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秘书职业技能大赛发展策略探析

2016-03-28董长春范晓琳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2016年2期
关键词:发展策略

董长春,范晓琳

(常州工学院教育与人文学院,江苏常州213002)



秘书职业技能大赛发展策略探析

董长春,范晓琳

(常州工学院教育与人文学院,江苏常州213002)

摘要:文章梳理了我国秘书职业技能大赛的办赛现状,在分析办赛原则的基础上,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次,围绕秘书职业技能大赛的政策环境、开办主体、项目设计、管理机制、社会效用等方面提出了发展秘书职业技能大赛的策略。

关键词:秘书职业;技能比赛;发展策略

近年来,秘书职业技能大赛已成为秘书行业“新常态”。从比赛覆盖面来看,秘书职业技能大赛可分为全国性比赛、区域性比赛和校内比赛。全国性比赛主要有四类:全国高校秘书职业技能大赛、全国高职高专院校秘书职业技能大赛、全国商务秘书职业技能大赛、全国秘书职业技能竞赛。除全国高校秘书职业技能大赛在2008年首次举办后未再举办外,其他三项比赛仍定期举办。区域性比赛主要在省际范围内开展,较为突出的是湖南、广东、浙江三省,由湖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主办的湖南省首届秘书职业技能竞赛于2006年12月开赛,开省级比赛先河。广东省首届秘书职业技能大赛于2010年举办,第二届、第三届比赛分别于2011年、2014年举办。浙江省首届高职院校秘书职业技能大赛于2011年开赛后一直举办至今。据调查,目前绝大多数开设文秘相关专业的高职院校都举办过校内秘书职业技能大赛。与本科院校相比,中高等职业院校比赛起步早,规模大,发展更成熟。除综合性的秘书职业技能大赛之外,速录比赛是最为热门的专项比赛,如“亚伟杯”全国文秘速录职业技能竞赛、CCTV《挑战极速》速录技能比赛、“金手指”速录比赛等。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高职赛项中,文秘速录(语言文化类)也是定期举行的赛项之一。

虽然秘书职业技能大赛在强化学生的职业素养、增强教师的实战能力、加强参赛院校交流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也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如三项全国性比赛都难以达到国家级比赛的规模和要求,参赛院校的积极性未得以普遍提升,比赛对文秘专业建设的促进作用未得以凸显,未能实现竞赛作品向产品转化的附加效益与价值等。有必要重新审视其办赛原则,进一步开阔视野,调整比赛的发展策略,达到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改、以赛促新的目的。

一、秘书职业技能大赛的办赛原则

根据百度百科的解释,“职业技能竞赛是依据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结合生产和经营工作实际开展的以突出操作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为重点的、有组织的群众性竞赛活动”。秘书职业技能大赛依据秘书国家职业标准,在国家秘书职业技能鉴定的基础上开展,与秘书职业技能培训、工作业绩考核、技术革新等紧密结合。秘书技能大赛具有如下办赛原则。

(一)专业性

秘书职业技能大赛针对秘书职业的特点设置竞赛项目,突出运用专业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对职业素养、专业能力的一种检测。比赛全面考察参赛选手的核心专业素质,包括现代办公设备运用能力、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听知能力、阅读概括能力、社交活动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协调应变能力、预测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

(二)三“公”性

公平、公正、公开是保证秘书职业技能大赛良性发展的基石。一场比赛是否公平由多种因素决定,如选拔的公平、场地的公平、赛题的公平、评判的公平等。竞赛的选拔过程、实施细则、技术规范和平台、评分标准和方法等都应公开,使各参赛队在同一平台、同等条件下公平竞赛,在成绩评定与公布、裁判聘用与执法、工作人员须知等方面应贯彻公正原则。必须加强理论探讨、制度创新和组织建设,确保竞赛的程序公正、过程公开、结果公平。

(三)竞争性

比赛的结果应该是只有少数参赛队伍和选手能成为最终的优胜者,比赛的成绩能体现出参赛选手的能力水平和其所在学校的办学水平。一般来说,获奖者不应超过参赛总人数的50%,但同时要考虑到参赛队伍积极性的平衡。应避免“奖项均摊、来者有份、皆大欢喜”现象,同时根据比赛的类型和层次,兼顾一定的观赏性。

(四)共享性

比赛全程应向各校师生开放,设立专门的观摩区,供与会者学习取经。在竞赛中后期可以举办交流会、座谈会、观摩会、展示会等,为参赛师生之间、参赛院校之间、学校和合作单位之间搭建起沟通的桥梁,为人才交流、信息交流、成果交流等提供便利的平台。

(五)引领性

充分发挥职业技能竞赛的引领作用,将比赛的经验、做法和成果内化到课堂教学、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中,促进学生整体职业能力的提高。使竞赛引领秘书教育理念更新,引领教学内容更新,引领教学方法改革,进而引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引领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引领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改革。

二、秘书职业技能大赛发展策略

2011年,秘书学专业终于被列入了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各本科高校陆续开设秘书学专业并招收本科生,参加秘书职业技能大赛的院校和学生的理论基数扩大,学历层次提高。2014年,教育部等四部门印发了《关于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600多所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型本科高校转型,体现了国家对应用技能教育的重视。以突出操作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为重点的秘书职业技能大赛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但目前其距离国家级竞赛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如参赛院校的积极性不高,项目设置的有效性有待提高,取得的社会效益有限等。2008年,教育部面向中高职院校举办了全国职业技能竞赛,具有“官方”身份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是国内制度相对健全、发展较为成熟的比赛,秘书职业技能大赛可借鉴其发展思路,秉承办赛原则,从以下几个层面展开实践探索。

(一)加强顶层设计

2013年,教育部颁布《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三年规划(2013—2015 年)》,对职业教育技能大赛进行了顶层的制度设计,并提出解决方案。而目前秘书职业技能大赛的相关规划方案还未出台,缺少纲领性的文件来明确比赛的指导思想、目标和任务、项目设计、服务与宣传等。在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大背景下,顶层设计尤其应充分重视中高等职业教育与应用型本科教育的衔接,有必要适时修订秘书职业国家标准,明确不同层次秘书的核心技能要求差异,推进中高职向本科学历层次晋升的制度建设。同时将应用型本科教育、中高等职业教育、继续教育的对象都纳入秘书技能竞赛的参赛对象中,对组别设置进行充分调研,论证分设学生组(细分为中职组、高职组和本科组)和职工组、专业组和非专业组的可行性。顶层设计还应明确秘书职业技能大赛与国家秘书职业技能鉴定、高校学分制与模块化教学、创业与就业教育的关系,建立校赛、省赛、国赛层层选拔机制,构建合理的大赛体系。

目前,全国性秘书技能大赛呈现出三足鼎立的态势,比赛性质相同、目标一致,那么势必导致多数参赛院校选择其中一种参赛。最多的时候也只有六七十家院校参加一次大赛,约占开办秘书专业(方向)的学校数量的十分之一。参赛院校不多,向心力不足,比赛的权威性受到挑战。为了整合办赛资源,提升比赛的权威性,增强比赛的关注度,必须取各家所长,合为一家,才是众望所归。

(二)调动参赛单位的积极性

竞赛对每一个参赛选手来说,都是一次历练和成长;对每个参赛院校都是一次难得的交流、观摩、学习的机会。但现实中,参赛者多是在教师的安排下被动参与,缺乏积极性。学生不是在享受比赛,只是完成比赛,在比赛中缺乏大胆参与,未能真正地锻炼自我。

要调动参赛单位的积极性,首先,要健全学生奖励制度。实行“以赛代考”,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单独设置职业岗位类课程,学生竞赛取得的成绩可以折算成相应的学分。将参加大型秘书技能大赛与秘书职业资格证书获取挂钩,取得一定级别奖项的学生可直接获得相应等级的秘书职业资格证书,其他参赛学生予以学分认定,在奖学金评定方面给予制度上的倾斜,毕业生享有优秀企业优先推荐权。尤其在“专升本免试招收经认定的技能大赛获奖学生”方面,应制定相应的实施方案,跟进具体细则,使奖励措施真正落到实处,真正惠及参赛学生。

其次,要健全教师奖励制度。参赛院校为指导技能大赛的教师折抵一定课时的工作量,将专任老师指导学生参赛的经历作为社会工作量考核的重要方面。对在技能大赛中获得优异成绩的教师,参赛院校给予配套物质奖励,在职称晋升时给予优先考虑。建立“老带新”制度,由执教经验丰富、实践技能强的秘书专业领头人和年轻教师共同构成指导教师团队,为老教师的专业传承提供机会,为青年教师提供成长空间。

最后,要创新奖项设置。现在比赛大多都设置了一、二、三等奖,在单项奖的设置方面还有很大的余地。为了激励一些新办高校和具有特长的个人参赛,提升竞赛的社会影响力,还可以设置一些比较新颖的奖项,如“技术能手”“最具潜能奖”“最佳人气奖”“最具创意奖”等。

(三)注重竞赛项目的内涵设计

纵观各级各类秘书职业技能大赛,主要内容包括三部分:理论知识、专业技能、才艺。

理论知识部分大多采用选择题题型和上机作答的形式。有的比赛会提前给出大部分试题,学生背下来。在提升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理念的指导下,理论知识环节的存留还值得商榷,至少其形式可做变通,内容可向技能型试题倾斜,将理论运用于实践过程中。竞赛中还可增加抢答、现场问答及辩论环节,在活跃气氛的同时,考查选手的思维能力和口才。

专业技能主要包括书法、演讲、应用文写作、视频纠错、办公管理情景模拟、速记速录等方面。现有比赛环节的设计中,各单项技能之间体现出较强的孤立感、失联感,在办公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更多使用计算机进行文字处理的今天,硬笔书法的应用空间变得狭小,应紧密联系秘书岗位工作实际优化项目设计,可以根据给定背景书写贺信、祝酒词等,将文案构思和书法写作合为一体。项目设计应紧紧围绕“能力主线”“成果导向”,与典型的秘书职业资格鉴定考试题型挂钩,围绕假设情景和任务,创作word文本、ppt、微电影、情景模拟剧等,既有评说,又有成果,既考查了选手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又测试了选手的创作和表演能力。有的赛题可以增加难度,提前发布,有的必须即兴而作,有的甚至可以允许选手现场运用网络获取信息资料,以增强最终成果的设计感、实效性和感染力。

才艺展示主要内容包括职业形象、绘画、朗诵、歌曲、舞蹈、形体表演等。有的选手临阵磨枪,倾向于简单展示和模仿,这部分成绩一般作为评定单项奖(最佳才艺奖)的决定因素和评定综合奖的参考因素,因此可以简化程序,尽量同台竞技,为专业技能比赛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赛前上报节目,提前进行排列组合,既省时省力,又利于对比评判,如古典乐器演奏与书法绘画的组合,轻音乐演奏与朗诵的组合等,也可以设置“秘书T台秀”,同台展示秘书职业形象。

校赛、省赛、国赛因为参赛范围和级别不同,侧重点不同,但在竞赛项目的设置上应体现出内在的统一性。在保持竞赛内容和项目基本稳定的前提下,定期在企业单位中遴选一些实际工作中的疑难问题,向各院校征询一些富有时代气息和创意的竞赛形式和内容。

(四)构建科学合理的管理机制

在赛项监管方面,目前竞赛一般由参赛院校承办,可能引发人们对承办院校占有“地利”的质疑。可以借鉴世界技能大赛的做法,将比赛场地设在开放性较强的体育馆或展览馆。这样既能够保证比赛场地的公平性,也有利于民众的参观和媒体的转播,更有利于社会监督。大赛应设置监督组对赛项进行全程监督,设置仲裁委员会对受理的申诉进行深入调查,做出客观、公正的集体仲裁。

在裁判工作方面,目前国赛的评委多为参赛院校的指导老师,来自政府、企业单位的评委相对较少。评委人选的单一性、非专业性和评价指标的非公开性都将影响比赛的公平性。为此,《2015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专家和裁判工作管理办法》明确规定:“现场裁判和评分裁判不得由合作企业、赛项承办校及参赛院校人员担任”,“现场裁判和评分裁判须从事赛项所涉及专业(职业)相关工作5年以上(含5年),具备深厚的专业理论知识和较高的实践技能水平,熟悉职业教育和大赛工作,原则上应具有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或高级技师职业资格,具有省级或行业职业技能竞赛执裁经验”。虽然秘书职业技能大赛未列属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但其评判制度可参照执行。建议尽快建立丰富的裁判专家库,邀请秘书学专家、资深秘书、党政机关办公室主任等政、企、校多方人员参评,裁判名单“赛前保密,赛后公开”,每年随机抽取,同时细化裁判分类和分工,按照专业性配备评委,如礼仪方面由礼仪培训师评判,才艺方面由文艺专家参评。

在赛务管理方面,为及时、有效地提供赛会服务,务必开发使用秘书技能大赛赛务管理系统,采用网络分级上报的方式,实现从选手报名到成绩汇总的全程管理,包括用户登录、报名信息管理、成绩信息管理、信息查询、制证等模块,使整个竞赛过程和评判标准更加透明、公开。

(五)充分发挥大赛的引领作用

目前,国赛均由专业委员会主办,多为内设机构,不具备行政主体资格。区域性比赛中也仅有海南省和湖南省的比赛是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主办,得到了政府的支持。由于缺少“官方”身份,赞助企业热情欠缺,承办院校常需自掏腰包,职业元素无法得以充分释放,办赛效果受到影响。理想的局面是由政府主办,多个高校联合承办,学会、协会等提供技术支持,企业提供物质保障,力争促成“学校出人参赛、专家组题评价、企业出钱赞助、政府出力宣传”的合理分工,充分发挥各主体的优势,产生合力,引领竞赛纵深发展。

校内职业技能大赛不仅是实训教学的平台,同时也是师资队伍建设的平台。校赛本身就可以为秘书实训教学提供综合性实训项目,以完成秘书技能大赛项目为目标导向,在比赛工作规范化、序列化基础上,将重要的工作项目变成教学的真实工作任务,在教学中既完成了实训又完成了比赛的组织实施工作。以秘书职业技能大赛作为突破口,将“竞赛”与“教学”打通,进一步将技能大赛“突出操作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理念融入常规教学,将竞赛内容引入课堂,对原有课程作相应调整,将竞赛项目转化为教研项目,从而引领秘书教学和科研的整体推进。

在借鉴其他成熟的职业技能比赛经验基础上,对秘书技能大赛做全方位的“立体”展示。加大竞赛网络信息发布平台建设,在赛前广泛宣传,开展“魅力校园推介”,加深参赛院校之间的相互了解,增强社会关注度。赛中借助各种实时传播工具,进行网络直播,方便更多人观摩。赛后做系列报导,制作赛项图片册,开办摄影展,编辑出版《秘书职业技能大赛状元榜》,举办技能成果网上展洽会,真正将优秀选手推向企业、将优秀成果推向市场。

[参考文献]

[1]邹吉权.我国职业技能竞赛公平性研究[J].职教论坛,2014(19):15-17.

[2]李名梁,李媛媛.反思与重构:我国职业技能竞赛建设探究[J].教育与职业,2013(21):18-20.

[3]李展.秘书职业技能竞赛评析[J].秘书,2012(6):6-8.

[4]管文娟.职业技能大赛背景下“秘书实务”课程情境教学探究[J].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6):117-119.

[5]刘晓娟,孙莉,王晓红.高校文秘专业技能竞赛对课程教学改革的影响[J].金融理论与教学,2012(4):70-71.

责任编辑:赵青

doi:10.3969/j.issn.1673-0887.2016.02.023

收稿日期:2015-03-12

作者简介:董长春(1980—),女,讲师。

基金项目:2014年江苏省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01411055027Y)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0887(2016)02-0107-04

猜你喜欢

发展策略
旅游移动电子商务下的景区发展策略可行性分析
群众文化在和谐社会建构中的作用与发展策略分析
体育旅游产业的特征及发展策略探讨
在线视频用户付费的商业模式研究
形成合作意识,促进学生体育竞技能力发展
浅谈我国电视真人秀节目存在的问题及发展策略
广发银行信用卡发展策略研究
试论市场经济发展下公路经济的长远发展
校园电子商务的分析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