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际一流科创平台发展的成功经验

2016-02-12包海波

浙江经济 2016年13期
关键词:孵化器科创一流

国际一流科创平台发展的成功经验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课题组

国际一流科技创新平台具有高端要素高度集聚、企业培育能力强、专业化分工明确、政策开放度高等特点。创新增长极培育应该加强平台建设与要素配置的战略布局,加快创业型经济发展,系统构建创新创业生态圈

打造国际一流科技创新平台、形成创新增长极是全球主要创新型国家或地区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宝贵成功经验。美国硅谷、以色列特拉维夫、法国索菲亚、印度班加罗尔等国际一流科技园区在集聚高端创新要素、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创新集群,促进创新型经济发展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总的来看,国际一流科技创新平台具有高端要素高度集聚、企业培育能力强、专业化分工明确、政策开放度高等特点,这些特点对浙江省加快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建设、加强四大都市圈创新增长极培育等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国际的成功经验

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的核心发动机。全球主要创新型国家或地区一般都有若干个一流科技创新平台,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例如,硅谷占美国国土的万分之五,GDP占美国5%,吸纳了美国30%以上的风险投资。目前,班加罗尔贡献印度IT产业产值的1/3。韩国大德研究开发特区是韩国拥有最多研究人力的产业研发、人才培育及产业化基地,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高端要素集聚浓度高。一流科技创新平台以高科技产业为主,注重产业界与大学、研究机构的互动交流,具有创新要素集聚和国际化水平高的特点:一是高端人才占比高,硕博士人才占比超过20%;二是研发投入高和自主创新活跃,研发投入比例超过10%,每万人专利件数超过100件;三是国际化程度高,拥有国际或国家级研究机构及大学3家以上,拥有世界500强企业3家以上;四是产业影响力大,拥有居全球前三的相关产业,拥有一批具全球影响力的本土品牌和企业,例如硅谷的软件、互联网、智能手机产业以及苹果、英特尔、惠普、谷歌等企业,韩国大德的LG、三星等企业。

发展模式的核心是“创业”。科技创新平台创新创业模式的本质是企业培育,形成生产“企业”的企业或平台,培育新业态,发展新经济。硅谷平均每年新创企业数在1.3-1.5万家,2012年创纪录地达到4.6万家,美国前100强公司中,40%来自硅谷。2014年,特拉维夫新创公司的数量仅次于硅谷,排名全球第2,中关村达到1.3万家。创业同时也带来了数以万计的新技术和新商业模式,催生出一批具有原创性和世界影响力的大公司。

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完善。大学、孵化器、金融机构、法律机构、企业、政府相互间形成促进创新创业的专业化分工体系,可以为创业者们提供从开公司到上市的整个发展过程相关的配套资源,形成新兴产业集群发展的强大支撑体系。大学教育的模式发生彻底改变,赋予大学第三种角色,除了教育、科研,还需要对创业进行鼓励和支持,包括技术转移。YC等新型孵化器具有成功率极高的特点,是培育产业集群的重要载体。科技金融不断创新,促进科技型企业融资和增信,加快知识产权证券化,形成新型股权融资与资本市场体系。大企业、初创公司形成共生共荣的“创新森林”式发展,大公司乐于与初创企业合作,帮助初创企业成功跨越“拐点”,成长为大企业。

政府政策机制不断创新。相关政策创新的重点首先是建立代表知识三角关系的大学、政府和企业的合作创新网络,打造城市创新区。同时,创新政策的开放度高,重在优化新的资源配置方式,高效地获得全球的科技资源、人才资源,促进国际技术的转移与投资并购。创新政策的包容性强,强调创业文化培育,强调共担风险,通过政府风险基金与科技孵化器计划,为初创企业承担失败的风险。

启示与建议

系统性加强平台建设与要素配置的战略布局。在空间布局优化上,以四大都市圈建设为核心打造若干创新创业平台或科创大走廊,打造四大都市圈的创新驱动新引擎,进一步加大力度系统化,重点加强四大都市圈的重点大学、重点学科、高新区建设。在制度机制创新上,通过政策创新鼓励引导民间资本加快进入科技教育等公共服务领域,发挥民间资本对创新资源供给的市场化优势和发展速度优势,大规模加快大学捐助、民办大学、民办科技机构等多元化创新机构发展。在国际化方面,加快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加强全球专业知识供给、人才培养和国际化经验交流,实施浙智合作工程,建立全球化浙江创新创业人才合作网络。创建国际化高端智库,举办西溪创新论坛,融汇国内外专家资源与成功经验。

加快创业型经济发展。在战略布局上,明确杭州“创业新都”的城市品牌定位,重点加强城西科创大走廊与下沙高教园区的战略合作和功能整合,城西、下沙共建大学创业园,完善创业人才培养与科技创业体系。在产业定位上,城西科创大走廊重点发展信息经济、健康、金融等产业,同时加快在杭高校的学科优化调整。在主体培育上,重视市场化孵化器和风险资本在创业型经济中的主体地位,引进YC、亚马逊等国际一流孵化器和风险资本,支持引导国内省内孵化器运营商入驻,推广恒生科技园、华立科技园等的“科技地产”发展模式,通过市场机制推动创业企业培育和新兴产业集群发展进入“快车道”,逐渐形成科创大走廊“成百上千家”的新创企业年培育量。

系统构建创新创业生态圈。在功能升级优化方面,加快浙江大学创业职能的转型与提升,探索创业型的发展机制与功能平台,强化技术转移与知识产权资产运营功能。在多元化生态构建上,通过一系列平台建设,形成技术、产业、金融、人才链条相互融合的机制与生态系统。特别是加强国内外链接,引进国内外大企业与创业服务运营机构,加快形成较为先进的国际合作生态体系,促进大企业与小企业共生,促进服务业态的国际链结。加快金融机构合作与机制创新,着力解决科技企业的融资增信难、政府引导基金不足等问题,建立良好的科技金融生态环境。

课题负责人:包海波,浙江省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副主任、教授;课题组成员:徐梦周,浙江省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副教授、博士;张日波,浙江省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讲师、博士

猜你喜欢

孵化器科创一流
科创引领,抢跑新赛道
科创走廊“乘风起”
科创“小灯泡”:从伞说起
保护人类健康的科创产品
关注一流学科
我校获批4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
“双一流”建设如何推进
倾力打造资本市场孵化器
硅谷孵化器500 Startups听课记
中国首家孵化器如何保鲜