清降钙素原与血流感染患者的相关性研究[J].2015,36(1):112-113.

[15]答嵘,吴友伟.血培养实验室污染菌群分布与阳性报警时间的判断[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5,12(18):2647-2653.

[16]刘洋,万腊根,余阳,等.血清降钙素原对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血流感染鉴别诊断的价值[J].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13,13(3):185-189.

[17]关幼华,周金凤,区云枝.血培养菌株分布与阳性报警时间的意义[J].检验医学,2013,28(4):263-266.

[18]王露霞,石凌波.血培养污染菌判定的实验室检查[J].热带医学杂志,2015,15(6):744-747.

[19] 杨朵,胡梅.C-反应蛋白及降钙素原在血流细菌感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22):5632-5634.

[20] 王新.血培养提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阳性,如何判断其临床意义[J].现代医院,2009,12(4):125.

Analysis on results before and after implementing total quality control on blood culture

ZhuZhonghua,ZhangMaohai,ZhangGuihua

(DepartmentofClinicalLaboratory,DayeMunicipalPeople′sHospital,Daye,Hubei435100,China)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hanges of the blood culture results before and after implementing the quality control on blood culture.Methods The blood culture results in 1 year before implementing the quality control and in 1 year after implementing the quality control were performed the contrastive analysis.Results After implementing the quality control on blood culture,the positive rate of blood culture was elevated by 2.4% and the pollution rate was decreased by 8.6% after the quality control.Conclusion Implementing the total quality control on blood culture can improve the positive rate of blood culture and reduces the pollution rate of blood culture.The determination of contamination bacteria must combine the laboratory detection data with the clinical situation for ensuring to provide accurate and effective antimicrobial agents for clinic.

blood culture; total quality control; positive rate; contamination rate

朱中华,男,主管检验技师,主要从事检验医学研究。

10.3969/j.issn.1673-4130.2016.07.0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4130(2016)07-0933-03

2015-11-10)

猜你喜欢

病原菌控制措施阳性率
杧果采后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致病力研究
给排水工程招投标阶段中的造价控制措施
建筑安装工程预结算造价控制措施
抗核抗体谱IgG 检测在自身免疫疾病中的应用分析
多重荧光定量PCR快速检测6种常见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
大型公司财务预算与控制措施探讨
MALDI-TOF MS直接鉴定血培养阳性标本中的病原菌
不同类型标本不同时间微生物检验结果阳性率分析
浅析土建工程造价控制措施
肌电图在肘管综合征中的诊断阳性率与鉴别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