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依达拉奉治疗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

2016-05-06滕秀涵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6年4期
关键词:依达拉奉临床疗效脑出血

滕秀涵



依达拉奉治疗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

滕秀涵

【摘要】目的 探讨依达拉奉治疗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5月在大连市第三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脑出血患者80例,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治疗14 d后的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结果 治疗后,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67.5%,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 d后,治疗组患者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依达拉奉治疗能改善脑出血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临床疗效,使患者早日康复。

【关键词】脑出血;依达拉奉;临床疗效

大连市第三人民医院,辽宁大连 116000

脑出血为神经内科常见疾病,是由于急性脑供血障碍致脑组织发生缺血、缺氧,引起神经元损伤,脑出血患者的死亡率及致残率非常高[1]。既往研究显示,依达拉奉可改善神经功能缺损,在脑出血患者的脑血夜循坏以及神经保护方面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2]。本研究就依达拉奉在脑出血患者中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5月在大连市第三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脑出血患者80例,纳入标准:均为首次发病,并经过头颅CT或磁共振成象(MRI)检查诊断为脑出血;发生脑出血在48 h以内。排除标准:排除存在出血性倾向者以及存在严重的心、肝、肾功能障碍患者。80例脑出血患者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研究组患者中,男18例,女22例,年龄51~70岁,平均(55.2±1.4)岁;脑出血部位:内囊出血15例,丘脑出血10例,脑叶出血8例,桥脑出血4例,小脑出血2例,脑室出血1例;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为(12±4)分。对照组患者中,男20例,女22例,年龄50~73岁,平均(53.2± 2.1)岁;脑出血部位:内囊出血16例,丘脑出血9例,脑叶出血6例,桥脑出血4例,小脑出血3例,脑室出血2例。NIHSS评分为(13.1±2.5)分。所有患者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脑出血部位及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尽量减少或避免搬动患者,以免加重脑出血。及时有效地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呕吐物和口腔分泌物,防止患者发生窒息;立刻给予吸氧,氧流量为每分钟2~4 L。控制患者的血压,降低颅内压,以改善脑水肿,可给予20%甘露醇250~500 ml快速滴注,4~6 h/次。观察患者并注意补充钾盐,输液量为每日1500~2500 ml。

1.2.2 研究组 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济南中科化工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130612,批号:20140317)治疗,30 mg/次,2次/d,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中静脉滴注,在30 min内滴完,14 d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临床疗效。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14 d后的临床疗效,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4 d的NIHSS评分。

1.4 疗效判定标准[3]显效:头痛、呕吐、眩晕症状明显减轻,经头颅CT与MRI检查显示脑部出血量明显减少;有效:呕吐减少,头痛及眩晕症状减轻,经头颅CT与MRI检查显示脑部出血量有减少;无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改善不明显或加重。治疗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4.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67.5%,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2.2 NIHSS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 d后,治疗组患者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4 d后NIHSS评分比较(分,±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4 d后NIHSS评分比较(分,±s)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14 d后对照组  40  13.1±2.5  9.5±2.3研究组  40  12.1±4.1  5.2±3.2 t值    1.267  6.818 P值     >0.05   <0.05

3 讨论

近年来,脑出血患者的发病率呈逐年升高的趋势,而大部分脑出血患者发病后意识尚清醒,只有小部分患者可能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一般患者的临床生命体征未发生明显改变[4]。如果脑出血患者的大脑半球出现大面积的梗死、缺血,严重者可影响患者的间脑和脑干发挥功能,脑出血患者发病后不久将会出现意识障碍,甚至出现脑疝,进而死亡。然而,脑出血是由于多种因素和机制共同作用而影响的结果,其发病原因主要有血管病变因素、血液成分因素、血液灌流因素等。一旦发生脑出血,需要及时有效地进行早期止血治疗,尽可能早期恢复缺血半暗带的缺血、缺氧状态[5]。由于大部分脑出血患者错过了最佳溶栓治疗时间,故只能采用药物保守治疗。脑出血患者在救治时,应该及时有效地使患者的呼吸道保持通畅,可以减少患者的脑组织断流,并及时进行吸氧,减缓出血的增加,以防止患者发生窒息及死亡。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治疗可以帮助减少大脑内血栓的形成,极大地减少脑膜受到出血部分血液的刺激,并降低颅内压的持续增高,还可以改善患者的意识模糊。

依达拉奉属于一种自由基清除剂,是一种具有强效的脑保护剂。实验研究提示,大鼠在缺血、缺氧再灌注后静脉滴注依达拉奉,可以有效地阻止大鼠脑出血的快速进展,还可以有效地缓解大鼠脑部的神经症状,抑制脑部组织的迟发性神经元死亡[6]。同时,依达拉奉还具有抗氧化作用,可以抑制脑出血部分周围局部脑血流量减少,改善患者神经症状,从而抑制脑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神经细胞的氧化损伤,减少出血,恢复脑部组织功能。本研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采用依达拉奉能改善脑出血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临床疗效,改善神经功能缺损,使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 谭智芳.依达拉奉在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11):228-229.

[2] 康玲,王伟伟,赵掌权.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出血70例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5,18(4):107-107.

[3] 王志强,葛宏宇.依达拉奉治疗脑出血的疗效[J].中国实用医刊,2015,42(14):33-34.

[4] 吉空军.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7(14):20-21.

[5] 杜晓光.依达拉奉治疗急性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疗效观察[J].现代医学,2015,2(2):56-58.

[6] 高占堂.依达拉奉治疗脑出血临床疗效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电子版),2014,2(9):102-103.

作者简介:滕秀涵(1981-),硕士学位,主治医师。研究方向:脑血管病及帕金森病

【中图分类号】R743.34

【文献标志码】A 【DOI】10.12010/j.issn.1673-5846.2016.04.025

猜你喜欢

依达拉奉临床疗效脑出血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扩大翼点入路改良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并脑疝疗效观察
依达拉奉对短暂性脑缺血的干预效果观察
浅析血塞通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
疏血通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分析
尤瑞克林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
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临床分析
微创手术治疗胃溃疡42例临床分析
研究腹腔镜在早期卵巢癌分期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早期应用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