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单元复习课,如何提高课堂展示环节效益

2016-04-16李春霞

小学教学设计(英语) 2016年1期
关键词:路线环节活动

李春霞

一、引言

展示即展现、显示、摆出来让人看。近年来展示环节在单元复习课中得到广泛运用,是教师检测学生学习效果十分有效的手段这一。小学英语课堂中的展示环节包含个人汇报、两人一组对话、多人一组表演等形式。纵观当今的英语课堂,不论哪种形式的展示环节都会存在这样那样的低效现象。

【案例1】

A教师在执教译林新版《英语》三(下)Unit 6 What time is it?Checkout time&Ticking time板块时设计了以下展示环节。

PPT 呈现 Mike’s Day的相关图片,学生选择一幅图两人一组讨论图中人物的对话内容,其中一组学生的对话如下:

S1:What’s the time?

S2:It’s 7:30.It’s time to have breakfast.

S1:What’s for breakfast?

S2:We have some bread,milk and sandwiches.

S1:Can I have some beer?

S2:Sorry,you can’t.

台上学生在展示时,台下学生的表现分为三种:1.部分学生认真倾听,其中一部分听懂了对话的意思,嗤嗤发笑,另一部分不了解beer的含义,困惑其他同学笑的原因;2.部分学生还在准备自己的对话;3.少数学生似听非听。

【反思】

本环节的低效现象存在于三个方面:1.表演的学生为了哗众取宠,特意增添问句:Can I have some beer?但这句话与Mike的学生身份不符,且与吃早餐这个情境不吻合;2.教师未能在对话展示结束后利用学生生成的课堂资源开展德育渗透,也未能关注台下学生的状态,没有事先布置任务,也没有针对对话内容向倾听的学生提问;3.部分学生并未关注台上同学的表演,有分神现象。在日常教学中,学生展示时我们经常会遇到类似的低效问题。下面笔者将结合本次观摩的校级展示课以及自己的经验积累,分析展示环节低效的主要原因和应对策略。

二、课堂展示环节低效原因分析

展示环节低效的主要原因可以从表演者和倾听者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1.表演者的低效表现在两个方面。部分学生因为英语基础薄弱、语言表达有障碍,导致他们不愿合作交流;部分学生对展示内容未能熟练掌握,导致展示时出现错词、不流利等问题。

2.倾听者的低效表现在两个方面。积极方面:台上学生进行展示时,部分倾听者因为还没有讨论好,所以仍关注着本组的讨论;部分学生在倾听过程中注意到展示学生出现的错误,做善意的提醒或者举手示意老师,导致这部分学生注意力都集中在发现错误上,忽略了接下来的展示。消极方面:部分学生认为别人上台展示与自己无关,正好可以找个机会开小差。

三、提高展示环节效率的教学策略

(一)内外兼顾,激发展示热情

针对表演者中的被动群体,教师可以从两方面入手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1.心理疏导,克服自身问题。

部分学生因对展示内容不熟,在正确朗读、背诵或表达方面存在问题,导致他们成为展示环节中的被动群体。教师应利用课余时间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和知识辅导。为了增强这些学生的自信心,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教师还可以提前将展示内容告知他们,让其提前准备,上课时给他们展示的机会,并借此加以表扬。一旦获得了成功的体验,这些学生自然就更加自信,参与的积极性也会提高。

2.固定分组,变被动为主动。

自由分组不但浪费课堂时间,还容易形成落单群体。为了提高效率,教师可以在执教班级固定好分组,无论几人一组,都固定成员,并要求每组选出自己的小组长,组长的职责在于分配角色、调节矛盾,更重要的是帮助组内差异群体,让他们也能参与表演。还可以开展优秀小组评比活动,每月评选出一个优秀小组和一名优秀小组长。在这样一种互帮互助又充满竞争的学习氛围中,不同层次学生的能力都将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与发展。

(二)布置互动任务,牵制注意力

【案例2】

B教师在执教《新标准英语》二年级下册M9单元复习课时,设计了两人一组对话描述“从学校到自己家的路线”的展示任务。

T:Now discuss the route from our school to your home in pairs.When some of you come to the front to act,the rest of you should take out your pencils to draw the route and find their homes.Let’s seewho is the quickest.OK?

Ss:OK.

台上两位同学进行对话表演时,台下的小观众都能认真倾听,且十分专注。与此同时,他们用笔在地图上认真地画着路线。

【反思】大部分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更多地关注于如何让展示环节更出彩,更别出心裁,很少关心如何让台下的学生听得更认真。但能上台展示的学生只占少数,大部分学生只能扮演倾听者的角色。只有抓住台下的大多数学生,才能真正抓住课堂的主体。B教师在设计展示环节时,不仅布置了展示任务,还关注到绝大部分的小观众们。“Draw the route and find their homes.”任务简单易操作,且具有可检测性。

笔者在执教《新标准英语》第四册M7 Unit 2 We’re having apicnic时,调整了Part 5的活动要求,让学生根据图片内容编谜语,其余同学猜测。如下图:

改变后的活动从单纯的展示变成互动性较强的活动,间接地给倾听的学生布置了任务,只有认真倾听,才能得到答案,从而提高听课效率。因此,教师应尽量采用互动性较强的方式设计活动、操作活动,从而提高效率。

(三)设置信息沟,提高趣味性

【案例3】《新标准英语》第四册M9单元复习课

在复习单词及句型的环节,B教师设计了寻找Running man成员的活动,具体步骤如下:

Step 1.利用PPT呈现地图(见图1),并在地图上标注起点和终点,学生两人一组商讨路线,寻找跑男成员。

Step 2.利用PPT呈现地图(见图2),并标注起点和终点所在区域,学生两人一组商讨路线,寻找跑男成员。

图1

图2

【反思】本模块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运用句型进行指路,并根据指令走路线的能力。B教师将时下流行并很受学生欢迎的Running man引进本模块的教学,有如下几个优势:

1援环节新颖,符合学生需求。该环节新颖、有趣,且受学生欢迎,可以从情感上激发学生的参与欲望。

2.逐层递进,符合学生认知。第一步同时给出了起点和终点,难度较低,学生能够在板书的提示下完成对话。第二步给出了起点和终点所在区域,路线出现不唯一性。学生除了两人一组商讨出可能的路线外,还要避免和其他组路线相同。这就要求他们认真倾听每一组的展示,再确定本组要展示的路线。一个活动,同时锻炼了学生听、说以及综合判断的能力。

3.设置信息沟,激发求知欲。第二步只给出了终点所在的范围,学生需要尝试不同路线才能找到目标。这样的设计符合“寻找”这一要求,也正是因为这种不可预知性,才让活动有了信息沟。这样的信息沟让活动富有真实感,激发了学生探究真实答案的欲望,最终促使他们主动、高效地参与活动。

猜你喜欢

路线环节活动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必要的环节要写清
最优路线
『原路返回』找路线
在农民需求迫切的环节上『深耕』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画路线
找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