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修订版PEP 五(下)Unit 2 A Let’s Learn情境导入有效性反思

2016-03-02张丹燕

小学教学设计(英语) 2016年1期
关键词:鼹鼠雪人绘本

张丹燕

课堂导入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起始环节中采用各种教学媒体和教学方式,向学生引入新知识,使学生迅速进入新课学习状态的活动方式,也是课堂教学的第一环。小学英语课的导入方式有很多,如巧用游戏法、巧设悬念法、情境导入法等。单词教学中,教师大多采用情境导入的方法来引导学生一步步学习新知、操练语言。

笔者执教的是修订版PEP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A部分的单词课。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掌握单词:spring,summer,autumn,winter,season,句型:Which season do you like best?I like...best.在这节课的导入环节,教师要为学生创设真实、有趣、高效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愉快、高效地学习新知。

一、故事导入初尝试切磋琢磨问题浮

【课堂回放】

教师以经典绘本“Giving Tree”为雏形,改编出小男孩Tonny和Old tree之间一年四季相互陪伴的小故事。用小男孩Tonny和Old tree之间的对话来一步步引出季节变化。前三个季节主要操练句型:Hello,Old tree.It’s spring.Let me...for you! Come on,little boy.You can...under/around me.在教学winter时,教师仍然通过用两人的对话引出:Which season do you like best?I like...best.Because...引导学生也来讨论自己喜爱的季节及喜爱的原因。

【呈现问题】

1.《给予树》是小朋友们耳熟能详的经典故事之一。这个故事曾经在小学语文课本中出现过。因此,它已无法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就失去了故事导入的本来意义。

2.故事情节单一。整个故事都是在教师的“导演”和控制下进行的,教师说到哪个季节就教学哪个季节。故事中的情节没有跌宕起伏,也没有趣味性,不能很好地起到层层推进的导入作用。

3.故事耗时太长。一节课40分钟,但故事教学却整整用了28分钟。这就使教学后面的课文学习环节和拓展环节十分仓促。教师没有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了解课本所提供的材料,有点本末倒置了。

【课后反思】

1.巧设趣味情境,提升学习兴趣。笔者认为,对于五年级学生而言,他们还是英语学科的初学者,激发兴趣很重要。因此,在设计情境时,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征、生活经验,应提高情境设计的趣味性,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2.巧借绘本情境,增强情节变化。为了避免再发生情节单一的问题,笔者想到了从儿童绘本中寻找灵感。绘本故事中的情节生动有趣,变化多端,足以让学生跟着教师的一步步指引快乐地学习新知。

3.巧理情境层次,加强时间控制。为了给课文的学习和拓展部分留出充足的时间,笔者认为应该巧妙地厘清情境设计的层次性,去掉无关或关联不大的情节,从而加强时间控制。

二、绘本导入再体验,推本溯源不足显

根据第一次故事教学的失败经验,笔者决定采用情节丰富有趣的绘本故事来帮助学生学习语言知识。

【课堂回放】

教师巧妙利用儿童绘本《鼹鼠与雪人》的故事,给学生展示了鼹鼠与雪人两个好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冬天,孤单的鼹鼠做了个雪人,他们一起吃冰柱、打雪仗、雪中散步。可是天气渐渐暖和起来,雪人要融化了。鼹鼠只好把雪人送到了常年积雪的山谷里。春天是那么美,但鼹鼠却不开心,因为它的好朋友不在身边。突然,鼹鼠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它做了一个玩偶雪人。于是,鼹鼠和玩偶雪人一起走过夏天、秋天,一起玩耍,一起歌唱。冬天再次来到,雪人滑着雪橇从山谷里重新回到了鼹鼠的身边,三个好朋友可以一起玩耍了。教学中,教师巧妙地将关于各个季节的语言知识穿插在绘本呈现的过程中。在绘本教学最后问学生:Which season do they like best?Why?And what about you?很巧妙地将话轮交给学生,从而过渡到学生的现实生活中。

【呈现问题】

1.情节有趣但略显幼稚。《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英语学习要充分体现不同年龄段、不同语言水平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需要。在设计这个绘本情境时,教师忽略了学生的年龄特征。这个绘本故事的情节是比较有趣,但对于五年级学生而言,尤其是这个阶段的男生,看到鼹鼠、雪人之类的童话人物,会略感幼稚。

2.设计巧妙但效率不高。在小学英语课中,教师所创设的情境既要接近学生生活,又要新颖奇特,还要简而易行,不能让情境成为一种形式和累赘。笔者在设计这个情境时,能把语言点的操练非常巧妙地穿插在绘本推进的过程中,让学生始终沉浸在绘本所营造的氛围中,同时也达到了操练语言的目的。但这样的导入让人觉得不够快速直接,耗时多,效率不高。

3.情境完整但脱离课本。教材是服务于教学的材料和工具。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所提供的资源及单元中所提供的整体情境。细细研读教材后,笔者发现这个单元的所有课文都是围绕画图、看图、读图这个整体的情境展开的。《鼹鼠与雪人》的故事虽然有趣,但却与教材所提供的情境格格不入。整节课的导入情境与课本情境不统一,导致学生的语言操练在绘本与真实生活之间跳来跳去,扰乱了学生的思绪,也达不到良好的操练效果。

【课后反思】

1.智趣相生,以启发兴趣、启动思维为切入点。情境创设不能只考虑情境的趣味性而忽视了对学生智能的培养。因此,教师在创设情境时,应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活学生思维为出发点。

2.以导引学,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为着力点。教育家叶圣陶指出:“教师当然须教,而尤宜致力于‘导’。”教师的“导”是为了学生更好地“学”。情境推进的过程中,教师只有会“导”,才能将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教师只有善“导”,才能创设出自主探究的高效课堂。

3.用中建构,以培养策略、提升能力为落脚点。充分利用课文情境,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提升语用能力,培养学习策略。

三、生活情境三跟进,返璞归真本真现

在充分研读教材和课程标准之后,笔者对本课的情境创设有了更新的认识。笔者认为,教材编者之所以将整个单元情境设计为学生看图、读图、猜图的过程,是想通过生活化的情境,提升学生的语言迁移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根据这样的理解,笔者进行了第三次尝试。

【课堂回放】

课一开始,教师告诉学生自己善于摄影和摄像,并询问学生:Do you want to enjoy my videos and pictures?教师这样一说,学生自然兴趣高涨。在学习有关春季的知识的时候,通过视频的观看,操练了语言点:Spring is...with...and...

在学习有关夏季的知识的时候,笔者运用一组图片让学生来猜测季节:What season is it?并追问:How do you know it?引导学生自然而然地运用所学语言来描述夏季的特征。

当秋季出现时,笔者用模糊图片的形式让学生来猜测季节,因为图片中呈现的是秋季最典型的色彩,因此这里便很自然地教学了golden。

学习冬季的时候,笔者通过告诉学生:I like winter best.Do you know why?从而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从各个方面猜测教师喜欢冬季的原因,点亮了学生思维的火花也激活了语言。

【课后感想】

在前面两次尝试中,笔者创设了比较繁杂的情境,利用动画人物、小故事等将单词串起来学习,其中不乏趣味性,但却疏忽了PEP教材本身所提供的学习资源。第三次教师还是通过读图、看图、猜图一步步引导学生学习。这样的情境创设剔除了花哨的形式,还原了教材的本真,加深了学生对教材的理解程度和掌握程度。

1.看图入境,以导激趣,有鲜度。五年级学生已经过了喜爱绘本和动画人物的年纪。课中,教师通过呈现自己的生活照片,很快拉近了师生距离,同时也激活了学生的旧知。之后告诉学生自己善于摄影和摄像,为下面知识的学习做好铺垫。

2.读图生疑,以导促疑,有效度。在有关四季知识的学习中,笔者通过呈现自己拍的一系列照片,引导学生读图、猜图,从而一步步实现自己的教学目标。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的导入形式简单、直接,但却是最有效的。

3.依图巧练,以导启思,有深度。在学习冬季这个季节的时候,笔者通过告诉学生:“I like winter best.Do you know why?”从而引导学生在观察图片的基础上活跃思维,从而更好地融洽了师生关系,也巧妙地操练了学生的语言。

4.引读延伸,以导悟能,有浓度。笔者在引导学生讨论四季的时候各有侧重:春季侧重写景;夏季侧重描述活动;秋季侧重写水果;冬季则综合描述。在这样的活动后,再引导学生讨论生活中自己最喜爱的季节以及原因,学生的回答五花八门,从而改变了前两节课总是泛泛而谈的弊端,提升了整节课知识量的浓度。

高效的教学情境,大大拓宽了课堂的宽度,缩短了师生间的心理距离,促使学生形成了最佳的心理状态。

猜你喜欢

鼹鼠雪人绘本
鼹鼠的家
绘本
绘本
雪人伴童年
绘本
雪中的雪人
我想做穿越的“小鼹鼠”
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