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戴明循环在病案回收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2016-05-06叶细珍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6年4期
关键词:应用价值

叶细珍



戴明循环在病案回收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叶细珍

【摘要】目的 探讨戴明(PDCA)循环在病案回收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选取实施PDCA循环前2013年1—12月广东省河源市龙川县中医院收治的11 258例患者病案资料,收集实施PDCA循环后2014年1—12月我院收治的12 035例患者病案资料,比较PDCA循环前后病案回收率、甲级病案率。结果 2014年病案3 d回收率、7 d回收率、甲级病案率均明显高于2013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在病案回收管理中应用PDCA循环法,可明显提高病案回收率,改善病案质量。

【关键词】戴明循环;病案回收管理;应用价值

广东省河源市龙川县中医院,广东河源 517300

出院患者的病案回收是病案管理工作中的重点,能否及时将病案回收归档是确保病案完整保存的基础,但由于各种因素影响,在实际工作中病案回收工作往往十分拖沓,直接影响着病案资料转化为医疗信息。PDCA循环又称戴明环,是由美国戴明博士提出的一种质量管理系统,包括计划阶段(Plan,P)、执行阶段(Do,D)、检查阶段(Check,C)、总结处理阶段(Action,A)[1]。本研究就PDCA循环在病案回收管理中的应用价值进行探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选取实施PDCA循环前2013年1—12月我院收治的11 258例患者病案资料,其中男5736例,女5522例,年龄4~81岁,平均(47± 11)岁,住院时间5~35 d,平均(13±4)d;所属科室:内科4852例,普外科3674例,骨科2254例,泌尿科478例。另外,收集实施PDCA循环后2014年1—12月我院收治的12 035例患者病案资料,其中男6118例,女5917例,年龄2~85岁,平均(48± 12)岁,住院时间5~41 d,平均(14±3)d;所属科室:内科5124例,普外科3901例,骨科2415例,泌尿科595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住院时间、所属科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PDCA循环

1.2.1 P阶段 对本院病案回收管理现状进行调查,对各临床科室病案回收率、缺陷返修率、病案首页质量等进行评估,找出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原因进行分析。住院患者数量增加、法律意识欠缺、病案管理人员与临床医师沟通不足、培训不到位、奖惩制度未落实等均是导致病案管理问题出现的原因。根据上述情况严格按照卫生管理部门《病历书写基本规范》的要求制订病案回收管理计划[2]。

1.2.2 D阶段 依据《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规定》,建立健全病案回收管理制度、病案首页管理办法、奖惩制度等,使病案回收管理有法可依。加强科主任在病案书写环节的监控作用,督促各级医师及时、真实、正确地完成诊疗记录,使合格病案在规定时间出科归档。医务科定期对病案进行现场抽查,发现问题后责任到人,限期整改[3]。

加强对病案管理人员专业知识和法律知识的培训,并协同医务科对医师进行培训,将临床常用的诊断名称与ICD-10诊断编码建立对照目录,发放至各科室,以便查阅。将病案首页中常见的共性错误作为典型案例讲解,降低病案首页返修率。定期邀请法律专家对典型医疗纠纷案例进行解析,以提高医师的法律意识[4]。

病案管理人员应加强与医师的沟通,对到期未回收病案、回收病案内容有缺项者及时反馈,督促医师修正。将病案回收情况纳入科室绩效考核,逾期未回收者扣主要责任人和上级医师的绩效工资。收到病历缺陷通知单未及时修正者扣主要责任人的绩效工资。病案管理人员对病案缺陷未登记、未发放修正通知或催交通知者扣款到责任人。每月对病案回收率、病案首页质量优秀者予以奖励,并作为晋升职称的考评指标之一[5]。

1.2.3 C阶段 实施PDCA循环法6个月后,对临床各科室病案回收情况进行检查,将检查结果作为持续改进依据。实施PDCA循环法后病案回收率明显上升、缺陷返修率明显下降、病案首页质量评分明显提高,但仍存在3级医师缺签、漏签名、检查报告单缺失等现象,提示下一阶段的整改目标以病案出科前自查、终审、收集为主,确保完整、合格的病案出科,避免发生医疗纠纷因病案不合格而给医院造成损失[6]。

1.2.4 A阶段 及时总结病案管理经验,巩固已取得的成绩。比较实施PDCA循环前后病案问题数量,在今后的工作中实施3级质量监控,包括以医师自查为主的基础质量监控、各科室内部、医院质量监控部门的过程质量监控、患者出院后的终末质量监控。重视病案管理工作,在卫生管理部门制定的《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规定》指导下结合本院实际情况,做好病案管理工作。

1.3 观察指标 比较PDCA循环前后病案回收率、甲级病案率。采用住院病案质量评价表对病案质量进行评价,其中评分≥85分为甲级,70~84分为乙级,60~69分为丙级。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014年病案3 d回收率、7 d回收率、甲级病案率均明显高于2013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 实施PDCA循环前后病案回收情况及甲级病案情况比较[例(%)]

3 讨论

我国卫生管理对出院病案的完成时限制定了明确要求,但在实际工作中部分医师常不能在规定时限内完成病案书写,其与我国医疗行业人力资源紧张相关。临床医师不仅担负着门诊、住院、手术等工作,还承担着一定的教学任务等工作,忽略了病案书写的时限性和病案质量。且部分医院对病案完成时限的具体管理流程存在缺陷,领导不重视病案管理工作,导致未严格规范医师行为,造成病历资料流转秩序混乱、病案回收不及时。病案科工作效率低下,严重影响病案及时归档,无法保证数据统计的及时性和准确性,一旦发生医疗纠纷,会给医院造成较大安全隐患。

PDCA循环运用先进管理理念进行病案回收管理,改变了传统的重医疗、轻病案的观念,通过P、D、C、A循环,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及时、优质的病案不仅可以保证患者的合法权利,还有利于保护医务人员的自身权利,应当将病案回收管理作为医院管理工作的重点。实施PDCA循环管理可有效提高病案回收管理工作效率,改变传统病案无法及时回收,促进病案室工作流程程序化、条理化,确保病案及时归档,首页及时录入,有利于保障数据准确性、及时性。另外,在实施PDCA循环后,可明显提高出院病案归档率,缩短复印或病案查找时时间,避免患者长时间等候带来的纠纷。

本研究结果表明,实施PDCA循环后病案3 d 和7 d的回收率以及甲级病案率均明显高于PDCA循环前。提示在病案回收管理中应用PDCA循环,可明显提高病案回收率,改善病案质量。

参考文献

[1] 钟绮玉,张小平,黄洁平.应用PDCA循环法加强基层医院病案质量管理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5,12(15):135-138.

[2] 周晓清,明星辰,梅正平,等.PDCA循环法在病案回收管理的应用[J].中国病案,2014,15(10):11-13.

[3] 李丽星,洪嘉铭,梁瑜,等.出院病案回收管理系统的应用[J].中国病案,2012,13(4):48-49.

[4] 陈美笑,卢振辉.PDCA在病案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病案,2014,15(8):7-9.

[5] 杜静,阎莉,张菊芬,等.病案回收管理信息系统的使用对病区工作的影响研究[J].中国数字医学,2014,9(8):116-117.

[6] 曾程慧,陈才寿,张敏,等.PDCA循环法在病案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病案,2015,16(5):10-12.

【中图分类号】R197.323.1

【文献标志码】A 【DOI】10.12010/j.issn.1673-5846.2016.04.095

猜你喜欢

应用价值
企业金融管理应用价值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