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校园绿色文化建设研究

2016-03-07王维婷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6年9期
关键词:大学校园理念绿色

王维婷



大学校园绿色文化建设研究

王维婷

(大理大学,云南 大理 671003)

绿色文化是新时代下兴起的一种特色文化,它以尊重自然、保护环境、促进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为基本特色。在大学校园中推行绿色文化,既是大学生作为新时代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肩负践行绿色低碳环保责任所在,又是学校推进绿色教育,创新自己的办学特色所为。绿色文化应该引进大学教育领域,树立绿色理念,培育绿色精神,构建绿色和谐的环境,使学生在绿色环境中健康成长。

绿色文化;校园;绿色教育

在知识经济的快速发展下,人们可以清晰的感受到我们在经历了工业革命、信息革命后迎来了一场新的革命,它以低耗能、低污染为基础向人们宣告一次新的革命浪潮席卷而来,并且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如今绿色发展才是时代的主流,并且已经引入到教育领域。在教育领域内推行绿色教育,树立绿色教育理念,培育绿色精神,创办绿色校园。使大学生在绿色校园中培育保护环境的责任和意识,同时使大学生积极参与到大学校园绿色文化建设中,为大学校园的发展增添新的生机和活力。

一大学校园绿色文化内涵

在2010年亚洲博鳌论坛会之后大会向我们传递了一个铿锵的声音:绿色,这将是我们发展永恒的主题。众所周知,绿色象征的是一种文明即生态文明,就是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发展,同时绿色也象征着生命,象征着对生命的希望。所以绿色在现代社会发展中不仅仅表示一种生态的颜色,更是和谐、可持续发展的代名词,它的本质是和谐发展。如今人们对“绿色”的理解也不仅仅停留在保护环境的意义上,我们赋予了绿色更多的意义和内涵,同时也在不断的找回绿色的本真,将绿色逐渐形成了一种理念,一种文化。这种绿色理念就是保护环境的生态文明理念,是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同时也是以人为本的理念。这种文化就是我们所讲的“绿色文化”。

(一)绿色文化含义

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是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总和,绿色文化就是将追求人与自然、经济与社会、物质和精神和谐的发展。绿色文化的核心是和谐,它以保护环境促进资源的有效利用及维护社会各方面的和谐发展为主要特征。在大学校园中,绿色文化的引进更多的体现了人文关怀,亲近自然、亲近社会,更多的表现为师生之间的和谐及学生的健康发展。

(二)绿色文化的内容

大学校园绿色文化是以“绿色理念”为核心的校园文化体系,体现了与时俱进、以人为本、亲近自然的鲜明的时代特征。同时也是高校长期坚持的一种办学特色。校园绿色文化有着丰富的内涵,我们将它归结为“三观”、“四绿”。一是指生态道德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要树立生态道德观,这种道德观要求人和自然与动物之间和谐共处,不能做违背自然界客观规律的事情,我们要用道德要求规范自己的行为,保护生物多样性积极维护生态平衡。二是生态效益观,就是我们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我们要在发展的同时兼顾生态和经济效益。要改变粗放型的模式,我们应该坚持绿色发展模式。三是可持续发展,我们在发展的同时不能只注重眼前的利益,要注重长远的利益,对自然资源要合理的利用,注重资源的循环利用。将绿色文化引到教育领域,我们可以归结为“四绿”。一是指绿色环境的建设,环境对学生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我们要优化学校的生态环境和育人环境,为学生优化环境,使学生健康的成长。二是绿色教育,教育要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学生是主体原则,使因材施教得以利用。尊重个体的差异,和谐共生,以德育人。三是绿色知识的增长,绿色知识的增长指的是通过学校绿色理念的引领,学生不仅学习到正确的人身观和价值观,同时可以正确认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在绿色理念的指引下,自觉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不断地增强社会责任感。四是教育者绿色心灵的构建,传统灌输的教育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代学生的发展。教育者更多的应该注重以德育人,通过榜样示范的方法感染学生。所以要求教育主体不断地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

大学校园绿色文化可以归结为两点:首先通过科学的管理,将学校绿化、美化、净化,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创建一个绿色、美丽的校园;其次在环境的熏陶下,学校制度和老师的引导下,使学生潜移默化的培养一种道德情感。

绿色文化不仅仅是生态文明的主旋律,现在引进教育领域,也是教育领域永恒发展的主题。是现代很多高校办学发展的特点。

二大学校园绿色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一)建设绿色文化是大学生义不容辞的责任

从2008年北京奥运会我们国家倡导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绿色发展的理念开始应运,到2010年亚洲博鳌论坛会提出亚洲必须走绿色复苏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博鳌会后绿色理念开始深入人心。绿色理念的提出和发展已经不再仅仅是一种观念,经过不断的发展已经沉淀为一种文化,是实实在在的需要我们文明的行动,绿色发展将是未来世界发展的主流。虽然我们一直在推广发展低碳经济,但是通过调查发现,广大市民的低碳意识和节约资源的意识还很淡薄没有在生活中形成良好的绿色理念和习惯。所以现实的反应和绿色主流发展形成了鲜明的反差。想要在社会发展中构建绿色文化,创建一种全新的低碳生活方式,对于我们来说有很长的路要走,不仅需要政府进行积极的引导,还需要全民参与。要形成全民参与低碳的活动任务还很艰巨,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新一代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应该义不容辞的承担起这个责任。同时,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想要全面的建设小康社会,我们就要将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及生态文明有效的结合在一起,提高生态文明建设就要提高科学技术的发展,大学是人才的聚集地高地,在高校进行绿色生态技术的创新,为生态环境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用绿色科研成果为社会为生态做贡献。所以大学生要加强绿色生态文明的学习,加强绿色科技的创新。带动人们积极参与社会低碳行动。所以应该立足大学校园,提倡绿色文化,实现绿色发展,是大学生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义务。

(二)建设绿色文化是创办绿色校园之需

在“绿色”一个铿锵有力的声音提出后,以绿色为主流的发展开始席卷全球,同时以绿色为发展的主题开始向教育领域引入。绿色教育富有艺术性、时代性、前瞻性,是一种新型的教学理念。在很多科学人士的认同下,绿色教育已经开始从理论走向实践。所谓的绿色教育是将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有效的结合在一起。培养学生的科学人文精神,绿色教育追求的是教育的灵性。绿色教育是将生态文明观和马克思主义对于人的全面发展观为基础,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以德育人,师生和谐共进,促进学生持续发展。绿色发展就是要求教育也要回归自然,回归到人的自然本性,尊重个性发展,在教学的过程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

绿色发展对于教育界来说是一场深刻的革命,是新的教学理念,是对于人们行为方式的改革,也是世界观、人生观的改革。为了推进绿色教育的发展,我们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在大学校园构建一种绿色文化,形成师生和谐,同学之间相互关爱相互帮助,文明礼仪的氛围。所以加强在大学校园中加强绿色文化的建设创新刻不容缓,学校应该坚持先进的文化为先导,积极的引导学生树立绿色的生态观及道德观,从而提高学生的绿色素养,推进学校的绿色文化建设,提升大学校园综合实力的发展。

三大学校园绿色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建设校园已经成为大学校园建设的长期发展目标,绿色大学意将关于绿色发展的理念渗入到教学中,自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绿色文化,绿色大学的不断提出,很多高校不仅将绿色理念灌输到教学课程中,而且上升到责任意识,希望通过绿色文化的熏陶能够培育出更多的为社会服务的人才。但是通过调查,可以了解到大部分学校的绿色文化仅仅只是停留在对于校园环境的建设。对于绿色理念认识、绿色教学、绿色精神的培养收效甚微。

(一)对绿色理念只停留在初步的认识上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是通过走访、访谈大学校园环境及大学生可以了解到人们的节约意识和忧患意识也在不断的淡薄。在校园内,通过调查几所学校,可以发现自习室没有学生上自习,但是教室的长明灯依然开着,垃圾桶内可以看到浪费纸张和浪费粮食的现象屡见不鲜。学校长流水的现象也不断的出现,但是路过的学生也会漠视。另外针对学生宿舍管理,同时也对宿舍管理员进行了访谈,宿舍管理员认为午休时间大家应该在公共场所保持安静,但是实际调查发现,有很多同学在明确静止吵闹的规定下依然大声喧哗、打电话。由此可以看出虽然大学校园将绿色文化理念引入教育领域,但是大家并没有将绿色理念转变为真正的绿色行动。

(二)管理机制匮乏

随着高校的不断改革和扩招,招生数量在不断的扩大,但是学校的规模有限,学校设备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有些高校供水供暖设备陈旧却不更新。除了学校硬件设施没有将绿色融入外,学校的教育方式,教育主体的队伍构建都没有将绿色理念衔接起来。

首先在教育主体队伍中,有些高校认为年龄大的教师教学经验丰富,所以教学主要由年龄大的老师承担,但是年龄大的教师虽然教学经验丰富,但是他们接受新观念新思想的积极性不高,教学方式采用的仍然是传统灌输的教学模式,不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高校提倡的绿色校园文化更多的是培养学生绿色精神,不仅仅让学生学到科学文化知识,更多的是通过一种绿色环境对学生产生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培养一种道德情感。这种培养需要老师以身作则,同时需要老师带领学生更多的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但是年龄较大教师没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实践,所以绿色理念也只是停留在学生初步认识阶段。

其次是高校的教学方式,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传道,将道理简单的传授给学生,然后需要学生进行内化,将自己所学到的道德标准、科学知识内化为自己的道德行为标准及正确的价值观。所以在转换的过程中,需要学生有深刻的体会才能认同教师传播的知识。传统的教学方式只是单一的灌输,现在我们绿色教学理念希望将学生学习带入第二课堂,更加重视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结合。鼓励学生积极的参与社会实践,只有参与实践才能了解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将学生的培养目标和社会需要的新型人才结合,在实践中培养正确的竞争意识。但是很多高校教学方式仅限于教室,没有将学生参与到实践中。

(三)校园绿色文化活动单一

通过走访多所高校,可以了解到学校关于绿色文化开展最多的活动是关于绿色演讲比赛和有关宿舍环境卫生的评比。高校设有社团,但是社团关于绿色文化活动举办也相对较少。没有能广泛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参与到绿色活动当中,也没有提高社团的影响力。此外关于绿色文明专题讲座的开展基本没有。由此可以看出虽然绿色文化的理念引入教育领域,绿色理念的提出具有时代性和前瞻性,让人心动,但是我们只是对于绿色理念有初步的认识,并没有将“心动”转化为“行动”。

四大学校园建设绿色文化的路径

大学校园绿色文化建设要将绿色理念,管理制度和绿色行动落到实处,切实可行。

(一)继承传统,挖掘特色

文化建设有两个重要的关键点:一是保存,二是创新。我们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对于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我们要尊重曾经所沉淀的绿色的积极的文化,同时我们也要在已有的文化上与时俱进,加强创新。在创新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将时代的要求体现出来,更重要的是将个性和共性结合起来。大学校园文化的共同的本性是求真育人,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与以往的教学方式不同,大学校园不仅仅是管理人,更重要的是服务和科研。所以大学校园的最终任务是培养新时代的四有新人,这是大学校园的共性。但是每个学校的办学特色,培养目标不同,导致学校教学方式,课程的设置不同。这些是每个学校的个性化发展,随着长期的积累,师生之间的认可,已经形成一种传统的文化。所以我们在发展的过程中要求同存异,尊重传统的文化,同时要与时俱进创新绿色文化。

(二)完善学校制度,加强科学管理

学校要形成系统的绿色管理模式,从教学硬件上到校园环境的建设,以及教育方式上形成绿色科学的管理和框架,不仅要求学校的管理者和教师、学生有绿色理念的意识,后勤保障也要加强绿色服务,建立绿色服务保障体系。首先要建立绿色评价制度,明确规定学生哪些行为符合绿色行为的规范,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其次是建立绿色监督体制,学校应该杜绝学生各种浪费纸张、浪费水电、浪费粮食等现象。将资源循环有效利用,培养学生一种环保和节约的意识。

在管理模式上,我们要坚持“人本管理”,教师和学生在校园绿色文化建设中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因为教师和学生不仅仅肩负绿色文化建设的重要使命,同时也享受着绿色文化的文明熏陶。所以管理上要激发师生的主观能动性,突出“人本管理”。同时我们也要将绿色服务纳入学校管理体系,将学校的绿色建设与学校科研工作一起落实。

(三)开展绿色文化活动,扩充绿色文化载体

绿色校园是绿色文化建设的主要载体,加强绿色文化的建设,首先要加强课程的科学管理,不仅要开展绿色文明文化教育系列的专题讲座,加强环境道德教育,使得学生不断的增长绿色知识,同时也要开展绿色行动,例如组织学生植树,监察社会中不文明的行为。从实际行动中真正领悟绿色理念的含义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其次要积极发挥高校社团的作用。社团不仅要广泛的宣传绿色文明的理念,也要创办各种绿色活动比赛,关于文明宿舍评比等吸引更多的学生加入行动。扩大社团在学校、社会的影响力,通过提升自己的素质影响周围的人。再次,学校应该组织学生参加绿色志愿活动并且更多的支持学生成立绿色组织协会,在假期可以组织学生对企业、对社会不文明的现象进行监督和检查,经过实际调查访问后,绿色协会可以针对调查结果设计绿色行动方案,推进绿色建设,通过学生的行动将绿色建设扩充到社会,将绿色还给大自然,同时学校应该支持学生的绿色行动,利用媒体报纸等媒介对绿色环境保护做宣传,使真正的绿色元素开发出来,让学校社会都成为绿色文化的载体。

(四)营造绿色人文环境

在“绿色”一个铿锵有力的声音提出后,以绿色为主流的发展开始席卷全球,同时以绿色为发展的主题开始向教育领域引入。绿色教育富有艺术性、时代性、前瞻性,是一种新型的教学理念。在很多科学人士的认同下,绿色教育已经开始从讨论走向实践。所谓的绿色教育是将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有效的结合在一起。绿色发展对于教育界来说是一场深刻的革命,是新的教学理念,是对于人们行为方式的改革,是世界观、人生观的改革。为了推进绿色教育的发展,我们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在大学校园构建一种绿色文化,形成师生和谐,同学之间相互关爱相互帮助,文明礼仪的氛围。所以在大学校园中加强绿色文化的建设创新刻不容缓,学校应该坚持先进的文化为先导,积极的引导学生树立绿色的生态观及道德观,从而提高学生的绿色素养,推进学校的绿色文化建设,提升大学校园综合实力的发展。努力打造“绿色品牌”的校园,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行动影响周围的人。让我们用绿色文化创办绿色大学,实现大学校园的绿色发展,并且改善社会生态,努力营造一个绿色文化的大环境。让我们一起牵手绿色,与文明同行。

[1]朱晟炜,谭洪卫,陈淑琴,庄智.我国高校绿色校园文化建设现状调查及分析[J].建筑节能,2014,(4):95-99.

[2]王冀生.绿色、人文、科技、和谐——大学校园文化的内涵和建设[J].南昌航空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11-16.

[3]金玉婷,陈丽鸿.浅谈绿色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评价[J].才智,2010,(3):189-190.

[4]朱本义.论大学校园绿色文化建设[J].中国电力教育,2010,(27):177-180.

[5]冉光学.绿色校园文化建设分析[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2,(11):372-373.

[6]钟顺清,郑文武,申秀英.绿色校园文化建设背景下大学生环境教育探讨[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14,(6):130-133.

(责任编校:呙艳妮)

G416

A

1673-2219(2016)09-0084-03

2016-05-15

王维婷(1990-),女,山西阳泉人,硕士,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大学校园理念绿色
绿色低碳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高密度大学校园规划指标与形态研究
大学校园改造更新规划研究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为何用『象牙塔』比喻大学校园?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
中医理念的现代阐释
大学校园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与防范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