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哲学的三个维度看“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2016-03-07郑文飞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6年9期
关键词:四个全面小康社会依法治国

郑文飞



从哲学的三个维度看“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郑文飞

(永州市委党校,湖南 永州 425100)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出后,思想理论界掀起了学习、研究、宣传的热潮,大家从不同侧面深化了对“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认识和研究,深有同感。文章认为,深度理解“四个全面”,一定要具有战略思维、站在战略高度上去把握,从哲学的“认识论、方法论、实践论”三个维度出发。

认识论;方法论;实践论;三个维度;四个全面

一从“认识论”看,要用逻辑历史相统一的思维来全面认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形成过程

马克思主义认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都体现在事物发展的过程中,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一个首要的观点。马克思曾指出“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决定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毛主席也提出“到一个单位去了解情况,要了解全过程,开始怎样,后来怎样,现在怎样,这样你就找到规律了,你就大致知道这个事情会向哪儿发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提出也有着一个历史过程,我们要全面认识其发展的形成过程。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提出和形成有其清晰的脉络和线索。从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了“一个全面”,到2014年12月14日习近平同志在江苏考察调研时提出的“四个全面”,其间共经历了3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一个全面”到“两个全面”。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了“一个全面”,即“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重申了这“一个全面”的奋斗目标,并且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改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12年,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统一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这样,“一个全面”扩展为“两个全面”。此后,2013年召开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在《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把“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简化为“全面深化改革”。第二阶段,是从“两个全面”到“三个全面”。2014年,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这样,就把“两个全面”进一步扩展为“三个全面”。第三阶段,是从“三个全面”到“四个全面”。在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闭幕不久,2014年12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调研时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主动把握和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至此,又把“三个全面”扩展为“四个全面”。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2月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专题研讨班开班式的讲话中,首次把这“四个全面”定位于党中央的战略布局。

应该说“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对我们党治国理政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和丰富发展。我们知道,新中国成立以后,党领导人民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进行了大量的实践和理论探索,为“四个全面”的提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从建国初的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开始,经历了建设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改革开放等艰辛历程,走上了全面小康建设之路;从建国初的三大改造开始,经历了对自身制度的反复调整和完善,走上了全面改革之路;从建国初颁布《共同纲领》代行宪法职能开始,经历了一次次从“人治”到“法治”的不断探索,走上了全面法治之路;从进北京城“赶考”开始,经历了无数次加强党的建设的大考,走上了全面从严治党之路。可以说,没有过去的成功探索,就没有今天的“四个全面”。我们党在全国执政60多年来,经过几代中国共产党人接力奋斗、不懈探索所积累的治国理政丰富经验,是我们党今天提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历史前提。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领导人民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问题上,形成了一些十分重要的认识,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和物质基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以邓小平、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带领人民成功开创、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定实施了一系列符合实际的路线方针政策,围绕发展战略、发展动力、法制建设和党的建设提出一系列重要思想,不断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世情国情党情的新变化,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深刻总结我们党治国理政经验,扩展理论视野和实践领域,创造性提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这一战略布局,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奋斗目标、深化改革这一发展动力、依法治国这一重要保障、从严治党这一政治保证有机联系、科学统筹起来,每一个方面都强调“全面”,并注入新的丰富内涵,提出新的更高要求,明确了新形势下治国理政的总方略、总框架、总抓手。这是我们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重大成果,反映了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把握进入到一个新的境界。

从历史发展的脉络我们清晰地看到“四个全面”并非空中楼阁,也不是另起炉灶,而是对过去探索基础上的继承和发展,体现了逻辑与历史的统一。

二 从“方法论”看,要用唯物辩证的思维来深刻把握“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逻辑关系

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全面联系发展看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的方法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体现了全局思维、战略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底线思维,贯穿了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四个全面”闪耀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真理光芒,具有方法论意义,我们要用唯物辩证的思维来深刻把握其内在的逻辑关系。

2015年2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中对“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内在逻辑做出如下论述:这个战略布局,既有战略目标,也有战略举措,每一个“全面”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的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三大战略举措。这段论述告诉我们:“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不是简单并列关系,而是有机联系、相互贯通的顶层设计,既有目标又有举措,既有全局又有重点。“四个全面”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成为了我党治国理政方略与时俱进的新创造。

“四个全面”最大的创新、最突出的特征就是“全面”,“四个全面”明确把重点放在定语“全面”上。而这就是“四个全面”的最大创新。在今天,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论是建成全面小康社会、深化改革,还是推进依法治国、从严治党,都要“全面”,都要系统协调,各个方面都要齐头并进,不能单兵突击、零敲碎打。不仅推进每一个全面要系统谋划、整体推进,而且四个方面也要系统谋划、整体推进。

“四个全面”中有重点,是全面论与重点论的统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全面的,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其他各方面建设,但这是战略目标。为了实现这一战略目标,需要重点抓什么工作?需要突出什么战略举措呢?那就是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在此意义上,“四个全面”就是从五位一体中“抽取”出来的重点。同时,三个战略举措也都各有重点。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其中,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习近平同志在对这个总目标进行阐释时指出:“提出这个总目标,既明确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性质和方向,又突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工作重点和总抓手。”这个总抓手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依法治国各项工作都要围绕这个总抓手来谋划和推进;而全面从严治党就是加强以转作风、改作风为重点的制度建设,严明党的纪律,严守党的规矩。全面并不是不抓重点,全面之中有重点。这些都是习近平同志的辩证思维的体现,也是“四个全面”的创新之处。

总之,“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不是简单的并列、平行关系,而是一个有机联系、环环相扣的整体。从大的关系看,是目标引领举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一个都不能缺的三大战略举措,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动力源泉、法治保障和政治保证。从每一个“全面”之间的具体关系看,也都是彼此联系的。全面深化改革,既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强大动力,也是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需要。全面依法治国,本身就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同时又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法治保障,无论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从严治党,都需要在法治的轨道上、框架下来进行。全面从严治党,是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关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都必须坚持党的领导。我们要把“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作为有机统一的整体来把握,使之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协调推进新形势下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伟大实践。

三 从“实践论”看,要用统筹协调的思维来贯彻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具体路径

实践是人们改造物质世界的社会活动,实践第一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首要观点,要求我们要正确处理好事物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内因和外因的关系,主观与客观的关系,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紧密结合起来。也就是既要注重总体谋划,又要注意牵住“牛鼻子”,既要讲两点论,又要讲重点论。这就是统筹协调。

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居于引领地位的战略目标,我们所有奋斗都要聚焦于这个目标,现在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战阶段,攻坚克难的任务艰巨繁重,我们要紧紧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确保到2020年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是有机统一的“姊妹篇”,全面深化改革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处于关键部位,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全面深化改革,根本在“改革”,关键在“深化”,重点在“全面”,必须加强顶层设计,使各方面改革协调推进、形成合力。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领域一场广泛而深刻的革命,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中,我们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相统一,把党的领导贯彻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全面从严治党是锻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坚强领导核心的必然要求,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保证,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就是要全面包括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纪律、反腐倡廉建设各个方面,全方位、全领域的“严”起来、“治”到位。

协调推进“四个全面”,不仅是工作部署的创新,更是思想观念的深刻变革。全面深化改革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随着改革不断深入,各个领域、各个环节改革的关联性、互动性明显增强,每一项改革都会对其它改革产生重要影响,每一项改革又都需要其它改革协同配合。我们要树立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统一的思想观念,加强各方面的配套和衔接,注重整体效果,注重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注重抓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通过抓重点把整体带动起来。要统筹谋划深化改革各个方面、各个层次、各个要素,深入研究各领域改革关联性和各项改革举措耦合性,使各项改革举措在政策取向上相互配合、在实施过程中相互促进、在改革成效上相得益彰,发生化学反应,产生共振效果,形成改革合力。

(责任编校:张京华)

D61

A

1673-2219(2016)09-0063-02

女,湖南永州市委党校副校长、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党的建设。

猜你喜欢

四个全面小康社会依法治国
《 2020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凝聚三秦巾帼力量 决胜全面小康社会
依法治国 法平天下
为小康社会提供健康保障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与新媒体发展的关系探析
“德”“法”辨证与依法治国
大同梦想与小康社会
关于依法治国若干问题
坚持依法治国必须坚持依法执政
“四个全面”清晰展现战略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