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球化背景下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

2016-03-07杨颖颖

大连大学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弘扬全球化培育

杨颖颖

(大连大学 教育学院,辽宁 大连 116622)

全球化背景下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

杨颖颖

(大连大学教育学院,辽宁大连116622)

“全球化”已经成为一种客观的时代背景,全球化对于大学生产生了双重影响,在全球化的背景下,重视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对于适应时代发展、推动国家富强、促进个人成才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育内容要以传统文化为根基,以现代民族精神为核心,以伟大复兴的实践为支撑,同时,要将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育融入生动的课堂、丰富的载体、时代的精神和开放的视野之中。

大学生;民族精神;全球化

“全球化”已经成为世界性的普遍意识和共同话语体系,全球化进程改变着世界和人类的存在和生活方式。一个健全的民族文化体系,必须要表现出民族的主体性和独特性。在面对“全球化”这一客观趋势的时代背景下,我们在树立世界眼光、开放心态的同时,必须强化民族文化的自觉、确立民族自信、凸显民族特色和弘扬民族精神,传承民族发展的优秀历史和民族优秀文化在当代的持续发展。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的积淀和升华,大学生作为国家发展的未来主人和国家建设的栋梁之才,重视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对于适应时代发展、推动国家富强、促进个人成才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一、全球化对大学生群体的影响

全球化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按照斯塔夫里阿诺斯的观点,公元1500年前,世界各地基本处在相互隔绝和孤立分散状态。1500年的地理大发现至1900年帝国主义的形成,西方通过殖民征服,逐步把世界联结为一个整体,到19世纪末,形成了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世界各地均被纳入该体系之中。20世纪初到现在,是世界经济迅速发展和一体化的时期,人类联系空前加强,全球化浪潮不仅涉及经济,而且从经济领域扩展到社会、政治、文化、信息等多个领域。每个人身上都打着时代的烙印,全球化的进程给我国大学生群体也带来深刻的影响,特别是借助现代网络技术、手机通讯、媒体宣传等方式,使得全球化对大学生群体的影响更加深入而持久。

(一)全球化给大学生群体带来的积极影响

全球化是时代发展的趋势,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在世界历史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己自足和封闭关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个方面的相互往来和各个方面的相互依赖所代替。”,“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日益成为不可能”[1]276。由此可见,无论是经济上的往来,还是文化领域的交流,各国各民族之间都要以开放的心态来面对各国各民族的优秀文明。在开放的语境下,民族精神通过与不同国家的相遇,产生共鸣或冲突、一致或差异,这些能唤起自我认同感,通过与其他民族精神的比较和鉴别,重新审视本民族的精神内核,促进自我的重塑。所以,在全球化的推动下,世界各国的联系更加紧密,不同领域、不同层面的交流互动更加频繁,一方面,有助于大学生群体更多地接触、了解甚至实地考察不同民族的特点,帮助大学生意识到中华民族特有的民族特色和民族风貌,激发大学生民族精神的觉醒。另一方面,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国要在世界之林中实现“大国崛起”,实现“中国梦”,需要广大青年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这为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契机。此外,全球化进程推动各国之间的频繁的文化交流,促进教育国际化的发展,增强社会开放程度,推动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国际化发展,这些有助于丰富大学生对西方价值观和文化的了解,开阔大学生的国际视野,从而为我国在全球化竞争中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世界眼光、善于处理国际事务的现代人才奠定了重要基础。

(二)要警惕全球化背景下意识形态和西方思潮对大学生群体的消极影响

在全球化的时代,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文化心理、存在方式不断地交流、交融、碰撞和交汇。通过这个过程,原有价值参照体系发生变化,新的不同于本民族传统的价值观的得到人们的关注、接受甚至成为他们的推崇的对象。大学生思想的开放性、多样性日益明显,他们好奇心强、喜欢新、奇、特,然而,他们“三观”正处在形成和巩固期,容易被表面和假象所影响和蒙蔽,受到多元价值观的冲突和影响,必然造成大学生总体的价值观导向的茫然迷失,使其价值取向处在一种混乱甚至冲突的状态。特别是西方国家利用他们强大的经济力量和媒体舆论,通过美化西方社会,以隐晦的方式传播他们的价值观和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通过大量包装精美的影视作品、报刊书籍、广告宣传等将西方文化中的颓废文化,如享乐主义、利己主义、拜金主义、无政府主义、吸毒、暴力、色情等内容在中国进行兜售和宣传,从而达到他们瓦解民族精神、制造消极文化、搞垮年轻一代、打击社会主义国家的目的。部分大学生受西方宣传的蛊惑和蒙蔽,盲目崇拜西方思想、文化,以西方为标准,看轻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否认中国传统,民族、国家、集体意识淡薄,如果不能清醒的看待这些问题,并加强教育引导,就会对青年大学生成长和国家民族发展造成严重的影响和后果。

二、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内容

(一)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育以传统文化精髓为内容根基

中国是有着辉煌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在中华民族的长期发展中,形成了独特的民族精神和卓越的民族文化。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精华是中国人思想的根基,是凝聚中华力量的源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载体,它孕育了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品格,支撑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习近平提出“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社会文化氛围之中,受到文化传统的影响。传统文化的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在众多学科体系中言必西方的背景下,更要引导大学生正确看待传统文化,对传统文化的学习不仅仅是一种知识性学习,更是对人的精神乃至民族精神健康发展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格局,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和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文化互为补充,共同组成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核是人生哲学,这些思想充满了人生的智慧,对大学生心智的成熟、道德品行的修养及为人处世的方式,发挥着潜移默化而且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育以现代中国价值倡导为内容导向

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育要体现时代感和和价值导向作用。民族精神凝聚的是民族的精气神,但是民族精神不能只局限本民族的视野框架之内,民族精神的培育要以传统文化精髓为滋养,但同时,要根据时代的要求和进步,汲取和融合古今中外的众多文化中的积极成分,形成民族精神发展的新视野,体现当代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当代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内容导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涉及国家、社会、公民的价值要求融为一体,既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吸收了世界文明有益成果,体现了时代精神。”[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三个维度,梳理了现代国家、集体、个人需要遵循的价值方向,其24个字,语言简练、内涵明确,与大学生现有的价值体系相一致,容易为广大学生所接受和认可,对提升大学生的精神境界,丰富大学生的精神世界、建设积极的精神家园,成为他们的精神支柱、行动向导,具有基础性、决定性作用。此外,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内容之中,彰显了民族精神的时代特征。

(三)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育以伟大复兴的实践为内容支撑

实现伟大复兴是中国梦的内涵也是中华民族奋斗的共同目标,是调动一切力量的最有利、最持久的、最富感召力的精神气质。当代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身上担负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和希望。对大学生开展民族精神教育,要将民族精神与国家、民族的伟大复兴相有机结合起来,为祖国的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实际上,民族精神与伟大复兴有着内在的逻辑关系。民族精神的本身就包含在伟大复兴、民族强大的寓意,而要实现伟大复兴,需要弘扬民族精神,凝聚民族力量,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当代大学生是富有担当的一代,他们对祖国有着强烈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将民族复兴的实践作为引领大学生为之努力奋斗的方向,紧密围绕民族复兴的宏伟蓝图来弘扬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才能充满升级和活力,才能凝聚青年力量,从而丰富民族精神的现实内涵,使民族精神成为大学生为“中华之崛起”而不懈努力的力量源泉。

三、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途径

(一)将民族精神弘扬融入到生动的课堂之中

思想政治教育是弘扬和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的主阵地,要丰富教学内容,设计教育环节,利用多媒体网络等现代化技术,通过实例、故事、视频等生动的形式和内容,使课程内容更贴近学生、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在比较鉴别中加深对民族精神的理解和思考。课堂上要积极发挥大学生的主体作用,改变传统的以灌输为主的教学方式,加强课程互动和对话,重视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引导学生对民族精神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理解,通过自身的感受和体会丰富对民族精神的认同。

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要纳入整体的课堂教学之中。中华精神博大精深、保罗万象,从不同的学科之中,都能让学生体悟到民族精神的精髓。民族精神培育要整合不同的课程资源,发挥科学、哲学、历史、政治、文化、语言、文学、艺术等不同学科的文化魅力和艺术熏陶,让大学生在不同学科门类中感悟中华民族精神的源远流长,强化民族意识,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借助不同学科的视野,启迪和教育学生,激发学生奋发向上、积极进取。

(二)将民族精神弘扬融入丰富的载体之中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经过实践检验的理论才能更好地为大学生所认同,进而内化成为自己的价值体系之中。可见,理论与实践结合,才能更有活力和力量,通过将民族精神融入各类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引导大学生在实践中健康成长,培养高尚人格,爱校爱国。载体的内涵非常丰富,社会实践、主题活动、重大节日、讲座论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载体中蕴含丰富的精神资源,要不断发掘载体形式,创新、开发多样载体,将有效的载体系统化和制度化,从而充分、持续的发挥载体的作用。

充分发挥社会实践的号召力,引导将社会实践的研究主题和调研报告与当前社会发展相结合,使大学生更多的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关心社会发展,树立国家和社会发展的主人翁精神;主题活动具有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特点,通过巧妙设计和精心策划,针对不同年级、不同专业、不同特点的学生开展弘扬民族精神的主题活动,主题活动内容要紧扣主题,立意深远、表述清晰,避免活动形式轰轰烈烈,活动主题不清不楚。努力打造弘扬民族精神的品牌活动,并建立制度化,使大学生在持续的活动中受到思想的引领;节日蕴含着民族气息、民族感情和民族智慧,要结合具有历史纪念意义的节日,开展重要活动,这既有利于传承节日的民族内涵,增强对民族历史的纪念和缅怀,同时有助于大学生的民族意识和民族品格的培育;讲座论坛,从理论视角帮助学生解读民族精神的丰富含义、理顺民族精神发展的历史脉络、剖析民族精神的当代意蕴,邀请民族精神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通过讲座论坛的形式,厘清学生的困惑,弥补学生知识的盲点,对提升学生认同民族价值、培育民族精神起着思想引领和指导的作用;充分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作用,通过实际参观、实地考察、情境再现等方式,让学生进入情境,亲身体验和感悟,激发学生对祖国和人民的情感,成为民族精神的重要情感支撑。

(三)将民族精神弘扬融入时代的精神之中

弘扬民族精神要紧扣时代的发展,展现时代发展的强音。通过中国现代发展的光辉历程和巨大成果,才能鼓舞和鼓励更多的爱国的大学生投入到祖国建设的宏伟蓝图之中,激发他们的强烈的自豪感和使命感,坚定走社会主义道路的自信。中国共产党紧密结合党和国家的发展任务,不断创新民族精神的内容、方法和途径,富裕民族精神新的内涵。“延安精神”、“抗战精神”、“长征精神”等是支持抗战胜利的强大精神支柱;“两弹一星”精神、“大庆精神”、“雷锋精神”,是社会主义从革命转向建设的时代精神体现;“98抗洪精神“奥运精神”、“航天精神”等是中国现代化建设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的重要精神体现。总结、凝练和宣传体现中国建设、发展伟大成就的现代民族精神,发挥其感召力和凝聚力,对提升大学生的思想品格,引导大学生肩负祖国繁荣发展的历史使命和并用实际的行动将民族精神发扬光大。

(四)将民族精神弘扬融入开放的精神之中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强调民族精神的弘扬,既要警惕民族虚无主义,更要避免狭隘的民主主义。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随着资产阶级的发展,随着贸易自由的实现和世界市场的建立,随着工业生产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生活条件的趋于一致,各国人民之间的民族分离和对立日益消失。”[1]291民族精神是一种文化体现,任何一种文化都不是存粹、单一、狭隘的,封闭、保守只能限制文其发展。民族精神只有在开放与创新中才能不断延伸、不断拓展、不断丰富,展现其持久的风采和活力。在全球化背景下,世界的交往几乎覆盖了所有领域,大学生要立足自身,放眼世界,以开放的心态对待其他民族的差异和区别,拓展自己的视野,磨砺自己的智慧,推进自己的深入思考。通过认识了解、比较鉴别不同国家的民族精神,更好的认识本国民族精神的意义和内涵,为弘扬本国民族精神贡献自己的力量。

[1]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5-05(2).

The Cultiv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National Spirit in Globalization

YANG Ying-ying
(Normal College,Dalian University,Dalian 116622,China)

Globalization has become the historical background with dual effect on college students.In the context of globalization,attaching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cultiv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national spirit has great significance for us to adapt the era development to promote the nation’s prosperity and advance personal achievements.The cultiv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national spirit should be based on traditional cultural immersion by centering on modern national spirit and by the practices of the great rejuvenation.And the cultiv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national spirit should be integrated into lively classes,diverse media,contemporaneous time spirit and open views.

College Students;National Spirit;Globalization

G41

A

1008-2395(2016)04-0034-04

2016-03-26

基金课题: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项目编号:15BKS129);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项目编号:14YJC710021);辽宁省教育厅思想政治教育专项课题(项目编号:ZS2015002);辽宁省社科基金项目(项目编号:L15BKS011);辽宁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青年杰出人才支持计划项目。

杨颖颖(1982-),女,大连大学教育学院辅导员,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弘扬全球化培育
弘扬爱国精神
弘扬爱国精神
新旧全球化
全球化减速:全球化已失去动力 精读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全球化陷阱
弘扬雷锋精神,既不左,也不右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
全球化背景下的中俄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