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尿液干化学检测尿隐血与镜检尿有形成分红细胞的评价

2016-05-10朱群英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6年7期
关键词:化学法显微镜符合率

朱群英

(上海市奉贤区中心医院检验科,上海 201400)

·经验交流·

尿液干化学检测尿隐血与镜检尿有形成分红细胞的评价

朱群英

(上海市奉贤区中心医院检验科,上海 201400)

目的 研究尿液干化学检测隐血结果与显微镜镜检有形成分红细胞结果的的符合情况,探讨尿液干化学干化学法与尿液有形成分红细胞镜检的方法学评价。方法 通过尿液干化学检测和显微镜检查检测1 227例相同标本,对2种方法测得尿液镜检有形成分红细胞的结果阳性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 227例尿液干化学检测隐血阳性297例,经显微镜复查有形成分红细胞阳性188例,阴性109例;尿液干化学检测尿隐血阴性930例,显微镜复查有形成分红细胞阳性26例,阴性904例。2种方法阳性符合率63.3%,阴性符合率97.2%。再抽取此1 227例尿液中肾内科、泌尿外科与妇科的结果进行进一步比较,肾内科阳性符合率为75%,阴性符合率为89.4%;泌尿外科阳性符合率为78.2%,阴性符合率为95.2%;妇科阳性符合率为75.7%,阴性符合率为93.3%;说明两者并不完全存在相对应关系,肾内科、泌尿外科和妇科的阳性符合率更高一些。结论 临床上可能出现尿液干化学测定结果与镜检结果不相符的情形,故在实际工作中,尿液干化学筛查不能完全替代有形成分的检测,多采用镜检和尿液干化学相结合进行检测,提高尿液隐血和有形成分红细胞检测的阳性率,以提高准确度和可靠性,为临床提供更加精确的诊断依据。

尿液干化学; 隐血; 显微镜; 镜检尿有形成分红细胞

目前,尿液干化学已成为检验科的常规仪器,尿干化学法已被各实验室广泛采用且发展成为最成熟的筛查方法之一。其具有操作快捷、简便等优点,但试纸条检测中由于方法学的限制,干扰因素较多。尿液干化学法和镜检法二者符合率已成为检验和临床工作者关心的热点话题。为合理评价这2种方法,本研究对1 227例标本进行尿干化学法以及显微镜镜检相结合来比较。

1 资料与方法

1.1 标本来源 标本来自本院2015年7月门诊就诊患者的随机新鲜尿液标本1 227例。

1.2 仪器与试剂 奥林巴斯(CX21FS1C)双目生物显微镜,仪器:美乔Mejer-600I 尿液干化学,试纸条:美乔Mejer-600I 尿液干化学配套试纸条(Mejer-11SL,100人例/筒)。质控品:上海伊华尿液质控品。

1.3 检测方法 干化学法严格按说明书操作且每日质控为在控。将试纸条充分侵入检测尿标本2 s,在滤纸上吸去多余残渣,然后置于尿液化学干化学上检测,仪器自动测试并打印出结果。检测结果以-、+/-、+、++、+++表示。仪器检测完毕同时进行显微镜检测:取混合尿标本10 mL于试管中,以1 500 r/min离心5min,弃去上清液,留取0.2 mL。混匀后,高倍镜检红细胞。镜下观察10个视野,RBC>3个/高倍视野为阳性结果, RBC≤0~3个/高倍视野为阴性。

2 结 果

尿液干化学检测1 227例尿标本,检测结果隐血阳性297例(包括+/-、+、++、+++),经显微镜复查阳性188例,阴性109例;隐血阴性930例,显微镜复查红细胞阳性26例,阴性904例。2种方法阳性符合率63.3%,阴性符合率97.2%,见表1。

表1 1 227例尿液的分析仪检测隐血结果和镜检

-:阴性;+/-:可疑;+:阳性。

其中196例肾内科尿液标本,尿液干化学检测结果隐血阳性92例(包括+/-、+、++、+++),经显微镜复查阳性69例,阴性23例;尿液干化学检测结果隐血阴性104例,显微镜复查红细胞阳性11例,阴性93例。2种方法阳性符合率75.0%,阴性符合率89.4%,见表2。

44例泌尿外科尿液标本,尿液分析仪检测结果隐血阳性23例(包括+/-、+、++、+++),经显微镜复查阳性18例,阴性5例;尿液分析仪检测结果隐血阴性21例,显微镜复查红细胞阳性1例,阴性20例。2种方法阳性符合率78.2%,阴性符合率95.2%,见表3。

156例妇科尿液标本,尿液干化学检测结果隐血阳性66例(包括+/-、+、++、+++),经显微镜复查阳性50例,阴性16例;尿液干化学检测结果隐血阴性90例,显微镜复查红细胞阳性6例,阴性84例。2种方法阳性符合率75.7%,阴性符合率93.3%。见表4。

表2 196份肾内科尿液的分析仪检测隐血结果

-:阴性;+/-:可疑;+:阳性。

表3 44例泌尿外科尿液的分析仪检测隐血

-:阴性;+/-:可疑;+:阳性。

表4 156例妇科尿液的干化学检测隐血结果和镜检尿

-:阴性;+/-:可疑;+:阳性。

3 讨 论

尿液有形成分红细胞检查对各种泌尿系统疾病如外伤、结石、肿瘤;肾脏疾病如肾小球肾炎、尿毒症;妇科炎症等具有诊断意义。根据尿液有形成分红细胞的形态可对肾源性或非肾源性血尿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一定的价值。上泌尿道出血时红细胞形态往往缩小、变形或只剩下胞影。肾小球出血者,80%以上的红细胞有多形性改变,肾小球除外出血时,红细胞形态多正常或仅有中空现象。妇科患者检查尿液时要防止月经的流入,尽量等月经干净后作尿检。

从表1可以看出,尿液干化学检测尿液中隐血与显微镜检测的阴性符合率是97.2%,阳性符合率63.3%,又从表2~4看出肾内科阳性符合率为75%,阴性符合率为89.4%;泌尿外科阳性符合率为78.2%,阴性符合率为95.2%;妇科阳性符合率为75.7%,阴性符合率为93.3%;其阳性符合率更高一些。尿液干化学检测尿隐血阳性结果明显高于显微镜检查[1]。显微镜检测法是尿有形成分红细胞检测的参考方法,通过离心尿液,取其沉渣,显微镜下直接计数红细胞[2]。干化学法检测尿隐血的原理是血红蛋白的亚铁血红素具有过氧化物酶的特性,促使试纸中的枯烯过氧化羟基异丙苯分解产生新生态氧,氧化联苯胺产生蓝色,所以既可以检测完整的红细胞,又能测定游离血红蛋白。虽然,干化学法不能完全替代尿显微镜法对有形成分红细胞的检测,但可弥补镜检不能检出的被破坏的红细胞,该方法可作为红细胞镜检的筛选法。但要注意方法的敏感性,使假阳性率控制在最低水平,以防止漏诊。美国临床检验标准委员会(NCCLS)提供3条干化学筛检后镜检的标准:(1)医师提供要求;(2)患者的病情或其他检查结果的需要;(3)尿液的任何一项物理化学检查不正常[3]。凡符合其中一项须镜检,干化学检查可以作为筛选手段,但必须遵守筛选标准,同时进行显微镜检查。

引起两种方法不一致的因素有:尿液干化学测定尿中隐血时,因为放置时间过长的尿液中红细胞的破碎而导致干化学法尿隐血阳性而镜检红细胞阴性的结果;肾病患者的尿液红细胞在肾脏或泌尿道破坏或尿比密过低,尿pH值偏高,可以造成红细胞干化学法测定出现阳性[4],反之,当镜检阳性而干化学隐血阴性时,则可能因某些还原性物质存在而致假阴性。如尿中大量的维生素C存在,可以发生竞争性抑制反应致干化学法产生假阴性。尿液干化学检测尿隐血灵敏度高,可以快速地反映血红蛋白或红细胞存在,但结果受试纸条和干化学仪器稳定性等诸多因素影响,而镜检作为参考方法可以排除干化学法检测中的假阳性和假阴性结果,且可发现沉渣中的白细胞、上皮细胞、管型、结晶、真菌等有形成分,可以弥补干化学方法学的不足[5]。在实际工作中,尿液干化学检测尿隐血阳性、显微镜有形成分红细胞检查阴性时,也不能一概认为是假阳性,需对肾脏疾病、泌尿系统疾病和蛋白质阳性和pH值过低患者的尿液采用金标免疫法验证干化学法筛查结果是否准确。

总之,尿液分析仪干化学检测结果在日常工作中需与显微镜有形成分检查相结合,提高检测的准确度和灵敏度,才能为临床提供精准、可靠的分析结果。对2种方法检验结果有明显矛盾和重大差异时,需检验者综合分析相关检测参数,结合必要时及时联系临床医师共同探讨,客观合理的解释试验结果是检验科义不容辞的责任。

[1]杨珊珊,王崇德.尿干化学检测红细胞与镜检红细胞结果对比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19(23):2496-2497.

[2]叶应妩,王毓三,申子瑜.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M].3版.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133-136.

[3]李小龙,陈晓东,舒旷怡.尿中红细胞形态镜检和MCV测定及临床意义[J].临床检验杂志,2004,229(1):39-40.

[4]王开萍.尿镜检法在尿液检测中的重要性[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3(1):65-66.

[5]丛玉隆.尿液沉渣标准化的建议[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2,25(4):249-250.

10.3969/j.issn.1673-4130.2016.07.0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4130(2016)07-1005-02

2015-10-26)

猜你喜欢

化学法显微镜符合率
《用显微镜看大象》
Beta-blocker therapy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renal dysfunction and heart failure
你会使用显微镜吗
尿液干化学和尿有形成分分析显微镜复检的比较
显微镜
湿化学法合成Ba(Mg(1-x)/3ZrxTa2(1-x)/3)O3纳米粉体及半透明陶瓷的制备
CT与MRI在宫颈癌分期诊断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无酶光电化学法快速检测酒类中的乙醇含量
CT、MRI在眼眶海绵状血管瘤与眼眶神经鞘瘤影像学鉴别诊断中的研究
显微镜下看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