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典释文》引《说文》资料对大徐本《说文》的校勘价值

2016-03-28张文霞

长治学院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许氏尔雅释文

张文霞

(长治学院中文系,山西长治046011)

《经典释文》引《说文》资料对大徐本《说文》的校勘价值

张文霞

(长治学院中文系,山西长治046011)

陆德明《经典释文》对《说文》的称引内容很多,其中有不少资料对于今存大徐本《说文》具有一定的校勘价值。文章从校正大徐本逸字、脱文、衍文、次序颠倒、字形讹误、释义错误等方面举例说明《释文》所引资料对今本《说文》的校勘作用,以对治《说文》者提供一定的借鉴。

《说文解字》;《经典释文》;许慎;校勘

《说文解字》是东汉经学家许慎之作,该书历经多次战乱,再加李阳冰的刊定,许氏原本渐失其真。直至宋代初年,徐铉奉诏校订,对原书内容进行整理,才大致恢复了许书原貌,使《说文》流传至今,后世习称“大徐本”。然毕竟时代远隔,且历代传抄难免有误,导致其不可避免存在一些疏漏。对此,清代以及民国时期诸多学者已经进行过校勘整理,但是从今存大徐本来看,依然有与许慎原书相背之处,因此对大徐本《说文》的校勘工作是《说文》学研究中的重要内容。

目前,在校勘《说文》的多种资料中,除去利用出土材料进行对比研究外,利用古籍特别是宋以前的古籍中所引用的《说文》资料来校勘《说文》,无疑是一条非常便捷和有效的方法。如李善的《文选注》、玄应、慧琳的《一切经音义》等。此外唐陆德明的《经典释文》(以下简称《释文》)中也有不少称引《说文》的内容,同样值得我们关注。该书是汉魏至六朝传注派训诂的总汇,内容丰富,涉及音韵、训诂、校勘、目录、考据等,备受后代学者重视。《四库全书总目》说:“所采汉、魏、六朝音切凡二百三十余家。又兼载诸儒之训诂,证各本之异同。后来得以考见古义者,注疏以外,惟赖此书之存。真所谓残膏剩馥,沾溉无穷者也。”[1]424清代学者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即常依《释文》所引内容校勘大徐之《说文》。笔者近读《经典释文》一书,对其中称引《说文》的资料进行了全面的、穷尽性的考察,认为陆氏引文中确有许多条目对于今存大徐本《说文》具有一定的校勘价值。拟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举例说明《释文》所引资料对今本《说文》的校勘作用,以对治《说文》者提供一定的借鉴。

一、校大徐本逸字

《说文》逸字,清代郑珍、郑知父子多有补正,今据《释文》所引《说文》资料也可补《说文》逸字,以供治《说文》者参考。《释文》所引《说文》中共有11例今本无相应条目,其中有的乃误引别书所致,但也有当补入《说文》者。举例如下:

“寙”,《诗经·大雅·召旻》释文引《说文》:嬾也。[2]391大徐本无。按:《诗经·大雅·召旻》:“皐皐訿訿,曾不知其玷。”唐孔颖达疏:“訿訿为寙,不供其职也。《说文》云:‘寙,嬾也。’”[3]1267引与《释文》同。又《集韵·虞韵》:“寙,嬾也。”其义与《释文》、《五经正义》所引正合。故此字当依《释文》补入今本《说文》。

“忲”,習也《诗经·大雅·荡》释文引《说文》:習也。[2]374大徐本无。按:《集韵·祭韵》:“忲,習也。”《诗经·小雅·四月》毛传:“废,忲也。”孔颖达疏曰:“《说文》云:忲,習也。”[3]793《尔雅·释言》邢昺疏:“《说文》云:狃,狎也。忲,習也。”[4]92二者引同《释文》。又《尔雅·释言》郭璞注:“貫,忲也。今俗語皆然。”[4]43可见“忲”是古时较为习用的一个词。当据《释文》补之。

二、校大徐本脱文

《说文解字》后叙云:“此十四篇五百四十部,九千三百五十三文,重一千一百六十三,解凡十三万三千四百四十一字。”[5]319胡秉虔《说文管见》中记载其说解只有十二万二千六百九十九字,那么依胡氏说,则说解脱漏一万零七百四十二字。《释文》所引《说文》资料有的可校大徐本中的脱文。试举例如下:

“壚”,《尚书·禹贡》释文引《说文》:黑刚土也。[2]157大徐本:刚土也。[5]286按:《韵会》七虞、孔颖达《尚书正义》引《说文》与《释文》同。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以下简称《段注》)依此改《说文》为“黑刚土也。”[6]683王贵元先生《说文解字校笺》“壚”下云:“《韵会》七虞、《尚书·禹贡》陆德明释文、《集韵》引並作‘黑刚土也’。”[7]601可见许氏说解,当有黑字,与下篆训“赤刚土也”,语例正同。又《释名·释地》曰:“土黑曰壚。”正与此解相合。

“髀”,《尔雅·释畜》释文引《说文》:股外也。[2]1713大徐本:股也。[5]86按:当依《释文》作“股外也”。慧琳《一切经音义》四引《说文》、希麟《续一切经音义》引《说文》皆云“股外也”,与《释文》所引同。丁福保《说文解字诂林》:“二徐本夺外字,宜补。”[8]985《段注》:“各本无外,今依《尔雅音义》、《文选·七命注》、玄应书、《太平御览》补。……《肉部》:‘股,髀也’浑言之;此曰‘髀,股外也’,析言之。其义相足。”[6]165段说为是。《说文》对于此类同义词多取“其义相足”办法为释,并不一定互训,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则用“浑言”、“析言”去作分析。如:《说文·心部》:“息,喘也。”《说文·口部》:“喘,疾息也。”《段注》“息”下曰:“喘,疾息也。喘为息之疾者,析言之。此言息者喘也,浑言之。人之气急曰喘,舒曰息。”[6]502《说文·土部》:“垣,牆也。”《说文?嗇部》:“牆,垣蔽也。”《段注》“垣”下曰:“此云垣者,墙也。浑言之。牆下曰:垣蔽也。析言之。”[6]684

三、校大徐本衍文

今存大徐本中,不仅有脱文现象,同时还有衍文现象。今试以《释文》所引《说文》资料证之:

“掖”,《左传·僖公二十五年》释文引《说文》:以手持人臂曰掖。[2]928大徐本:以手持人臂投地也。[5]257按:《约注》引钮树玉《说文解字校录》云:“《玉篇》云:从手持人臂也。从即以之讹,并无投地字。”[8]3016段玉裁依《释文》删“投地”二字,并云:“陆孔所据,皆无‘投地’二字,浅人附合左文增之,不知掖人者不必皆投地也。”[6]611,其说为确。《诗经?陈风?衡门序》:“衡门,诱僖公也。愿而无立志,故作是诗以诱掖其君也。”郑玄笺:“掖,扶持也。”孔颖达疏:“掖,谓在旁扶之,故以掖为扶持也。”[3]443《释文》所引正与顾氏、郑笺、孔疏之意合。故许氏原书当无“投地”二字。“掖”由“亦”累增偏旁而来,因而意通。

“挩”,《周易·小畜卦》释文引《说文》:解也。[2]81大徐本:解挩也。[5]254按:二者说解意同,然大徐多一挩字。《约注》云:“许君以解训挩,犹以纵训失耳。今大徐本说解衍一挩字,盖传写者所误增也。”[8]2981《约注》之说当确。据《说文》解释字义通例,一般情况下释文中当不会出现被释词语,此用“解”字为释,其义即很明了。二字意同,后合为双音词,即今之“解脱”。

四、校大徐本释文次序颠倒

“话”,《诗经·大雅·板》释文引《说文》:会合善言也。[2]370大徐本:合会善言也。[5]53按:大徐本“合会”次序颠倒,当作“会合”。《文选·秋兴赋》、《文选?七命》、《文选·归去来辞》、《文选·安陆王碑文》、《文选·萧公行状》李善注引《说文》皆云:“会合善言也。”与《释文》引同。《约注》引严可均《说文校议》曰:“合会当作会合。”[8]556杨树达《积微居小学述林》:“话字义为会合善言,故籀文字从會作譮,字受义于會也。”[9]201二说可从。

“轈”,《左传·成公十六年》释文引《说文》:兵车高如巢以望敌也。[2]996大徐本:兵高车加巢以望敌也。[5]301按:大徐本“兵高车加巢”当作“兵车高如巢”。《玉篇·车部》:“轈,兵车若巢以望敌也。”《广韵·肴韵》:“作兵车若巢以望敌也。”戴侗《六书故》:“立木为巢于車以远望謂之巢車。别作轈。”均与《释文》所引合。另,《说文·木部》有一“樔”字,释为“泽中守艸楼。”[5]124“樔”、“轈”均由‘巢’得义,三字意通。《系传》“樔”下云:“《春秋左传》‘楚子登樔车以望’是也。”可见徐锴以《成公十六年》之“巢车”为“樔车”,《说文》、《玉篇》、《六书故》则作“轈”。是此处“巢”、“轈”、“樔”三字俱可通用,故意同。徐锴又释“樔”曰:“谓其高若鸟巢也。”《段注》亦曰:“樔,形声包会意。从巢者,谓高如巢。”[6]268故“轈”义也当作“高如巢”,《释文》所引当确。

五、校大徐本字形讹误

“蓍”,《周易·说卦》、《尔雅·释草》释文引《说文》:蒿属。生千岁三百茎。[2]132,1664大徐本:蒿属。生十岁百茎。[5]20按:大徐本《说文》“十”字误,“三”字脱。宜补。小徐本也作“生千岁三百茎”,与《释文》同。慧琳《一切经音义》卷八十四、卷九十七“蓍”字下引《说文》皆作“生千岁三百茎”。《段注》云:“艸木疏、博物志说皆同。《尚书大传》曰:蓍之为言耆也,百年一本生百茎。”[6]34丁福保《说文解字诂林》曰:“大徐本作‘蒿属,生十岁百茎。’夺‘也’、‘三’两字,宜补。千误作十。”当依其说。

“畬”,《周易·噬嗑传·无妄卦》释文引《说文》:二岁治田也。[2]92大徐本:三岁治田也。[5]290按:今本“三”为“二”之讹误。《说文韵谱》、《六书故》引《说文》皆作“二岁治田”,与《释文》同。《礼记?坊记》郑玄注:“田一岁曰葘,二岁曰畲,三岁曰新田。”[10]1415

六、校大徐本释义错误

“僵”,《尔雅·释木》释文引《说文》:偃也。[2]1685大徐本:偾也。[5]167按:徐锴《说文解字系传》:“僵,偃也。”与《释文》同。《汉书·五行传》:“哀帝建平三年,零陵有樹僵地。”颜师古注:“僵,偃也。”同《释文》所引正合。《段注》:“大徐作偾非是。玄应引:‘僵,却偃也。仆,前覆也。’”故“僵”谓“仰倒”,如《汉书?霍光金日磾传》:“行触宝瑟僵。”《段注》又云:“凡仰仆曰偃,引申为凡仰之称。”[6]380可见“偃”与“僵”意同,二者可相互为训,故《说文》又云:“偃,僵也。”《诗经?小雅?北山》:“或息偃在床”,是其例。而“偾”意为“倒仆”,《左传·昭公十三年》:“牛虽瘠,偾于豚上,其畏不死?”杜预注:“偾,仆也。”孔颖达疏:“前覆曰仆。”[11]1326又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需部》:“前覆为仆,后仰曰偃。”故知“偃”与“偾”意虽近但有别,古人分辨甚清。“僵”训“偃”当合许氏原书之意。

“冞”,(《说文》作从网米声),《诗经·商颂·殷武》释文引《说文》:冒也。[2]418大徐本:周行也。[5]157按:《广韵·支韵》:“冞,深入也,冒也。”《诗经·商颂·殷武》“冞入其阻”,郑玄笺:“冞,冒也。”[3]1462均与《释文》所引相合。以《说文》在此字释义之后引“冞入其阻”作书证观之,许氏之意甚明。戴侗《六书故》言郑笺训冒,与《说文》合,则戴氏所见《说文》当也作“冒也”。小徐本作“周也”,当是“冒也”之误,大徐本则又增“行”字。许氏《说文》,释义多有以引申或假借为训者,“冞”字即此例。盖“冞”字本义当为“罟”,许氏因经传多用引伸义“冒”,而释“冞”为“冒”。故《释文》所引当近许书原貌。

据笔者统计,《释文》所引《说文》与今本相合的条目达70%以上。而其余不相合的条目中有许多都可以对今本《说文》起到一定的校勘作用。因此我们完全可以用《释文》所引《说文》资料去印证今天的大徐本。但是在利用其校勘《说文》时,要考虑到《释文》自身存在一些失误,不可一概肯定,而要认真分析、鉴别,有条件地加以利用。

[1]纪昀、永瑢.四库全书总目(上册)[M].北京:中华书局,1997.

[2]陆德明.经典释文[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3]李学勤主编.十三经注疏·毛诗正义[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4]李学勤主编.十三经注疏·尔雅注疏[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5]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1963.

[6]段玉裁.说文解字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

[7]王贵元.说文解字校笺[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2.601.

[8]张舜徽.说文解字约注[M].郑州:中州书画社,1983.

[9]杨树达.积微居小学述林[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

[10]李学勤主编.十三经注疏·礼记正义[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11]李学勤主编.十三经注疏·春秋左传正义[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责任编辑史素芬)

H12

A

1673-2014(2016)03-0064-03

2016—04—11

张文霞(1976—),女,山西阳城人,副教授,主要从事古代汉语及文字学研究。

猜你喜欢

许氏尔雅释文
水温变化对近海网箱养殖中许氏平鲉摄食及生长的影响
苦读千年史,笑吟万家诗。
周春《尔雅补注》《尔雅广疏》考辨*
《尔雅注疏》点校零识
《肩水金关汉简(贰)》释文订补
《肩水金关汉简》(壹)(贰)释文校订
名医妙用单方治好胃下垂
丁子峻温文俊士尔雅男神
作家尔雅《同尘》研讨会顺利举行
许氏平鲉早期异速生长模式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