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珠海市乡村地区的农业生态旅游发展初探

2016-04-08

山西建筑 2016年21期
关键词:珠海市生态旅游旅游

许 龙 权

(广州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0)



珠海市乡村地区的农业生态旅游发展初探

许 龙 权

(广州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广东 广州510000)

分析了珠海市乡村地区农业生态旅游发展的机遇,针对该地区发展农业生态旅游的困境,从发展定位、基础建设、生态治理、品牌建设等方面,提出了珠海市发展可持续生态旅游的建议。

农业,生态环境,旅游产业,乡村地区

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是都市人向往的理想人居环境。研究表明,中国城市居民旅游和休闲出游市场中40%以上的目的地是城市周边的乡村地区。在近距离出行规律的作用下,乡村休闲已成为周边城市居民出行的首选。农业生态旅游是利用田园景观、农业生产活动、农村生态环境和生态农业经营模式,吸引游客前来观赏、品尝、习作、体验、健身、科学考察、环保教育、度假和购物的新型旅游开发类型[1],农业生态旅游促进了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已成为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一个新路径。

1 珠海市乡村地区的农业生态旅游发展机遇

珠海市以生态资源、旅游资源优势形成珠江西岸增长极,莲洲镇耕管村背山面水,民居沿河错落分布,呈梳式布局,是典型的岭南村落形态,村落周边有油菜花田、竹林、蔗田、鱼塘,优越的农业资源和田园风光与2 h内通达粤港澳湾区主要城市的区位优势,使得珠海乡村成为都市人缓解工作压力,亲近自然的新去处。同时,国家的惠农政策以及生态环保理念也为农业生态旅游注入发展动力。

2 珠海市乡村地区的农业生态旅游发展困境

2.1规划指引滞后,旅游产品单一

由于缺乏总体规划设计指导,村民在原有农业生产活动的基础上稍加包装就开始接待游客,其并不具备观光体验、休闲娱乐和康体养生的基本要求,更没有结合本地的岭南水乡文化特色,旅游产品形式和内容难以满足周边城市游客的消费需求。同时,旅游形象和发展定位模糊,游客市场细分不足,没有形成农业生态旅游的品牌效应。

2.2基础设施不足,接纳容量有限

针对“吃、住、行、游、购、娱”的餐饮、商店、旅馆、民宿、交通体系、休闲游乐设施等配套不足,特别是缺少农业生态旅游的林下经济、花卉经济、果蔬采摘、生态购物等产业和配套设施。如2014年3月莲洲镇耕管村曾划出60亩连片土地种植油菜花,迎来20万人前来观赏,导致了交通拥堵、停车位不足、餐饮住宿紧张等问题。

2.3空间整合不力,同质竞争严重

珠海市乡村地区目前仅有几处发展农业生态旅游,且布局分散,彼此之间缺少交通联系,尚未形成规模效应。旅游项目缺少地方特色,主要停留在观光层面,同质化严重。由于各地缺乏统一的规划整合,其产品雷同、品质不高,加之缺乏结合自身优势的个性化设计,各地的生态旅游竞争力不强,游客重游率低。

2.4生态环境退化,景观风貌欠佳

受农业面源污染和农村生活污染的影响,乡村地区普遍存在生态环境问题,阻碍农业生态旅游的发展。经实地调研,耕管村河网水体流动性差,富营养化严重。乡村的生态环境和景观风貌堪忧,如不采取有效措施治理生态环境问题,将阻碍农业生态旅游的发展。

2.5经营管理粗放,营销渠道缺乏

多数乡村的旅游经营属于自发的个体小农经营,缺少具有丰富专业知识和行业实践经验的人才。乡镇生活基础设施水平低,对高素质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吸引力不足。个体经营者经营粗放,小型旅游企业管理水平有限,营销渠道缺乏,资金紧缺,缺乏对项目的包装和营销,为村民带来的收益微乎其微。

3 对珠海市乡村地区农业生态旅游的几点建议——以珠海市莲洲镇耕管村为例

农业生态旅游对拓展地区旅游产业、丰富旅游种类和促进农村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农业现代化具有重要作用[2]。为实现珠海市乡村地区农业生态旅游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出以下建议。

3.1准确定位,明确发展方向和发展模式

耕管村农业生态旅游的战略应定位为:以“生态度假引领旅游、农耕体验演绎传统、绿色农业推动发展”的开发思路为指导,确立“生态化、乡野化、民俗化”的开发导向,将耕管村打造成集“岭南田园水乡风情、质朴闲适乡野风韵、绿色生态农耕风貌”于一体的乡村旅游目的地,使耕管村成为展现岭南农耕文化和绿色农业的舞台。同时明确以内生式发展模式,推动乡村生态环境、经济效益的综合提高。

3.2多方合作,推动基础建设和项目开发

形成以“政府规划指引、企业入驻开发、专家技术指导、村民参与共建”的多方合作模式,逐步完善内外部交通体系和配套基础设施,提升乡村的接待能力和服务水平。发展花田观赏、农耕体验、休闲垂钓、水乡美食、疍家民俗等项目,打造“回归田园居、蛙鸣稻花香、小桥竹林风”的农业生态景观,建成吸引周边城市地区特色鲜明的农业生态旅游目的地。

3.3整合资源,构建完整的旅游精品路线

珠海市乡村地区应找准自身定位,对游客市场进行细分,进行开发项目的个性化设计,对旅游产品进行优化和整合。耕管村拥有岭南水乡的典型风貌,浓厚的耕读文化、疍家文化,在旅游开发中应体现自身资源优势,着力打造田园艺术墟镇、水上花田、水街集市、疍家河岸、农耕生活馆等精品路线。

3.4生态治理,提升乡村环境和文化品质

良好的生态环境、整洁的村容村貌是实现农业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应着重对沙田自然生态环境和水网河涌进行生态修复,对各类型建筑进行保护、修缮和改造,把耕管村建设成为一个充满岭南文化底蕴和疍家风情的古朴魅力村庄。并以历史和水乡突出当地的文化与民俗,打造莲洲耕管充满独特个性的疍家风情园。

3.5品牌建设,拓展推广渠道和营销方式

通过制度设计、法规保障,规范旅游企业的经营与管理,以内生式的发展模式推动农业生态旅游的持续发展,保障村民的有效参与与利益分配。强化品牌建设和形象推广,拓展多种产品宣传渠道,以有效的营销方式打响品牌特色和景点知名度。利用传统媒体和在线旅游平台,大力推广旅游景点。联合网络媒体,对旅游路线、地方特产进行网络宣传,努力提升农业生态旅游的关注度和吸引力[3]。

4 结语

农业生态旅游是在生态环保理念下,利用特有的景观资源,发展高附加值的旅游服务业。在互联网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都市人可以通过移动智能设备了解旅游资讯,完成行程定制、出行交通、民宿预定[4],出行的便捷化和智能化为远在一方的乡村地区带来旅游发展机遇,特别是私人定制、个性化旅游需求的盛行,乡村的农业生态旅游应做到差异化、特色化的旅游产品服务,创造独一无二的个性化旅游体验。在互联网时代,农业生态旅游市场、接待服务机构和营销机构都将面临新的要求和挑战,只有不断创新发展、绿色发展和协调发展,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1]闵庆文,甄霖,杨光梅.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研究与实践进展[J].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07,23(1):81-84.

[2]何平.农业生态旅游资源及其分析[J].社会科学家,2002(1):5-10.

[3]许爱萍.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天津农业生态旅游发展初探[J].农业科技管理,2016,35(2):5-8.

[4]吴茂英,陆均良.互联网背景下的中国出境游客行为新特点[J].旅游学刊,2016,31(5):5-7.

Inquiry on agricultural ecological tourism development of rural areas in Zhuhai city

Xu Longquan

(CollegeofBuilding&CityPlanning,GuangzhouUniversity,Guangzhou510000,China)

The paper analyzes agricultural ecological tourism development opportunities of rural areas in Zhuhai city. In light of agricultural ecological tourism difficulties of the local areas, starting from aspects of development orientation, fundamental construction, ecological treatment and brand construction, it puts forward suggestions of developing sustainable ecological tourism of Zhuhai city.

agricultur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tourism industry, rural areas

1009-6825(2016)21-0013-02

2016-05-14

许龙权(1991- ),男,在读硕士

TU984.181

A

猜你喜欢

珠海市生态旅游旅游
宁都积极创建钩刀咀生态旅游型清洁小流域
黄昏
珠海市检察院依法对卢子跃案提起公诉
赚钱
生态旅游对野生鸟类行为的影响探讨
旅游
生态旅游产品设计与规划研究
医务人员流失问题的实证探讨——以珠海市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为例
我国生态旅游的开发与建设探索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