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气虚血瘀型脑中风恢复期患者的临床疗效

2016-05-06金建哲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6年4期

金建哲



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气虚血瘀型脑中风恢复期患者的临床疗效

金建哲

【摘要】目的 探讨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气虚血瘀型脑中风恢复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2月至2015年3月沈阳市第七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气虚血瘀型脑中风恢复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对症治疗,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肢体功能评分(FMA)及Barthel指数。结果 治疗8、12周后,试验组患者的FM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治疗后4、12周,试验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气虚血瘀型脑中风恢复期患者,可以有效改善其肢体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疗效明显。

【关键词】补阳还五汤加减;气虚血瘀型;脑中风恢复期

沈阳市第七人民医院,辽宁沈阳 110003

缺血性脑卒中又名脑中风,为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具有起病急、病死率高的特点,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1]。多数患者预后多伴有偏瘫以及肢体行动障碍,严重影响其生命质量。因此,寻求有效的治疗方法一直是临床工作的重点,本研究就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气虚血瘀型脑中风恢复期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探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2月至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70例气虚血瘀型脑中风恢复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中,男18例,女17例,年龄46~74岁,平均(56.3±2.3)岁;基础疾病:高血压13例,糖尿病7例,高血脂5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10例。试验组患者中,男20例,女15例,年龄45~74岁,平均(56.0±1.8)岁;基础疾病:高血压12例,糖尿病9例,高血脂4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1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基础疾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年龄40~80岁;病程<14 d;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为4~24分;可按时服用中药;自愿参与本研究,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1.3 排除标准 心脏病、恶性肿瘤以及其他重要器官衰竭;神志异常,不能正确表达以及回答问题;蛛网膜下腔出血、短暂性脑缺血引起的脑梗死。

1.4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控制血压、血脂、血糖、抗血小板聚集等常规对症治疗,根据Barthel指数进行相对应康复治疗,主要内容:下肢抬起训练、坐卧转移训练、关节活动训练及配合电针治疗等。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方剂组成:黄芪20 g、当归12 g、川芎10 g、桃仁10 g、红花8 g、赤芍8 g、地龙8 g,水煎服300 ml,1剂/d,分2次口服。两组患者均治疗4周。

1.5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肢体功能评分(FMA)及Barthel指数。FMA评分:总分100分,上肢总评分为66分,下肢总评分为34分,分值越高表明患者肢体功能恢复越佳。Barthel指数:>60分:完成日常活动需部分帮助;41~60分:完成日常活动需要帮助;<40分:重度活动障碍,需服侍[2]。

1.6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FMA评分比较 治疗前及治疗后1、4周,两组患者的FMA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8、12周后,试验组患者的FMA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MA评分比较(分,?±s)

2.2 治疗前后Barthel指数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12周,试验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Barthel指数比较(分,?±s)

3 讨论

中风是由于大脑神经受损导致神经系统代谢紊乱,临床上患者均会有不同程度的脑水肿或脑栓塞等症状[3]。虽然,对于脑中风的诊断以及治疗技术不断提高,但脑中风后偏瘫仍然是我国主要的致残原因,严重危害着人类的身体健康[4]。

祖国医学认为,气血不和,百病由生,气血变化是疾病发生的基础。脑中风主要是由于年过四十,气血渐衰,平素饮食不节、情志不畅导致五脏功能亏虚,血液运行迟缓,遇阻脑络导致脑失所养,神明失守,清窍不通。补阳还五汤是治疗气虚血瘀型脑中风恢复期患者的首选方剂。相关文献报道,补阳还五汤可以明显改善缺血性脑中风患者的脑功能,降低颅内压、保护脑细胞、促进神经功能恢复[4]。补阳还五汤益气活血通络,是治疗中风后气虚血瘀的代表方剂。方中黄芪为君药,可大补元气,气行则血旺,瘀血祛,经络通。当归活血补血,有化瘀不伤血之妙为臣药。川芎、桃仁、红花活血祛瘀,赤芍清热凉血、散瘀止痛,地龙可通经络,诸药合用具有活血化瘀、祛痰通络之效,可有效缓解脑中风所致的肢体活动不利。现代药理研究显示,活血化瘀药物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清除纤维蛋白原的作用[5]。同时也可降低血液浓度,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6]。黄芪可提高机体应激能力,当归有明显的抗血栓作用。应根据患者病症随症加减,气血亏虚严重患者可以加熟地、阿胶等;肝阳上抗患者加天麻、钩藤;痰浊痰热较甚则加贝母、胆南星、鲜竹沥,其具有豁痰开窍的作用[7]。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8、12周后试验组患者的FMA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且治疗后4、12周Barthel指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采用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气虚血瘀型脑中风恢复期患者可以有效改善其肢体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疗效明显。

参考文献

[1] 靳秀明,郭晓芳,胡翠平.参芪柔脉合剂治疗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疗效分析[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2(17):17-18.

[2] 凡芸,杜兆辉,丁燕,等.Bartliel指数在老年分级护理评估中的应用[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20):4545-4546.

[3] 陈海勇,雷振东.中医综合治疗方案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FMA评分的影响[J].辽宁中医杂志,2014,41(10):2179-2180.

[4] 袁远,徐燕,高旭光.匹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对缺血性卒中患者疗效及安全性的对比研究[J].中华脑血管病杂志(电子版),2014, 8(1):1-2.

[5] 原天香,周志红.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16):3136-3137.

[6] 马国良.针灸结合康复训练在老年脑卒中偏瘫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8):4631-4632.

[7] 施海斌,蒋草.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卒中105例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2,21(1):111-111.

【中图分类号】R255.2

【文献标志码】A 【DOI】10.12010/j.issn.1673-5846.2016.04.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