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程背景下对小学英语语用教学的思考

2016-03-02沈红雨

小学教学设计(英语) 2016年1期
关键词:句型语言英语

沈红雨

去年6月,我区教研室举行了第八届小学英语青年教师优质课评比,这次赛课活动为教师们提高自身教学能力提供了很好的锻炼机会,也为听课教师提供了较好的学习案例。

通过观察这些课堂案例,本人对小学英语教学有了更多的思考,语言学习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因而如何利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空来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就成了英语课堂改革研究的主要问题。

一、句型教学的语用:积极创设教学环境

创设比较真实的教学场景,利于学生对这一语言的理解,以达到语言的运用,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必须深入探讨语用存在的问题,认识英语语用能力及其教学难点,最终找到培养小学英语语用教学的科学方法。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不仅要求学生要有与人交流的勇气和与人交流的欲望,更重要的是具有敏捷的思维能力和快速的语言组合能力,而这些能力的形成都依赖于教师好的教学设计。

【案例1】

译林新版《英语》二年级下册Unit 8 Keep the water clean!的Part A板块中呈现了Helen一家人的一段对话:

Helen:Look! There is a bottle!

Mike:There is a box!

Dad:Let’s keep the water clean.

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本课时的教学内容包括三个新授词汇:bottle,box,can,重点句 型 :There is a bottle.Let’s keep the water clean.目标达成:在比较真实的场景中学生能自如地运用这两个句型于生活当中,达到语用的目的。上课教师在认真研读教材后,做了如下设计:创设一个趣味场景,场景的主题是“A Week of Tom”(Tom的一周),主线人物是Tom,围绕这一主题,开展语言教学活动,完成重点句型的学习。

Day 1—复习句型:I can see___.场景是 In a park;Day 2—学习新授句型:There is___;Day 3—学习新授单词 a bottle和a can并运用于新授句型中;Day 4—导入另一句型学 习 :Keep the water clean;Day 5—归纳总结,在Chant中巩固重点句型“Oh,so bad”;Day 6&7—进入 Part A的学习,水到渠成。教学提升:输出环节创设school,park,zoo三个场景,检测教学的同时,也进行了德育渗透。

教师根据Tom这个主人公的所见、所闻,首先复习了以往所学内容,引出公园这一场景,并运用“There is...”描述场景中出现的物品。随着场景的深入,引出下一重点句型,在讲练中完成词汇、句型的学习,使学生从感知、领悟、理解逐步过渡到运用。本堂课教师首先要求学生听故事,这就很好地锻炼了学生听的能力;听故事的同时学生要理解故事,这就提高了他们的理解能力;让学生表演故事的同时培养了其合作能力;故事教学后让学生复述故事,以培养、锻炼其说的能力;在讲故事时,教师注重“留白”,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通过分享故事的形式,建构一个学习共同体。学生的视野在讲故事的氛围中变得开阔,相对于传统的教师讲授型课堂,教师的思维由封闭走向开阔,课堂由专制走向民主。本节课教师通过语境带动、语用体验逐步提升到学生的自我运用,教学效果极其明显。

二、故事教学的语用:紧扣目标,首尾呼应

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成的结果,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要准确设定目标,更要按照预设的目标设计教学,使主题、内容、过程、产出与目标协调一致,使最终的输出活动与目标、主题、内容、过程始终保持一致,有效提升学生的语用能力。

【案例2】

译林新版《英语》四年级下册Unit 8 How are you的Story time,故事围绕Yang Ling生病在家,Miss Li关心学生的身体状况,两次打电话给Yang Ling询问其病情展开。任课教师根据教材内容确立电话用语和关心他人所应使用的语句为本课的重点目标,主题是“How are you?”,教学内容是通过打电话询问“What’s the matter?”。通过以上分析,教学过程设计为:

首先,设计主线人物Doctor Wu为小老鼠Tina看病,复习“What’s the matter?”句型;学习电话用语“This is...speaking.May I speak to...?”。当被告知Doctor Wu正忙于为我们的好朋友杨玲看病后,自然引入课文的前半部分;接着通过医生给出建议、杨玲康复过渡到课文后半部分;最后以杨玲发布朋友圈感谢大家关心的方式复述课文;活动首尾呼应:Doctor Wu看完杨玲后去看Tina。通过为 Doctor Wu和Tina设计一个对话,帮助学生巩固本节课的内容,又让活动富有趣味性。

教学目标的达成建立在教师有效且合理的课堂教学设计上,首尾呼应可以帮助学生厘清脉络、抓住重点、巩固知识、活跃思维,还可以培养学生归纳和概括的能力,开发他们的智力,同时保持他们探求新知的兴趣。首尾呼应对整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了较好的衔接处理,结尾是对开始和中间的概括及总结,起到了画龙点晴的作用,还可以收到“课虽尽而意未尽”的效果,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达到语用能力的提升。

三、复习课型的语用:基于核心板块的单元统整

译林新版《英语》增加了Project板块,它与以往教材的复习板块Review and check的不同之处在于,Project是一个综合语言实践项目,目的是通过形式多样的综合语言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思考、调查、讨论、交流和合作,综合运用前几个单元所学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完成学习任务,发展学生初步的语言运用能力,并通过展现自己的成果来体验语言学习的成就感。

【案例3】

译林新版《英语》四年级下册Project 1 My school life是个复习单元,内容涵盖了1-4单元的语言点,通过本话题将已知串成一条线,以点到面,使学生从所学达到所用。任课教师首先从“TCLLU”这五个角度来分析本单元,做到单元统整。这五个角度即Topic—基于教材主题的教学话题(My school life);Content—基 于 教材资源的教学内容 (My day,My school subject, My timetable);Level—基于学生 能力的语言水平 (学生前面四个单元所学及以往几本教材的学习经历);Length—基于学生认知的文本长度(本单元第一、二课时的难易度和深浅度);Unit—基于核心板块的单元统整(基于以上认识的课时安排和内容组合)。

第一课由男孩Tom一周的学习生活而贯穿,将不同单元的教学内容分别放置于周一至周五这五天中,将school这一概念分解为busy,colourful,happy,see and play,love这五个内容展开教学。本课时只是要求学生结合一些已知句型进行简单的陈述。

因为第一课时与第二课时不是两个独立部分,应该是一个过程的两个阶段,是相互联系、相互配合的统一体,因此情境创设是第二课时教学提升的支架,从词句训练逐步向篇章的形成发展。拓展延伸是本课时的教学重点,以凸显语用能力的训练指导并使学生得以加强。第一课时与第二课时需要整合,它不是知识的叠加,而是有机的组合,是完成三维目标的融合。第一课时强调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以词汇、句型教学为牵引,以义入情;第二课时由点到面进行课时整合,这样就形成了这两个课时的侧重点不同,即第一课时:词句结合,活动操练巩固;第二课时篇章形成,凸显语用。这两节课均能紧扣Project的两个关键词即“综合复习”和“语言实践”展开,教学活动扎实、形式多样、拓展有序,学生学习的宽度、深度和厚度均得以优效体现。

猜你喜欢

句型语言英语
语言是刀
典型句型大聚会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强调句型的it和引导词it有什么区别?
读英语
我有我语言
酷酷英语林
高中英语表示比较和对照关系的句型
有趣的语言
翻译误区逐个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