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语文对话教学的误区

2016-02-15王德武

职业技术 2016年9期
关键词:交流文本文章

王德武

(北安市技工学校,黑龙江 北安 164000)



浅谈语文对话教学的误区

王德武

(北安市技工学校,黑龙江 北安 164000)

对话理论引进语文教学领域,给语文教学注入了生气和活力,但教师在理解上存在着误区,只有走出对话教学的误区,才能提高语文的教学效果。

语文;对话教学;误区

0 引言

对话交流式教学是以往没有过的教学模式,让语文课变得与以往的课堂不一样,然而有些老师却把这种方式做成了一种形式,并没有理解其实质,误解了这种教学的含义。

1 对话教学的含义

语文教育工作中讲究对话,其实指得就是老师和学生之间以课本为中心进行交流,从而激发同学们学习的兴趣,其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们能够更好地认识世界,提高自己的思维空间。

对话教学是以交流为基础,将传输学识演变成学识构建,主在表达其形成性、独特性、可创性的教学。它的主要特点就是打破师生心理隔线,交流为载体,通过语言交流和心灵碰撞使双方都可获得道德的升华,谈话的根本目标就是为了提升人的存在重要性,可促进人的可持续性进步。

2 语文对话教学的内容

在语文阅读对话的练习教学中,老师必须积极指引和教导老师、学生、课文文本以及生活四者,两两之间相互交流,才能毫无阻挡的打开“对话”的大门。

2.1 师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

教师在上课之前都要提前做好备课的工作,这对老师有着极强的要求性,首先老师必须要认真的去预习教材,把里面的知道都搞懂,最起码要有一个大致的了解,然后根据自己的见解把那些知识简单的修改一下,把它变成让同学们更好的接受的东西,这样才就可以和学生们好好的交流了,要想做到这种程度,老师必须要做到,读和想,前者就是把教材多多的读几遍,把里面的最好的东西领悟到,有着自己的想法,后者就是一个思考的过程,会有一些问题产生在你的大脑里面,那么碰到这些问题应该怎样做出解答?

学生和课本的谈话主要是指同学借助阅读文章而了解世界、接受并消化信息、开拓思维以及得到体验的交流方式,在他们进行对话之前,老师必须告诉同学认真细心阅读文章,在保证发音正确、阅读流畅的前提下还要附带自己的个人情感,提出自己有兴趣的点,一个学生只有把文章读熟并充分理解文章后才会有充足的信心与老师或同学交流。其次,老师还要充当桥梁为学生和文本的对话。在学生阅读时,为学生解决难题并给予支持和动力。最后,虽然现在的参考资源特别多,但老师最好要求同学们不要参考辅助资料,依靠自己的直觉和见识理解文本,因为那些解读资料是作者的感受,而不是学生的,只有学生与文本有了本真接触,这样的感悟更为真切,更精彩,更个性化。

2.2 师生之间的对话

在老师和学生的沟通之中,老师应该是沟通的指导员,聆听者,于是老师改变自己的观点,忽略教师思想,没有身段,和同学和平的沟通老师一边要公平的看待所有同学,是所有同学都可以拥有公平的参加沟通的时机,不可以让一些成绩好的同学变成沟通的主要的角色,非常多的同学变成沟通之中的观众,另一边,老师要全面了解同学各自的区别,每当知道了同学在探索过程之中有有意义的看法时,老师一定要开始充足的鼓励和赞叹,用来鼓励他们对于沟通的激情,使大家在沟通之中感到胜利的喜悦,然后增进大家认识知道和感情的和平的成长。

2.3 生生之间的对话

生生对话,顾名思义就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愿意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对文本的认识、感受和体验由于学生的心理年龄较为接近,个体经验积累也相差无几,他们之间的对话容易互相感染,起到互相补充的作用作为教师,要根据文本内容、学生实际,创设良好的对话环境,恰当组织学生进行有效对话,使人人有话说,个个有所得。

2.4 学生与生活的对话

教师在讲课的时候,要让学生能够结合自身的亲身经历及体会却理解文章的内涵,身临其境的体会作者在文章中所描绘的场景。如果有必要,教师可以提供给学生一些,有关文章背景参考资料,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去理解课文,更加真切的认识到作者所要表达的精神,从而提升学生的审美观。有老师在对《论美》这一文章进行讲解时,先让学生读懂文章所要表达的含义之后,再让学生畅所欲言,去发现生活及周边的美。在交流过程中,教室有,恰到好处的引入了一些耳熟能详的,十分感人的真人真事,例如512汶川大地震、北京成功举办奥运会、大学生感人事迹等。这种做法不仅可以是学生的心灵受到震撼,更加可以通过这些事迹让学生更好的了解文章所要表达的真实内涵,提升学生精神素养,让语文的授课更加接近于现实,更加贴近生活。

3 语文对话教学的误区

对话教学观念给语文教育带来了一线生机,然而存在老师训练没有按时赶上等因素,从而对对话教学的教育产生了偏离原意的思想,从而教学工作落实当中就会出现跑偏。

3.1 “倾听”的丧失

对于“倾听”的丢失其实就是说的交流对话已经不在讨论的范围之内,学生没用对文章进行阅读以及“倾听”老师引导文本内容,就胡乱的对文章发表见解,同时这些言论大部分和文章无任何关系,显得相当的文不对题。

新课改的提出要求老师改变传统的认知,不再是老师教而学生们被动去听的一种状态,要做到让学生发挥出主体性。让他们大胆发言,即使回答的不对也要积极鼓励他们。课堂对话过程中不能忽视主体的存在,应该在尊重的前提下进行互动,如果忽略了对话的任一目的,就不会发挥出对话的效果。

跟文本相比较,学生是一个幼小稚嫩而且正处于发展阶段的主体。他们应该深入文本内部,感受语言的神奇,聆听文本的声音,体会作者的思想和文章的感情,理解文章的主旨,慢慢提高本身的素质修养,完善自身的感知体系,让自己变得更加成熟稳定,这些就是在解决矛盾过程中学生与众不同的地方。他们通过了解、感受、明白他人,进而让自己变得更加充实、丰富自己的思想、发展自己,这就是学生成长的方式。

因此,老师不仅要鼓励学生积极发言,更要引导他们学会倾听别人的心声。

3.2 目标的迷失

实行对话式教学非常容易出现一些误区,有些同学在对话的过程中很容易迷失自我,对于学习的目标没有一个明确的观念,这与对话的最初目的是背离的。他们仅仅是把语文当作交际艺术课,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容易随心所欲,讲到哪是哪。

其实,要注意师生之间的课堂交流,这样才能顺应时代的发展,使同学们真正的提高兴趣,毕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新时期的课堂中取得更好的成绩,我们完善同学们的自评体系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因为这一方面对提高同学们的自我修养的形成有很指导意义,同时给任课老师提供了最原始、最重要的信息,帮助我们提高教学水准及质量。我们在对话教学课程的设计中要考虑到方方面面的因素,不仅仅要对同学们的学习要求及状态有着具体的规划,还要找出每个学生的特长及兴趣爱好而作出有针对性的调整和安排,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术业有专攻的教学理念。

在实际的教学中,老师对于课程的选题很重要,这一堂课想要达到怎样的教学效果,通过什么样的方法引导,话题切入点怎样开始,都是授课之前,老师要准备的。而在授课中又要通过什么样的语言技巧去控制教学节奏,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时间的把握,对于学生提出异议的回应等等,都要靠老师自身的素质及修养及日积月累的教学经验来维护,做到问有所答,避免出现教学氛围的低沉,要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3.3 兴趣的缺失

要注意师生之间的课堂交流,这样才能顺应时代的发展,使同学们真正的提高兴趣,毕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新时期的课堂中取得更好的成绩,我们完善同学们的自评体系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因为这一方面对提高同学们的自我修养的形成有很指导意义,同时给任课老师提供了最原始、最重要的信息,帮助我们提高教学水准及质量。我们在课程的设计中要考虑到方方面面的因素,不仅仅要对同学们的学习要求及状态有着具体的规划,还要找出每个学生的特长及兴趣爱好而作出有针对性的调整和安排,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术业有专攻的教学理念。

3.4 “对话”的误解

“对话”的学习是整个对话理论系统中的难点与重点,我们通过创新的教学方法以及前卫的教学理念不断引领着学科前进的步伐,我们在学生早期的时候就要做好培养智力的优先举措,通过周围环境潜移默化的影响,促进学生智力的形成及对知识的渴望。

每个对话理论设计都有自己独特的设计理念,特别是在有重要作用的历史性的理解部分,往往同一命题或文本的不同不仅会引起终极的答案的巨大差异,同时会对是否定多元化产生巨大的影响,因为微小的失误即会引起失之毫厘谬以千里的巨大影响,这就要求我们综合当时的对话教学、周边的环境情况等作出综合的考量。特别是在有重要作用的部分,因为教学流于形式是整个教学进展的敏感指标,我们必须做好走调和失真的预算评估工作。

4 结语

我们完善对话教学的自评体系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因为这一方面对提高同学们的自我修养的形成有很指导意义,同时给任课老师提供了最原始、最重要的信息,帮助我们提高教学水准及质量。我们在对话教学课程的设计中要考虑到方方面面的因素,不仅仅要对同学们的学习要求及状态有着具体的规划,还要找出每个学生的特长及兴趣爱好而作出有针对性的调整和安排,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术业有专攻的教学理念。

[1]王尚文.对话型语文教学策略[J].课程 教材 教法,2005,(12):29-31.

[2]王荣生.语文教学内容重构[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16.

[3]步根海.发现、发掘教材的教学价值[J].语文学习,2009,(09):4-5.90.

(编辑 马海超)

On the Misunderstandings of Chinese Dialogue Teaching

WANG Dewu

(Bei’an City Vocational School, Bei’an 164000, China)

That bringing dialogue theory into the field of Chinese teaching, brings Chinese teaching vitality. But teachers have misunderstandings in understanding. Only go out of the misunderstandings of dialogue teaching, the teaching effect of Chinese can be improved.

Chinese; dialogue teaching; misunderstanding

2016-06-23

王德武(1971—),讲师。主要研究方向:课程教学及研究。

G712

B

1672-0601(2016)09-0086-03

猜你喜欢

交流文本文章
如此交流,太暖!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