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东方古典艺术的千年之美—以印度戏剧《沙恭达罗》为例

2016-03-07刘丽玲

大连大学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意境美的

刘丽玲

(辽宁职业学院,辽宁 铁岭 112099)

东方古典艺术的千年之美—以印度戏剧《沙恭达罗》为例

刘丽玲

(辽宁职业学院,辽宁铁岭112099)

“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1]七幕印度古典梵剧《沙恭达罗》,是伟大的戏剧家、诗人迦梨陀娑按照美的规律、美的理想,为我们建造的一座东方艺术殿堂。作为世界艺术史上的千古名剧,其独具魅力的形象美、意境美、语言美,已经成为人类审美创造的典范,时隔千年仍熠熠生辉,编织着艺术美的永恒光环。

迦梨陀娑;《沙恭达罗》;形象美;意境美;语言美

“在古代希腊,竟没有一部书能够在美妙的女性温柔方面,或者在美妙的爱情方面与《沙恭达罗》相比于万一。”

—约翰·席勒[2]

艺术,首先是美的创造。徜徉在古代东方艺术的百花园,一朵朵争奇斗艳的艺术之花扑面而来,竞相开放:漫步在《吉尔伽美什》这人类艺术的万里长城上,你可以随着顶天立地的英雄去领略那古战场的壮怀激烈;置身于萨迪的《蔷薇园》中,你可以读到那自然明快朴实无华的诗章。当然,没有最美只有更美。如果你走入那神秘安宁的静修林,相约一位超凡脱俗、天生丽质的青春少女沙恭达罗,一道瑰丽的奇美之门便豁然洞开-一片远离尘嚣的世外桃源,一幅净修林、王宫、天庭三界组成的和谐画卷,一个爱情战胜强权、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理想世界,展现在我们眼前。在这里,你不仅能够体会到席勒所说的“女性”的“温柔”和“美妙的爱情”,而且还能呼吸到古代西方文学园地中少有的那种大自然的纯净和芬芳。这,就是千百年前印度笈多王朝时期的诗人和戏剧家迦梨陀娑[3],在他的七幕梵语诗剧《沙恭达罗》中为我们创造的审美境界。

一、千年之美之形象美

女主角沙恭达罗是剧作者迦梨陀娑以饱含激情的笔墨和优美细腻的修辞,为我们精心塑造的典型的东方美女形象。她那娇柔如水仙花朵的身体在满塘浮萍中亭亭玉立,她那清如秋水的双眸凝望春花秋月,婉若多情善感的秋水伊人!她是真正的“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穿着最原始的树皮做成的衣服仍然美得动人心弦。她佩戴的唯一一件首饰是荷花编成的腕镯,全无世俗气息,尽显天然本色,处处透露着自然的神韵。因为沙恭达罗是“王族的仙人”与天女结合所生,因此她既是大自然秀色天成的完美杰作,又是寄托着剧作者高尚审美理想的伟大作品。她不仅天生丽质,洋溢着青春之美,而且独具娴静质朴的内心生活和温柔清纯的可爱性格。置身于宁静、庄严的净修林,她把花木当作自己的兄弟,她对茉莉花有特别的感情,她总是忍着自己口渴为花木浇水,她偶然折了一枝花,便深深感谢春天的恩惠。她与森林中的小动物也始终保持着亲密关系。总之,她是一个集自然美、青春美、心灵美于一身的古代东方理想女性形象。她沐浴自然的阳光雨露,心地善良,洁质自生。

作为森林修道院的一个修女,沙恭达罗不仅和女友之间拥有纯洁真挚的感情,而且敢于突破净修林的种种清规戒律,追求人间爱情,跟国王豆扇陀相恋相爱。在这场缠绵悱恻感天动地的恋爱大戏中,她一方面表现出东方女性的内向,敏感,羞涩,深沉,另一方面也表现出她的勇敢、刚强、大胆、执着。她敢于以干闼婆方式同相爱的人结婚,一旦爱上,便全心全意,坚贞不渝,嫉恶如仇,敢于抗争。我们看到,净修林淡泊幽寂的苦行者生活禁锢不住沙恭达罗青春的绽放和爱情的渴望。虽然因其思夫心切,无意间得罪过路的仙人,仙人发出咒语,使国王豆扇陀记不起她,她去找丈夫途中又将作为结婚信物的戒指失落,以致被豆扇陀拒认和遗弃。但是她不卑不亢,据理力争,怒斥丈夫背信弃义,表现出鲜明的人物个性:“以前在净修林里,你引诱我这个天真无邪的人,一切都讲好了,现在却用这些话来拒绝,这难道合理吗?……卑鄙无耻的人!你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谁还能像你这样披上一件道德的外衣实在是一口盖着草的井?”[3]71-72一系列戏剧冲突过后,当豆扇陀恢复记忆、万分追悔之时,在天帝的斡旋下,沙恭达罗又能宽恕丈夫,与其言归于好。通过一波三折、峰回路转的剧情,沙恭达罗美好的天性和宽厚的心灵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她是真善美的化身。在她身上,完美无缺地体现了席勒所谓的女性的温柔和爱情的美妙。

二、千年之美之意境美

净修林是迦梨陀娑为我们创造的一片美轮美奂的自然净土,一处精美绝伦的人间花园。其神秘、原始、和谐的氛围充满了意境美。

当我们想象的翅膀随着那一行行优美的文字飞向这里的时候,我们惊叹不已,流连忘返。身临其境,我们不知道这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天赐杰作,还是艺术家精雕细刻的艺术佳境。你瞧,树旁有鸽子吃剩的米粒,路上有隐士们轻轻的脚印,小鹿在草丛中跳着,蔷薇花上留下了祈祷香火的痕迹,那水牛睡在水塘里,母鹿息在柏荫里,老野猪在树根上磨牙齿,一切的野兽都和平欢乐,更有微风吹拂,黄莺对歌,芳草如茵……“草木都在成双成对地互相拥抱……这一棵小茉莉花用鲜花炫耀自己的青春,这一棵芒果树结满了果实,也能自得其乐。”[3]10“微风吹皱了的河水冲洗着树根,幼芽在溶化奶油的烟雾中失掉了光彩。在前面,在已经割掉达梨薄草芽的林子里,毫不胆怯的小鹿悠然地来回徘徊。”[3]7这一切,与其说是自然界的美景,毋宁说是剧作家创造的艺术神殿,其审美意境充满了幻想色彩和浪漫气息。

如果把《沙恭达罗》全剧视为一幅图画,那么我们说这幅图画不仅描绘了美丽的风景,刻画了美好的形象,表达了美妙的人情,而且在意境的创造上,达到了情景一体、物我和谐的完美境界。《沙恭达罗》意境创造的特点是古拙、淳朴、自然、原生态。在剧中我们看到,灿烂如莲花一般的太阳,好比光荣的青春,那孤独惨淡的月亮,好比失恋的少女,茉莉花与芒果在狂热地恋爱,而美丽的沙恭达罗多么希望有常春藤去拥抱她的身体!后来,当沙恭达罗即将离开净修林时,人们祝愿那松树柏树一路上替她遮蔽阳光,请微微荷风吹凉她娇嫩的面庞。她走了,美丽的沙恭达罗就要离开她深情留恋的静修林了,女友与她难分难舍,义父干婆更是肝肠寸断:“沙恭达罗今天就要走了,一想到这个我就忧心忡忡。我含泪咽声,说不出话来,愁思迷糊了我的眼睛。我虽然是出家人,但舍不得她,心情竟这样不安。”[3]55就连动物和草木也对她充满了无限的感情,孔雀也垂着两翼,野鸭也不再吃食,小鹿也呆着不动,嘴里的草也忘记嚼,还长久牵着她的衣裙,树叶也悄悄地落下来,这是在流眼泪--“小鹿吐出了满嘴的达梨薄草,孔雀不再舞蹈,蔓藤甩掉褪了色的叶子,仿佛把自己的肢体甩掉”[3]57-58;“那野鸭不理藏在荷花丛里叫唤的母鸭,它只注视着你,藕从它嘴里掉在地下。”[3]59这里,大自然似乎有了人的灵性、人的感情,人与自然情景交融,和谐共生。

三、千年之美之语言美

与《沙恭达罗》剧作的形象美、意境美紧密相连融为整体的,无疑是其语言的诗意美和哲理美。《沙恭达罗》的戏剧语言“淳朴而不枯槁,流利而不油滑,雍容而不靡丽,谨严而不死板”,其语言风格在印度文学史上成就了空前绝后的梵文典范[3]16。而季羡林教授的中文翻译恰到好处地体现了梵语原文的韵味和特色,可谓锦上添花,使得剧中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环境描述尽善尽美,意境创造美不胜收。例如,当国王豆扇陀离开沙恭达罗时,真是难舍难分,他说“我的身体走了,我那颗不安的心却跑回来,正如逆风竖起来的旗竿上的丝旗在风中摇摆。”[3]19下面这段独白则巧妙地刻画了国王失忆之后的矛盾心情:“看了这千巧百媚的娇模样,我不敢说曾否同她共鸳帐。象蜜蜂破晓时飞绕含露的君陀花,我既不能丢开她,又不能吸允她的芬芳。”[3]70而沙恭达罗尽管渴望爱情,但毕竟是个静修林少女,剧作家抓住人物的这种心里特点,以形象生动的语言摹写她这种既大胆又羞涩的心情:一方面,她盼望着爱的美酒,一方面又不敢接受人家献给她的杯子;而一旦她获得了爱情时就有了生气,好像六月里的孔雀得到了凉风,饥渴的小羊找到了母亲一样!

在迦梨陀娑的世界里,人物的语言不仅充满了诗意美,而且充满了哲理美:“在那一边,月亮正落到西山的顶上,在另一边,太阳以朝霞作前驱正在露面。日月二光在同一个时候一升一降,似乎就象征着人世间的升沉变幻”;“月亮把它的光辉洒上众山之王的须弥山,驱除了黑夜一致升到毗湿奴的中殿。它带着暗淡的光辉从天空里落下来,大人物不论爬多高,最后还是落下尘寰”[3]51。而恢复记忆后的国王这样表达自己的忏悔:“以前她亲自来,我同她断绝,现在却向她的画像礼拜赞叹。正如走过了一泓解渴的河水,却向沙漠的蜃楼中寻求清泉。”[3]88剧作家不断发出的沉甸甸的人生感言,超越千年仍不断重重地敲击着观众和读者的心扉。

四、结语

席勒说:“在古代希腊,竟没有一部书能够在美妙的女性温柔方面,或者在美妙的爱情方面与《沙恭达罗》相比于万一”我们知道,由于地理位置、历史发展、哲学思维、民族风情以及审美心里结构等等因素的明显差异,东方和西方呈现出风格迥异的艺术范式。这种差异化特色在古代文学特别是古代戏剧创作中显得尤为突出。如果说西方戏剧主要表现了激烈奔放的民族性格和怒潮奔马式的艺术美,那么东方戏剧则更多体现了含蓄深沉的民族个性和田园牧歌式的艺术风情。《沙恭达罗》正是东方民族审美个性和唯美意识的典型代表。千百年来,人们普遍认为《沙恭达罗》故事是传统的,主题是平凡的,全剧没有喧嚣、躁动、杀伐、征战,也不渲染血腥残酷的戏剧场面,单是那“一股清泉,一声黄鹂,一片花荫,一派仙境”,就自然而然地拥有了典雅隽永的美感和万古传诵的魅力。作为一部伟大的戏剧文学作品,世界艺术史上的千古名剧,《沙恭达罗》时隔千年仍熠熠生辉,编织着艺术美的永恒光环。伟大的诗人歌德于1791年谈到迦梨陀娑创作的这场千年不变的美丽盛宴时,曾满怀激情地发出赞美:若想说出春天的花朵和秋天的果实,若想说出人心中的所有爱慕和喜悦,若想说出高天和大地,只用一个词:沙恭达罗啊!这正如马克思所说:“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沙恭达罗》就是迦梨陀娑按照美的规律、美的理想和美的情感建造的一座屹立千年的东方艺术殿堂,其美学意义非常独特,不可低估。

[1]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97.

[2]约翰·克里斯托弗·弗里德里希·冯·席勒致威廉·封·宏宝持的信[M]//季羡林,译.沙恭达罗.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

[3]迦梨陀娑.沙恭达罗[M].季羡林,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

The Millennium Beauty of Oriental Classical Art—Taking Indian drama“Shakuntala”as an example

LIU Li-ling
(Liaoning Vocational College,Tieling 112099,China)

People are built by with the principle s of beauty.Indian classical Sanskrit drama“Shakuntala”is composed of seven acts of by great dramatist,poet Kalidasa by beauty,the ideal of beauty is an Oriental Art hall.As the art of the world in the history of drama through ages has become a human model in creating beauty a unique charm from beautiful image,beautiful artistic,and beautiful language making itself an eternal aura of artistic beauty even after the Millennium.

Kalidasa;Shakuntala;image beauty;artistic beauty;language beauty

I206

A

1008-2395(2016)04-0079-03

2016-05-05

刘丽玲(1967-),女,辽宁职业学院教师,中国王维国际研究会会员,主要从事文学研究。

猜你喜欢

意境美的
情融意境韵含美
墨彩出奇 意境清雅
打破平衡
好美的雾
我为冰与火而来,却看到更美的蓝
中國畫的意境
意境的追寻与创造(外一篇)——钱起《省试湘灵鼓瑟》
诗词之美,不唯意境(外一则)
这美的朋友 这美的如画
舞蹈意境的认知与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