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学生充分享受阅读的乐趣
——培养创新思维

2016-02-15王德慧

职业技术 2016年9期
关键词:阅读教学文章思维

王德慧

(黑龙江省七台河市第十中学,黑龙江 七台河 154600)



让学生充分享受阅读的乐趣
——培养创新思维

王德慧

(黑龙江省七台河市第十中学,黑龙江 七台河 154600)

在此提倡的阅读教学,主张自由阅读、自行发现。通过研讨合作,解决疑难,那样才会确确实实地培养综合语文能力,让学生在阅读中享受乐趣。同时,语文阅读教学培养的乐趣有利于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此,应让学生充分享受阅读的乐趣。

语文;阅读;乐趣;创新;思维

0 引言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排头兵”,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渠道。

应该说,传统的语文教学几乎剥夺了学生阅读的权利,扼杀了学生阅读的灵感,尽管我们早就强调读、说、听、写综合语文能力,但读——阅这一环节几乎被忽略了。“读”之前,教师长期牵着学生鼻子走,牵制学生思维,学生没有乐趣可言。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和想象力也是纸上谈兵。

1 提倡阅读教学,让学生在阅读中享受乐趣

本文提倡的阅读教学,主张自由阅读、自行发现,通过研讨合作,解决疑难,确确实实地培养综合语文能力,让学生在阅读中享受乐趣。

1.1 “发现”——使其快乐

阅读课中,应突出强调学生自己阅读,通过读去理解文章,给学生自己发现的机会,绝不剥夺学生的阅读权利,更不能在学生没有读透之时,教者己把一篇很有阅读价值的文章肢解,零散地呈现于学生面前。现在的学生求新求异的意识很强,有很强的自主意识,况且语文教学中的很多文章有许多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东西,应让学生自由发现。这种发现的快乐可在教师的引导下,但绝不是教师代替学生发现,这种发现的快乐不是来自别人现成的结论,而是来自学生自己的阅读。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将“呈现——接受”模式,转变为“引导——活动——发现”模式,充分展示学生的探索过程。如在教学《藤野先生》一文时,经过反复阅读,让学生体会文章的语言特色,一名学生当即提出:“文章开篇就说‘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也’字前后都没有交待,为何用这样一个副词,它有何作用?”于是,我把这一问题交给学生,让他们讨论。同学们纷纷表达自己的看法,有的说这是一声长叹,隐藏了作者深深的惆怅之情。因为鲁迅时时关注人民疾苦,在国外看到中国留学生不学无术,故此,他大失所望,情不自禁的感叹。若是把这“也”字的作用,贴标签似的先告诉学生,令其死记这一知识点,而不是让其充分阅读,在阅读中发现、研讨、解决这一问题,便剥夺了学生阅读中“发现”的机会和乐趣。长此以往,会使学生失去阅读的兴趣。

1.2 “有感”——使其快乐

语文教材用无声的文字描绘出多姿多彩的生活画面,形象性、生活性是它区别于理科的鲜明特征,为了让这些静止的文字在学生头脑中活起来,得到情感熏陶,就应设法激活主体,创造性地活化教材,让学生捕捉那些可“感”的东西。如教学《安塞腰鼓》一文,学生们对安塞腰鼓所表现出来的蓬勃的力量较难理解,我便抓住文中的排比句让学生反复阅读,然后欣赏打击乐曲《威风锣鼓》,让学生谈从鼓声中听出哪些内容,有怎样的感受,使学生理解安塞腰鼓所歌颂的蓬勃的生命力量。在教学“劝君更尽一杯酒”时,就抓住一个“更”字,让学生反复体验,“更”字既含有殷勤劝酒之意,又暗示诗人和朋友酒已经喝了不少,随着殷勤的劝酒,时光正悄悄地流逝,酒越喝越多,分别的时间也越来越近,在频频的劝酒中透露出诗人对朋友的真挚之情,对离别的难舍之情,对友人今后孤独寂寞生活的关怀之情;并综合现实生活中分别场面加以体会,让学生有更深切的感受。

叶老师别强调语言的实践,而语言实践的目的就在于找到语言的感觉,这个过程是别人不能代替的。对作品中人物性格的感受,更离不开阅读,在对人物语言、动作、神情等描写的朗读中,特别是一部分美文的教学,对文中美感的体验,更离不开阅读。如教学《春》一文时,对各种春景的感受不够具体,反复阅读一幅幅春意盎然的图画,那春花秋实的境界就不难呈现在眼前。这种美的体验,是头脑中的一种再创造,是学生在反复阅读中感受到的,是教师无法用语言传递的。

1.3 “悟道”——使其快乐

这其中的“道”有两种含义,一是文章写法,二是文章的思想内容。人们常说:“授之以渔,不如授之以渔”。阅读教学应授之以法。今天我们教给同学们某阅读法,或用某法阅读,开宗明义,吸引自然是有的,但要做到游刃有余,不在有“法”,而在得“道”。阅读之法,因人而异,因文而异,阅读若有法,我认为“悟道”是根本。悟出对文章的写法理解,悟出对文章思想内容的理解,是学生最大的收获,会让他们终生享用。当他们把一篇文章读得烂熟,只要教师稍加点化,学生便能把整文拆装自如。他们也会发现其中的玄妙之处——文章的写法,从而在他们的习作中借鉴运用这些写法,这是他们“悟道”的结晶,他们会从中享受这种快乐的。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精心的阅读之后,便会对文章思想、内容有所理解,即道在文中。文载以道,我觉得对文章思想内容的理解,远没有对文章章法理解那样艰辛,一部《红岩》影响了几代人,而能写出这样作品的又能有几人呢?可见对文章思想内容的理解要优于对文章章法的理解。如在教学《提醒幸福》一文时,我并没有急于告诉学生什么是幸福,而是让学生反复读文,并注意文中所列举的诸多生活现象,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谈谈对幸福的理解。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充分理解文题中的“提醒”的含义,学生对文章的思想内容理解得更完美了,也尝试了“悟道”的快乐。

1.4 “品味比较”——使其快乐

乌申斯基指出“比较是思维的基础”。品味比较是阅读文章、悟其神妙的重要方式,教学中让学生选择课文中的精湛词语同与其相近词语进行认真比较,仔细品味词语在一定的语境中的意义范围、程度、色彩、趣味等方面的细微差别,体会作者推敲斟酌的艺术匠心,对于培养学生锤炼语言极为有利。如“随风潜入夜”中“潜”与“飘”比较,有“潜”字一字传神,写出春雨稍无声息地降临人间的情态,更写出春雨默默奉献的精神。

议论文、说明文难以引起学生阅读学习的兴趣,难以使学生产生积极阅读的心境,这就需要语文教师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创设足以引发他们阅读兴趣的情景。如“统筹方法”一文,可采用教学前,先将几项相关的繁琐事务交给他们,让他们自行解决,评出最佳方案,再让学生阅读学习课文,学生便会乐在其中。

2 让学生充分享受语文阅读,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2.1 语文学科的性质具有综合性、开阔性等特点,它包含了知识和智力两大门类。阅读则是综合性的体现。阅读中涉及到的思想认识、道德修养、思维训练、情感体验、完美教育和知识储备以及语言文字的表达与人的创造能力密切相关。在一定意义上说,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是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2.2 从语文教材的特点来看,教材的编排都是按自身的知识内容的逻辑系统安排的,有严密的体系。同一篇文章,各种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可以学,非常容易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教材中的课文内容就蕴含着创新教育因素,有利于教师鼓励、启发、诱导学生多提问题。

2.2.1 语文学科的特点与其他学科比较,偏重于展现形象、体验情感,需要我们在实际教学中体味语言,唤起想象,诱导发展语感。这样才能打破传统的思维方式,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和思路去学习分析解决问题,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2.2.2 要努力培养学生积极的创新意识。教师应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和条件,挖掘创造性因素,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和理解,达到对学生进行创新意识的培养,这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必要条件和前提。

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创造性思维是以问题开始的。教学设疑是语文教学中师生间交流,展开思维活动常用的途径,通过质疑问难,可以有效地诱导和调动学生的创新思维活动。“思维从惊奇和疑问开始”,在教学中,要设法把学生引入教学过程,教师的讲解应是对学生思路的开拓,对学习方法的指点,切忌过早评析或越俎代庖,否则会使学生思维迟钝,并产生依赖思维,限制创新思维的展开。

激发想象,鼓励“幻想”。一切创造思维,包括创新意识、创新思维的萌发与培育必然伴随着想象、幻想、联想。因而想象力的培养很重要。例如,丰富学生的试听表象,给他们留下“幻想”的空间。教师利用语文教学声情并茂的特点,借助教材、图片、投影、录像、录音、实物等帮助学生积累丰富表象,学生的想象力会逐步发展。如学习《咏柳》,让学生想起柳树的美,并将其画出来,再用语言描述,展现柳树的美。

3 结语

阅读教学易于机械、形式单一、枯燥乏味,若没有一点“乐”可言,实在是对不起学生,更对不起“语文”。愿语文教师还阅读教学以“乐趣”,回报学生,也让自己的教学变得轻松。

[1]郝朝良. 培养高中生古典诗词鉴赏能力的教学研究[D]. 西北师范大学,2014.

[2]朱慕菊.走进新课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

[3]王从华. 语文审美教育本体论研究的问题与思考[D]. 西北师范大学,2009.

(编辑 文新梅)

On Let Students Enjoy the Pleasure of Reading Fully ——The Cultivating of Innovative Thinking

WANG Dehui

(No.10 Middle School Qitaihe, Qitaihe 154600, China)

Reading teaching advocated here, advocates free reading, and discovery by oneself. Solve problems, through cooperation research, which will cultivate comprehensive Chinese ability, and make students enjoy the pleasure in reading. At the same time, the cultivation interest of Chinese reading teaching is conducive to the cultivation of innovative thinking ability. Therefore, students should be allowed to fully enjoy the fun of reading.

Chinese; reading; fun; innovation; thinking

2016-08-08

王德慧(1972-),女。中教一级。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码:1672-0601(2016)09-0060-03

猜你喜欢

阅读教学文章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做好深化国企改革大文章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