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如何优化大学生创业环境

2016-03-07王美多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6年9期
关键词:层面家庭环境

王美多



论如何优化大学生创业环境

王美多

(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长沙410124)

大学生创业环境包括社会层面、校园层面、家庭层面等。社会层面的创业环境包括创业政策环境、创业文化环境等;校园层面的创业环境包括校园文化、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师资队伍、大创项目等;家庭层面的创业环境包括家庭经济环境、家庭精神环境等。各层面的环境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影响是综合的,这些环境又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我们要对这些关系进行深入地研究,优化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创业环境。

大学生;创新;创业;环境;优化

在当前我国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创新创业是我国实现社会发展战略的前提。2014年9月,李克强总理在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提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2015年,国务院常务会议对“创新创业”给予了高度关注。在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历史时期,大学生作为未来我国经济建设的主力军,其创新创业能力将极大地影响我国未来的经济发展,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的意义不言而喻,而对大学生创业环境的研究,则是非常关键的问题。 

环境是相对于某一事物来说的,是指围绕着某一事物(通常称其为主体)并对该事物会产生某些影响的所有外界事物(通常称其为客体),即环境是指相对并相关于某项中心事物的周围事物。大学生创业环境指的是对于大学生的创业而言会产生某些影响的各种因素,主要是指社会环境,它包括了多个层面,包括社会层面、校园层面、家庭层面等。只有始终以人为中心来考察环境,将各层面的环境进行综合分析,才能找出规律,出台好的对策。

一社会层面的创业环境优化

(一)创业政策环境

在创业者群体中,大学生创业者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相对于其它创业者来说,其优势是创业的热情高涨,有知识,充满活力。但是,他们缺少社会经验,缺少资金积累,创业的失败率较高,抗挫折的心理承受能较差。因此,在这个意义上说,大学生创业者总体上是弱势群体。宽松的政策便是对他们最大、最直接的支持。大学生创业政策的优化,使得大学生的创业意愿被激发出来,他们更敢于创业。优化创业政策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创业资金支持政策。创业资金是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解决这个问题有两个方式,其一是无偿给予创业资金支持。对一些有特别发展前景的项目,给予以这样的方式进行支持,还可以鼓励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其二是在贷款方面给予优惠政策。国家或各级地方政府可以为创业资金的贷款提供担保,使得大学生的贷款门槛降低。在一定的期限内,给予相应的利息补贴。若到还款期由于各种原因暂时不能还款的,银行给予延长还款时间的优惠待遇。若大学生创业失败,政府给予一定的补偿,降低银行的大学生的风险。政府积极推进众筹发展,使融资渠道多样化。

2.税收减免政策。对于大学生初创的企业,税务部门制定更完善的政策,健全的配套措施及实施细则,保障其在一定时间内享受免交税和少交税的优惠,这一优惠政策应比一般的税收优惠政策更加优惠。

(二)创业文化环境

大学生身处社会,整个社会对创业的认可和接受程度对大学生的创业动力形成了极大的影响。因此,全社会都应关怀创业大学生,对他们的创业行为表示理解和支持,减轻他们的精神压力,增强他们的抗打击能力。各有关媒体在进行舆论宣传时,应着重从鼓励、关心的角度出发,营造出全社会理解创业、愿意创业、不害怕创业失败。宣传媒体要多宣传创业成功的典型案例,对创业失败者表示宽容和敬佩,传递和释放创业的正能量。

二 校园层面的创业环境优化

(一)鼓励创新创业的校园文化

学校是学生走向社会的一个中转站,大学生在学校里有长达数年的学习、生活时间,因而校园文化环境对其行为模式、价值观念起着重大的作用,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形成亦受学校的影响。

1.引导创新的价值取向。1997年诺贝尔奖获得者朱棣文说:“美国学生的成绩不如中国学生,但有创新及冒险精神,往往能创造出一些惊人的成绩。”这主要得益于美国的开创性教育。我国高等教育长期以来主要是对已有知识进行传承,缺乏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的培养,而创新是创业的基础,没有创新教育的铺垫,大学生的创业精神就很难养成。[1]对在校大学生,应在各种教育中,有意识地支持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敢闯敢干的精神。

2.发挥优秀创业校友榜样的力量。对大学生来说,身边的人和事对其行力和价值观念的影响更大。因此,如果宣传得当,校友的创业故事对在校大学生的创业意愿会形成强大的激励作用。学校应在实践中形成一个较为成熟的机制,将创业校友的典型事迹进行作为案例对学生进行教育,适当地邀请校友回校为师弟师妹们作报告,给他们信心,给他们以榜样的力量。这些工作可通过校友会牵头,各教学与学管部门密切配合而取得实际的效果。校友的现身说法,不仅有指路的效果,还有为校友提供人脉资源的效果,也可更好地引导学生热爱自己的母校。

3.设立“就业”岗位。在传统勤工俭学的基础上,设立更多的“就业”岗位。以这样的方式,让学生切身体会到“就业”带来的乐趣,树立敬重劳动、悦纳劳动的风气。

(二)建立科学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教育的实践让我们认识到,传统的科学文化教育已不能满足创新创业的要求,针对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便应运而生了。目前,很多高校都开展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但基本上以理论知识介绍为主,或者开设几门公选课,随便找几个教师讲讲。这种形式的创新创业教育作用是十分有限的,只是在做表面文章,因此,学生创新创业的能力不会有效提高。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在于创新能力的培养,创业是创新精神的实践过程,创新精神的培养要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目前在多数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一种边缘教育,并没有真正融入到人才培养方案中。课程体系不完善、教学内容单一、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缺乏都成为制约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因素。只有通过构建一套完整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并创造机会让学生真正地参与到科学创业的过程中,才能真正地提高学生创新精神和自主创业的能力。[2]

(三)加强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

创新创业能力不仅仅是大学生的问题,同时也是从事大学教育的老师的问题。相当多的老师明显表现出经验不足的缺点。我们的大学老师大多数是从学校毕业之后再到学校教书,他们自身就没有受到过系统的创新创业教育,这种教育本身的特点又使得自学的作用非常有限。因为创新创业教育有着很强的实践性,一个没有亲身经历的老师在讲授创新创业课程时,其能力上的不足便显而易见了。从校外大规模引进创新创业老师是不实际的,更何况,引进的老师可能又面临另一个问题:理论上的不足。为解决这一问题,学校最可行的办法是支持现有老师“充电”。学校为老师们创造良好的条件,让老师们走上实践岗位,通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将其提升为理论实践均能的“双师型”老师。

此外,学校还应引进部一定比例的校外人士担任兼职的老师,这些人可以是企业的工程师,相关行业的优秀人士,也可以是在某一方面有特长的专门人才。

(四)改进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工作

教师指导变为老师替代。据调查,相当一部分学生在进行选题时,以老师的意见为转移,根据老师划定的方向进行项目设计。更有甚者,由老师直接写好申报书,邀请几个学生组成一个项目小组。这样的申报书自然很漂亮,但却不能真正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也不可能真正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部分老师嫌麻烦,干脆直接替学生把工作给做好,这样,即使项目结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没有得到提高。这种现象明显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工作实施的目的背道而驰。

获取项目时出现不健康心态。由于政府和学校对大创项目有经费支持,一些人就忘记了长远利益,只求项目经费,申报大创项目的成功对他们来说也就只意味着增加一定的收入。

项目研究与实际应用脱节。大创项目当然是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引导学生进行创业的“实习”,但从目前情况看,在项目结项以后再继续下去的比例极少。这了反映了大创项目所起到的实际作用与期望值之间的差距还是很大的。

三 家庭层面的创业环境优化

家庭层面的创业环境主要是指家庭对创业者的影响因素。一般来说,家庭环境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软环境,包括家庭气氛、家庭成员的价值取向、行为模式、教育理念、家庭经历、社会关系、家庭影响等。另一方面是硬环境,即物质环境,包括家庭经济状况、职业情况、知识背景以及亲戚的相关情况等。家庭环境是人成长过程中的第一重要环境,家庭环境对人的影响是深刻而长远的,一个人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家庭或受益于家庭。家庭的主要成员尤其是家长,对于大学生创业的态度会直接影响子女的创业意愿。

(一)家庭经济环境

一般情况下,家庭的经济能力远远地胜过大学生本人的经济能力,大学生本人的生活费和学费一般也是由家庭供给。在创业中碰到的第一个难题往往就经济。大学生由于没有经济基础,没有相应的社会经济关系,家庭的经济支持就至关重要。获得来自家庭的经济支持意味着获得了精神上的支持。

(二)家庭精神环境

传统的家长通常都希望子女的工作比较安稳、没有风险。甚至有些自己创业成功的家长,在经历了种种艰难困苦之后,也不愿让子女再受创业之苦,所以他们对创业就极可能持消极态度。大学生创业动机不强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家庭的不积极支持。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创业的意愿可想而知。在新的时代,家长们应当看清时代发展的趋势,让小孩从小即接触创新创业的理念,进行自立自强、勇于冒险的教育,这样在他们的子女成年以后就可以很自然地进行创新创业。就当前我国的创业教育来说,多数学生是在进入大学以后才开始,此时家长就应予以精神鼓励,尤其是对创业可能失败结果抱以理解和宽容的态度,减少大学生创业的后顾之忧。

四 大学生创业应当注意的事项

(一)理清大学生创新与创业的关系

我们必须弄清楚,创业的基础是创新,创新的目的是创业。两者的关系不可混淆,千万不可以为创新而创新,为创业而创业。

(二)全面考虑各层面环境的联系

各层面的环境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影响是综合的,这些环境又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我们要对这些关系进行深入地研究,优化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创业环境。

(责任编校:周欣)

G641

A

1673-2219(2016)09-0081-03

2016-04-16

湖南省科技厅软科学项目“湖南大学生创业环境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项目编号2015ZK3079);湖南省教育厅辅导员专项课题“积极心理学视阈下大学生就业心理素质提升研究”(项目编号15F04)。

王美多(1980-),女,湖南衡阳人,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1]]王又军.从就业市场看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J].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10,(7):54-55.

[2]李长熙,张伟伟,李建楠.工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平台构建与实践[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4):97-99.

猜你喜欢

层面家庭环境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家庭“煮”夫
环境
恋练有词
健康到底是什么层面的问题
策略探讨:有效音乐聆听的三层面教学研究(二)
策略探讨:有效音乐聆听的三层面教学研究(七)
寻找最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