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孤独中寻找爱与书——加布瑞埃拉·泽文《岛上书店》

2016-03-07李小乐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6年9期
关键词:莉娅玛雅阿米

李小乐



在孤独中寻找爱与书——加布瑞埃拉·泽文《岛上书店》

李小乐

(四川师范大学 文学院,四川 成都 610000)

《岛上书店》是美国女作家加布瑞埃拉·泽文的最新作品,小说讲述书店老板A.J.费克里经营书店以及寻找真爱的感人故事,表达了泽文对爱与救赎的感悟以及对书与书店的独特见解。文章介绍泽文的生平和小说主要内容,分析其巧妙的叙述结构以及“陌生化”手法的运用,并解读小说所蕴含的深刻主题。

泽文;《岛上书店》;书;爱;陌生化

孤独是人生常态,无论何时何处,孤独都如影随形。它会在一个不经意的瞬间,爬满心灵,也会在人陷入谷底时,如潮水般淹没全部。面对孤独,有人选择自暴自弃,有人则选择勇敢面对。《岛上书店》讲述的便是一则关于孤独的故事,女作家布瑞埃拉·泽文(Gabrielle Zevin,1977-)为读者呈现主人公费克里绝望与希望交织的人生,同时也委婉地告诉读者:唯爱与书才能拯救孤独人生。 

一作者与小说内容简介

加布瑞埃拉·泽文是美国当代著名女作家,资深电影编剧,《纽约时报》特约撰稿人。泽文毕业于哈佛大学英美文学系,目前已出版八部长篇小说。十四岁时,她曾给当地报社写了一封言辞激烈的批评信,却意外地成为该报的乐评人,成功迈出写作的第一步。2014年的《岛上书店》是泽文的第八部作品,讲述的是一则关于爱和书的故事。此书一出版便引起热议,迅速席卷《纽约时报》、《出版人周刊》等杂志的图书排行榜,并被翻译成二十多种语言,畅销全球。著名书评人佳恩·斯坦高度评价该书:“这是一则美丽动人的故事,关于人生的救赎与转化,它会在你胸中回荡许久。”

《岛上书店》的原名是,直译为A.J.费克里的传奇一生,但岛上书店的转译更贴近主题。小说主人公费克里是一位中年丧偶的书店老板,他性情古怪,冷漠自私,对图书选择十分苛刻,不喜欢童书、科幻书和其它一切畅销书,只看文学类中短篇。费克里处处以自我为中心,待人处事上不近人情,从不参加艾丽丝小岛上的活动,将自己关在书店中。就在他万念俱灰,准备去另一个世界寻找妻子时,不幸又降临在他身上。费克里发现自己价值连城的珍本古旧书——艾伦·坡的《帖木儿》不翼而飞,同时一个两岁的女婴玛雅被遗弃在书店里。这是费克里最艰难的一年,也是充满转机的一年,玛雅是上帝赐予费克里的礼物,成为父亲的费克里发生极大转变。玛雅的纯真逐渐融化了费克里那如荒岛般冰冷的心,他将紧闭心门打开。费克里开始放下面子,与身边年轻母亲讨论育儿经验,同时也开始售卖儿童绘画书和其他畅销书,甚至还大费周章地办起读书会,借此拉近与周围人的距离。此外,费克里还迎来另一段爱情,阿米莉娅·洛曼是出版社的新销售代表,她与费克里第一次见面时便不欢而散,四年后又因阅读而产生共鸣,随后深入了解,二人最终走进婚姻的殿堂。但不幸又重新降临,费克里身患脑瘤,必需进行手术。幸运的是,当初丢失的《帖木儿》又奇迹般地回来,玛雅的身世之谜也解开。费克里借此筹到手术费用,但最后他还是离开人世。阿米莉娅因抚养玛雅而辞职,书店也转让给费克里的朋友。岛上书店随时间流逝不断变迁,但爱与书的故事仍在继续。小说结尾,新的销售代表走进书店,开启另一个新的故事。

二 独特的叙述结构和“陌生化”手法

泽文无疑是一位写作大师,拥有娴熟的写作技巧和高超的建构能力。她以轻描淡写地将费克里跌宕起伏的一生呈现笔端,酷爱读书,经营书店,恋人早逝,书店被盗,失去方向,收养女婴,改变生活,遇见真爱,悄然去世,从失去到拥有,从不幸到幸运。泽文文笔简约,描写细腻,为读者开启一场美的盛宴。《岛上书店》的叙述结构也十分巧妙,它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分包含七章,下部分包含六章。每一章的题目都是一篇经典小说的书名,每一章都以费克里所写的或长或短的读书札记开头,而且内容上也与经典小说的内容相互照应。如小说第一章对应罗尔德·达尔的《待宰羔羊》,讲述一件“完美谋杀案”。妻子用冷冻羊腿将丈夫打死,然后用将羊腿解冻烹饪招待前来调查案件的警察。随后,费克里便转述妻子妮可的车祸以及警官兰比亚斯的分析。再如小说第五章的题目是理查德·鲍什的名篇《世界的感觉》,小说讲述了爷爷带着孙女练习体操,并让她参加学校汇报表演的故事。早年孤身一人的费克里并不会读这样的小说,但当他成为一名父亲后,他联系到亲身经历,并发自内心的喜欢这个故事。而第五章的内容也是写父亲与女儿相处的经历,费克里如何给玛雅换洗衣服,如何教玛雅读书,如何看着玛雅一点点长大。除此之外,书中还有穿插着其他作家、书名和经典语句的转述,这十分符合小说中人物的职业,使得小说更贴近书的主题,也凸显出泽文的渊博学识。正如《出版人周刊》对她的评价:“一位高明的作家,机智聪颖,对书的热情显而易见!”

除了独特结构外,小说中“陌生化”手法也同样引人注目。“陌生化”是俄国形式主义的核心概念,形式主义理论家什克洛夫斯基在谈到“陌生化”时曾强调,艺术的主要目的是让人们感觉到事物的全部,并不是仅仅知道它的存在。艺术的最大技巧是将那些人们习以为常的事物变得陌生,增加感觉难度,延长感受时间。泽文在小说创作时多次使用“陌生化”手法,借助玛雅的眼睛去观察书店里顾客所穿的鞋,有人穿着像昆虫一样的平底鞋,有人穿着深棕色像船一样的鞋,还有人穿着比膝盖还高的红色鞋子。至于书的气味,玛雅也觉得各有差异,它们有的像爸爸身上的香皂味,有的像青草味,有的像大海的味道,还有的则是飘荡在厨房里奶酪的香甜味。玛雅看书时也十分有趣,小小的她已经懂得书中比喻,绘画书里的动物并不是指真实动物,而是代表父母和孩子。成年人眼里普通的壁纸在她看来也不同寻常,壁纸上有凹凸不同的图案,她把小脸贴上去摩擦,感到痒痒的很舒服。在测量书店大小时,玛雅并没有用像大人一样用尺子测量面积,而是突发奇想,花了一个下午,躺在地板上,用身体测量,最终得到正确答案:二十个玛雅长,十五个玛雅宽。泽文借助独特视角和新奇语言,打破了成人世界里自动化的语言壁垒,带给读者更多奇妙感受。

三 爱与书的深刻主题

《岛上书店》这部小说掺杂着幽默成分,掺杂着悬疑成分,也掺杂着爱情成分。总体而言,它的核心是一则关于爱的寓言,对阅读的爱,对书店的爱,对身边每个人的爱。

阅读是心与心的沟通。费克里曾是一个冥顽不灵的人,他不喜欢的书籍有很多,不喜欢童话、处女作、回忆录、诗集等等,他只喜欢文学类的中短篇小说。阿米莉娅是出版社销售代表,她浪漫、温柔,最喜欢回忆录《迟暮花开》。二人初次见面时因阅读差异不欢而散,但四年后,费克里在偶然间读完这本书,他感动得流下眼泪。小说中柔软的文字触动他内心深处的敏感地带,让他有一种全身赤裸的感觉。费克里迫不及待地联系阿米莉娅,分享阅读喜悦与感动。两颗原本陌生的心,因为阅读走到一起。在结婚典礼上,A·J向阿米莉娅深情告白:“我可以向你保证,有书,有交流,还有我的一心一意。”

与所有爱书人一样,泽文在小说中也流露出对书店未来的忧虑。小说既强调书店重要性,也揭示书店的尴尬地位。书店是小镇灵魂所在,没有书店的小镇算不上一个小镇。书店将人们的心联系起来,是人们的精神角落。但随着科技的发展,书店正在逐渐没落。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用电子书阅读器进行阅读,很少再购买纸质书。同时在网上买书也成为时尚潮流,当地人很少光顾小岛书店,只有观光游客才去书店买书。阿米莉娅辞去出版社销售代理的工作,成为大型商场的图书采购员。独立书店在网络书店、大型商场和电子书的挤压下,生存空间越来越狭窄。而小说结尾,费克里去世,书店原本要被连锁服装超市接管。幸运的是,兰比亚斯将书店盘去,并规划在书店里开设咖啡区、演出区,而这正影射了当今实体书店的发展模式。

在表达对阅读的热爱,对书店未来的忧虑后,小说也包含永恒的文学母体——爱。费克里临死前,在失去语言能力的情况下,用劲全身力气对女儿玛雅说:“爱”。这是费克里对自己一生的总结,但他并不仅仅说给女儿,而是告诉每一位读者。这个爱包含太多含义,男女之爱、父女之爱、朋友之爱、甚至是对陌生人的爱。费克里在失去妻子后心灰意冷,而珍藏书的被盗也让他失去生活希望。但玛雅却像是上帝派来的天使,面对这个陌生婴儿的纯真笑脸,费克里冰冷的心被融化。他为玛雅改变了很多,甚至成为爱丽丝岛上第一个进舞蹈教室的男人。阿米莉娅也是一个关心他人的女性,她因阅读与费克里相知,拒绝已经订婚的英雄男友。为了照顾费克里和玛雅,她不辞辛苦地奔波于城市和小岛之间。阿米莉娅帮助费克里摘去冷酷面具,引导他乐观面对生活。费克里的妻姐伊梅斯是个寡妇,她的人生看似风光,实则充满不幸。她在学业、婚姻和事业上的选择都很失败,甚至还将《帖木儿》偷走。但兰比亚斯却对她一见钟情,他在发现伊梅斯偷走书后,依然将这个秘密保守下来,并与她结婚。兰比亚斯对费克里也十分热心,在朋友危难时总是慷慨地施以援手。他帮费克里寻找《帖木儿》,帮他照顾玛雅,甚至还接管小岛书店。纵观全文,小说中的每一种爱都无比珍贵,都是上帝赐予人类的礼物。

《岛上书店》是一本奇妙优美的小说,是一封写给书店的情书。小说中鲜明的人物形象、“陌生化”的语言、关于文学作品的独特见解、对书店未来的忧虑、对爱与救赎的思考都让人难以抗拒。同时它也提醒我们,在爱与书的世界里,没有人是孤独的。我们总会在人生的某个瞬间被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这正如小岛书店的木牌上所写到的:无人是孤岛,一书一世界。

[1]黄桂婵.文学人类学视野中的“陌生化”理论[J].百色学院学报,2008,(2).

[2]李丹.有书不孤单——读《岛上书店》[N].经济日报,2015-11-29.

[3]加布瑞埃拉·泽文.岛上书店[M].孙仲旭,李玉瑶,译.南京: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15.

[4]赖辉.论《黑暗之心》的叙述者、叙述接受者和“陌生化”[J].外国文学研究,1999,(5).

[5]彭娟.论俄国形式主义的“陌生化”[D].武汉大学,2005.

[6]汪天颖.关于纸书的温度与坚守[J].中国三峡,2015,(1).

[7]吴显友.他山之石:从陌生化到前景化[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1).

[8]杨向荣.陌生化重读——俄国形式主义的反思与检讨[J].当代外国文学,2009,(3).

I106

A

1673-2219(2016)09-0037-02

2016-04-16

李小乐(1990-),女,陕西宜川人,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欧美文学与生态批评。

(责任编校:周欣)

猜你喜欢

莉娅玛雅阿米
神秘的玛雅密码
—— 玛雅圣城
神秘的玛雅密码
神秘的玛雅密码
阿米想长大
饲养员手记
动物园里趣事多
朱莉娅·罗伯茨
———“人民的选择”
是这样吗
福州的玛雅
阿米驼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