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基层农行信贷操作风险防控的思考

2016-03-02镇江市农村金融学会课题组

现代金融 2016年3期
关键词:贷后信贷业务客户经理

镇江市农村金融学会课题组



加强基层农行信贷操作风险防控的思考

镇江市农村金融学会课题组

摘要:本文分析了当前基层农行信贷业务操作面临的风险因素,提出加强信贷操作环节管理,防控信贷操作风险的建议。

一、当前基层农行信贷业务操作面临的风险因素

从基层农行内外部检查发现的问题和风险线索看,涉及贷款真实性问题的不少,如企业存在虚假增资、虚增资产、虚增收入、纳税与经营收入不符、信贷资金被转移挪用、抵押物价值评估虚高等问题,反映出信贷管理基础仍不牢固,经营行不同程度存在调查不尽职、审查不全面、放款审核不规范、受托支付不合规、押品和贷后管理不到位等操作风险隐患。

(一)信贷调查内部化。部分基层行客户经理在材料申报过程中很少对企业进行实地调查,基本依靠企业提供的相关数据在办公室进行数据分析,对一些基本的应调查、应了解的项目不清不楚,主要表现在对企业的三张表不清楚,即对企业真实的资产、负债、销售情况掌握不清(没有结合税务等相关部门的数据进行核实分析);对企业的一些基本架构、股权结构等不够清楚(没有到工商等部门进行查档留存);对企业的对外担保不够清楚等(没有到人行系统进行及时查询核实)。

(二)材料组织程序化。部分基层行客户经理在进行信贷业务(收回再放等)操作时,仅按照上级行布置的八股文式的调查报告格式进行简单描述,依葫芦画瓢,企业的一些重大科目变化、重大投资决策等均未能进行很好的阐述,这些基层行在信贷资料上报过程中补充资料多、回退率高、差错问题多等现象较为严重。

(三)贷后管理形式化。相当多的基层行客户经理在进行贷后管理时,基本上是坐在办公室进行的,每季度一次的贷后管理报告内容相当部分是相同的(除时点财务数据略有变化外),企业的基本情况、经营情况、融资情况、对外担保情况等可能产生风险的方面均未能得到有效、及时揭示,未能真正、真实反映客户的实际情况。

(四)制度学习落后化。当前形势下,信贷规章制度变化很大、很快,部分客户经理未能好好学习掌握新的规章制度,从而造成在材料上报过程中存在很多的不足之处,存在以旧办法、旧制度来指导日常工作的现象。对风险企业排查思想上不重视,认为揭示风险会影响企业的运营及本网点的业务开展,对企业他行已出现逾期欠息、担保代偿、股权变更等现象均未能在第一时间进行重大事项上报。对风险企业排查结果不到位,对辖区内的企业、个人未能彻底进行风险排查,未能提前揭示可能存在的风险点。

二、加强信贷操作环节管理的思考

基层农行要牢固确立科学的信贷业务经营理念,攻坚克难,配合政府努力化解担保圈担保链风险,配合地方政府研究制订工作方案、落实牵头主体、明确工作责任,组织对担保圈担保链较为复杂的企业进行排查,重点关注生产经营正常且处于担保圈担保链关键环节和产业龙头地位的核心企业,重点关注出现风险苗头的担保圈担保链的企业,实施名单制管理,多管齐下,综合治理,切实帮助出险企业妥善化解贷款风险问题,逐步化解企业担保圈担保链风险,防止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风险的底线。

(一)扎实开展信贷“三查”。一是加强尽职调查。抓好信贷真实性调查,客户经理要转变柜台化的工作方式,下企业、走车间、看生产、查存货,做好账实、账表、内外账核对,弄清企业资金流、融资、担保、销售等情况。坚决杜绝调查中不按有关规章制度、调查不实、故意回避影响信贷安全的重要事项,甚至默许或帮助客户伪造有关条件套取银行信用等情况发生,确保基础资料真实,谨防病从口入。二是加强现场核查。加大对各行上报的法人客户信贷事项现场核查力度,对调查失真的信贷事项不仅收回贷款,并对相关调查及核准人员立即作出严肃处理,取消其信贷调查岗资格。要提高信贷业务申报质量,客户经理在信贷业务申报时格式要规范,调查资料和报告要按统一要求,全面分析和报告客户当前情况。内容要真实,报告内容要根据企业财务和非财务信息、现场和非现场情况全面分析和判断客户基本面。制度要执行,对于一些产品制度、管理要求要逐条对照,在报告中体现,对申报过程中似懂非懂的,必须要虚心向其他人员请教,万不可混水摸鱼。三是加强贷后管理。贷后管理工作的重点是加强责任管理和执行力管理。要做好“分层分级”管理,每个客户都要落实贷后管理的部门和人员。强调现场与非现场检查相结合,管户经理必须到企业实地检查,必须认真撰写贷后检查报告,不得照抄授信调查报告或往期贷后检查报告,要真实反映客户实际情况。对于贷后管理工作和各类检查中问题较多的网点和个人,支行将进行通报批评,具体到客户,点名点姓,不留情面,情节严重的严格纪律处分。将客户信用风险分析作为贷后管理的核心,区别行业、客户、产品,梳理和规范贷后管理要求,明确贷后管理重点和频率。对有风险隐患的授信客户,增加贷后检查频次,如实反映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关注借款人公司治理结构、高级管理人员、生产经营及财务状况的变动情况;定期进行抵(质)押物价值评估,分析贷款的保障程度,以及处置、变现能力。

(二)提高信贷业务风险防控的水平。管好信贷资产质量是基层农行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要从“控新、降旧”两方面入手,真抓实干、务求实效,守信底线、多措并举、齐心协力,打好基层农行资产质量保卫战。要逐户做好风险化解方案,一是摸清问题客户底数。认真做好信贷“两项治理”、“用信重检”工作,全面、细致、深入地做好法人客户风险排查,切实做到两个清楚:有多少问题客户要清楚、每个问题客户的“病情、病因”要清楚。逐户摸清底数,全面掌握客户及其实际控制人真实的“三张表”,客观评估客户发展前景,比对现金流创造能力和债务负担,查清“出血点”、找准“止血点”。二是做实做细化解方案。风险化解从简单的入手,再处理复杂的,能救多少户就救多少户,能保一部分就保一部分。通过调整贷款方案,抓住经营主体落实债务、抓住有效资产追加抵押、抓住现金流保障还款来源。落实方案实施的责任,具体到部门、网点、人员,确保政策到位、措施到位、效果到位。三是坚定信心,清收、核销、批量转让到位。要始终立足自主清收,进一步突出重点,集中力量抓好大额不良贷款、新发生不良贷款、抵押相对充足的不良贷款的清收。逾期欠息贷款化解要到位,把逾期欠息将达到90天的关注类贷款作为化解重点,要尽最大努力催收,尽可能将逾期欠息时间压降到90天以下。要紧盯每月结息日这个关键时点,提前做好利息催收,协调好借款人、保证人、政府等相关方,防止新发生逾期、欠息,确保不发生新逾期贷款。

(三)提高信贷业务经营管理水平。一是加强业务培训。制定信贷培训计划,有序开展培训,确保全体客户经理每季度轮训一次,重点从信贷业务申报质量抓起,提升风险揭示能力和水平。按业务品种分类举行培训,主要按法人客户、小微企业、个人信贷业务、贷后管理、合规操作等多方面开展培训。多形式组织,通过课堂式辅导、集中式讲解、案例分析、调查报告撰写、集中测试等方式检验培训效果。二是加强客户经理队伍选拔。加强客户经理竞争上岗,首先必须取得上岗资格证书方可从事客户经理岗位,所有新的客户经理必须经支行信贷管理部同意后方可上岗,其次对于所有的客户经理必须实行末位淘汰制,对于平时工作不到位、测评又位列后三位的坚决予以换岗。三是加强考核管理。把“控风险、出效益”的理念充分灌输到全行干部员工的心里,切实加强信贷基础管理和不良管控管理考核力度,让每一位主任、客户经理重视信贷风险管理,领会“信贷出风险、收入打折扣”的原理。四是加强责任落实。对全行所有的信贷客户(含个人)要切实按分层管理原则对客户进行包干落实管理,各层级的干部员工要真正做到履职尽职勤职,对于调查不实、审查不严、贷后管理失职等问题,一经查实,要严格追究相关岗位人员的责任,如果形成事实风险的,将进一步加大加重处罚力度。

(课题组长:高正东成员:窦有根、华元成)

猜你喜欢

贷后信贷业务客户经理
Z通信公司客户经理绩效考核问题研究
基于风险管理的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内部控制的研究
中国农业银行河北省分行信贷业务尽职免责规定
基层银行贷后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管控建议
外债及其他信贷业务
金融机构“精准扶贫”小额信贷业务模式和风险管理研究
舒兰农商行 陆续出台两款贷后管理实施细则
探究特色服务送客户“3+3”客户经理服务模式
福建省高校国家助学贷款贷后管理体系的思考与改进
销售企业客户经理考核培养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