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劳拉西泮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伴焦虑症患者的临床疗效

2016-05-06苏彦洲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6年4期
关键词:焦虑症急性心肌梗死老年

苏彦洲



劳拉西泮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伴焦虑症患者的临床疗效

苏彦洲

【摘要】目的 探讨劳拉西泮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伴焦虑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3年6月至2014年7月河北省廊坊市长征医院收治的106例急性心肌梗死伴焦虑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56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联合心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劳拉西泮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症状改善情况、硝酸甘油用量、临床疗效、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心绞痛次数、硝酸甘油用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病情持续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HAMA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焦虑症患者采用常规治疗加劳拉西泮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焦虑症状,减少心绞痛发作次数,临床应用效果明显。

【关键词】劳拉西泮;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焦虑症;临床疗效

河北省廊坊市长征医院,河北廊坊 065000

急性心肌梗死为临床常见急危重症,是在冠状动脉病变基础上出现冠状动脉血供减少或中断,心肌严重缺血时可导致部分心肌急性坏死。据统计,其发病率不断上升,具有较高致死率,常会增加患者心理压力,导致患者出现焦虑情绪,不利于顺利进行治疗以及患者早日康复[1]。本研究就劳拉西泮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伴焦虑症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探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6月至2014年7月我院收治的106例急性心肌梗死伴焦虑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56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患者中,男33例,女23例,年龄60~86岁,平均(72.0±1.1)岁;观察组患者中,男30例,女20例,年龄59~85岁,平均(70.9±1.3)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均符合心肌梗死诊断标准,且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14分,具备典型临床表现,特征性心电图变化,血清心肌坏死标志物水平动态变化;对本研究知情同意,且已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确认。排除标准:精神病史;低血压、心源性休克、心动过缓及传导阻滞;躯体疾病;严重认知障碍;14 d内服用过精神类药物[2]。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包括抗血小板聚集、扩张冠状动脉、抗凝、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调脂稳定斑块等;心理干预:护理人员以娴熟的技术获得患者的信任,针对患者具体情况进行相应心理疏导,使其保持情绪稳定,并给予积极暗示,促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医护人员应主动询问患者症状,介绍病房环境,全面评估其整体情况,包括自理能力、对疾病态度、不适、对疾病的了解、不良情绪、家庭经济条件,加强护患间沟通。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劳拉西泮进行治疗,1~2 mg/d。两组患者均治疗14 d,治疗前后由同一名评定员对患者进行HAMA测评。

1.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症状改善情况、硝酸甘油用量、临床疗效、HAMA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HAMA评分:无抑郁症状:得分低于8分;轻度抑郁:得分为8分及以上;中度抑郁:得分17分及以上;重度抑郁:得分为24分及以上。

1.5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HAMA评分减分率降低50%~75%;有效:HAMA评分减分率降低30%~49%;无效:HAMA评分减分率降低<30%[3]。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6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症状改善情况及硝酸甘油用量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心绞痛次数、硝酸甘油用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病情持续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心绞痛次数、病情持续时间、硝酸甘油用量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心绞痛次数、病情持续时间、硝酸甘油用量比较(±s)

组别 例数 心绞痛发作次数(次)病情持续时间(s)硝酸甘油用量(mg)对照组  56  9.4±1.6  12.5±2.6  4.6±0.4观察组  50  5.6±1.4   8.4±2.3  2.7±0.3 t值    6.6884  5.3021  6.0027 P值     <0.05   <0.05   <0.05

2.2 临床疗效比较 对照组患者中,显效12例,有效8例,无效36例,总有效率为35.7%(20/56);观察组患者中,显效25例,有效17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84.0%(42/50);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HAMA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HAM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HAMA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HAMA评分比较(分,?±s)

2.4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对照组患者中,眩晕7例,观察组眩晕5例,对症治疗1~2周后均消失;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乏力例数分别为4例、3例,均无震颤等锥体外系表现;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焦虑为一种慢性情感障碍,其特征为泛化持久的焦虑紧张,随自主神经活动亢进。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一种常见心理障碍为焦虑,好发于老年患者。相关研究表明[4],焦虑症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的独立危险诱发因素,可提升病死率。急性心肌梗死作为一种严重影响人们生命健康的疾病,临床应引起足够重视,患者入院后,应立即送入至重症监护病房,因患者病情危重,置于一个密闭环境,严格限制探访人数以及自身活动,隔绝与外界联系,此时,患者易产生焦虑情绪[5]。因此,临床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时,应同时重视实施抗焦虑治疗。

临床提出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焦虑症患者时,可采用双心医学模式,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理、心脏两方面入手,躯体用药治疗同时,采用心理评估、心理行为干预措施,实施身心同治,以提高临床疗效。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心绞痛次数、硝酸甘油用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病情持续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分析原因,常规治疗中采用β-受体阻滞剂,可有效减缓心率,减少心肌耗氧量,改善急性心梗症状,提高预后效果。β-受体阻滞剂作为肾上腺素受体阻滞剂,可有效改善患者自主神经功能,具有良好的抗焦虑效果。劳拉西泮为苯二氮䓬类药物,具有抗焦虑、催眠、镇静等作用,其作用效果类似于地西泮,但抗焦虑效果优于地西泮,口服吸收效果良好,用于抗焦虑效果明显。为达到最佳治疗效果,临床医师应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合适剂量,常规为每天2~6 mg,分次用药。因焦虑或暂时性情景压力而引发失眠的患者,每日用药剂量为2~4 mg,一般于睡前服用。针对老年体弱患者,推荐初始用药剂量为每天1~2 mg,并分次用药,根据患者耐受性调整。

劳拉西泮用于治疗老年急性心梗合并焦虑症患者,可在改善患者焦虑症状同时,抑制收缩血管活动物质分泌,降低血管张力,有效改善心肌耗氧量,结合常规药物治疗可提高临床疗效。心理干预是针对患者存在的焦虑等给予有效心理疏导,缓解其不良情绪,以平稳的心态面对治疗。不良情绪可导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产生心理应激,对疾病的康复极为不利,部分焦虑患者还会对疾病治疗丧失信心,以致在治疗过程中出现不遵医嘱、听天由命的心理。通过心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上述不良认知,使其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从而促进其早日康复。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HAMA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提示劳拉西泮可有效患者改善焦虑情况。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劳拉西泮用药安全。

综上所述,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焦虑症患者采用常规治疗加劳拉西泮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焦虑症状,减少心绞痛发作次数,临床应用效果明显。

参考文献

[1] 卢献彬,高吉昌,曹瑞芬,等.右佐匹克隆联合黛力新治疗AMI焦虑、抑郁伴失眠患者的临床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 23(24):2682-2684.

[2] 靳宜静,王勇,尚佳,等.苯二氮䓬类药物对急性心肌梗死伴焦虑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伤残医学,2014,22(6):138-139.

[3] 陈名桂.耳穴压豆缓解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焦虑的疗效观察[J].全科护理,2014,12(34):3179-3180.

[4] 冯莹.黛力新对急性心肌梗死伴情感障碍患者预后的影响[J].医学研究杂志,2014,43(9):121-123.

[5] 孙月英.心理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4,9(10):169-170.

【中图分类号】R542.2+2

【文献标志码】A 【DOI】10.12010/j.issn.1673-5846.2016.04.028

猜你喜欢

焦虑症急性心肌梗死老年
躲进“焦虑症”的刘太太
现代人当警惕知识焦虑症
老年焦虑症应用生物反馈治疗的效果观察
老年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与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关系及护理分析
文拉法辛联合米氮平治疗老年抑郁症的效果及安全性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中医辨证治疗分析
喉罩全麻在老年下腹部短小手术中的应用
人工关节置换和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分析
慢性疲劳综合征与抑郁症焦虑症相关性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