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丹参川穹嗪注射液辅助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2016-05-06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6年4期
关键词:不稳定型心绞痛安全性有效性

边 丽



丹参川穹嗪注射液辅助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边 丽

【摘要】目的 探讨丹参川穹嗪注射液辅助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3年7月至2015年6月在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敬仲卫生院住院治疗的8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抗凝、调脂、扩血管等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丹参川穹嗪注射液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次数、疼痛持续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心绞痛发作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疼痛持续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丹参川穹嗪辅助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且无明显不良反应,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用药方案。

【关键词】丹参川穹嗪注射液;不稳定型心绞痛;有效性;安全性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敬仲卫生院,山东淄博 255416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是我国基层医院慢性病管理的重点疾病之一[1],近年来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不稳定型心绞痛是CHD发作时的一种常见症状,系因急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导致心肌出现暂时性缺血缺氧,从而诱发以心前区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综合征,极易演变成心肌梗死,甚至危及患者生命,故探寻一种安全有效的药物治疗方案非常重要。本研究就丹参川穹嗪注射液辅助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进行探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7月至2015年6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8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为研究对象,均符合2002年《不稳定型心绞痛诊断和治疗建议》制定的不稳定型心绞痛相关诊断标准[2]。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2例。观察组患者中,男25例,女17例,年龄49~70岁,平均(60±7)岁,病程3~12年,平均(7±3)年;对照组患者中,男26例,女16例,年龄51~71岁,平均(61±6)岁,病程4~11年,平均(6±4)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排除标准 ①合并严重心、肝、肾、肺功能不全、恶性肿瘤及糖尿病;②稳定型心绞痛;③伴有脑出血或脑出血倾向;④精神疾病及老年痴呆;⑤过敏体质;⑥伴有不能控制的高血压,血压>24/14 kPa。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抗凝、调脂、扩血管等常规对症治疗,包括肠溶阿司匹林、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及他汀类药物等,同时伴高血压、高血糖患者行降压、降糖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丹参川穹嗪注射液(吉林四长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2026448,规格:5 ml/支)进行治疗,将丹参川穹嗪注射液10 ml溶于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中静脉滴注,1次/d,注意静滴速度不宜过快。两组患者均治疗2周,治疗期间患者心绞痛发作时予以硝酸甘油片舌下含化治疗。

1.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次数、疼痛持续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5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心绞痛症状基本消失,心电图显示原有ST段压低及T波倒置恢复正常;有效:心绞痛发作次数较治疗前减少>50%;无效:心电图ST-T段无明显改变,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30%,甚至发生心肌梗死或猝死[3]。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6 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2.2 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次数及疼痛持续时间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心绞痛发作次数及疼痛持续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心绞痛发作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疼痛持续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次数及疼痛持续时间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次数及疼痛持续时间比较(±s)

注:t1、P1表示观察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t2、P2表示对照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心绞痛发作次数(次/d) 疼痛持续时间(min/次)对照组 42  4.2±1.4  1.4±0.6 15.2±2.5  7.7±2.4观察组 42  4.3±1.3  0.8±0.3 14.8±3.0  4.1±1.5 t值    0.232  5.538  0.632  8.374 P值     >0.05   <0.01   >0.05   <0.01 t1、P1   t=16.329,P<0.01  t=20.806,P<0.01 t2、P2   t=11.834,P<0.01  t=14.094,P<0.01

2.3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肾功能均无异常改变,未发现明确与药物有关的不良反应。

3 讨论

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发病机制系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斑块破裂脱落,病变血管痉挛,粥样硬化持续进展加重血管阻塞,血小板黏附、聚集,凝血因子释放激活凝血系统,从而导致血栓形成,受累心肌出现缺氧缺血,心脏功能受损[4]。其中,血小板的黏附聚集及血栓形成是导致不稳定型心绞痛发生及加重的重要因素,因此治疗该病时,在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基础上,应特别重视抗血小板聚集及抗凝治疗。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是一种临床广泛应用的中药复方制剂,其主要成分为丹参及川芎嗪。其中,丹参的主要成分包括原儿茶醛、丹参素及丹参酮等,具有抗缺氧缺血、抗血栓形成、保护血管内皮细胞、改善微循环的作用[5]。川芎嗪的主要成分为4-甲基吡嗪,具有抗血小板凝集、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从而改善微循环的作用[6]。上述两种药物成分可发挥协同作用,提高治疗效果,起到扩张冠状动脉、增加血流量、降低心肌耗氧量、抗血小板聚集、加速红细胞流速以及降低血液黏度等作用,从而有效改善微循环,缓解心肌缺氧、缺血状态,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7]。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心绞痛发作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疼痛持续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均未发现明确与药物有关的不良反应。提示丹参川穹嗪辅助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且无明显不良反应,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用药方案。

参考文献

[1] 石亚飞,闫荟,孙世光,等.两种丹参类中药注射剂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系统评价及其药物经济学分析[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4,14(3):287-291.

[2]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不稳定性心绞痛诊断和治疗建议[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2,28(6): 409-409.

[3] 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1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1477-1477.

[4] 张清素.川穹嗪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观察[J].医药论坛杂志,2013,34(12):121-122.

[5] 唐莉,邓力.丹参注射液对血管内皮细胞低氧损伤的保护作用[J].时珍国医国药,2011,22(5):1112-1114.

[6] 黄静.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观察[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3(7):544-546.

[7] 刘宜禄.丹参川穹嗪注射液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5):80,82.

作者简介:边丽(1968.9-),本科学历,主治医师。研究方向:内科慢性疾病

【中图分类号】R541.4

【文献标志码】A 【DOI】10.12010/j.issn.1673-5846.2016.04.045

猜你喜欢

不稳定型心绞痛安全性有效性
两款输液泵的输血安全性评估
新染料可提高电动汽车安全性
某既有隔震建筑检测与安全性鉴定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制造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实现
提高家庭作业有效性的理论思考
加强广播电视信息安全性的思考
平均血小板体积与冠心病相关性分析
麝香保心丸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