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来念“陈寅恪”?

2016-03-16□陈

文学自由谈 2016年6期
关键词:夏志清客家话张恨水

□陈 九

如何来念“陈寅恪”?

□陈九

跟文化人打交道并非易事,免不了有“吃瘪”的情况。看过电视剧《余罪》吗?新犯人入监得先洗厕所,这是规矩。文化圈不洗厕所,可也有规矩,比如如何念“陈寅恪”就是一条规矩。如何念呢?我开始不大明白。人家挑唆我,九哥啊,你嗓子好,朗诵一段给我们听听,说着递上一本书让我读。咱哪知深浅啊,傻不拉几张口就来:“别传,陈寅恪……”刚到这儿,只听嗡一声刮风似地笑成一片,震得窗户哗哗响。我一愣,念串行了?不会,总共没念两行,往哪儿串?发型乱了?也不会呀,九哥压根儿没头发呀?

这时只听叫声四起:“却,却,却……”把我整糊涂了。什么意思啊?听戏听相声的“倒好”可不是这么个叫法,一般都是“给他一大哄啊,啊哄——啊哄”。常说把什么人哄下台,没“哄”算什么“倒好”呢?我很尴尬,不知是往下读还是鞠躬下台。这时有明白人对我说,九哥呀,这个字不念“刻”,念“却”,应该是“陈寅却”。接着还跟我解释,陈大师是江西客家人,在客家话里,“恪”的发音是“却”,所以念“陈寅却”才对。我听罢脸通红,恨不得找个地缝儿钻进去才好。

通过这个惨痛教训我学乖了,吃一堑长一智,你以为文化圈那么好混么?既然江西客家人念“却”,那浙江海宁的徐志摩,安徽绩溪的胡适,江苏吴兴的夏志清呢?海宁人念徐志摩是“与咋么”,绩溪人念胡适是“五四”,苏州人念夏志清是“呀咋清”,还真不好发音,得使劲记住才行,跟背单词儿似的,否则说不定什么时候就露怯。那阵子我天天闷在家里查资料,先弄清各路大师乡关何处,再打听他们老家怎么发音;我甚至觉得该编本词典,把大师名字的拼音都列出来,省得念错不尊重大师——发音无小事哦。

也是巧了。

那天我参加纽约华美协进社举办的“张恨水纪念会”,他女儿张明明特意从华盛顿特区赶来,回顾她父亲的生前岁月。我一查,张恨水,安徽潜山人,赶紧把张明明拉到一旁问,你家乡话怎么说“张恨水”?什么意思九哥?明明一头雾水。我是说,安徽潜山的发音怎么念“张恨水”这仨字儿?她说她也不知道。那你们在家怎么念?就张恨水啊。就张恨水?对呀。这我心里的石头才落了地。没想到会开到一半,有个老先生要发言。主持人一介绍,吓我一跳:他竟是陈寅恪先生的亲堂弟,定居纽约大半辈子了。他款款而谈,讲他年轻时如何读张恨水的小说,以致到须臾不可无之地步云云。

散会后,我诚惶诚恐地找到这位“亲堂弟”,问他“陈寅恪”这仨字到底该怎么念。他说,就念陈寅恪啦,发“刻”的音,寅恪自己都念“刻”啦。不会吧?不念“却”吗?不用啦,如果这个念“却”,那“陈寅”二字也该按客家话发音,光一个字算什么嘛?说得我一时语塞,不知该怎么接。

回家路上一直琢磨,他真是陈寅恪的“亲堂弟”吗?别又害我吧?

猜你喜欢

夏志清客家话张恨水
广西客家话持续体标记的主要类型及历史演变
近百年探索中的张恨水研究
有趣的客家话
石板滩客家话与成都话的对比
张恨水谈择妻:要找一个能了解我的
喜 欢
月光里,三十年的鱼雁
中国现代章回小说大家:张恨水
夏志清的学术贡献及其遗产
诏安客家话单元音的统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