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教师教学能力评价的思考

2016-02-15王霞俊

职业技术 2016年9期
关键词:院校高职评价

王霞俊,华 丹

(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系,江苏 常州 213164)



高职院校教师教学能力评价的思考

王霞俊,华 丹

(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系,江苏 常州 213164)

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能力较强的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是目前高职院校面临的主要问题。而科学合理的高职院校教师教学能力评价则是检验教学效果、提升高职院校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文章结合最新的教育评价理论,就高职院校教师教学能力评价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高职院校;教师;教学能力;评价

0 引言

作为高等教育一部分的高职教育也得到快速发展,这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一大批面向生产、管理和服务一线的应用型人才。由于高职院校起步时间都不长,目前高职院校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整体水平不高,这已成为高职人才培养的瓶颈。因此,从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出发,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能力较强的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显得尤为重要。而科学合理的高职院校教师教学能力评价则是检验教学效果、提升高职院校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作者结合多年教学工作经验,结合最新的教育评价理论,就高职院校教师教学能力评价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1 教育教学评价的理论基础

任何实践操作都是在一定理论指导下进行的,教师教学能力评价也是如此。1930年诞生的泰勒(Tyler)目标模式(“目标—达成—评价”)为教育评价提供了第一个较为完整的方法上的指导。1967年美国学者斯塔弗尔比姆(Stufflebeam D.L.)在泰勒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CIPP评价模式(背景context、输入in-put、过程process、成果product)。80年代以古巴(Egong Guba)和林肯(Y. S. Lincoln)等人为代表创立的“第四代教育评价理论”,总结了以往评价理论的经验与不足,认为评价就是对被评事物赋予价值,评价本质上是一种心理建构。他们进一步强调“价值多元性”,提倡在评价中充分听取不同方面的意见,并把评价看作是一个由评价者不断协调各种价值标准间的分歧、缩短不同意见间的距离、最后形成公认的一致看法的过程。该理论已经形成为一个具有开创性、科学性和全面性相统一的评价体系。

2 高职院校教师教学能力评价的思考

2.1 教师教学能力评价的目的

目前,教学质量评价主要反映为政府指导和部门推动,这样形成由官方出面组织实施的外部评价较为普遍,其评价形式多为鉴定、审验性质的总结性评价,比较注重评价结果,在等级上试图给予划分。第四代教育评价理论认为,教学的成果不单是指人的知识、技能掌握程度,更应强调包括态度、能力、情趣、理想、习惯和社会适应等各种“行为变化”,教学质量评价不是为了选拔而是为了发展。所以,通过教师教学能力评价,一方面可以全面评估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让教师了解和掌握自我的不足,进而促进教师树立起良好的教育观,主动适应高职教学的特点。另一方面通过反馈教学问题来检验教学效果。通过教育教学能力评价,可以了解学生是否掌握了基本理论知识和职业技能,教学任务是否已经完成,教学目标是否达到,进而可以调整教学进度计划、完善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真正科学及时的调控学校的教学活动,最终有利于提高高职院校教学质量。

2.2 教师教学能力评价的标准

评价标准是评价工作的核心要素之一。目前,高职院校教师教学能力评价标准主要存在以下一些问题:评估体系指标统一,评价内容依然以课堂教学为主,指标体系与权重设计的科学性不足。往往不同学校、不同专业的《教师教学质量、教学能力评价表》都是一样的。实际上,不同高职院校、学科或专业差异是很大的,有着不同的教学模式,影响教学水平还质量的因素不可能统一,所以教师教育教学水平、质量评估体系指标也不可能是一样的。目前,这种单一、粗放、模糊,缺乏科学性的教师教学能力评价的标准已经不能很好地对高职院校的教师教学能力进行准确的评价,甚至已经严重影响到教师的积极性。第四代教育评价理论认为,任何教育评价标准都是多元化的,不存在一个统一的标准适应所有教育活动的情况。教学评价内容以课堂内教学,课堂外评价相结合,课堂内评价主要包括教学准备、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基本功、教学效果等方面,课堂外评价主要包括教学科研能力,“市场需求”导向的社会服务能力。同时,作为高职院校,实践教学及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评价也是必须的,所以专任教师要具备“双师”素质,能开展项目式教学,具备指导学生技能大赛的能力。评价标准指标体系的制定不能仅有教学管理部门通过借鉴移植其他院校制订,要教育统计和教育评价方面的专家积极参与,应考虑将课程教学能力和专业技能能力两项测评内容相结合,其具体权重的分配要结合学校实际,进行适当调整,并在实践中不断予以修正。

2.3 教师教学能力评价的主体

目前,多数高职院校还是采用传统的教学评价方法,一般采用学生、同行教师、系部领导、教学督导等对教师教育教学能力进行测评。虽然传统评价方法有一定的优势,但也存在评价的体单一,评价方法不合理等缺陷。不同的评价主体对被评价对象的熟悉程度是不一样的。比例,学生和老师接触时间较长,对教师上课的态度、语言表达、教学方法等有长时间的接触,会有切实的感受,能够做到较准确地评判,但对教师的学术水平、科研能力、社会服务能力等不一定能够准确把握。所以,评价指标与评价主体认知之间存在偏离。第四代评价理论认为评价就是所有参与评价活动的人们共同建构的过程,强调参与评价的所有人,特别是评价者与其对象双方交互作用,共同建构统一观点的过程。所以,由于不同评价者对教学过程的观察角度不同,评价主体对评价对象能够把握的方面和程度要相吻合。在评价中采取多元性评价原则,既要有学生评价,又要有同行评价,既要有管理者评价,又要有督导评价,必要时吸收实践指导教师、企业人员、企业专家参与评价,提高评价结果的可信度。

2.4 教师教学能力评价的方法

教师教学能力评价,由于影响的因素比较多,相互间的关系也比较复杂,是典型的多属性多目标决策问题。目前高职院校普遍采取简单的线性模型或者仅采用平均数的方法来对教师的教学能力做出评判,这些方法虽然简单实用,但存在着一些明显局限性,评估的可信度难以保证。第四代评价理论认为评价方法各具所长并无好坏之分,评价的目的决定了评价方法。若评价的目的是为了达到教育主管部门规定的某种标准,则定量方法占有更主要的地位;若评价的目的是发现和改进自身的问题,则定性方法占有更主要的地位。由于教师教学能力、教学质量具有较强的主观性,很多指标很难量化。因此,在评价过程中,要做到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在定性评估的基础上,进行定量评价,以提高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可比性。随着技术的发展,现在已经提出了许多好的评价方法,如德尔菲法(Delphi)、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多元统计分析中的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粗糙集(Rough Set)理论、灰色评价、模糊(Fuzzy)综合评价 等研究方法。这些方法对定性问题进行定量分析,把人的经验和判断进行数学处理,已经广泛应用于决策、评价、分析、预测等类型问题的解决,为构建科学的教师教学能力评价提供了可能。同时,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由软件完成测评工作,从而避免人为操作而可能产生的作弊问题。

3 结语

科学合理的高职院校教师教学能力评价则是检验教学效果、提升高职院校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文章结合最新的教育评价理论,就高职院校教师教学能力评价中的:评价的目的、评价的标准、评价的主体、评价的方法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1]杨彩菊, 周志刚. 第四代评价理论对高等职业教育评价的启迪与思考[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30):70-86.

[2]宋洁. 多元化:高校教学评价的当代转向[J]. 中国成人教育, 2015(7):124-126.

[3]艾纯志,杨凤翔. 高职院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的方法与策略[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2):90-92.

[4]王婷婷. 高职教师教学能力测评及方法探究[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11):76-77,89.

(编辑 马海超)

Thinking on the Evaluation of Teachers’ Teaching Ability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WANG Xiajun, HUA Dan

(Department of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Changzhou Vocational Institute of Light Industry, Changzhou 213164, China)

To improve teachers’ education and teaching ability, and to build a high-level teacher team with professional ethics, business skills and strong ability is becoming a main problem that the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re faced with. And the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evaluation of the teaching ability of higher vocational teachers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ways to test the effect of teaching and improve the teaching ability of teacher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Based on the latest educational evaluation theory,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problems related to the evaluation of teachers’ teaching ability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eachers; teaching ability; evaluation

2016-6-23

常州大学高等职业教育研究院课题“常州高职园区内高职院校课堂教学评价研究”(项目编号:CDGZ2015027)、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高职院校教师教学能力研究”(项目编号:2015SJB502)。

王霞俊(1975- )。江苏丹阳人,硕士,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系高工。主要研究方向:高职教育,信息技术教育。

G712

B

1672-0601(2016)09-0010-03

猜你喜欢

院校高职评价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