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协同护理模式对2型糖尿病患者心理健康状态、自护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2016-03-07李岩李静魏红红乐建芳张娜

海南医学 2016年20期
关键词:协同心理评分

李岩,李静,魏红红,乐建芳,张娜

(兰州军区总医院内分泌科,甘肃 兰州 730050)

·护 理·

协同护理模式对2型糖尿病患者心理健康状态、自护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李岩,李静,魏红红,乐建芳,张娜

(兰州军区总医院内分泌科,甘肃 兰州 730050)

目的探讨协同护理模式对2型糖尿病(T2MD)患者心理状态、自我护理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015年6月至2016年1月兰州军区总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126例T2MD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63)和观察组(n=63),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协同护理模式。护理干预前后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自护能力测定量表(ESCA)和简明健康调查问卷(SF-36)调查比较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理状况、自我护理能力及生活质量。结果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的SCL-90量表中躯体化、焦虑、抑郁、恐怖等4项因子和阳性症状数评分分别为(1.78±0.61)分、(1.88±0.39)分、(1.85±0.51)分、(1.68±0.39)分、(31.08±9.82)分和(1.79±0.62)分、(1.90±0.41)分、(1.87±0.56)分、(1.69±0.36)分、(30.67±9.46)分,均明显高于国内常模值的(1.37±0.48)分、(1.39±0.43)、(1.50±0.59)分、(1.23±0.41)分、(24.92±18.4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上述各项因子评分明显低于护理干预前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ESCA各因子评分为(107.42±11.37)分、(27.13±3.46)分、(28.63±4.36)分、(46.28±3.27)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9.03±12.85)分、(22.81±5.35)分、(19.96±6.15)分、(34.51±6.1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的SF-36量表各项因子评分均明显高于护理干预前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协同护理模式能改善T2MD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其自护理能力和生活质量。

协同护理模式;2型糖尿病;心理状态;自护理能力;生活质量

Yang等[1]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有9 240万人患有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约占全球DM患者的1/3,成年人(>20岁)的患病率高达9.7%,而且呈逐年上升趋势。DM作为一种慢性终身性疾病,患病后需终身控制饮食、日常行为及药物治疗,但多数患者的依从性较差,血糖达标率仅为37%,而长期血糖控制不达标,可引起多种慢性并发症,引起DM患者出现焦虑、抑郁等多种不良情绪,导致生活质量下降[2]。因此,如何使DM患者积极正确面对疾病、接受治疗,不断加强自我管理,提高依从性,进而减少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已成为治疗DM的难题和研究热点问题。20世纪90年代,Lott等[3]在Orem自理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协同护理模式(collaborative care model,CCM)的概念,该模式强调充分调动患者积极性,发挥其自护理能力,激发其健康决策,鼓励患者与家属共同参与健康护理,临床已将CCM广泛应用于维持性血液透析、脑卒中及支气管哮喘等疾病的护理中,但协同护理模式在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中应用的报道较少,本研究旨在探讨CCM对T2DM心理状态、自护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6月至2016年1月兰州军区总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T2DM患者126例,所有患者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WHO)1999年制度的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126例患者中男性71例,女性55例;年龄46~73岁,平均(58.27±8.36)岁;病程2~15年,平均(8.14±3.64)年;小学及以下21例,初中29例,高中或中专43例,大专及以上33例。所有患者均无语言沟通障碍,无精神疾病及病史,均除外其他类型糖尿病及肥胖、甲亢等其他内分泌系统疾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3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及文化程度等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如身体评估、心理评估、入院宣教、健康宣教、饮食指导及适当运动等,观察组患者实施CCM模式,具体措施如下:(1)入院评估:①由主管护士负责接待患者,向患者介绍病区环境和各项制度,建立良好护患关系,消除期陌生感。②根据患者的文化程度、血糖控制状况及是否伴有并发症、对T2DM的疾病认知程度及自护能力等,详细向患者及其家属耐心讲解CCM的目的、方法及意义,使患者及家属深入了解CCM对疾病管理的重要性,引导患者和家属积极主动参与,共同制定个体化护理计划。(2)心理护理:①通过入院评估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根据患者的年龄、职业及文化程度等采用恰当的方式与患者沟通,交流过程中态度要诚恳,取得患者的信任,对患者的病情表示理解和同情,并给予支持和鼓励,帮助其及早摆脱不良心理的困扰,恢复战胜疾病的自信。②组织开展糖尿病病友联谊会,邀请病程长、血糖控制良好、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较好的患者“现身说法”,面对面交流介绍自护经验,以增加患者的信心。(3)健康指导:①发放本研究小组自行编写的《糖尿病健康知识手册》,向患者强化T2DM的相关知识,共同制定食谱和健康计划。②根据患者年龄、职业及文化程度等选择恰当的健康教育方式,对病情轻、理解力和听力好的患者采取面对面讲授的方式,讲解如何监测血糖、监测体重、规范注射胰岛素、运动疗法等;对视力较好且对说教教育缺乏兴趣的患者利用图片、视频资料及食物模型和标本等教具,讲解T2DM的相关知识;通过健康宣教建立相互信任的护患关系,使患者对T2DM知识的摄取从依赖型转变为参与型。(4)协同执行教育计划:利用信息平台建立“糖尿病之家微信群”,邀请患者及家属加入,在群内患者及家属可以对T2DM的相关知识及自护知识相互讨论、相互教育、相互监督、相互勉励,交流经验与个人心得;有专职护士负责管理微信群,解答提出的问题,并定期发生健康宣教知识。(5)院外随访:采用电话随访的形式加强院外指导,一般1次/2周,15~20 min/次,内容主要包括:①强化住院期间CCM的内容,补充和强化自护知识和技能。②了解患者心理变化,给予及时疏导、鼓励和帮助。③了解患者院外护理状况,及时解答提出的问题,对遇到的困难给予指导,评估和反馈CCM的成效。④肯定家属在CCM中的重要作用,鼓励继续给予患者支持、帮助和监督,协助患者做好自护工作。

1.3 观察指标

1.3.1 心理状态 护理干预前后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 List-90,SCL-90),从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抑郁、强迫、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和其他等10类因子90个条目评价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每个条目按症状正常、轻微、中等、较重和严重5个级别分别计1~5分,得分越高说明症状越严重[4]。

1.3.2 自护能力 应用自护能力测定量表(Exercise of Self-care Agency Scale,ESCA)从自我护理能力、自我概念、自护责任感和健康知识水平等4个维度共43个条目评价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的自护能力状况,每个条目采用0~4分的5级评分法,得分越高提示自护能力越好[5]。

1.3.3 生活质量 采用简明健康测量量表(Short Form 36 Health Survey Questionnaire,SF-36)从总体健康、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及精神健康等8个维度评价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的生活质量,得分越高提示生活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的形式表示,两组计量资料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的心理状态比较 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SCL-90量表中各项因子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躯体化、焦虑、抑郁、恐怖等4项因子和阳性症状数评分明显高于国内常模值(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上述因子评分均较护理干预前降低(P<0.05),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对照组护理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的心理状态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的心理状态比较(±s)

注:与国内常模值比较,aP<0.05;与对照组干预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P<0.05。

组别对照组(n=63)观察组(n=63)时间护理前护理后t值P值护理前护理后t值P值国内常模躯体化1.78±0.61a1.81±0.64 8.304 6 0.519 4 1.79±0.62a1.42±0.46b2.304 9 0.003 7 1.37±0.48人际关系敏感1.68±0.45 1.64±0.49 9.315 2 0.194 3 1.66±0.48 1.62±0.52 9.136 2 0.284 6 1.65±0.51焦虑1.88±0.39a1.86±0.37 7.638 5 0.275 1 1.90±0.41a1.52±0.42b1.135 6 0.004 2 1.39±0.43抑郁1.85±0.51a1.84±0.53 8.315 4 0.602 8 1.87±0.56a1.55±0.42b3.042 8 0.001 6 1.50±0.59强迫1.68±0.42 1.65±0.48 6.304 5 0.329 4 1.67±0.46 1.61±0.54 8.137 6 0.710 8 1.62±0.58敌对1.43±0.32 1.42±0.31 7.362 8 0.613 8 1.44±0.36 1.41±0.29 7.316 1 0.504 9 1.48±0.56恐怖1.68±0.39a 1.65±0.38 8.326 1 0.348 2 1.69±0.36a1.29±0.27b2.310 8 0.005 1 1.23±0.41偏执1.38±0.49 1.35±0.44 9.304 6 0.295 7 1.39±0.41 1.32±0.46 7.319 5 0.394 2 1.43±0.57精神病性1.28±0.32 1.27±0.34 7.326 4 0.369 4 1.29±0.36 1.28±0.31 8.613 8 0.416 3 1.29±0.42阳性症状数31.08±9.82a30.46±9.48 8.213 8 0.178 2 30.67±9.46a26.85±5.74b2.604 9 0.001 6 24.92±18.41

2.2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的自护能力比较 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的ESCA量表各维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各维度评分均较护理干预前升高(P<0.05),且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对照组护理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的生活质量比较 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SF-36量表各维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各维度评分均较护理干预前升高(P<0.05),且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对照组护理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的自护能力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的自护能力比较(±s)

注:观察组组内护理干预前后比较,aP<0.05。

组别对照组(n=63)观察组(n=63) t值P值自护能力 自我概念 自护责任感 健康知识水平护理前97.18±13.49 96.75±13.14 8.160 8 0.412 7护理后99.03±12.85 107.42±11.37a2.051 9 0.004 6护理前22.35±5.14 22.41±5.28 7.258 4 0.243 8护理后22.81±5.35 27.13±3.46a3.192 7 0.005 2护理前18.47±6.73 18.52±6.32 9.160 7 0.642 5护理后19.96±6.15 28.63±4.36a2.635 8 0.001 7护理前32.14±6.28 33.05±6.31 8.138 2 0.342 9护理后34.51±6.13 46.28±3.27a1.642 8 0.000 1

表3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的生活质量比较(±s)

表3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的生活质量比较(±s)

注:观察组组内护理干预前后比较,aP<0.05。

时间护理前组别对照组观察组t值P值护理后 对照组观察组t值P值总体健康52.38±10.61 51.92±9.42 9.138 2 0.435 9 53.81±7.64 66.18±6.83a3.492 8 0.000 1生理功能71.24±21.52 72.06±21.48 7.631 8 0.304 6 73.65±22.19 79.84±23.62a1.625 2 0.004 1生理职能54.82±9.51 53.29±9.48 8.139 2 0.081 9 55.26±8.75 63.26±7.82a2.319 4 0.006 4躯体疼痛52.59±16.52 53.27±16.36 6.192 5 0.154 8 54.06±17.13 79.25±13.28a2.630 7 0.000 1精力54.68±11.42 53.67±12.16 8.138 2 0.321 7 55.65±11.68 65.06±10.54a1.624 8 0.000 1社会功能53.43±15.32 53.04±16.62 7.213 8 0.462 1 55.12±17.81 62.81±9.53a3.107 5 0.001 8情感职能53.38±24.39 53.69±23.16 8.602 1 0.613 7 54.59±23.84 62.24±11.57a2.341 9 0.002 7精神健康65.38±12.49 65.91±12.18 6.319 4 0.520 6 66.51±13.27 77.29±8.16a1.635 8 0.000 1

3 讨 论

“运动、饮食与药物治疗、定期监测及自我管理教育”是国内外综合治疗DM所共同遵循的“五架马车”原则,其中自我管理教育对疾病的治疗、进展及预后至关重要[6]。DM病程较长,影响因素众多,而且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较差,因此患者常常不能正确规范地进行饮食控制、药物治疗、科学运动,进而导致血糖控制不达标,并发症增多。患者住院期间,医院护理人员的人力资源不足,且受常规护理模式的限制健康宣教、心理护理等难以达到综合防治的要求。CCM模式是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充分调动和发挥患者自护能力,鼓励患者及其家属共同参与疾病护理,更加有效地、创造性地利用人力资源,CCM是一种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患者及其家属的健康护理能力的护理模式,护士在CCM中发挥临床教育者、倡导者及协调者的作用[7]。

CCM模式中,护士与患者及其家属共同形成了一个“多人行”模式的小团体,在责任制的基础上充分调动了患者及其家属的积极性,共同参与DM的健康管理。而且在护理内容方面,将心理护理、疾病健康宣教、院外随访及监督指导等多项护理内容结合起来,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积极参与到健康管理中,改善不良心理状态,增强对治疗的依从性,同时也使家属积极参与到疾病健康管理中,给予患者家庭支持,监督患者自护管理。

国内外已将CCM模式应用于慢性疾病的护理管理中,Steven等[8]对慢性疼痛患者实施CCM模式干预,各项指标得到显著改善。国内学者将CCM模式应用于尿毒症血液透析、高血压及脑卒中偏瘫等慢性疾病的护理中,患者的自护能力和生活质量均明显提高[4-5,9],但关于CCM模式在DM患者中的临床研究较少。本研究对63例T2DM患者实施CCM模式,结果显示患者的躯体化、焦虑、抑郁、恐怖等不良心理状态得到明显改善,ESCA和SF-36量表各维度评分显著升高,与文献报道相符[4-5,10]。

综上所述,CCM模式是一种全新的护理模式,缓解了护士人力资源缺乏的问题,调动了患者及其家属的积极性,使他们共同参与到健康护理中,能有效地提高患者的自护能力,尤其适用于DM等需要长期治疗的慢性疾病,使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但由于本研究样本量较小,仅来源于一家医院,且研究时间较短,还有待于进行大样本研究,以证实结论,将CCM模式更好地应用于临床护理中。

[1]Yang W,Lu J,Weng J,et al.Prevalence of diabetes among men and women in China[J].N Eng J Med,2010,362(12):1090-1101.

[2]Pan C,Yang W,Jia W,et al.Management of Chinese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1998-2006:The Diabeare-China surveys[J].Curr Med Res Opin,2009,25(1):39-45.

[3]Lott TF,Blazey ME,West MG.Patient in health care:an underused [J].Nurs Clin NorthAm,1992,27(1):61-76.

[4]黎华连,伍秀儒,梁美玲,等.协同护理模式对老年高血压病人自我护理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全科护理,2015,13(6):539-541.

[5]胡晓萍,熊迎春,徐李鹏.协同护理模式对血液透析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6,22(1):6-8.

[6]戴美琴,楼青青,张永乐.无线通讯短信教育在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3):225-227.

[7]常红娟,高敏,桑文凤.协同护理模式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13, 27(4):966-968.

[8]Steven KD,Kathryn C.Collaborative care for chronic paie in primary care:A cluster randomized trail[J].JAMA,2009,301(12): 1242-1252.

[9]孙瑞华.协同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期的应用[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2):304.

[10]唐艳,韦春华,邹东华,等.协同护理应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的效果[J].中国医药导报,2015,12(34):158-160.

R473.5

B

1003—6350(2016)20—3433—03

10.3969/j.issn.1003-6350.2016.20.060

2016-03-05)

李静。E-mail:499285956@qq.com

猜你喜欢

协同心理评分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计算机辅助口试评分稳定性历时研究
——以PRETCO口试为例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我给爸爸评分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Castleman disease in the hepatic-gastric space: A case report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